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道家一
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柱下史李耳撰战/国时河上丈人注)又二卷(汉文帝/时 河上)
(公/ 注)又二卷(汉长陵二卷/毋邱望之注)又二卷(汉处士/严遵注)又二卷(政和/御解)又
二卷(王弼/注) …… (第 1b 页)
右符箓(一百三部一/百五十九卷)
气经新旧服法三卷(唐康仲/熊撰)康真人气诀一卷(同/上)服内
元气诀一卷(同/上)太无先生气诀一卷(唐大中/人撰)修生养气
诀一卷(唐司马/承祯撰)气诀一卷(孙思/邈撰)张果气诀一卷 达磨
诸家气诀一卷 养生服气诀一卷 调元气诀一卷
调三元气诀一卷(李真/人撰)太和真气诀一卷 (河上/公 述)中山
玉匮神气诀一卷(汉张道/陵撰)服内元气诀一卷(烟萝/子撰)内指 …… (第 23a 页)
龙虎丹一卷(侯道/华录)洞源子龙虎歌一卷 五金龙虎
歌一卷(葛洪/撰)龙虎太丹诀一卷 炉鼎要妙图经一卷
金木万灵诀一卷(葛洪/撰)灵砂圣石玉路丹诀一卷 黄
舆金丹密诀一卷 刚子丹诀一卷(张道/陵撰)元君肘后方
三卷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一卷(唐隐士还/阳子撰)太上肘后
玉经方一卷(卢遵/元撰)九真中经四镇九方一卷 紫灵丹
砂表一卷 太丹会明论一卷 玉碑子一卷 灵飞
散传信录一卷(齐推/撰)大还心鉴一卷 丹论诀旨心鉴
一卷(张元/德撰)金丹肘后诀玉清内书大乐终萹一卷 龙
虎展掌诀一卷(严真/人撰)太上龙虎展九都金秘指仙经一
卷 (河上/公 注)修炼太一三使还命大丹指诀经一卷(太上老/君撰)
黄帝神灶经三卷(孙思/邈撰)黄壶经三卷(陶植/撰 (第 30a 页)
老子道德经二卷(周柱下史李耳撰战/国时河上丈人注)又二卷(汉文帝/时 河上)
(公/ 注)又二卷(汉长陵二卷/毋邱望之注)又二卷(汉处士/严遵注)又二卷(政和/御解)又
二卷(王弼/注) …… (第 1b 页)
右符箓(一百三部一/百五十九卷)
气经新旧服法三卷(唐康仲/熊撰)康真人气诀一卷(同/上)服内
元气诀一卷(同/上)太无先生气诀一卷(唐大中/人撰)修生养气
诀一卷(唐司马/承祯撰)气诀一卷(孙思/邈撰)张果气诀一卷 达磨
诸家气诀一卷 养生服气诀一卷 调元气诀一卷
调三元气诀一卷(李真/人撰)太和真气诀一卷 (河上/公 述)中山
玉匮神气诀一卷(汉张道/陵撰)服内元气诀一卷(烟萝/子撰)内指 …… (第 23a 页)
龙虎丹一卷(侯道/华录)洞源子龙虎歌一卷 五金龙虎
歌一卷(葛洪/撰)龙虎太丹诀一卷 炉鼎要妙图经一卷
金木万灵诀一卷(葛洪/撰)灵砂圣石玉路丹诀一卷 黄
舆金丹密诀一卷 刚子丹诀一卷(张道/陵撰)元君肘后方
三卷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一卷(唐隐士还/阳子撰)太上肘后
玉经方一卷(卢遵/元撰)九真中经四镇九方一卷 紫灵丹
砂表一卷 太丹会明论一卷 玉碑子一卷 灵飞
散传信录一卷(齐推/撰)大还心鉴一卷 丹论诀旨心鉴
一卷(张元/德撰)金丹肘后诀玉清内书大乐终萹一卷 龙
虎展掌诀一卷(严真/人撰)太上龙虎展九都金秘指仙经一
卷 (河上/公 注)修炼太一三使还命大丹指诀经一卷(太上老/君撰)
黄帝神灶经三卷(孙思/邈撰)黄壶经三卷(陶植/撰 (第 30a 页)
右元辰(一十七部/五十九卷)
玉铃三命秘术一卷 三命韬铃秘术三卷(刘进/平撰)三命
抄略二卷(陶隐/居撰)七杀三命歌一卷(凝神/子撰)三命通元历一
卷 三命金书五行一卷 三命立成算经一卷(陶隐/居撰)
三命神历一卷(陶隐/居撰)三命九中歌一卷(李燕/撰)二十八家
三命总要三卷(公孙/琥撰) 河上公 宿命要诀一卷 天立三
命诀一卷 三命消息赋一卷(珞琭/子撰)又一卷(僧叔/昕撰)又一
卷(杜崇/龟撰 (第 44a 页)
玉铃三命秘术一卷 三命韬铃秘术三卷(刘进/平撰)三命
抄略二卷(陶隐/居撰)七杀三命歌一卷(凝神/子撰)三命通元历一
卷 三命金书五行一卷 三命立成算经一卷(陶隐/居撰)
