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世宣城守谢玄晖亦得其词调函于风格不侔康乐矣
梁陈已降虽作者不绝而五言之道不胜其情矣有唐
吴兴间士 释皎然
(第 11b 页)
清昼
即康乐之十世孙也得诗人
之奥旨传乃祖之精华江南诗人莫不楷范由于缘情 …… (第 11b 页)
著卧疾二十
韵晋国忠肃公手翰以美之曰卓尔独立其在我韦生
乎其为名臣宗公所称赏如此又与竟陵陆鸿渐杼山 僧皎然
为方外之侣沉冥博约为日最久而不名一行 (第 13b 页)
   澈上人集序
释子工(集夲文粹/有为字)诗尚矣休上人赋别怨约法师哭范
尚书咸为当时才士之所倾叹厥后比比有之上人生
于会稽本汤氏子聪察嗜学不肯为凡夫因辞父兄出

家号灵澈字源澄虽受经论一心好篇章从越客严维
学为诗遂籍籍有闻(去/声)维卒乃抵吴兴与长老诗 僧皎
游讲艺益至 (第 12b 页)
皎然
以书荐于词人包侍郎佶包得之
大喜又以书致于李侍郎纾是时以文章风韵主盟于
(集作/于)世者曰包李以是上 …… (第 12b 页)
一门人迁之
建塔于(集作/于)宣州开元天柱峰之陲从本教也初上人
在吴兴居何(文粹/作柯)山与昼公为侣 (皎然
(第 13a 页)
清昼/
时以字行)时予方
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文粹/作诗)皆曰孺子可教后相遇
于京洛与支许之契焉上人殁后十 (第 13a 页)
于乎圣力巍巍荡荡
   达磨大师(文粹作/和尚)法门义赞  僧皎然
我师西来(一作/方)传于真诀大轮当路小乘亡辙冥冥世
人初见日月权迹有归光云不灭
   天台和尚法门义 (第 8a 页)
   张侍御写真图赞
堂堂乎张洵美且恭执法柱下分形画工玉立冰(集作/天)
姿霜淬神锋武库森戟寒山劲松方弹獬豸以佐夔龙
他年云台与古同风
   大云寺逸公写真赞     释皎然

画与理宜两身不异渊情洞识眉睫斯备欲发何言正
思何事一床独坐道具长随瓶执堪泻珠传以移清风
拂素若整威仪 (第 11a 页)
那何以寘哀兹窣堵波
   唐杭州灵隐山天竺寺故大和和尚塔铭(并序/)
                释皎然
水之性不动而鉴得非夫实相之体耶维积为洪溟而
未尝变亦真我自在之妙致也如来大师独秉至教群
圣拱手俾寘冥 (第 6b 页)
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此物皆已
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洎至德初泰(一作/秦)
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 释皎然
为缁素忘年之交少 (第 10b 页)
   五斗先生传       前 人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
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
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
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

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
(集作/为)养而稽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
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强居士传         释皎然
人生性静而迁乎可欲可欲萌乎忧喜者病之源(一作/原)
也故至人观其静见万物之真观其动见万物之通客
有强 …… (第 4b 页)
所)岁入茶租十许薄为瓯蚁之费(集/作)
(蚁之/实)自为品第书一篇继茶经茶诀之后(茶经陆季庇/撰茶诀 释皎)
(然/
述)南阳张又新尝为水说(集作/记)凡七等其二曰慧山寺 (第 10a 页)
储恢我佛乘壮我禅居
永绥福寿其乐只且
   苏州支硎山报恩寺大和尚碑
                释皎然
我先大师曰佛嘉言孔愿大造人天张无生极宗悬衡
于群教之表自第一义谛皆我之蘧一也况儒墨名法
道家之流哉教 …… (第 5b 页)
就我当大藏而孤峙疑天作以待(一作/得)用此持经之境
也及以 清昼
山空杉吹不动真念凝乎寂寞经声在乎
窅冥此持经之心也大历元祀州将韦公元甫兵部尚
书刘公晏侍御史王公圆开 (第 7b 页)
   赠裴将军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将
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
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一射百
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
子可以画麟台
   赠 僧皎然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元
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俯砌 (第 3a 页)
憕见
遗文槐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此物皆已之所惜也宜
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
与吴兴 释皎然
为缁素忘年之交少好学文多所讽谕
见人为善若已有之见人不善若已羞之苦言逆耳无
所回避由是俗人多之自禄山 (第 17a 页)
 文章辨体汇选卷六百七十九
            明 贺复徵 编
墓碑十五(释教/)
  苏州支硎山报恩寺大和尚碑 (唐释皎然/
)
我先大师曰佛嘉言孔愿大造人天张无生极宗悬衡
于群教之表自第一义缔皆我之蘧一也况儒墨名法
道家之流 …… (第 1a 页)
大藏而孤峙疑天作以待用此持经之境也乃以 清昼
山空杉吹不动真念凝乎寂寞经声在此窅冥此持经
之心也大历元祀州将韦公元甫兵部尚书刘公晏侍
御史王公圆开 (第 3a 页)
  岩栖集序(王衡/)
松上人受具足戒修婆塞行刺指血写华严经若干卷
泊然深居于世味了无嗜也而独嗜诗其诗清新雅秀 皎然清昼
之流而镵刻过之集凡若干卷其游越中诗 (第 7b 页)
意尽而止成篇不拘于只耦故篇无足曲词寡累句
又曰譬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皮日休曰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释皎然
曰诗有四深二废四离四深谓气象氛氲深于 (第 7b 页)
格调则灵隐自当属宋落花故应归刘
卢照邻语如衰鬓似秋天骆宾王语如候月恒持满寻
源屡凿空绝似老杜 僧皎然
著诗式跌宕格二品一曰越俗一曰骇俗内骇
俗引王梵志诗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还你天公我
还我未生时此俗语所 (第 18a 页)
  颜鲁公书竹山潘氏堂联句

