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四書類
詩類
孟子類
易類
書類
 则其权必丧无以服万民矣哀公欲去三桓张公室

 问社于宰我宰我对以使民战栗盖劝之断也仲尼
 则曰成事不说既往不咎 (觉轩蔡氏
曰哀公之问宰/我盖谋讨三桓而为廋辞)
 (宰我之对因戮人于社附会于周人之/木以启时君杀伐之心故夫子责 (第 34b 页)
  (臣)等谨案四书纂疏二十八卷宋赵顺孙撰
顺孙字格庵括苍人其父雷尝师事朱子门
人滕璘故顺孙之学一本于朱子是书备引
朱子之说以畅章句集注之旨所旁引者黄
干辅广陈淳陈孔硕蔡渊蔡沈叶味道胡泳

陈埴潘柄黄士毅真德秀 蔡模
凡一十三家
皆为朱子之学者也可谓笃守师说矣昔之
论者颇病此书之冗滥然经师著述体例各
殊注者辞尚简明疏 (第 1b 页)
 处此君子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同 一人不
 知自有天下归仁之象是不必愠此反己之说则不
 敢愠兼说为佳  蔡觉轩
曰程子谓不见是而无闷
 乃见君子是不愠然后君子也朱子谓惟成德者能
 之则是君子然后不愠以说乐两句例之 (第 11a 页)
 理有未究而遽执吾所自得者以为据依则以非礼
 之礼为礼者有之矣何以能不畔于道哉此不博而
 径约之过也 大全 蔡觉轩
颜渊章曰不说穷理又
 不说格物只说博文盖文字上该乎理而比之理则
 尤显下该乎物而比之物则尤精不说理只 (第 32a 页)
 但其所谓理一分殊者亦俱就偏言中说不可认为

 万殊一本之意  觉轩蔡氏
谓有子所言是专言之
 仁此误也 孟子每以仁义对言然有泛言之者则
 是存心制事之分有就孝弟说者则是爱敬 (第 47b 页)
 栗盖劝之断(丁乱/反)也仲尼则曰成事不说既往不咎

  (觉轩蔡氏
曰哀公之问宰我盖谋讨三桓而为廋辞/宰我之对因戮人于社附会于周人之木以启时君)
 (杀伐之心故/夫子责 (第 61a 页)
  (臣)等谨案大学通一卷中庸通三卷论语通
十卷孟子通十四卷元胡炳文撰炳文有周

易本义通释已著录是编以赵顺孙四书纂
疏吴真子四书集成皆阐朱子之绪论而尚
有与朱子相戾者因重为刋削附以己说以
成此书凡朱子以前之说嫌于补朱子之遗
皆斥不录故所取于纂疏集成者仅十四家
二书之外又增入四十五家则皆恪守考亭
之学者也大抵四书经文非其所论惟以合
于注意与否定其是非虽坚持门户未免偏

主一家然观其凡例于颜渊好学章哀乐哀
惧一字之笔误亦必辨明于为政以德章初
本作行道而有得于身祝洙本作行道而有
得于心改本又作得于心而不失刋本先后
之差亦悉加考正其于一家之学用心亦勤
且密矣章句集注所引凡五十四家今多不
甚可考 蔡模
集疏间有所注亦不甚详是书
尚一一载其名字颇足以资订證然如集注 …… (第 2a 页)
 节斋伯静 建安) 易传 庸学思问 中庸通旨

  蔡氏(沉  九峰仲默) 书传

  蔡氏(模   觉轩仲觉)
 语孟集疏

  陈氏(孔硕 北山肤仲 三山) 讲义 (第 10a 页)
  道治也(或问道者治之理也治者政教法令之为治之事也夫子以为政者之心而言非事也)
千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敬者主一
无适之谓(语录自秦以来无人识敬字至程子方说得亲切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故此
合而言之身在是则其心在是而无一息之离其事在是则其心在是而无一念之杂○黄氏曰师说又
以敬字惟畏字近之盖敬者此心肃然有所畏之名畏则心主于一也○
觉轩蔡氏
曰敬该动静主一亦
该动静畏字亦当兼动静此章敬字乃是主动而言)
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
于民也时谓农隙(乞 …… (第 11b 页)
如此便不安不安便是不和以此见得礼中本来有个和不是外面物事行得自然如此不教有牵强
底意思便是从容不迫○ 觉轩蔡氏
曰有子专以礼之用言朱子兼以礼之体言论礼之用固以和为贵
论礼之体则礼中本有自然之和若谓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第 22a 页)
  大庙鲁周公庙此盖孔子始仕之时入而助祭也鄹

