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君娶张氏子男二人鹤徵太医院医士娶吴氏竹徵蓟
州吏目出后同仁娶宋氏继娶汤氏女二人适余长子
县学生彭次适 陈遇
侧室生子男二人复贞娶某氏女
一人适刘某孙男三人女二人君生成化乙未某月日
卒嘉靖已酉某月日享年七十有五 (第 25b 页)
聘贡士葛
址女继钱孺人出也良知聘太学生钱崇孝子馀遗腹
子一尚幼媵时出也女二长适马承烈次许字太学任
陈遇
孙男三长承瑞聘诸生马承勋女次瑞凤瑞芝
皆幼孙女一许字王从谨君卒之又三年而始葬袁公
既状其事乃叹曰贤哉 (第 4b 页)
君娶张氏子男二人鹤徵太医院医
生娶吴氏竹徵蓟州吏目出后同仁娶朱氏继汤氏女
二人长适余长子县学生彭次适 陈遇
侧室生子男一
人复徵娶傅氏女一人适刘司衡孙男五人孙女三人
君生成化乙未七月初二日卒嘉靖己酉六月初九日 (第 38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衡卷

九十三
            明 程敏政 编
 墓表
   陈静诚先生
墓表       杨士奇
士有效用于国深被简知而不为爵禄所縻从容自得
不枉其道必其智识明正审内外之辨 (第 1a 页)
察事几之微确
乎中而不夺此不谓之豪杰可乎我国家龙兴之初有

若金陵 陈中行先生
者殆其人欤先生讳 (第 1b 页)
遇中行
其字
天资纯粹自少笃学博究经史元至正中授江东明道
书院山长温州路教授远近从者纷集讲下元纲不振
兵乱四 (第 1b 页)
作遂弃官归隐閒居一室安澹守约名其室曰
静诚乡里遂以静诚号之先生悯世乱益甚每夙兴焚
香叩天愿早生仁圣以活创残我太祖高皇帝定鼎金
陵时南台侍御史秦元之素知先生入言于上曰 陈遇
有辅翼才宜寘左右使效裨益即日召见与语大悦礼 (第 1b 页)
   跋聚芳亭卷
少保湖州闵公朝瑛出其七世祖介甫提举聚芳亭卷
视予介甫盖其祖字本不仕提举则乡俗所称如待诏
将仕之类耳记一通乃元至正间绍兴路儒学正 陈遇
所著称亭扁为九皋学士所书而不举其姓字亦已逸
去矣诗若干首皆东南人士而缁黄之徒亦与焉诗不
必皆工其字画 (第 8a 页)
   故诏旌义民钱公惟常遗像赞
阳秋中蕴制事之义而宅心之仁金玉外相秩乎其言
而睟乎其面展也君子今不可见章服威仪千载毫练
于何考德诸老纪传吾萃以为其裔流之诏焉盖曰玉
音华衮事英庙之忠金劵汗青绍武肃之孝五品孙而
一家肥似古君陈隐从亲而贞在俗类郭有道活冻馁
也从范尧夫之弃舟折阉饕也非王孙贾之媚灶幽潜
屡书存殁一道呜呼鸿山巍巍中有大宝偕此风神与

天不老
   记吾乡二老者
马皓字公素嘉定人举止迂固邻夜火家具一不取惟
顶巾蹑履执大袍凝立通衢 中行遇
深峻必舍舟车而
徒回曲淹滞而不厌在舟展佛经香供跏趺呗诵振响
人夹堤伫看不顾或称以痴击掌大笑遇鄙客钱虏 (第 16a 页)
离心学几为晦蚀自先生此录出彼玄虚支离
之说见睍自消矣其羽翼吾道功岂小哉吾邑侯杨修
龄公先生里人也尊甫 中行先生
私淑先生而有得校
梓先生日录以公同志此其意甚盛邑侯力承正学政
声藉甚一时而有子嗣昌弱冠举孝廉温温若处 (第 22a 页)
氏继汤氏女二人适余长子县学生彭次适 陈遇
侧室
生子男一人复贞娶某氏女一人适刘某孙男三人女
二人君生成化乙未某月日卒嘉靖己酉某月日享年
七十有 (第 8a 页)
  报张抚台获阳逻伪劄禀

十月二十七日晚据阳逻生员杨琼枝陶大定出首游
击伪印劄绫一段守备伪印劄纸一张同黄冈县知县
李经政至衙密缴二生冒雨星夜来黄实属忠诚当赏
银二十两其送劄 陈遇
之子陈鼎业即刻会同朱守备
委吴把总密擒已将伪劄二张呈验守宪转缴合就报
明祈即会同各上宪以备叵测缘系机 (第 26a 页)
   赠中议大夫赞治尹大理寺右少卿陈君墓表
士有效用于国深被简知而不为爵禄所縻从容自得
不枉其道必其智识明正审内外之辨察事几之微确
乎中而不可夺此不谓之豪杰可乎我国家龙兴之初
有若金陵 陈中行先生
者殆其人欤先生讳 (第 3a 页)
遇中行

