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經解類
孝經類
鼓腹讴歌白叟黄童共乐咸宁
四夷舞曲 其一小将军顺天心圣 德诚 化番邦尽
朝京四裔归伏舞于龙廷贡皇明宝贝擎 其二殿
前欢四裔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
(第 40b 页)
四夷舞曲 其一小将军顺天心圣 德诚 化番邦尽
朝京四裔归伏舞于龙廷贡皇明宝贝擎 其二殿
前欢四裔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
(第 40b 页)
新安王氏曰运则变而无定体器则定而无常形故
二篇相连礼之用犹器也器不备则于用有缺礼不
备犹器有缺也故以大备为贵无所不备则谓之盛
德诚 以回邪之去美质之益可以正心可以养性置
之于身则无有不正用之于事则无不可行盛德无
加于此故取喻于竹 (第 11a 页)
二篇相连礼之用犹器也器不备则于用有缺礼不
备犹器有缺也故以大备为贵无所不备则谓之盛
德诚 以回邪之去美质之益可以正心可以养性置
之于身则无有不正用之于事则无不可行盛德无
加于此故取喻于竹 (第 11a 页)
道言实理之兼体用也具仁与知即此道也其为德
为道也如是故举措唯时咸适其宜也夫诚之体为
仁诚之用为智诚之实理可据曰 德诚 之实理可知
曰道凡欲识仁知道德之所以名观此即见之矣夫
天理一也仁者体此知者知此礼者履此义者宜此 (第 47b 页)
为道也如是故举措唯时咸适其宜也夫诚之体为
仁诚之用为智诚之实理可据曰 德诚 之实理可知
曰道凡欲识仁知道德之所以名观此即见之矣夫
天理一也仁者体此知者知此礼者履此义者宜此 (第 47b 页)
以既葬为节合于古典然不垂
心谅闇同讥前代自泰始开元陛下追尊谅闇之礼慎
终居笃允臻古制越绝于殷宗天下歌 德诚 非靖等所
能原本也天子诸侯之礼当以具矣诸侯恶其害己而
削其籍今其存者唯士丧一篇戴圣之记杂错其间亦
难 (第 13b 页)
心谅闇同讥前代自泰始开元陛下追尊谅闇之礼慎
终居笃允臻古制越绝于殷宗天下歌 德诚 非靖等所
能原本也天子诸侯之礼当以具矣诸侯恶其害己而
削其籍今其存者唯士丧一篇戴圣之记杂错其间亦
难 (第 13b 页)
(终不使人忘怨而没其报复之名者亦以见夫君父/之雠有不得不报者而申夫忠臣孝子之心也若于)
(其所怨而反报之以 德诚 若忠且厚矣而于君父之/雠亦将有时而忘之岂不悖天理之甚也哉或曰君)
(父之雠亦有当报不当报之别乎曰周 (第 11a 页)
(其所怨而反报之以 德诚 若忠且厚矣而于君父之/雠亦将有时而忘之岂不悖天理之甚也哉或曰君)
(父之雠亦有当报不当报之别乎曰周 (第 11a 页)
(当报则报不当报则止一观夫理之当然圣人之心/终不使人忘怨而没其报复之名者亦以见乎君父)
(之雠有不得不报者而伸夫忠臣孝子之心也若于/其所怨而反报之以 德诚 若忠且厚矣而于君父之)
(雠亦将有时而忘之岂不悖夫理之甚也哉或曰君/父之雠亦有当报不当报之别乎曰周 (第 11b 页)
(之雠有不得不报者而伸夫忠臣孝子之心也若于/其所怨而反报之以 德诚 若忠且厚矣而于君父之)
(雠亦将有时而忘之岂不悖夫理之甚也哉或曰君/父之雠亦有当报不当报之别乎曰周 (第 11b 页)
矣
程子所谓只好隔壁听者其谓此类也夫(案侯氏曰只是
鬼神非诚也经不曰鬼神而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鬼神之 德诚 也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下者谓之器鬼神亦器也形而下者也学者心得之可也○语录曰侯氏解鬼神之为德谓鬼神 (第 40a 页)
程子所谓只好隔壁听者其谓此类也夫(案侯氏曰只是
鬼神非诚也经不曰鬼神而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鬼神之 德诚 也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下者谓之器鬼神亦器也形而下者也学者心得之可也○语录曰侯氏解鬼神之为德谓鬼神 (第 40a 页)
齐之为言齐也将祭而齐其思虑之不齐者以交于
神明也诚之至与不至神之飨与不飨皆决于此(辅氏
曰齐谓一也二三则不齐矣思虑一则诚之至而神飨之思虑二三则诚不至而神亦不飨之矣故鬼神
之 德诚 而已故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也)战则众之死生国之存