鲁邑名孔子父叔梁纥(下没反)尝为其邑大夫孔子自
(去声)以知礼闻故或人因此而讥之孔子言是礼者
敬谨之至乃所以为礼也○尹氏曰礼者敬而已矣
虽知亦问谨之至也其为敬莫大于此谓之不知礼
者岂足以知孔子哉 (觉轩蔡氏
曰圣人聪明睿知固无不知然亦但知其理而已若
夫制度器数之末掌之有司容亦有所不知者至若器物节文已经讲论及 …… (第 18a 页)
  让者礼之实也何有言不难也言有礼之实以为国
则何难之有不然则其礼文虽具亦且无如之何矣
而况于为国乎(王氏曰让以心言故曰让者礼之实○ 觉轩蔡氏
曰集注言让者礼之实
又言礼文虽具实字与文字相对发于辞让之心而见于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者礼之实也从事乎繁文 (第 44b 页)
  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

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可谓远矣(冯氏曰记曰仁之为器重
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行者莫能至为众人言也此则曾子自言也)
○程子曰弘而不
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
(陈氏曰如柳下惠是弘底人其流失之不恭则无规矩而难立然惠却不以三公易其介是弘而能毅也
伯夷是毅底人其流失之隘倚而无以居之然夷却不念旧恶是毅而能弘也弘而能毅则和而不流而
有规矩矣毅而能弘则中立不倚而有以居之矣)
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
重任而远到 (觉轩蔡氏
曰朱子论仁曰非全体不息者不足以当之夫惟其全体也则无一
理之不该所以不可不弘惟其不息也则无一念之间断所 (第 40b 页)
  循循有次序貌诱引进也博文约礼教之序也言夫
子道虽高妙而教人有序也○侯氏曰博我以文致
知格物也约我以礼克已复礼也(语录博我以文是要四方八面都见
得周匝无遗至于约我以礼又要向身已上来无一毫不尽○问格物致知是教颜子就事物上理会克
已复礼却是颜子有诸已○辅氏曰致知格物知之事也克己复礼行之事也所行即是所知非于知之
外别有所谓行也○
觉轩蔡氏
曰颜子不说穷理又不说格物只说博文盖文字上该乎理而比之理则
尤显下该乎物而比之物则尤精不说理只说礼便是 …… (第 11a 页)
  狐貉毛深温厚私居取其适体(冯氏曰豳诗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
子裘则从古固然居不厌温故取其厚者以为燕服若出则以轻裘为便也)


  去丧无所不佩(去上声)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觿(音携)砺之属亦皆佩也 (觉轩蔡氏
曰按
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则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
子于玉比德焉 …… (第 42b 页)
  割肉不方正者不食造次不离于正也汉陆续之毋
切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盖其质美与此暗合也
(许氏曰断葱以寸切肉必方凡所视之物欲其正者欲自目而养其心也○ 觉轩蔡氏
曰按邢氏曰割不
正不食者解析牲体肩胁臂臑之属礼有正数若解不得其正则不食也)
食肉用酱各有
所宜不得则不 (第 46a 页)
  程子曰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家语云子路鼓
瑟有北鄙杀伐之声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
故其发于声者如此 (觉轩蔡氏
曰按说苑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南者生育之乡北
者杀伐之地故舜造南风之声其兴也勃然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然)
…… (第 10b 页)
觉事物才触即动而应无踪迹可寻捉处○胡氏曰心兮本虚者
体也应物无迹者用也体无所窒则用无所滞此其本然也○ 觉轩蔡氏
曰人之一心自虚灵虽酬酢万
变而随感随应更无留迹此即无思无为寂而感之本体者也)
(平声)之有要视为之 …… (第 34a 页)
氏曰虽急遽苟且之时亦必诚之于思则其涵养之功密矣常恐
惧戒谨守之于为则其操存之功笃矣)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觉轩蔡氏
曰圣性之 …… (第 36b 页)
  片言半言(或问半言辞未毕而人已信之也)折断也(胡氏曰折者析而二之也治狱
之道两辞具备曲直未分混为一区及乎别其孰为曲孰为直判然两途所谓折也)
子路忠信
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 (觉轩蔡氏
曰忠 …… (第 53b 页)
  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冯氏曰君

子之取友其未得之也必有以交之既得之必有以资之○
觉轩蔡氏
曰以文会友是致知之方以友辅
仁是力行之事○通曰上章友之资于我者不可无忠告善道之益此则我之资于友者赖其 (第 67a 页)
便是先难底事至于爱人底事则又是恭敬忠上发出去○ 觉轩蔡氏
曰诸子问仁而所答若异者因其
所禀之资而发也樊迟问仁而所答各异者因其所学之至而发也圣人教人犹化工之妙物 …… (第 21a 页)
  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
也故善者好之而恶(如字)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
(去声)(如字)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胡明

