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必浅及。狭。户夹反。孔颖达正义系应在五。而和同于人。在于宗族。不能弘阔。是鄙吝之道。故象云吝道也。 李鼎祚
集解荀爽曰。宗者。众也。三据二阴。二与四同功。五相应。初相近。上下众阳皆欲与二为同。故曰同人于宗也。 ……道。相同以私。为可吝也。卜子夏传六二同人于宗。止吝道也。不能大同。守宗独应。失其于野之义。可惜也已。 李鼎祚
集解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侯果曰。宗。谓五也。二为同人之主。和同者之所仰也。有应在五。唯同于五。过 ……大率皆尔。集传谓初动艮为门。二五相应乾既成离。二五复位。离复成乾。乾离各反其宗。此于门于宗之象。所引 鼎祚
曰。侯果曰。见前 李鼎祚
集解杨万里传六二。同人于宗。止吝道也。彖辞赞六二得中而应乎乾。赞其德之中正也。爻辞吝。六二同人。而同 ……者。言此九三欢乖其同人之道。不以类相从。不知二之从五。直以苟贪与二之。比近而欲取之。据上九五之应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巽为伏。震马草莽离为戎。谓四变。时三在坎中。隐伏自藏。故地戎子莽也。巽为高师。震为陵。以 ……能与起也。安。语辞也。犹言何也。既三岁不兴。五道亦已成矣。何可行也。故云安行也。此假外物。以明人事。 李鼎祚
集解崔憬曰。与二相。比。欲同人焉。盗憎其主。而忌于五。所以隐兵于野。将以袭之。故曰。伏戎于莽。五既居 ……者也。三居下体之上。故谓之陵。有凭上之志。故谓之升。三岁不能兴则二与五通矣。刘所引王弼注见前崔憬见前 李鼎祚
集解郑刚中窥馀下卦。离也。离为戎。兵戈也。三动成震。震为萑苇。莽也。兵在莽中。伏也。二五正应。同而无 ……私。比欲强同乎人。安往而能行。曲而老矣。宜三岁而不能兴。小人之情状。尽见于此。所引虞翻曰崔憬曰并见前 李鼎祚
集解杨万里传九三。挟初九。同刚暴德。覆之于六二之下。伏戎于林莽之中也。据下卦之极。而居其上。升于高陵 ……理。众所不兴。虽复乘墉。不能攻三也。吉者既不能攻。三能反自思愆。以从法则。故得吉也。此爻亦假物象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巽为墉。四在巽上。故乘其墉。变而承五体。讼乾刚在上。故弗克攻。则吉也。司马温公说同人九三
云。形躁。好静。质柔爱刚。此之类是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言所以不假脩习物无不利犹地道光大故也。 李鼎祚
集解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九家易。曰。谓阳下动应之则直而行。布阳气于四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必被阳所忌今不被疑于阳言阳不害也应斯义者斯此也若能应此义唯行含章可贞已下之事乃应斯义此爻全以人事明之 李鼎祚
集解六三含章可贞 虞翻曰贞。正也以阴包阳故含章三失位发得正故可贞也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虞翻曰谓三已发 ……无咎誉也戒其位于上行也孔颖达正义慎不害者释所以括囊无咎之义曰其谨慎不与物竞故不被害也要义括囊谓闭其智 李鼎祚
集解卢氏曰慎言则无咎也苏轼传六四括囊止慎不害也夫处上下之交者皆非安地也乾安于上以未至于上为危故九三有
也小利有攸往者以刚上文柔不得中正故不能大有所往故云小利有攸往也要义贲以刚上文柔不得中位故小利见前正义 李鼎祚
集解贲亨虞翻曰泰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柔来文刚。阴阳交故亨也小利有攸往虞翻曰小。谓五五失正动。得位体离 ……李𢖍义海撮要离自外来而柔得正故亨艮反于上而刚失中故小利有攸往隆小当作不郭所引孔颖达正义见前郑玄见前 李鼎祚
集解项安世玩辞贲之卦辞微夫子之彖则后之说者其谁通之贲亨谓内卦也小利有攸往。谓外卦也二刚为质而以柔文之 ……柔来文刚谓坤上六来居二刚柔不分文何由生天文刚柔交错。人文诗书礼乐坤柔居二。乾刚居上此本泰卦。见前正义 李鼎祚
