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史評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召故老搜集残文其体例纰缪首尾脱落难可详论幸 高堂生
颇识旧义诸儒各为章句之说既明不独达所
见不同或师资相傅共枝别干故闻人二戴俱事后苍
俄已分异卢植郑玄偕 (第 35a 页)
典故礼官言按太宗飨祀太
祖二十有二年称曰孝弟此不易之制又安可追改乎
唐元宗谓中宗为皇伯考德宗谓中宗为 高伯
祖伯氏
之称复何不可臣等参议自今合祭日太祖太宗依典
礼同位异坐太祖位仍旧称孝子奏可
秋七月壬戌诏京朝 (第 9b 页)
按永徽之令改周公为先
圣孔子为先师颜回邱明并为从祀谨案礼记凡学春
官释奠于其先师郑康成注先师若汉礼有 高堂生

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又记曰始立
学释奠于先圣郑注曰若周公孔子也据礼为定昭然
自别圣则 (第 10b 页)
士盛陶王古杨杰辛公祐谓凡配享从祀皆孔子同时
之人今以孟轲并配非是礼部看详唐贞观二十一年
诏以汉伏胜 高堂生
晋杜预范宁之徒二十一贤与颜 (第 25b 页)
封邹国公
炀帝改为绍圣侯唐贞观十一年封孔子裔德伦为褒
圣侯二十一年制曰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
高堂生
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
植郑康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总二十 …… (第 40b 页)
(为先师颜回左邱明并为从祀按礼记凡学官春释奠/于先师郑康成注曰官谓诗书礼乐之官也先师者若)
(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之/又曰始立学释奠于先圣郑注曰若周公孔子也圣则)
(非周即孔师则偏善一 (第 41a 页)
   右石经(二部十/三卷)
仪礼十七卷(郑元/注)仪礼十七卷(王肃/注)仪礼一卷(袁准/注)
礼一卷(孔伦/注)仪礼一卷(陈诠/注)仪礼二卷(蔡超/宗注)仪礼二卷
(田僧/绍注)
 按汉初有 高堂生
傅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河
 间献王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又得穰苴兵法及明 (第 3a 页)
 堂阴阳之记唯古经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傅不殊自 (第 3b 页)
高堂生
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曲台记苍授
 梁人戴德及德从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有大戴小
 戴庆氏三家并立是知 (第 3b 页)
朝廷会议阜尝侃然以天下为己任数谏争不听乃屡
乞逊位未许会卒家无馀财孙豹嗣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 高堂生
之后也少为诸
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
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 …… (第 30b 页)
上疏言宜遵古封禅帝曰闻济斯言使吾汗出流足事
寝历岁后遂议修之使隆撰其礼仪帝闻隆没叹息曰
天不欲成吾事 高堂生
舍我亡也子琛嗣爵始景初中
帝以隆与散骑常侍苏林博士秦静等并老恐无能传
业者乃诏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 (第 38b 页)
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
伏生言礼自鲁 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 …… (第 4a 页)
王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
汉兴鲁 高堂生
博士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颂(颂读/与容)
(同容貌/威仪也)孝文时徐生以颂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延襄
(第 21b 页)
  北齐
宦者韩宝业卢勒叉齐绍秦子徵并神武旧左右唯閤
内驱使不被恩遇历天保皇建之朝亦不至宠幸但渐
有职任宝业至长秋卿勒叉等或为中常侍武成时有
曹文摽夏侯通伊长游鲁恃伯郭沙弥邓长颙及宝业
辈或有至仪同食干者唯长颙武平中任参宰相干预
朝权如宝业及勒叉齐绍子徵后并封王俱自收敛不
过侵暴又有陈德信亦参时宰与长颙并开府封王俱

为侍中左右光禄大夫领侍中又有潘师子崔孝礼刘
万通研胥光弁刘通远王弘远王子立王元昌 高伯

左君才熊纯陁宫钟馗赵野叉徐世凝苟子溢斛子慎
宋元宾康德汪并于后主之朝肆其奸佞败政虐民古
今未有多 (第 53b 页)
  东庑先儒
公羊子(讳高/齐人)