仲曰察人之贤否以乡人为主察人之好恶以善为主则人之贤否得其实矣○冯氏曰子贡方人故所
问如此夫人自幼及长知之悉者莫乡人若也好恶无异辞则贤否宜可决矣然乡人不能皆善则好恶
不能当唯善不善各以类合求之于此一好一恶而贤否定矣○
觉轩蔡氏
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不
善者恶之是夫子答子贡乡人皆好之皆恶之之问尔非谓必欲不善者恶之也如明道先生狡伪 …… (第 26a 页)
  胡氏曰切切恳到也偲偲详勉也(或问切切者教告恳恻而不杨其过
偲偲者劝勉详尽而不强其从二者皆有忠爱之诚而无劲讦之害○语录恳恻有若切之意然一向如

此而无浸灌之意又不可须详细相勉如此方有相亲之意)
○怡和悦也皆子路
所不足故告之又恐其混于所施则兄弟有贼恩之
祸朋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必列反)而言之(语录圣人见子路有
粗暴底气象故告之以此又恐子路一向和悦去了又告之以朋友则切切偲偲兄弟则怡怡圣人之言
是恁地密○饶氏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只是一句此是总言士之为士其气象当如此若分别其义则
切切偲偲见于处朋友怡怡见于处兄弟○
觉轩蔡氏
曰黄氏云爵有五士居其列民有四士为之先谓
之士者诚可贵也人物并生天地之间而人为最灵谓之人则宜其举相似也 (第 28b 页)
  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语录贞者见得道理是如
此便只恁地做去所谓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为正字说不尽故更加固字如易所谓贞固足以干事若谅
者是不择是非必要如此故贞者是正而固守之意谅则有固必之意焉○
觉轩蔡氏
曰谅有二训有止
训信者友谅是也有为必信者此谅是也谅似乎贞而实非故夫子特别而言之○冯氏曰历万变而不
失 …… (第 27a 页)
  节谓辨其制度声容之节(胡氏曰礼乐皆有自然之节因其节而别之也○饶
氏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程子曰礼乐只在进反之间便得性情之正一分过不得
一分不及不得节是不教他过亦不教他不及○吴氏曰礼胜离乐胜流节之使不过也)
骄乐则
侈肆而不知节佚游则惰慢而恶闻善宴乐则淫溺
而狎小人三者损益亦相反也○尹氏曰君子之于
好乐(并去声)可不谨哉(饶氏曰佚游如从流上下博奕田猎之类宴乐如饮食声色之

类○吴氏曰骄乐以骄为乐宴乐以宴为乐宴合食也易象曰君子以饮食宴乐饮食宴乐合于礼者何
可废但不可以是为乐而荒淫耳○
觉轩蔡氏
曰三反者损益之资于外也三乐者损益之发于中也然
三友之损益与三乐之损益又未尝不相关○通曰三友之益以直为 (第 39a 页)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言不战则己战则必胜○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
得民心而己 (觉轩蔡氏
曰杜牧云唐自元和以后三十年间凡四伐赵寇以十万之众围之
攻其南不拔攻其北不拔攻其东不拔攻其西不拔其四度 (第 2b 页)
  至极也杨氏曰动便是验处若获乎上信乎友悦于
亲之类是也○此章述中庸孔子之言见思诚为修
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乃子思所闻于曾子
而孟子所受乎子思者亦与大学相表里学者宜潜
心焉 (觉轩蔡氏
曰子思以诚之言人之道而孟子易之以思诚子思言形著动变而孟子止于动者 (第 22a 页)
  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与平声)孟子曰
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伊尹之志公天下以为心而无一毫之私者也 (觉轩蔡氏
曰孟子此两章不惟见伊尹之心如青天白日而百世之下奸臣乱贼亦无所逃其罪矣而则可之辞亦
见处变仅可之意而非 (第 31a 页)
云了不必要有成语朱子不解书何篇以其无成文也谅阴若依孔氏胡氏邢氏则谅为信阴为嘿而于不言二字为重复矣当依 觉轩蔡氏
说谅者梁也闇者倚庐之庐也书所谓王宅忧谅阴 …… (第 138a 页)
者是也大注云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此与 觉轩
注不同盖未定之见君薨兼天子诸侯百官亦兼王朝之百官与侯国之百官总已是百官自总已职连他衙门大大小小都总束 (第 138b 页)
云了不必要有成语朱子不解书何篇以其无成文也谅阴若依孔氏胡氏邢氏则谅为信阴为嘿而于不言二字为重复矣当依 觉轩蔡氏
说谅者梁也闇者倚庐之庐也书所谓王宅忧谅阴 …… (第 137a 页)
者是也大注云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此与 觉轩
注不同盖未定之见君薨兼天子诸侯百官亦兼王朝之百官与侯国之百官总已是百官自总已职连他衙门大大小小都总束 (第 137b 页)
 (矣况为国生贤则又有不同/也观以下诸章所述可见)昔孔子读诗至此而赞
 之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
 也故好是懿德(辑录 蔡觉轩
曰天命所赋谓之则人/性所禀谓之彝存于心而有所得者)
 (谓之德其实一而已矣孔子又加一必字于有/则之上 (第 4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