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道家類
洞神部
太玄部
淮南鸿烈曰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拆八
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汩汩浊而 徐清

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
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
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 (第 007b 页)
 (入真不可深厚也)
第三见肝苍紫色五叶三长二短九寸在心
(下肝者何也干也还也悟恶气能改决定无)
( 疑行善建功干事不怠审正还宗由于此)
( 藏此藏藏魂魂者何也纷也回也纷纭俗)
( 海回向道门存而见之魂则欣然欢进勤)
( 立克隆善业也)
第四见肾苍色如覆双漆杯长五寸侠胁两
膂著脊(肾者何也紧也津习善紧紧不及慢)

 (津润无穷济度无极通道袪俗由于此藏)
 (此藏藏精精者何也清也灵也动以 徐清)
 (化变无碍神灵往还提携空极存而见之)
 (精则澄然不散泄也)
第五见牌黄苍色长一尺二寸中有一尺曲
㩉太仓胃上牌(者何也裨也移也清凝潜润)
 (补益一切能安能移而 (第 010b 页)
 士者冬涉不好从事畏邻防患于后若客

 之不为主如冰释不凝滞朴而能全谷而
 能虚浊不殊俗此所谓深不可识而强为
 之容也
孰能浊以澄静之 徐清
 王元泽曰澄性者与澄水同加工则动而
 弥浊唯静以俟之则徐自清矣有道之士
 所以物莫能浊者以其静之徐清 (第 008a 页)

 曹道冲曰岂随流而忘反聊澄静以 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御注有道之士即动而静时骋而要其宿 (第 008a 页)
   道原篇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
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
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泏泏冲而不盈
浊以静之 徐清
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约
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三光山以 …… (第 1a 页)
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故一之理施于
四海一之嘏察于天地其全也敦兮其若朴其散也浑
兮其若浊浊而 徐清
冲而徐盈澹然若大海汜兮若浮
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故圣
人一度循 (第 7a 页)
 意至人之用心非以静止为善而有意于
 静非以生出为功而有为于生也因其固
 然付之自尔而无怵迫之情遑遽之劳焉
 故曰徐静之 徐清
万物无足以挠其心故
 孰能浊动之徐生万物无足以系其虑故
 孰能安安有止之意为物所系则止矣岂
 能应物 (第 021b 页)
   冲玄
道冲(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若冲(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和(冲气以/为和)
知和(知和/曰常)和光(和其/光)玄同(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玄通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玄德(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览(涤/除)
(玄览能/无疵乎)观妙(常无欲以/观其妙)要妙(虽知大迷/是谓要妙)敦朴
(敦兮其/若朴)素朴(见素/抱朴)复朴(复归/于朴)自朴(我无欲而/民自朴)
朴小(朴虽小天/下不敢臣)无名朴(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
(欲)

   清静
清静(清静为/天下正)以清(天得一/以清) 徐清(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致虚极/守静笃)好静(我好静而/民自正)常静(牝常以/静胜牡)静复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第 020a 页)
   冲玄
道冲(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若冲(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和(冲气以/为和)
知和(知和/曰常)和光(和其/光)玄同(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玄通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玄德(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览(涤/除)
(玄览能/无疵乎)观妙(常无欲以/观其妙)要妙(虽知大迷/是谓要妙)敦朴
(敦兮其/若朴)素朴(见素/抱朴)复朴(复归/于朴)自朴(我无欲而/民自朴)
朴小(朴虽小天/下不敢臣)无名朴(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
(欲)

   清静
清静(清静为/天下正)以清(天得一/以清)徐清(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致虚极/守静笃)好静(我好静而/民自正)常静(牝常以/静胜牡)静复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第 020a 页)
 下万务之烦而我可以析之四海之大而
 自隐此者养素于内而善俗者也今浑兮
 其若浊何以异此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水之清者有物以挠之其清乃浊人之安
 者有物以诱之其安必动浊以乱其清而
 不能事之 (第 026a 页)
以静则清因浊灭动以失安而
 不能变之以生则安因动危此非所以为
 善士也我则不然以静为常而静以 徐清