集解彖曰贲亨。止利有攸往荀爽曰此本泰卦。谓阴从上来居乾之中文饰刚道交于中和。故亨也分乾之二居坤之上。 ……也故谓之人文。〉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程子传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日月星辰为天文也泰震春兑秋贲坎冬离夏巽为进退。日月星辰进退盈缩。谓脁侧胐也历象在天成变故以 ……其中荠麦生也是观刚柔而察时变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李鼎祚
集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虞翻曰。泰乾为人。五二动体既济贲离象重明丽正。故以化成天下也于宝曰。四时之变悬
内含文明以理庶政故云山有火贲也。以明庶政者。用此文章明达以治理庶政也无敢折狱者。勿得直用果敢折断讼狱 李鼎祚
集解象曰山下有火。贲王廙曰山下有火。文相照也夫山之为体。层峰峻岭峭崄参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饰。复加火照 ……车而徒。以其志行高絜。不苟就舆乘。是以义不肯秉。故象云义弗秉也。要义车字。汉以来始有居音。见前王弼注 李鼎祚
集解初九。贲其趾虞翻曰。应在震震为足故贲其趾也。舍车而徒。虞翻曰应在艮艮为舍坎为车徒步行也位在下故舍 ……。止义弗乘也。刚而未位。独立其志。不趋其应。不苟乎乘也。故饰其趾将徒行也。其义岂乘哉。明其时之不可也 李鼎祚
集解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崔憬曰。刚柔相交。以成饰义者也。今近四弃于二比。故曰舍车车。士大夫所乘。
之。善恶在其质也。卜子夏传六二贲其须。止与上兴也。得其三而为文。若须之附颐也。柔而位卑。依刚以为文也 李鼎祚
集解侯果曰。自三至上有颐之象也。二在颐下。须之象也上无其应三亦无应若能上承于三。与之同德。虽俱无应可 ……上六来而成文故曰贲其须。与上兴也。上无正应。未可以往与九三合志。同心以兴起也所引自三至上以下二条见前 李鼎祚
集解冯椅辑传〉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程子传三处文明之极兴二四。二阴间处相贲。贲之盛者也。故云。 ……。刚以得位。两柔辅之。贲然而有文。濡如而沃其润虽阻他应履位相保。可以长守其正。则物不能陵。而获其吉。 李鼎祚
集解虞氏曰有离之文以自饰。故曰贲如也。有坎之水以自润。故曰濡如也。体刚履正故永贞吉。与二同德。故终莫 ……之未敢辄进也。匪寇婚媾者若非九三为已寇吉乃得与初为婚媾也。要义四应初而三寇。故鲜洁其马以待见前王例注 李鼎祚
某解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陆续曰。震为马为白。故曰白马翰如。案皤亦白素之貌也。所引王弼曰 ……寇婚媾。终无尤者。释匪冠婚媾之义。若待匪有寇难。乃为婚媾。则终无尤过。若犯寇难而为婚媾。则终有尤也。 李鼎祚
集解象曰六四当位疑也案坎为盗故疑当位。乘三悖礼。难饰应初。远阳故曰。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崔憬 ……慕之愈切。初高其洁白之道。欲飞翔而来也。陆所引王弼注。孔颖达正义卜乎夏传。朱汉上传益见前。郑刚中窥馀 李鼎祚
谓坎为盗。初与四相应。而三间乎其中。坎盗阻之也。故六四虽当位。不能无疑夫初。不肯乘二之车。徒行以求四
注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喜如字徐许意反无妄大畜卦仿此重意大畜丰六五之吉有庆也馀见噬嗑陆德明音义见前王弼注 李鼎祚
集解荀爽曰艮山震林失其正位在山林之间贲饰丘陵以为园圃隐士之象也五为王位。体中履和勤贤之主尊道之君也故 ……之终。饰终则反素故在其质素。不劳文饰。故曰白贲元咎也。守志在真得其本性。故象云上得志也言居上得志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在巽上故曰白贲。乘五阴变而得位。故无咎矣。陈了斋说上九应而志上白。而非色。习谦宜熟贲爻。 ……而不竞。保终始而得治者。自得其文也人之所尚也岂在依柔而后饰哉超然以素物无洁矣又何咎乎上而连世获乎志也 李鼎祚
