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家不足惜充曰见租已可刍秣九分之费
而未租之地尚多也(此段因朱史盖日/录云尔更详之)
壬申前武昌军节度 推官王安国 为 (第 14a 页)
崇文院校书安国
常非其兄安石所为为西京国子监教授溺于声色安
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 (第 14a 页)
安国 复书 (第 14a 页)
安国 亦
愿兄远佞人也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召对 (第 14a 页)
安国
曰卿学问通古今汉文帝何如主也对曰三代以后贤
主未有如文帝者上曰但惜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
曰文帝自代来 …… (第 14a 页)
秉政外论谓何对曰但恨聚敛太急知人不
明耳上默然不悦安国初召对人以为必得经筵由是
别无恩命久之乃得馆职 安国 尝力谏安石以天下汹
汹不乐新法皆归咎于兄恐为家祸安石不听 (第 15a 页)
安国 哭
于影堂曰吾家灭门矣又尝责曾布以误惑丞相更变
法令布曰足下人之子弟朝廷变法何预足下 (第 15a 页)
安国
勃然怒曰丞相吾兄也丞相之父即吾父也丞相由汝
之故杀身破家僇及先人发掘邱垄岂得不预我事邪
(此据 (第 15a 页)
安国 本传及司马光记问删修林希野史云富弼/知河阳陈襄为属县弼甚礼之富自并门入相襄在京)
(师迓富于中牟安石 …… (第 15b 页)
有安石据厕而见之者平时故人以道义相)
(期者由是渐疏小人谗曰此乃立异者安石果怒书至/不省来亦不见其弟 安国 学业文章与安石相上下任)
(气强悍论事未尝少屈安礼夸诞浇薄尤能卑辞以结/雱安石于上前誉礼而毁国二人召 (第 15b 页)
而未租之地尚多也(此段因朱史盖日/录云尔更详之)
壬申前武昌军节度 推官王安国 为 (第 14a 页)
崇文院校书安国
常非其兄安石所为为西京国子监教授溺于声色安
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 (第 14a 页)
安国 复书 (第 14a 页)
安国 亦
愿兄远佞人也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召对 (第 14a 页)
安国
主未有如文帝者上曰但惜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
曰文帝自代来 …… (第 14a 页)
秉政外论谓何对曰但恨聚敛太急知人不
明耳上默然不悦安国初召对人以为必得经筵由是
别无恩命久之乃得馆职 安国 尝力谏安石以天下汹
汹不乐新法皆归咎于兄恐为家祸安石不听 (第 15a 页)
安国 哭
于影堂曰吾家灭门矣又尝责曾布以误惑丞相更变
法令布曰足下人之子弟朝廷变法何预足下 (第 15a 页)
安国
之故杀身破家僇及先人发掘邱垄岂得不预我事邪
(此据 (第 15a 页)
安国 本传及司马光记问删修林希野史云富弼/知河阳陈襄为属县弼甚礼之富自并门入相襄在京)
(师迓富于中牟安石 …… (第 15b 页)
有安石据厕而见之者平时故人以道义相)
(期者由是渐疏小人谗曰此乃立异者安石果怒书至/不省来亦不见其弟 安国 学业文章与安石相上下任)
(气强悍论事未尝少屈安礼夸诞浇薄尤能卑辞以结/雱安石于上前誉礼而毁国二人召 (第 15b 页)
事右谏议大夫冯京守
本官知亳州权发遣户部副使王克臣追一官司封郎
中集贤校理丁讽落职监无为军酒著作佐郎 秘阁校
理王安国 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内殿承制杨
永方追一官汀州编管人郑侠改英州御史台吏前庆
州录事参军杨忠信检院 …… (第 2a 页)
憾侠不置且恶冯京异议欲藉侠以排去京并及 王安
国 乘间白上曰侠书言青苗免役流民等事此众所共
知也若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此禁中事侠安从