唐太师鲁郡文忠公在吴兴日宴客于竹山潘氏堂联
句而手书之凡十九人如处士陆羽 僧皎然
李观房夔
辈皆知名士而所谓粲颛须者于公为子姓皆有文行
官爵具家庙碑中公此书遒劲雄逸而时时吐姿媚真
(第 5b 页)
 石与石城石门诸峰错峙下有石坛周八十步又西
 则宝严湾其北六里为破山
   游破山           僧皎然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蔓草缘空壁悲风起古台野
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破山山居八 (第 24a 页)
   陪元侍御游支硎寺    刘长卿
支公去己久寂寞龙华会古木闭空山苍然暮相对林
峦非一状水石有馀态密竹藏晦明群峰争向背峰峰
对落日步步馀青霭香气空翠中猿声暮云外留连南
台客想像西方内因逐溪水还观心两无碍

   宿支硎山房        僧皎然
上方精舍远共宿白云端寂寞千峰夜萧条万木寒山
光露下见松色月中看却与西林别归心即欲阑
   支公诗
(第 42b 页)
   览古十四首(道士吴筠)古意二首(贺兰进明)
   古意九首(释贯休)咏古(李涉)
   感古三首(卢仝)古意(贾岛)
   效古 (释皎然)
古兴(吕温) …… (第 15a 页)
   洪州客舍寄柳博士芳(薛业)
   遥和张史君王都督别诗二首(韦嗣立)
   留别武陵袁丞(王昌龄)舟中怀阎士和 (释皎然)
   秋山寄陈谠言(王昌龄)海上寄萧五(独孤及)
   怀郑洎(孟迟)杼山禅居寄吴处士(释皎然) …… (第 17b 页)
    示孟郊(孟浩然)自诫(司空图)
    诫贪(释子兰)杏园即席上同年(曹邺)
   纪赠五
    读张曲江诗集 (释皎然)
上河阳李大夫(孟郊)
    奉赠张荆州(王昌龄)咏德上韦捡察(欧阳詹)
    赠崔从事郧(孟郊) …… (第 19b 页)
   入山寄城中故人(王维)独游(王昌龄)
   过张邯郸庄(姚台)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访陆羽处士 (释皎然)
初春(王绩)
   南兖谢郡客留赠字文中丞(畅当)
   村居(沈亚之)赠留蓝田(王维)
   退 …… (第 21a 页)
    月蚀诗(卢仝)明河篇(宋之问)
  风雨露雪六
   贺雨诗(白居易)洛阳清明日雨霁(李正封)
   咏露 山雪 (释皎然)
   秋风引(刘禹锡)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江海泉水十
   观海独孤及 西陵口观 …… (第 23a 页)
   感寓(权德舆)效陈子昂感寓二首(司空图)
   古意(孙合)
  咏史二十一
   咏史十一(李华)咏史(高适)
   咏史二首 (释皎然)
咏史二首(刘禹锡)
   咏史四首(卢照邻)读李斯传(曹邺)
  慨叹三十五
   出关作(魏徵)陇 …… (第 24a 页)
   三如来赞(梁肃)西方净土变相赞(李白)
   法池寺二法堂赞(张说)志公画赞(李白)
   达磨和尚法门义赞 (释皎然)
天台和尚法门义赞
   能秀二祖赞 志公赞
   大通和尚法门义赞 鹤林和尚法门义赞
   李居士 (第 27b 页)
    西方净土变相赞(李白/)

    蓝田法池寺二法堂赞(张说/)
    志公画赞(李白/)
    达磨和尚法门义赞 (释皎然/
)    天台和尚法门义赞
    能秀二祖赞
  …… (第 2a 页)
  志公书赞         李 白
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锦幪鸟爪独
行绝侣刀齐尺梁扇迷陈语丹青圣容去住无所
  六赞            释皎然
   达磨和尚法门义赞 (第 16b 页)
  唐释灵澈上人文集序    刘禹锡释子工为诗尚矣休上人赋别怨约法师哭范尚书咸
为当时才士之所倾叹厥后比比有之上人生于会稽
本汤氏子聪察嗜学不肯为凡夫因辞父兄出家号灵
澈字源澄虽授经论一心好篇章从越客(严/维)学为诗遂
籍籍有闻维卒乃抵吴兴与长老诗 僧皎然
游讲益至 (第 16a 页)
皎然
以书荐于词人包侍郎佶包得之大喜又以书致
于李侍郎纾是时以文章风韵主盟于世者包李以是
上人之名由二公而 …… (第 16b 页)
兴居柯山与昼公为侣 (皎然
字昼/时以字行)时予方以两髦执笔
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后相遇于京洛与交许之
契焉上人殁后十七年予为 (第 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