孔子(讳安国字子国至圣/十一世孙汉鲁人)
毛子(讳苌字长/公汉赵人) 高堂生(汉兖/人)
郑子(字康成汉/高密人)
诸葛子(讳亮字孔明/汉琅琊人)
王子(讳通字仲淹/隋龙门人)
司马子(讳 (第 10a 页)
 子祝融为高辛氏火正今春秋之祭则勾芒配伏羲
 祝融大庭迎气之日又为从祀异代之人得为配祀
 明矣唐贞观二十一年诏伏生与 高堂生
杜预范宁
 之徒二十一贤与颜子俱配享孔子庙堂至今犹为 (第 30a 页)
则孔子也此代各自释奠于其代之
人之证也而国又各自释奠于其国之人之证也又曰
春官释奠于其先师解之者曰若 汉高堂生
制氏毛公
伏生也此汉代释奠于汉之人之证也故夔伯夷周公 …… (第 29a 页)
孔子虽不能接世而生而 高堂生
制氏毛公伏生固亦
非旷世之所希有然而与于释奠者代有其人则自建
学以来皆然未有空一代而绝无其人也明兴且 …… (第 29b 页)
门者乎如是而曰我国之故也而祀焉以比于 汉高堂
制氏毛公伏生元许衡其亦可无愧矣乎况今之所
谓祀者乃其偃然于累代群儒之后而非如记所谓特
祀以为先师者也 (第 30a 页)
  祠祭褒赠先圣先师(录后/)
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官谓/礼乐)
(诗书之官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之𩔖也若汉礼有 高堂生)
(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亦可以为之也不言夏/夏从春可知也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以下) …… (第 1a 页)
  德业者为之先师以配享焉此天子立学之法也
  临邛魏氏曰记曰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释者
  曰若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
  又曰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曰若周有周公鲁有孔
  子各自奠之不合也至于祀先贤 …… (第 2b 页)
 轩悬六佾之舞并登歌一部与大祭祀相遇改用中
 丁州县常用上丁无乐祭用少牢
二十一年诏以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堂生
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
康成服子慎何休王肃王辅嗣杜元凯范宁贾逵等二
十二人代用其书垂 (第 20a 页)
于国胄自今有事于太学并令配

享尼父庙堂
高宗永徽中制改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颜回左邱
明从祀
显庆二年太尉长孙无忌等议曰按新礼孔子为先圣
颜回为先师又准贞观二十一年以孔子为先圣更以
左邱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回俱配尼父于太学今据永
徽令文改用周公为先圣遂黜孔子为先师颜回邱明
并为从祀谨按礼记云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郑元

注曰官谓诗书礼乐之官也先师者若礼有 高堂生

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又礼记曰始
立学释奠于先圣郑元注曰若周公孔子也据礼为定
昭然自别 …… (第 21a 页)
朝文士
分为之赞题其壁焉
  按自礼记释奠于先圣先师之说郑康成释先师
  以为如乐有制氏诗有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
  生之𩔖自是后儒言释奠者本礼记言先师者本
  郑氏注唐贞观时遂以左邱明以下至贾逵二十 …… (第 23b 页)
  经之诸儒姑以二十二子言之独子夏无以议为
  左邱明公羊高谷梁赤犹曰受经于圣人而得其
  大义至于 高堂生
以下则谓之经师可矣非人师
  也如毛郑之释经于名物固为该洽而义理间有 …… (第 24a 页)
又诏封元圣文宣王庙配飨先鲁史左邱明瑕邱伯齐
人公羊高临淄伯鲁人榖梁赤龚邱伯秦博士伏胜乘
氏伯汉博士 高堂生
莱芜伯九江太守戴圣楚邱伯河
间博士毛苌乐寿伯临淮太守孔安国曲阜伯中垒校
尉刘向彭城伯后汉大司农郑众中 (第 38b 页)
  复旧祀而祭门户井灶中霤凡五祀焉(按汉诸儒/戴圣闻人)
  (通汉等白虎通议五祀则有井之说盖当时/已行中间废阙至魏武重修旧典而祭井焉) 高堂
  生
月令仲冬祀四海井泉祭井自从小类不列五
  祀儒家设以井于五祀宜除井而祀行傅元曰七 (第 15b 页)
 祫仪云布昭穆之座于户外皇伯考中宗皇考睿宗
 并坐于南厢北向同列穆位又唐郊祀录德宗朝祝
 文以中宗为 高伯
祖续曲台礼祫祭图中宗睿宗俱 …… (第 28a 页)
 文也又按太宗飨祀太祖二十有二年称曰孝弟此

