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目錄類
職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畏威臣苟不言必虑
无敢言者陛下以臣言为妄而罪之则臣死且不悔以
臣言为是而从之则可以为先帝之福大陛下之 孝安
天下之心垂万世之法所补岂不厚哉臣哀诚内激言
意狂率愿陛下详览而深察之天下不胜大愿
御史中丞邓润甫上言 (第 8b 页)
五千户又
封大将军梁商子冀襄邑侯尚书令左雄上封事曰夫
裂土封侯王制所重高皇帝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
孝安皇帝
封江京王圣等遂致地震之异永建二年
封阴谋之功又有日食之变数术之士咸归咎于封爵
今青州饥虚盗贼未息民有 (第 10b 页)
奉天心
时中常侍张防特用权势每请托受取司𨽻校尉虞诩
辄案之而屡寝不报诩不胜其愤乃自系廷尉奏言曰
孝安皇帝
任用樊礼遂交乱嫡统几亡社稷今者张
防复弄威柄国家之祻将重至矣臣不忍与防同朝谨
自系以闻无令臣袭杨震之 …… (第 3a 页)
武帝临御长久留连盘娱数燕
游乎后庭颇疏隔乎朝士故请奏机事多由宦者而始
得政矣遂为两京丧败之基焉东汉自 孝安
之后继以
女主临朝阴势相乘中官遂大专断国命掌握衡轴贤
才死于钩党黎民弊于涂炭三纲错乱四海翻离害遍
(第 23a 页)
以为至忧臣官在于考变禳灾思任防救未
知所由夙夜征营臣闻国之大事在祀祀莫大于郊天
奉祖方今道路流言佥曰 孝安皇帝
南巡路崩从驾左 …… (第 17b 页)
吏多杀伐致声名者必
加迁赏其存宽和无党援者辄见斥逐是以淳厚之风
不宣彫薄之俗未革虽繁刑重禁何能有益前 孝安皇
变乱旧典封爵阿母因造妖㜸使樊丰之徒乘权放
恣侵夺主威改乱嫡嗣至今圣躬狼狈亲遇其艰既拔
自困殆龙兴即位 (第 19a 页)
安久系
万一奸民阴有附会阳为忠实以缓上心此最为患之
大者不可不察也汉成帝惑王根邪说舍中山而立定
陶及 孝安
之际梁冀奸谋贪乐安冲幼而畏清河严明
卒至于乱向用正人谠论则东西二京基祚可量㦲惟
陛下思祖宗造宋之艰难 (第 10b 页)
持旧领群
牧判官校诸牧租并劵马靡费己令督趋拘收而太仆
不领外务故有是命 太常寺言将来景灵宫神御殿
安皇帝
酌献百官陪祀乞并同四孟朝献之仪从之
 知兰州李浩乞诸路杂犯罪人刺配一二千里者免
决充兰州本城厢军从之 (第 17a 页)
纠其
罚二千石长吏其各实覈所伤害为除田租刍槁八月
辛亥帝崩癸丑殡于崇德前殿年二岁
  殇帝延平一年 恭宗孝安皇帝
讳祐肃宗孙也父清河孝王庆母左姬
帝自在邸第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笫之间
年十岁好读史书和帝称之数 …… (第 87b 页)
司徒辛卯大将军耿宝中常侍樊丰侍中谢恽周广乳
母野王君王圣坐相阿党丰恽广下狱死宝自杀圣徙
雁门己酉葬 孝安皇帝
于恭陵庙曰 (第 108a 页)
恭宗
六月乙巳大
赦天下诏先帝巡狩所幸皆半入今年田租秋七月西
域长史班勇击车师后王斩之丙午东海王肃薨冬十 (第 108a 页)
月丙午越巂山崩辛亥少帝薨是冬京师大疫范氏论
孝安
虽称尊享御而权归邓氏至乃损彻膳服克念 (第 108a 页)
以下从辇到南宫登云台召百官尚书令刘光等奏言 孝安皇帝
圣德明茂早弃天下陛下正统当奉宗庙而
奸臣交搆遂令陛下龙潜蕃国群僚远近莫不失望天
命有常北乡不永汉德盛 …… (第 2a 页)
无资者随宜赐恤以慰孤魂是月下邳人谢安应
募击徐凤等斩之丙辰诏曰孝殇皇帝虽不永休祚而
即位踰年君臣礼成 孝安皇帝
承袭统业而前世遂令
恭陵在康陵之上先后相踰失其次序非所以奉祖宗
之重垂无穷之制昔定公追正顺祀春秋善之 (第 18b 页)
  帝 大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

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
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
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扬授如
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
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仕尧时逐女□于弱水北人赖
其勋舜命为田祖历三代至秦汉獯鬻猃狁山戎丐奴
之属累代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
无闻积六七十代至成皇帝讳毛立统国三十六大姓