字天资纯粹自少笃学博究经史元至正中授江东明
道书院山长温州路学教授远近从者纷集讲下元纲
不振兵乱 (第 3a 页)
四作遂弃官归隐閒居一室安澹守约名其

室曰静诚乡里遂以静诚号之先生悯世乱益甚每夙
兴焚香叩天愿早生仁圣以活创残我太祖高皇帝定
鼎金陵时南台侍御史秦元之素知先生入言于上曰 陈遇
有辅翼才宜寘左右使效裨益即日召见与语大
悦礼待加厚称先生而不名日侍帷幄赞几务车驾幸
其第者三命之官辄 (第 3b 页)
忠节。可谓至矣。而篇末一语。引拟黮黯。殊不可测。己酉春。 先王有温泉之幸。臣祖受命留都。上劄行朝。首 陈遇
灾修省之道。仍言平昔朝端。纳履之色相继。今日帐殿。未闻有奔问之人。 君父不幸有疾。远临草次。如非老病 (第 81L 页)
上书 东宫。勉以敦孝悌。勤学问。远宦妾。亲贤士。戒声色。 东宫特赐褒答。荐拜弘文馆副校理。因冬雷。劄 陈遇
灾修省之意。 上嘉纳焉。丁亥。掌令李裕民。请上尊号。公陈疏力斥。略曰。尊号非古也。刱行于唐之高宗。而 (第 552H 页)
无不及也。独 陈中行。
守高节隐居建康。授翰林学士者三。皆固辞。何其过也。今天下又易正朔。余友人申君成甫。秉中道。不赴贡举。 (第 147L 页)
 三十四年甲午。(先生五十八岁。)二月。 除司谏院献纳。四月五月。连 除本职。七月。 除副校理。八月。 除献纳。九月。 除侍讲院兼文学。下 谕。发 肃行入城。辞疏。陈尾附之弊。(其略曰。臣治疏将毕之际。窃闻凡系辞疏。必有尾附。然后方许登 闻。此固出于 圣朝来言之至意。然人臣进言。惟当尽其心耳。可言而言。不可言而不言。视义之可否而已。若著为恒式。一切责之以必言。则其异于举子辈临场塞白者无几。而 朝廷又未有采用之实。其为文具亦甚矣。臣谓宜停此规。而广开进言之路。深恢听纳之道。则庶进言以诚。而无应文之耻。听言以实。而无虚伪之失。更愿深留 圣意焉。)十月。 除校理。 内赐白米。有 旨别谕。上疏辞职。兼 陈遇
灾修省之方。(其略曰。臣伏读 殿下前日所下圣旨。有以见 殿下遇灾警惧反躬修省之至意。庶几有以上格天心 (第 486L 页)
司谏院献纳。寻递。七月。 除副校理。十月。赴 召入京。因上疏辞。不 允。时有冬雷之异。先生因再辞。兼 陈遇
灾修省之方曰。臣伏读前日所下 圣旨。有以见 殿下遇灾警惧反躬修省之至意。庶几有以上格天心。下警具 …… (第 508H 页)
府。上疏兼陈邑弊民隐。连 除修撰校理者四五。甲午。 除献纳副校理兼文学。趋 肃时。有冬雷之异。先生疏 陈遇
灾修省之方。 上下优批。超授同副承旨。先生以辞免之章。反为媒进之阶。恳辞而未蒙 允。以参赞官。入侍  (第 520H 页)
。又 除献纳。九月。 除兼文学。又以校理 召。十月。入京上疏辞。不 允。时有冬雷之异。先生因再辞。兼 陈遇
灾修省之方曰。臣伏读 殿下前日所下 圣旨。有以见 殿下遇灾警惧反躬修省之至意。庶几有以上格天心。下警 (第 541H 页)
。 除司谏院献纳寻递。七月 除副校理。十月赴 召入京。因上疏辞。不 允。时有冬䨓之异。先生因再辞。兼 陈遇
灾修省之方。曰臣伏读前日所下 圣旨。有以见 殿下遇灾警惧。反躬修省之至意。庶几有以上格天心。下警具僚 (第 417L 页)
金世均。致书谕以必致之意。上疏辞。又答书辞不敢当。十月。除吏曹参判。继降 召命。时有䨓变。上疏辞。因 陈遇
灾修省之道。以先正臣宋时烈因冬䨓。陈戒于 孝庙而虚受者。依朱子贴黄故事。徼进。 上遣史官。宣批。继遣 (第 261H 页)
之今日所望于 殿下者。亦尤在于懋学修德。 上优批。十月特制吏曹参判。继有召命。时有雷异。公上疏辞。因 陈遇
灾修省之道。而曰。先正文正公臣宋时烈。因冬雷有所陈戒于 孝庙。而为圣祖虚受者。敢依朱子贴黄故事缴进。 (第 277H 页)
 谕曰。敦召以后。空谷跫音。予日跂待。及见附牍。一往迈迈。尔以尔家人。蕴抱有为之学。不肯展布。若将与尚志不事。独立无悯而同归者。是岂予平昔所望也。见今书筵将开。儒贤新抄。𦤎鹤声闻。逵鸿羽仪。当有蔚然可观。尔其克回遐心。相与夹赞。有导迪扩充之妙。则岂独予一人之幸也。须体至意。即为簉朝。向日求贤。亦系不可已之事。切勿退托。指的剡举。庸副此如渴之望。
丁亥。除右副承旨及同副承旨。
十月。又疏辞祭酒赞善。仍陈戒䨓变。
 时大䨓震。先生因辞疏。 陈遇
灾修省之道。略曰。臣闻大学者。教化之本也。祭酒者。师儒之长也。 国朝几百年。居是职者。皆极选当世之鸿 (第 43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