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 (第 13a 页)
神明也诚之至与不至神之飨与不飨皆决于此(辅氏
曰齐谓一也二三则不齐矣思虑一则诚之至而神飨之思虑二三则诚不至而神亦不飨之矣故鬼神
之 德诚 而已故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也)战则众之死生国之存
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 (第 13a 页)
人也此盖指其抱祭器以归周之为也惟微子之德
如此故成王谓我实嘉美汝德曰汝之德实笃厚而
不可忘上帝亦于是而歆享下民亦于是而敬和则
其 德诚 不可忘也我用是建汝为上公以正此东夏
之民宋在王室之东故谓之东夏王者之后称公故
曰上公也
钦哉往敷 (第 57a 页)
如此故成王谓我实嘉美汝德曰汝之德实笃厚而
不可忘上帝亦于是而歆享下民亦于是而敬和则
其 德诚 不可忘也我用是建汝为上公以正此东夏
之民宋在王室之东故谓之东夏王者之后称公故
曰上公也
钦哉往敷 (第 57a 页)
感动然神明所以感动者非以黍稷为祭饭其馨香
能感之也至治之世人君以明德为本明德达于至
治自然有馨香之远闻也成王言此盖谓明 德诚 不
可以不修欲君陈法周公师保万民之德以治其民
也故继之曰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盖谓尔君陈今 (第 4a 页)
能感之也至治之世人君以明德为本明德达于至
治自然有馨香之远闻也成王言此盖谓明 德诚 不
可以不修欲君陈法周公师保万民之德以治其民
也故继之曰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盖谓尔君陈今 (第 4a 页)
(而为声音笑貌之虚文矣唯以实用则唯虚心能虚/受而尊卑隆杀无或爽其度矣且乾之德圆故立诚)
(者通权达变无可无不可而不沦于乡原之乱 德诚/ 者圣人之德也坤之德方故主敬者秉礼守义持正)
(不阿而不效夫达士之圆通敬者贤人之学也是故/诚则无不能 (第 48b 页)
(者通权达变无可无不可而不沦于乡原之乱 德诚/ 者圣人之德也坤之德方故主敬者秉礼守义持正)
(不阿而不效夫达士之圆通敬者贤人之学也是故/诚则无不能 (第 48b 页)
为德而无有迟回疑贰者也惟断之以诚则可以大
法古人之敏 德诚 则能敏不诚则有间断有作辍安
在其能敏哉惟能以诚而敏德故能用此以康乃心
用此以顾乃德用之以远乃猷心 (第 23a 页)
法古人之敏 德诚 则能敏不诚则有间断有作辍安
在其能敏哉惟能以诚而敏德故能用此以康乃心
用此以顾乃德用之以远乃猷心 (第 23a 页)
(陈氏曰伊尹虽谓太甲克终厥德太甲/不敢自保方赖伊尹正救以图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先德协于下惟明后
伊尹致敬以复太甲也脩身则无败度败礼之事允
德则有诚身诚意之实 德诚 于上协和于下惟明后
然也(新安陈氏曰惟明后与不明于德相应太甲自/谓不明于德尹遂以脩身协下而为明后者 (第 44b 页)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先德协于下惟明后
伊尹致敬以复太甲也脩身则无败度败礼之事允
德则有诚身诚意之实 德诚 于上协和于下惟明后
然也(新安陈氏曰惟明后与不明于德相应太甲自/谓不明于德尹遂以脩身协下而为明后者 (第 44b 页)
(盖惟无善于己而后能容人之善故于人之有技则/视彼之才若有于己而在人之能无异于在己之能)
(也于人之彦圣则好彼之 德诚 发于心而在心之好/有甚于在口之好也若己有之则人己一致而无彼)
(此之殊其心好之则心口一致而无表里之 (第 66b 页)
(也于人之彦圣则好彼之 德诚 发于心而在心之好/有甚于在口之好也若己有之则人己一致而无彼)
(此之殊其心好之则心口一致而无表里之 (第 66b 页)
(之功后倪鸿宝曰时不可设必不得设故羲前无易/周公 无礼乐羲前周后非无圣人惟中裕者为不)
(惭耳学诚颜渊学即不在仕道诚仲尼道即不在行 德诚 文王德即不在王信其裕不信其所不设者耳)
(不裕则损不设则不必益裕潜而设/跃潜恶其非龙也跃而无首何讥 (第 31b 页)
(惭耳学诚颜渊学即不在仕道诚仲尼道即不在行 德诚 文王德即不在王信其裕不信其所不设者耳)
(不裕则损不设则不必益裕潜而设/跃潜恶其非龙也跃而无首何讥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