九十九威振北方成帝崩节皇帝贷立节帝崩庄皇帝
观立庄帝崩明皇帝楼立明帝崩 安皇帝
(第 2a 页)
安帝

宣皇帝推寅立宣帝南迁大泽方千馀里厥土昏冥沮
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景皇帝利立景帝崩元皇帝俟
立元帝崩 (第 2a 页)
  避讳第八
宋以武公名司空改为司城氏
晋以僖侯名司徒改为中军氏
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
奭氏避汉元帝讳改为盛氏
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
庆氏避 汉安帝
父讳改为贺氏 (第 20a 页)
莽母死但服天子吊诸侯之服一吊再会而已/令子新都侯宗服丧三年及元后崩莽返自服)
(三年颠倒/奸谬若此) 后汉安帝
初长吏多避事弃官乃令自非父
母服不得去职是后吏又守职居官不行三年丧服矣
建光元年尚书孟布奏宜复如建元 (第 16b 页)
 郎中乙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四十人补文学掌故

  后汉安帝
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学舍颓弊鞠为
 园蔬牧儿刍叟至于薪刈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
 黉宇凡所构二百四十房 …… (第 52a 页)
为博士/其通睿异艺入平尚书出部刺史诸侯守相久次转谏)
(议大夫中兴高第为侍中小郡若都尉博士限年五十 安帝
以博士多非其人诏命三公将军中二千石举博)
(士各一人务得经明行高卓尔茂异是时群僚承风凡/所旌贡绰有馀 (第 53a 页)
谓之翁主汉书谓齐厉王/姊为纪翁主以纪氏所生因以为号)
帝唯特封东平宪王苍琅邪孝王京女为县公主其后 汉安帝
姊妹亦封长公主同之皇女(蔡邕独断曰汉帝/子女曰公主仪比)
(诸侯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也)其皇女封 (第 7a 页)
省其章乃为免司空陶敦时中
常侍张防特用权势每请托受取诩辄案之而屡寝不
报诩不胜其愤乃自系廷尉奏言曰昔 孝安皇帝
任用
樊丰遂交构嫡统几亡社稷今者张防复弄威柄国家
之祸将重至矣臣不忍与防同朝谨自系以闻无令臣
袭杨震 …… (第 22b 页)
论阴阳
之事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复二百岁殆将终乎
所以作者之数必显一世常然之符也汉四百年元其
兴矣 安帝
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徵拜郎中再迁太史
令遂乃研覈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 …… (第 41a 页)
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
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 安帝
亲政召还郎署复
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延光三年车驾东巡岱宗
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及北乡侯即位融 (第 65b 页)
为山阳君邑五千户又封大将军梁
商子冀襄邑侯雄上封事曰夫裂土封侯王制所重高
皇帝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孝安皇帝
封江京王
圣等遂致地震之异永建二年封阴谋之功又有日食
之变数术之士咸归咎于封爵今青州饥虚盗贼未息 (第 25b 页)
不宣彫薄之俗未革也前 孝安皇帝
变乱旧章封爵阿
母因造妖孽改乱嫡嗣至令圣躬狼狈亲遇其艰今陛
下龙兴诚当沛然思惟善道而论者犹云方今之事 (第 2b 页)
会稽山阴人也贺氏本姓庆氏齐伯父纯
儒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与江夏
黄琼汉中杨厚俱公车徵避 安帝
父孝德皇讳改为贺
氏齐父辅永宁长齐少为郡吏守剡长县吏斯从轻侠
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諌曰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 (第 51a 页)
中郎先瞻卒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
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 安帝
父讳改为贺氏曾祖齐仕吴为名将祖景灭贼校
尉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徙家属边郡循少婴家难
流放海隅吴平乃还 …… (第 56a 页)
寇所
封悬远租秩薄少妻息不赡以为慨然可给实口廪其
后盗发壸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
达手背 安帝
诏给钱十万以修茔兆壸第三子瞻位至
广州刺史瞻弟耽尚书郎壸从父兄敦字仲仁父俊清 (第 100a 页)
  李穆(子浑崇穆兄子询/询弟 崇子敏)梁睿 长孙览(从子炽/炽弟晟)

高颎字昭元一名敏自言勃海蓨人也其先因官北边
没于辽左曾祖皓以太和中自辽东归魏官至卫尉卿
孝安
位兖州刺史父宾仕东魏位谏议大夫大统六
年避谗弃官奔西魏独孤信引宾为僚佐赐姓独孤氏
及信诛妻子徙蜀文献 (第 1b 页)
阎后亲废顺帝犹配享 安皇
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
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复僭
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段丰妻慕容氏德 (第 3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