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僧院访蔡可泉答庄石山来韵
我欲重来此君能几日留居然人外境已似故乡秋别

院幽芳杂诸天色界浮都无簪组意犹自问归不
  袁 达(四首/)
   达字德修闽县人正德癸酉举人贵溪知县坐
   事诏下狱既释补湖广都司经历有佩兰集
  幽怀
(第 31b 页)
正德癸酉举人除/武昌通判迁知光州有南湖集)
王希旦(字维周侯官人正德癸酉举/人官礼部郎中有石溪集) 袁达(字德修闽县人正德癸酉举人除知贵溪县坐/事下诏狱既释补湖广都司经历有佩兰集)
桂华(字子朴安仁人正德/癸酉举人有古山集) (第 14b 页)
举人除/武昌通判迁知光州有南湖集)
王希旦(字维周侯官人正德癸酉举/人官礼部郎中有石溪集)
袁达(字 德修
闽县人正德癸酉举人除知贵溪县坐/事下诏狱既释补湖广都司经历有佩兰集)
桂华(字子朴安仁人正德/癸酉举 (第 14b 页)
  亲民堂记 乙酉
南子元善之治越也过阳明子而问政焉阳明子曰
政在亲民曰亲民何以乎曰在明明德曰明明德何
以乎曰在亲民曰明德亲民一乎曰一也明德者天
命之性灵昭不寐而万理之所从出也人之于其父
也而莫不知孝焉于其兄也而莫不知弟焉于凡事
物之感莫不有自然之明焉是其灵昭之在人心亘
万古而无不同无或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其或蔽
焉物欲也明之者去其物欲之蔽以全其本体之明
焉耳非能有以增益之也曰何以在亲民乎曰德不

可以徒明也人之欲明其孝之德也则必亲于其父
而后孝之德明矣欲明其弟之德也则必亲于其兄
而后弟之德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皆然也故
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故
曰一也曰亲民以明其 明德修
身焉可矣而何家国
天下之有乎曰人者天地之心也民者对巳之称也
曰民焉则三才之道举矣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 (第 8b 页)
  
庭对策
王若曰云云臣对。臣尝咏有造之章。而知誉髦之方。复岂弟之诗。而悟作人之本。思欲一彻于 冕旒者久矣。今幸赖主上殿下新服厥命之初。轸念共治之道。进臣于 玉阶之下。首以兴学校得贤才。发为大哉之 问。其明治体急先务之 盛心乎。臣虽愚昧。敢不展尽素蕴。以钦复 圣问之万一乎。臣伏读 圣策。曰。世之

言治者。止育才之具欤。臣捧读再三。不胜陨越于下。臣窃闻古人之言。曰。学校。风化之源。又曰。人才。国家之元气。诚以(缺)学校。则教化不明。而无仁贤。则国空虚。故宋臣程颐有言曰。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特以道学不明。故贤才不得有所成就。是以。古之圣王。莫不以 明德修
身。为提撕警觉之本。而犹虑其不能遍教也。则作之师以诲之。诱掖奖劝之方。在乎明师之长育。而观瞻感化之机 (第 343L 页)
以消之者。不外于克明峻德。商宗有桑谷之妖。而所以胜之者。不外于修先王之德。则 殿下今日消弭之策。岂在 明德修
德之外哉。而众灾沓至。尚未尽祛。则臣窃恐 殿下之实有愧于唐尧商宗也。臣伏见 殿下事天之诚。可谓至矣。 (第 291H 页)
振纪纲而教化行矣理阴阳亮天地。以导和气而灾沴消矣。国势安则乐生兴事。而民物富庶。财用足矣。非心格则知 明德修。
而大本中正。万几得矣。教化行则礼义廉耻修而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而奸凶化夷虏服矣。灾沴消则日月星辰辑而 (第 39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