集解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干宝曰白素也延山林之人采素士之言以饰其政故上得志也虞翻曰上之正得位体成既济故 ……卦外不与内爻交相贲饰脩诚不事外饰者也石以君言之自有为以至无为胡所引王弼注孔颖达正义苏轼传见前于宝见前 李鼎祚
解郑刚中窥馀贲以柔来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刚柔相参而文生然。至于上九则贲极矣极则向之分而上者必复其位九复其
类以征。故吉。易取茅象凡三。泰取阳爻。否大过取阴爻。泰否以全体取。亦以有互体震巽也。荀爽谓震为蕃鲜。 李鼎祚
谓巽为草木。泰互震为茅。三阳为根。否互巽为茅。三阴为根。故拔茹而汇联。初不以阴阳爻拘。亦非谓茅洁白不 ……。必以说卦为归妹。是何前后之相反邪。且周公系辞之时。震曷尝有蕃鲜之象。今欲以蕃鲜强合乎泰之有震。又引 李鼎祚
以巽为草木。强合乎否之有巽。是何牵强谬戾。自与前说违耶。盖泰否之茅茹。圣人特以刚柔各有相联之势。故取 ……志在外者。释拔茅征吉之义。以其三阳志意。皆在于外。已行则从。而似拔茅。往行而得吉。此假外物以明义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否泰反其类。否巽为茅。茹。茅根。艮为手。汇。类也。初应四。故拔茅茹以汇震为征。得位应四。 ……。得尚于中行者。中行。谓六五也。处中而行。以九二所为如此。尚。配也。得配六五之中也。所引王弼注见前。 李鼎祚
集解九二包荒。翟玄曰。荒。虚也。二五相应。五虚无阳。二上包之。用冯河。不遐遗。荀爽曰。河出于乾。行于
。释得尚中行之义。所以包荒。得配此六五之中者。以无私无偏。存乎光大之道。故此包荒。皆假外物以明义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在中称包荒。大川也。冯河涉河。遐远。遗。亡也。失位变得正体。坎。坎为大川。为河震为足。故 ……者。以九三居不失正。动不失应。是信义诚著也。故不恤其孚而自明者。解于食有福。以信义自明。故饮食有福。 李鼎祚
集解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虞翻曰。陂倾谓否。上也。平谓三。天地分故平。天成地平。谓危者使倾。往。 ……三处天地交际之处。天体将上。地体将下。故往者将复。平者将陂。要义三处天地之际。将复其所处。见前王弼注 李鼎祚
集解宋衷曰。位在乾极。应在坤极。天地之际也。地平极则险陂。天行极则还复。故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也。张 ……孚不孚为念。而决意不移。此于食有福之道。周公伊尹所以任天下之重也。宋衷曰。地平极则险陂。天道极则还复 鼎祚
易谓二之五得正在坎中。故艰贞。坎为忧。故勿恤。集传谓兑为口。三阳为福。杨万里传平与陂相椎。往与复相移
。所以为亨以说说物恐陷謟邪。其利在于贞正。故曰。兑亨。利贞。要义说恐陷于謟邪。故利在贞正。见前正义。 李鼎祚
集解艮宫十月六世兑。亨利贞。虞翻曰。大壮五之三也。刚中而柔外。二失正。动应五承三。故亨利贞也。陈了斋
。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也。施说。于人所致如此。岂非说。义之大。能使民劝勉矣哉。故曰。说之大。民劝矣哉。 李鼎祚
集解彖曰。兑。说。也。虞翻曰。兑口。故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虞翻曰。刚中谓二五。柔外谓三上也 ……义皆如此。先民与犯难。乃在我之事。忘劳与亡死。皆在彼之心。我行于上。民应于下。此兑说。之所以为大也。 鼎祚
易。谓二四变为屯。有震坎坎。为劳为心。兑为说。劳而心说。忘其劳也。坎为难。震为反生。犯难而忘其死也。 ……。讲习道义。相说。之盛。莫过于此也。故君子象之以朋友讲习也。要义两泽相润说。为朋友讲习之象。见前止义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君子大壮。乾也。阳息见兑。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兑二阳。同类为朋友。伏艮为友。坎为习。震为 ……丽。犹附丽之丽。泽附泽故也。两泽。则彼此相滋益。故为朋友讲习之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取此义也。 鼎祚