知此盖侠前后所 (第 2b 页)
言皆京使 安国 导之(禁中有人被甲/登殿事据侠言)
(行录当是宿州狂人孙真也事见九年五月三日戊午/ 据林希野史载孙 …… (第 2b 页)
此若不推见事情明正
国典则小人朋比何以禁止乞令尽理根究从之时十
二月丙戌也侠素事王雱而议论常与雱异与 安国 同
非新法 (第 4a 页)
安国 亲厚之尝谓 (第 4a 页)
安国 曰侠前后以书谏丞相
不听得无为人所误 (第 4a 页)
安国 (第 4a 页)
安国 言且不听子言彼岂
肯信乎彼作一事必得四海九州怨怒然后行之何谓 …… (第 4a 页)
为人所误及侠上书 安国 索其草视之侠不与 (第 4b 页)
安国 曰
能言之者子也能揄扬流布于人者我也子必以其章
示我侠曰已焚之矣侠诣登闻检院上书讽判检院延
与坐啜茶 …… (第 4b 页)
三十两侠往辞安国安国谓曰子可谓独立不惧矣于
是台司鞫讽 安国 及克臣子公约等安国初不承狱吏
引侠使證之侠见 (第 5a 页)
安国 笑曰 (第 5a 页)
平甫 居常自负刚直议论
何所不道今乃更效小人欲为诋谰邪 (第 5a 页)
安国 即承永方
忠信仲卿无至皆尝与侠游者也狱既具上以京大臣
令推究官取信否状并问克臣京等皆引罪润甫及中
丞 …… (第 5a 页)
之 安国 以下士擢置文馆而奖激狂妄非毁其兄及永
方忠信等传言惑众尤为可恶虽犯在赦前及元非朝
旨推究之人据其情状 …… (第 5b 页)
徙
讽等皆得罪晓容勒归本贯吕惠卿议当侠大辟上曰
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念岂宜深罪始惠卿事安
石如父子 安国 负气恶其憸巧数面折之惠卿切齿及
安石罢相引惠卿辅政惠卿遂欲代安石恐其复来乃
因侠狱陷 (第 5b 页)
安国 亦以沮安石 (第 5b 页)
安国 既贬上降诏谕安 …… (第 5b 页)
石安石对使者泣及再入相 安国 犹在国门由是安石
与惠卿交恶侠虽荐京宜为宰相然实不识京侠又称
元绛孙永王介凡四人自言识绛馀皆未识而琥 (第 6a 页)
等独
斥京盖希惠卿风旨也(此段用 王安国 本傅司马光记/闻朱墨两录并郑侠言行录删)
(修见郑侠言行录云侠既停门局本候郊霈调官出京/日 群臣诬 …… (第 6a 页)
等事容于道路闻/之至如被甲登殿禁中君臣对面言之何闻之速且讦)
(惠卿对曰侠前后所言皆冯京手录禁中事使 王安国/ 持示导之使言也京与惠卿同列议多矛盾惠卿谄事)
(荆公为 (第 7a 页)
安国 所疾屡讽其兄不寤故惠卿并中之京一/日早朝留身奏事上问卿大臣知朝廷有不便事何惜)
(自言乃委令郑侠入文 …… (第 7a 页)
(尔乃上书不已是言责在监门而台中无人也探怀中/书授侠曰以此为正人助是时御史皆惠卿党必欲文)
(致京与 安国 之罪京素不识侠见其数言事屡对判检/院丁讽称之侠每遣门人吴无至诣检院投匦辄咨嗟)
(曰当今台谏不言郑监 (第 7b 页)
门乃能屡入文字耶且为无至/言冯参政再三称奖之语然实未尝使 安国 传道禁中)
(事诸所从得乃内殿崇班杨永芳语也先是永芳与侠/邻居每言新法不便且愤大臣诬罔之语多为侠发之 …… (第 7b 页)
(侠罢门局时于太庙街行邂逅 秘阁校理王安国安国/ 马上举鞭揖侠曰贤可谓独立不惧因随侠至所居借)
(前后奏草侠答以未尝存留 (第 8a 页)
安国 言亦见阁下与家兄/书家兄主张太过虽 (第 8a 页)
安国 之言亦不见听况阁下乎侠)
(曰不意丞相一旦为小人所误以至于此 (第 8a 页)
安国 曰是何/为小人所误家兄所见不同自以为人臣子不当避四)
(海九州之怨使四海九州之怨尽归于已方是臣子尽 (第 8a 页)
忠于国家侠曰未闻尧舜在上夔契在下而有四海九)
(州之怨 安国 以为然至是赴对安国初犹不承直至廷/辨侠责 (第 8a 页)
安国 曰凡对制使不当有隐口所言者安得讳)
(之耶天地神祇宗庙社稷日月星辰五岳四渎之灵皆/在左右学士欲谁欺 (第 8a 页)
安国 乃伏狱成侠坐改送英州编)
(管杨忠信郴州吴无至道州二人皆真决冯京罢政知/亳州丁讽落职监无为军酒税 (第 8a 页)
王安国 追毁告身放归)
(田里王克臣杨/永芳各夺一官) 诏真定府邢赵洺磁相州被灾户合 (第 8a 页)