 不易之制又安可追改乎唐元宗谓中宗为皇伯考
 德宗谓中宗为 高伯
祖则伯氏之称复何不可臣等
 参议自今合祭曰太祖太宗依典礼同位异坐太祖
 仍旧称孝子奏可
景德元年诏有 (第 29a 页)
  祧迁(如武丁之时小乙父也南庚阳甲盘庚小辛/皆伯父也祖丁祖也祖辛沃甲皆伯祖也祖)
  (乙曾祖也河亶高祖也外壬仲丁 高伯
祖也太戊/五世祖也雍己五世伯祖也小甲六世祖也若以)
  (祀及六世言之是此十五庙皆/未合祧迁亦不止十 (第 42b 页)
 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师古曰培固者其人/名生者其号也他皆)
 (类此培/音陪)燕则韩太傅(师古曰/名婴也)言礼则鲁 高堂生
言春
 秋于齐则胡母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
 君田鼢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
 以百 (第 15a 页)
 (百韦说是也威仪三千乃/谓冠婚吉凶盖仪礼是)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
 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孟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
 汉兴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时后苍最明
 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者
 出于鲁淹中(苏林曰/里名 …… (第 1b 页)
 之说(师古曰瘉与愈同愈胜也也刘氏曰孔氏学七/十篇即安国所得壁中书 学七十当作学十)

 (七五十六篇除十/七正多三十九也)
 隋经籍志曰汉初有 高堂生
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
 于淹中而河间献王好古爱学收集馀烬得而献之
 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 (第 2a 页)
兵法一
 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
 经十七篇与 高堂生
所传不殊而字多异自 (第 2a 页)
高堂生
 
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曲台记苍授梁人戴
 德及德从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有大戴小戴庆氏 …… (第 2a 页)
  于篇学者可观焉惜吾不及其时揖让进退于其
  间呜呼盛哉
  晁氏曰仪礼十七篇郑氏注西汉诸儒得古文礼
  凡五十六篇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
  传一卷子夏所为其说曰周礼为本圣人体之仪
  礼为末圣人履之为本则重者在前 …… (第 5a 页)
 逮仲躬刻之首有目录一卷载大小戴刘向篇第
  异同以古监本巾箱本杭细本严本校定识其误
  而为之序谓 高堂生
所传士礼尔今此书兼有天
  子诸侯卿大夫礼决非高堂所传其篇数偶同自
  陆德明贾公彦皆云然不知何所据 (第 8b 页)


  朱子曰张淳云如刘歆所言则 高堂生
所得独为
  士礼而今仪礼乃有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居其大
  半疑今仪礼非 (第 9a 页)
高堂生
之书但篇数偶同耳此则
  不深考于刘说所订之误又不察其所谓士礼者
  特略举首篇以名之其曰推而致于天 (第 9a 页)
  晁氏曰光禄少卿孙圭撰
相牛经一卷
  晁氏曰序曰宁戚传之百里奚汉世河西薛公得
  其书以相牛千百不失其一至魏世 高堂生
又传
  晋宣帝其后秘之细字薛公注也
相鹤经一卷
  晁氏曰题曰浮邱公撰其传云浮邱公传于王子 (第 23a 页)
  而议礼制度考文则归于首出庶物之天子焉春

  秋以降礼经残缺汉兴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即
  今所谓仪礼而河间献王所献周官礼分职三百
  六十凡祭祀朝聘会同宾客燕飨与夫圭璧车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