三命神历一卷(陶隐/居撰)三命九中歌一卷(李燕/撰)二十八家
三命总要三卷(公孙/琥撰) 河上公 宿命要诀一卷 天立三
命诀一卷 三命消息赋一卷(珞琭/子撰)又一卷(僧叔/昕撰)又一
卷(杜崇/龟撰 (第 44a 页)
物在水中故能持久
赵庄西北三十五里赵文子食邑也或曰即藏赵孤地
羊舌大夫故里距县二十四里今羊舌村
栾盈食邑西十二里今盈村
河上故村东北二十里河上村相传 河上公 结苑处有
汉文帝庙
乐昌堡南七里后周明帝移县治乐昌堡
新店至德二年郭子仪与贼严庄战于曲沃大破之于 (第 60a 页)
赵庄西北三十五里赵文子食邑也或曰即藏赵孤地
羊舌大夫故里距县二十四里今羊舌村
栾盈食邑西十二里今盈村
河上故村东北二十里河上村相传 河上公 结苑处有
汉文帝庙
乐昌堡南七里后周明帝移县治乐昌堡
新店至德二年郭子仪与贼严庄战于曲沃大破之于 (第 60a 页)
尉缭子二十九篇(一作/六卷) 尸子二十卷
子华子十卷(自言程氏名本字子华晋人中兴/书目曰近世依托朱子曰伪书也) 汉河上公 注道德经二卷 关尹子九卷
高诱注吕氏春秋三十六卷(文献通考/作二十卷)注淮南子十
三卷(文献通 (第 30b 页)
子华子十卷(自言程氏名本字子华晋人中兴/书目曰近世依托朱子曰伪书也) 汉河上公 注道德经二卷 关尹子九卷
高诱注吕氏春秋三十六卷(文献通考/作二十卷)注淮南子十
三卷(文献通 (第 30b 页)
醉雪石
露湿秋云杖履寒蓬莱踏遍遇仙难何如谢傅东山屐
远黛眉尖一色看
卜子讲坛(四首/) 毕振姬
五老巑岏草木童西河诗景对秋空小冠子夏盲于易
文学初传 河上公
鱼鳞湿气薄云屯假盖应怜子夏贫避雨崤陵一百里
泥封无路上星辰
学乐听诗卧未成中山风什小戎声晨钟唤出西河 (第 93b 页)
露湿秋云杖履寒蓬莱踏遍遇仙难何如谢傅东山屐
远黛眉尖一色看
卜子讲坛(四首/) 毕振姬
五老巑岏草木童西河诗景对秋空小冠子夏盲于易
文学初传 河上公
泥封无路上星辰
学乐听诗卧未成中山风什小戎声晨钟唤出西河 (第 93b 页)
则兵家亦祖其说如阴符经之𩔖是也
陈氏曰昔人言谥曰聃故世称老聃然聃之为训
耳漫无轮也似不得为谥 河上公 注老子二卷
晁氏曰太史公言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 (第 8a 页)
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晋葛洪曰 河上公 者
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
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章句两说不
同当 …… (第 8b 页)
之𩔖贵食母者婴儿未孩之义诸侯之子以大夫
妻为食母增之赘矣
三十家注老子八卷
晁氏曰唐蜀郡岷山道士张君相集 河上公 严遵
王弼何晏郭象钟会孙登羊祜罗什卢裕刘仁会
顾欢陶隐居松灵仙人裴处思杜弼节解张凭张
嗣 …… (第 10a 页)
崇文总目唐杜光庭撰以明皇注疏演其义
道德经疏二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集 河上公 葛仙翁郑思远
唐睿宗明皇诸家注序其自疏
道德经疏节解上下各二卷
崇文总目伪蜀乔讽撰讽仕伪蜀为谏议 (第 11a 页)
陈氏曰昔人言谥曰聃故世称老聃然聃之为训
耳漫无轮也似不得为谥 河上公 注老子二卷
晁氏曰太史公言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 (第 8a 页)
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晋葛洪曰 河上公 者
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
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章句两说不
同当 …… (第 8b 页)
之𩔖贵食母者婴儿未孩之义诸侯之子以大夫
妻为食母增之赘矣
三十家注老子八卷
晁氏曰唐蜀郡岷山道士张君相集 河上公 严遵
王弼何晏郭象钟会孙登羊祜罗什卢裕刘仁会