本官知亳州权发遣户部副使王克臣追一官司封郎
中集贤校理丁讽落职监无为军酒著作佐郎 秘阁校
理王安国 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放归田里内殿承制杨
永方追一官汀州编管人郑侠改英州御史台吏前庆
州录事参军杨忠信检院 …… (第 2a 页)
憾侠不置且恶冯京异议欲藉侠以排去京并及 王安
国 乘间白上曰侠书言青苗免役流民等事此众所共
知也若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此禁中事侠安从
知此盖侠前后所 (第 2b 页)
言皆京使 安国 导之(禁中有人被甲/登殿事据侠言)
(行录当是宿州狂人孙真也事见九年五月三日戊午/ 据林希野史载孙 …… (第 2b 页)
此若不推见事情明正
国典则小人朋比何以禁止乞令尽理根究从之时十
二月丙戌也侠素事王雱而议论常与雱异与 安国 同
非新法 (第 4a 页)
安国 亲厚之尝谓 (第 4a 页)
安国 曰侠前后以书谏丞相
不听得无为人所误 (第 4a 页)
安国 (第 4a 页)
安国 言且不听子言彼岂
肯信乎彼作一事必得四海九州怨怒然后行之何谓 …… (第 4a 页)
为人所误及侠上书 安国 索其草视之侠不与 (第 4b 页)
安国 曰
能言之者子也能揄扬流布于人者我也子必以其章
示我侠曰已焚之矣侠诣登闻检院上书讽判检院延
与坐啜茶 …… (第 4b 页)
三十两侠往辞安国安国谓曰子可谓独立不惧矣于
是台司鞫讽 安国 及克臣子公约等安国初不承狱吏
引侠使證之侠见 (第 5a 页)
安国 笑曰 (第 5a 页)
平甫 居常自负刚直议论
何所不道今乃更效小人欲为诋谰邪 (第 5a 页)
安国 即承永方
忠信仲卿无至皆尝与侠游者也狱既具上以京大臣
令推究官取信否状并问克臣京等皆引罪润甫及中
丞 …… (第 5a 页)
之 安国 以下士擢置文馆而奖激狂妄非毁其兄及永
方忠信等传言惑众尤为可恶虽犯在赦前及元非朝
旨推究之人据其情状 …… (第 5b 页)
徙
讽等皆得罪晓容勒归本贯吕惠卿议当侠大辟上曰
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念岂宜深罪始惠卿事安
石如父子 安国 负气恶其憸巧数面折之惠卿切齿及
安石罢相引惠卿辅政惠卿遂欲代安石恐其复来乃
因侠狱陷 (第 5b 页)
安国 亦以沮安石 (第 5b 页)
安国 既贬上降诏谕安 …… (第 5b 页)
石安石对使者泣及再入相 安国 犹在国门由是安石
与惠卿交恶侠虽荐京宜为宰相然实不识京侠又称
元绛孙永王介凡四人自言识绛馀皆未识而琥 (第 6a 页)
等独
斥京盖希惠卿风旨也(此段用 王安国 本傅司马光记/闻朱墨两录并郑侠言行录删)
(修见郑侠言行录云侠既停门局本候郊霈调官出京/日 群臣诬 …… (第 6a 页)
等事容于道路闻/之至如被甲登殿禁中君臣对面言之何闻之速且讦)
(惠卿对曰侠前后所言皆冯京手录禁中事使 王安国/ 持示导之使言也京与惠卿同列议多矛盾惠卿谄事)
(荆公为 (第 7a 页)
安国 所疾屡讽其兄不寤故惠卿并中之京一/日早朝留身奏事上问卿大臣知朝廷有不便事何惜)
(自言乃委令郑侠入文 …… (第 7a 页)
(尔乃上书不已是言责在监门而台中无人也探怀中/书授侠曰以此为正人助是时御史皆惠卿党必欲文)
(致京与 安国 之罪京素不识侠见其数言事屡对判检/院丁讽称之侠每遣门人吴无至诣检院投匦辄咨嗟)
(曰当今台谏不言郑监 (第 7b 页)
门乃能屡入文字耶且为无至/言冯参政再三称奖之语然实未尝使 安国 传道禁中)
(事诸所从得乃内殿崇班杨永芳语也先是永芳与侠/邻居每言新法不便且愤大臣诬罔之语多为侠发之 …… (第 7b 页)
(侠罢门局时于太庙街行邂逅 秘阁校理王安国安国/ 马上举鞭揖侠曰贤可谓独立不惧因随侠至所居借)
(前后奏草侠答以未尝存留 (第 8a 页)
安国 言亦见阁下与家兄/书家兄主张太过虽 (第 8a 页)
安国 之言亦不见听况阁下乎侠)
(曰不意丞相一旦为小人所误以至于此 (第 8a 页)
安国 曰是何/为小人所误家兄所见不同自以为人臣子不当避四)
(海九州之怨使四海九州之怨尽归于已方是臣子尽 (第 8a 页)