 则浊焉为患以动为变而动以徐生则安
 何为守如此则静不至于失性动不至于
 失道而无溺于一曲也
保此道 (第 026a 页)
 人伪已尽复其性也
旷兮其若谷
 虚而无所不受也
浑兮其若浊
 和其光同其尘不与物异也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世俗之士以物汨性则浊而不复清枯槁
 之士以定灭性则安而不复生今知浊之
 乱性也 (第 017b 页)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
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
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
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 …… (第 018a 页)
 冰将释方且终之以心凝形释骨肉俱融
 也敦兮其若朴复其初也旷兮其若谷应
 而不藏也浑兮其若浊无是非彼我之辩
 也人皆昭昭也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者乎
  (第 019a 页)
徐清
则无所不照矣人皆取先也孰能安
 以动之徐生者乎徐生则无所不出矣盖
 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而欲当 (第 019a 页)
 珠自明似浊也○成疏混和杂也浊有为
 也虽复心灵洁素障累分消而混沌有为
 之中与尘浊不异也
   第三显动寂不殊故能虚会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御注孰谁也谁能于彼浑浊以静澄止之
 令徐自清乎○御疏因上文云若浊便举
 水之澄清以况善士之心无染则 (第 024a 页)
 心清静外杂波流若浊水之不明曷分别
 乎妍丑已上七事治国则民不识不知复
 乎太古修身则和光同尘冥乎至道
孰能浊以澄静之 徐清
 言有道之士心同姻泉即其浊以澄静之
 则徐复其清矣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 (第 003a 页)
 假于清真也复为学人恐安此徐清之道
 久而不迁住于诸境故勉之令动别求胜
 法逮及徐徐渐生不住诸相以至生生不
 绝也一本作孰能浊以静之而 徐清
孰能
 安以动之而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言人保守此徐清徐生之道者善能谦以 (第 003b 页)
 旷者广之极心原无际如谷之虚受而能
 应
浑兮其若浊
 不刿彫以为兼不矫激以为异浑然而已
 故若浊与修身以明污者异矣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有道之士即动而静时骋而要其宿定而
 能应至无而供其求故静之 (第 030b 页)
徐清
而物莫
 能浊动之徐生而物莫能安易曰来徐徐
 徐者安行而自适之意至人之用心非以 …… (第 030b 页)
 静止为善而有意于静非以生出为功而
 有为于生也因其固然付之自尔而无怵
 迫之情遑遽之劳焉故曰徐静之 徐清

 物无足以铙其心故孰能浊动之徐生万
 物无足以系其虑故敦能安安有止之意
 为物所系则止矣岂能应物 (第 031a 页)
   (推之道原反在乎物象之/内但复物之性原其远乎)
老子曰盖惟生已白首老在物先事始有物
混成夫道之为义也理宗自然体本虚寂不
似于物何以寄言今称有物者欲明无物者
也混为能舍清浊成为不遗纤介者也先天
地生天地以玄黄为色方圆为形道岂生于
形色之后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可以理会

难以目见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应则无响听
则无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夫形声俱无
则名言莫及也将欲示旨非强而何今圣人
字道之由义取乎无所不适也夫道者高不
可极深不可测仰之弥高俛之弥深故知有
极者非高可测者非深包裹天地禀受无形
周合二仪资兴品物而无迹可得也原流出
冲而不盈自深而流不绝其原当虚而受不
溢于物浊而静之 徐清
同物谓之浊也取其
不污之体徐以会之则本自清矣徐也者含 …… (第 001b 页)
之解察于天地无远近之不
达无上下之不明也其全也敦兮若朴混成
而无饰也其散也浑兮若浊与物而同尘也
浊而 徐清
冲而徐盈义已见上澹兮若大水
汎兮若浮云深广无涯去来无系若无而有
若亡而存也谓其形无体有迹亡应存耳
(第 016a 页)
则丧其命也道之悟者天清而
混于地浊身清而混于世浊清混浊则阴变
阳清混世则外若愚也经云孰能浊以澄净
徐清
浊尽则光显也
复询显者何也答曰显者天之象非自见其
明也天下众目见其明也道之理非自是显 (第 0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