易。谓二阳同类。朋友也。兑口对。讲习也。易传曰。朋友讲习。固说之大者。然当明相益之象。杨万里传天下之
岂疑哉。孔颖达正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行未疑者。说不为謟。履斯而行。未见疑之者也。所以得吉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四变应初。震为行。坎为疑。故行未疑。张横渠说初九。和兑吉。止行未疑也以阳居下。无所比附。 ……惟贤是说。尚何疑哉此其所以吉二以阳在上。我以阳在初。未尝同也。三以柔在外。我与二皆以刚在中非和而何。 鼎祚
易谓四变应初。震为行。坎为疑。故行未疑杨万里传当兑说之世。天下大说。于下。君臣相说于上。此众人所说。 ……不失中。有信者也。说而有信则言从之。故曰孚兑吉也。然履失其位。有信而吉。乃得亡悔。故曰孚兑吉悔亡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孚。谓五也。四已变。五在坎中称孚。二动得位应之。故孚兑吉。悔亡矣。都絜易变体义此兑之随也 ……故吉也。夫何悔焉。王弼注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其志信也。孔颖达正义信志也者。失位而得吉。是其志信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二变应五。谓四已变坎为志。故信志也。张横渠说九二孚兑吉。止信志也。𥝠系于近悔也。诚于接 ……偶相得。及其久也诚意感通。君臣相说。而悔亡矣诸卦二五非应。而以同德相求。如小畜与困亦然。非但纯卦也。 鼎祚
易九二之孚。谓五二动得位应之。故孚兑吉悔亡。四变坎为志。故信志。大抵二应五。其本志也。杨万里传礼不妄 ……弼注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重言位不当也。十六本卦一馀附履。孔颖达正义位不当者。由位不当。所以致凶也。 李鼎祚
集解案以阴居阳。故位不当謟邪求说。所以必凶。陈了斋说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为兑而有来失中夫。 ……裁而隔之。使三不得进。匡内制外。未遑宁处。故曰商兑未宁。居近至尊。防邪隔疾。宜其有喜。故曰介疾有喜。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巽为近。利市三倍。故称商兑。变之坎。水性流。震为行。谓二已变体。比象。故未宁。与比不宁方 ……除邪。此之为喜。乃为至尊所善。天下蒙赖。故言有庆也。要义商兑介疾。谓大臣裁佞闲邪。故有喜。见前上弼注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阳为庆。谓五也。张横渠说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通其邪佞。使进而上。则小人道长而不宁。以 ……九五处尊正之位。下旡其应。比于上六。与之相得。是说信于小人。故曰孚于剥。信而成剥。危之道也。故曰有厉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孚谓五也。二四变体剥象。故孚于剥。在坎未光。有厉也。都絜易变体义此兑之归妹也。而爻辞云尔 ……正义位正当者以正当之位。宜在君子。而信小人。故以当位责之也。要义居九五正当之位。而孚于剥。见前王弼注 李鼎祚
集解按以阳居尊位。应二比四。孚剥有厉。位正当也。张横渠说九五孚于剥。止位正当也。说六三之进。则是孚于 ……孔颖达正义上六以阴柔之质。最在兑后。是自静退。不同六三自进求说。必须他人见引。然后乃说。故曰引兑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无应乘阳动而之巽为绳。艮为手应在三。三未之正。故引兑也。都絜易变体义此兑之履也。而爻辞云 ……孔颖达正义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未光也者。虽免躁求之凶。亦有后时之失。所以经旡吉文。以其道未光故也。 李鼎祚
集解虞翻曰。二四已变而体屯。上三未为离。故未光也。张横渠说上六引兑。止未光也。与三为类而引升之。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