忠于国家侠曰未闻尧舜在上夔契在下而有四海九)
(州之怨 安国 以为然至是赴对安国初犹不承直至廷/辨侠责 (第 8a 页)
安国 曰凡对制使不当有隐口所言者安得讳)
(之耶天地神祇宗庙社稷日月星辰五岳四渎之灵皆/在左右学士欲谁欺 (第 8a 页)
安国 乃伏狱成侠坐改送英州编)
(管杨忠信郴州吴无至道州二人皆真决冯京罢政知/亳州丁讽落职监无为军酒税 (第 8a 页)
王安国 追毁告身放归)
(田里王克臣杨/永芳各夺一官) 诏真定府邢赵洺磁相州被灾户合 (第 8a 页)
差提举河东常平等事既而宗师再乞侍养乃改提
举崇福宫(注本年九月三/日宗师为拨发)
壬申诏知定州新乐县 大理寺丞王平甫 权知保州百
姓遮道负戴留之不令出县监司以闻故也 诏福建
广南人因商贾至交趾或闻有留于彼用事者自今许 (第 24a 页)
举崇福宫(注本年九月三/日宗师为拨发)
壬申诏知定州新乐县 大理寺丞王平甫 权知保州百
姓遮道负戴留之不令出县监司以闻故也 诏福建
广南人因商贾至交趾或闻有留于彼用事者自今许 (第 24a 页)
看详诉理所言相州官吏失入冯言死罪计会请嘱
法等元祐看详作情可矜恕除雪罪犯事皆失实有害
先帝治狱用刑之意及前任相州安阳县尉李棠(新录/削去)
(李棠/姓名)进状内有销除天下之冤以召和气之语诏元祐
除落指挥更不施行并令改正内李常特勒停 又言
光州司法参军监安上门郑侠上言谤讪朝政并 王安
国 非毁兄安石等罪名元祐元年除雪不当及王斻王
斿进状内言父 (第 17b 页)
安国 冤抑未除又云先臣不幸不得出
于此时诏元祐指挥更不施行并令改正郑侠追毁出
身已来文字除名勒停依旧送英州 …… (第 17b 页)
卞也翌日章惇语许将曰更增此远小指挥尽出卞意
诉理事以斻为首盖序辰等虑布将有所开陈故塞其
端云 (王安国 独不追改当考实录十月二日丙子看详/诉理所言宣德郎王斿于元祐中进状称先臣冤)
(抑罪名未除不幸不得出于 (第 18b 页)
法等元祐看详作情可矜恕除雪罪犯事皆失实有害
先帝治狱用刑之意及前任相州安阳县尉李棠(新录/削去)
(李棠/姓名)进状内有销除天下之冤以召和气之语诏元祐
除落指挥更不施行并令改正内李常特勒停 又言
光州司法参军监安上门郑侠上言谤讪朝政并 王安
国 非毁兄安石等罪名元祐元年除雪不当及王斻王
斿进状内言父 (第 17b 页)
安国 冤抑未除又云先臣不幸不得出
于此时诏元祐指挥更不施行并令改正郑侠追毁出
身已来文字除名勒停依旧送英州 …… (第 17b 页)
卞也翌日章惇语许将曰更增此远小指挥尽出卞意
诉理事以斻为首盖序辰等虑布将有所开陈故塞其
端云 (王安国 独不追改当考实录十月二日丙子看详/诉理所言宣德郎王斿于元祐中进状称先臣冤)
(抑罪名未除不幸不得出于 (第 18b 页)
食太山邑登立十五年薨子哀王多嗣多立三年薨无
子永和四年立战乡侯安国为济北王是为釐 王安国
立十年薨子孝王次嗣本初元年封次弟猛为亭侯次
九岁丧父至孝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诏褒称之增封五
千户次立七年 (第 51b 页)
子永和四年立战乡侯安国为济北王是为釐 王安国
立十年薨子孝王次嗣本初元年封次弟猛为亭侯次
九岁丧父至孝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诏褒称之增封五
千户次立七年 (第 51b 页)
元四王
元帝六男宫人荀氏生明帝及琅邪孝王裒石媫伃生
东海哀王冲王才人生武陵威王晞郑夫人生琅邪悼
王焕及简文帝
琅邪孝王裒字道成母荀氏以微贱入宫元帝命虞妃
养之初继叔父长乐亭侯浑后徙封宣城郡公拜后将
军及帝为晋王有司奏立太子帝以裒有成人之量过
于明帝从容谓王导曰立子以德不以年导曰世子宣
城俱有朗俊之目固当以年于是太子位遂定更封裒
琅邪嗣恭王后改食会稽宣城邑五万二千户拜散骑
常侍使持节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徵还
京师建武元年薨年十八赠车骑大将军加侍中及妃
山氏薨祔葬穆帝更赠裒太保子哀 王安国 立未踰年
薨
东海哀王冲字道让元帝以东海王越世子毗没于石