顾欢陶隐居松灵仙人裴处思杜弼节解张凭张
嗣 …… (第 10a 页)
崇文总目唐杜光庭撰以明皇注疏演其义
道德经疏二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集 河上公 葛仙翁郑思远
唐睿宗明皇诸家注序其自疏
道德经疏节解上下各二卷
崇文总目伪蜀乔讽撰讽仕伪蜀为谏议 (第 11a 页)
废记云此经黄帝留峨眉山石壁汉武帝时得之
大中尝禁绝
阴符内丹经一卷
晁氏曰题曰老子说
紫阳金碧经二卷
晁氏曰皇元真人撰广成子述 河上公 修为六十
四章上明和合习真之法中有调神理气之方下
有还丹九鼎上升之术崇文目有三卷今逸其一
灵 (第 20a 页)
大中尝禁绝
阴符内丹经一卷
晁氏曰题曰老子说
紫阳金碧经二卷
晁氏曰皇元真人撰广成子述 河上公 修为六十
四章上明和合习真之法中有调神理气之方下
有还丹九鼎上升之术崇文目有三卷今逸其一
灵 (第 20a 页)
(隋复为西河郡唐初改浩州寻改汾州属河东道金/置汾阳军节度元复为汾州国朝因之𨽻山西道司)
(马穰苴田完之后齐景公时晋伐河甄而燕侵 河上/公 患之晏婴荐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公拜为将)
(军使捍燕晋之师乃申明约束监军庄贾后期斩以/徇军燕晋闻之 (第 11a 页)
(马穰苴田完之后齐景公时晋伐河甄而燕侵 河上/公 患之晏婴荐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公拜为将)
(军使捍燕晋之师乃申明约束监军庄贾后期斩以/徇军燕晋闻之 (第 11a 页)
(云即老子也老子无世不出数易姓名出于黄帝时/号广成子周文王时号支邑先生武王时号郭叔子)
(汉初号黄石公汉文时号 河上公 鲁仲连战国齐人/游于赵赵欲封之不受而去后齐攻燕聊城不下鲁)
(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遂/取聊城齐欲 (第 32a 页)
(汉初号黄石公汉文时号 河上公 鲁仲连战国齐人/游于赵赵欲封之不受而去后齐攻燕聊城不下鲁)
(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遂/取聊城齐欲 (第 32a 页)
(成子出周文王时为守藏史号支邑先生出周武王/时为柱下史号郭叔子出于汉初号黄石公出于汉)
(文帝时号 河上公 终南山地理志扶风郡有武功县/县东有大山古文以为终南括地志云终南一名中)
(南一名太乙一名橘山一名周 (第 36b 页)
(文帝时号 河上公 终南山地理志扶风郡有武功县/县东有大山古文以为终南括地志云终南一名中)
(南一名太乙一名橘山一名周 (第 36b 页)
平湖县志山字子周太学生除临清州判官升阜平
知县调夏津入为光禄署正
黄氏(宗炎/)太极图说办
一卷
存
宗炎自序曰太极图者创于 河上公 传自陈图南名
为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述也与老庄之长生久视
又有旁门岐路也老庄以虚无为宗无事为用方士 (第 42a 页)
知县调夏津入为光禄署正
黄氏(宗炎/)太极图说办
一卷
存
宗炎自序曰太极图者创于 河上公 传自陈图南名
为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述也与老庄之长生久视
又有旁门岐路也老庄以虚无为宗无事为用方士 (第 42a 页)
乃方士修鍊之术耳当时曾刋于华山石壁
相传图南受之吕岩岩受之钟离权权得其
说于魏伯阳伯阳闻其旨于 河上公 在道家
未尝诩为千圣不传之秘也周子取而转易
之亦为圜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上而下最上
(第 13b 页)
相传图南受之吕岩岩受之钟离权权得其
说于魏伯阳伯阳闻其旨于 河上公 在道家
未尝诩为千圣不传之秘也周子取而转易
之亦为圜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上而下最上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