勒不知存亡乃以冲继毗后称东海世子以毗陵郡增 (第 51a 页)
元帝六男宫人荀氏生明帝及琅邪孝王裒石媫伃生
东海哀王冲王才人生武陵威王晞郑夫人生琅邪悼
王焕及简文帝
琅邪孝王裒字道成母荀氏以微贱入宫元帝命虞妃
养之初继叔父长乐亭侯浑后徙封宣城郡公拜后将
军及帝为晋王有司奏立太子帝以裒有成人之量过
于明帝从容谓王导曰立子以德不以年导曰世子宣
城俱有朗俊之目固当以年于是太子位遂定更封裒
琅邪嗣恭王后改食会稽宣城邑五万二千户拜散骑
常侍使持节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徵还
京师建武元年薨年十八赠车骑大将军加侍中及妃
山氏薨祔葬穆帝更赠裒太保子哀 王安国 立未踰年
薨
东海哀王冲字道让元帝以东海王越世子毗没于石
勒不知存亡乃以冲继毗后称东海世子以毗陵郡增 (第 51a 页)
扜弥
扜弥汉时通焉其王治扜弥城去长安九千二百八十
里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五百五十三里南与渠勒东
北与龟兹西北与姑墨接西通于阗三百九十里后汉
改其国曰拘弥居宁弥城亦曰宁弥城国顺帝永建四
年于阗王放前杀拘弥王兴自立其子为拘弥王而遣
使者贡献于汉敦煌太守徐由上求讨之帝赦于阗罪
令归拘弥国放前不肯阳嘉元年徐由遣疏勒王臣槃
发二万人击于阗破之斩首数百级放兵大掠更立兴
宗人成周为拘弥王而还灵帝熹平四年于阗 王安国
攻拘弥大破之杀其王死者甚众戊巳校尉西域长史
各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时人众才有千口
渠勒
渠勒 …… (第 18b 页)
疏勒
疏勒汉时通焉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
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一十里南至莎车五百六十
里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土多稻粟蔗麦铜铁绵锦
雌黄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龟兹王建攻杀疏勒王成
自以龟兹左侯兜题为疏勒王冬汉遣军司马班超劫
缚兜题而立成之兄子忠为疏勒王忠后反畔超击斩
之事具超传安帝元初中疏勒 王安国 以舅臣磐有罪 (第 53a 页)
徙于月氏月氏王亲爱之后 安国 死无子母持国政与
国人共立臣磐同产弟子遗腹为疏勒王臣磐闻之请
月氏王曰 (第 53b 页)
安国 无子种人微弱若立母氏我乃遗腹之
叔父也我当为王月氏乃遣兵送还疏勒国人素敬爱
臣磐又畏惮月氏即共夺遗腹 (第 53b 页)
扜弥汉时通焉其王治扜弥城去长安九千二百八十
里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五百五十三里南与渠勒东
北与龟兹西北与姑墨接西通于阗三百九十里后汉
改其国曰拘弥居宁弥城亦曰宁弥城国顺帝永建四
年于阗王放前杀拘弥王兴自立其子为拘弥王而遣
使者贡献于汉敦煌太守徐由上求讨之帝赦于阗罪
令归拘弥国放前不肯阳嘉元年徐由遣疏勒王臣槃
发二万人击于阗破之斩首数百级放兵大掠更立兴
宗人成周为拘弥王而还灵帝熹平四年于阗 王安国
攻拘弥大破之杀其王死者甚众戊巳校尉西域长史
各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时人众才有千口
渠勒
渠勒 …… (第 18b 页)
疏勒
疏勒汉时通焉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
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一十里南至莎车五百六十
里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土多稻粟蔗麦铜铁绵锦
雌黄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龟兹王建攻杀疏勒王成
自以龟兹左侯兜题为疏勒王冬汉遣军司马班超劫
缚兜题而立成之兄子忠为疏勒王忠后反畔超击斩
之事具超传安帝元初中疏勒 王安国 以舅臣磐有罪 (第 53a 页)
徙于月氏月氏王亲爱之后 安国 死无子母持国政与
国人共立臣磐同产弟子遗腹为疏勒王臣磐闻之请
月氏王曰 (第 53b 页)
安国 无子种人微弱若立母氏我乃遗腹之
叔父也我当为王月氏乃遣兵送还疏勒国人素敬爱
臣磐又畏惮月氏即共夺遗腹 (第 53b 页)
袁天纵陜西人行伍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任
柯 鼒旗人康熙五十年四月任
陈有才直隶人行伍康熙五十年十月任 王安国 陜西人行伍康熙五十四年十月任
彭 成陜西人行伍康熙六十年五月任
张 茂直隶人行伍雍正三年四月任
杨大 (第 58a 页)
柯 鼒旗人康熙五十年四月任
陈有才直隶人行伍康熙五十年十月任 王安国 陜西人行伍康熙五十四年十月任
彭 成陜西人行伍康熙六十年五月任
张 茂直隶人行伍雍正三年四月任
杨大 (第 58a 页)
使被水之兵得宽裕料理
上是之十一月实授六年七月潮阳县民因暂止平粜
罢市三日未几嘉应州土豪拦截采买谷船四十
馀保祝俱以实在情形具奏
上以此风不可长著巡抚 王安国 严究勿纵安国寻奏
分别首从人犯定拟如律保祝疏言今岁雨泽未 (第 17b 页)
上是之十一月实授六年七月潮阳县民因暂止平粜
罢市三日未几嘉应州土豪拦截采买谷船四十
馀保祝俱以实在情形具奏
上以此风不可长著巡抚 王安国 严究勿纵安国寻奏
分别首从人犯定拟如律保祝疏言今岁雨泽未 (第 17b 页)
陈氏曰尚书左丞王安礼和甫撰近时厚之顺伯
其曾孙也
王校理集六十卷
陈氏曰 秘阁校理王安国 平父撰 (第 19a 页)
安国 虽亲安石
弟意向颇不合尤恶吕惠卿卒为所陷坐郑侠事
夺官归田里亦会惠卿方叛安石故也寻复之命
(第 19a 页)
下而卒
南丰曾氏序略曰 平甫 自少已桀然以材高见于
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诵之其学问 …… (第 19a 页)
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强记于书无
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
典重其诗博而深矣世皆谓 平甫 之诗宜为乐歌
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而不得用于
世然其文之可贵人莫得而掩也古今作者或能 (第 19b 页)
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 平甫 独兼得
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于
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第 19b 页)
其曾孙也
王校理集六十卷
陈氏曰 秘阁校理王安国 平父撰 (第 19a 页)
安国 虽亲安石
弟意向颇不合尤恶吕惠卿卒为所陷坐郑侠事
夺官归田里亦会惠卿方叛安石故也寻复之命
(第 19a 页)
下而卒
南丰曾氏序略曰 平甫 自少已桀然以材高见于
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诵之其学问 …… (第 19a 页)
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强记于书无
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
典重其诗博而深矣世皆谓 平甫 之诗宜为乐歌
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而不得用于
世然其文之可贵人莫得而掩也古今作者或能 (第 19b 页)
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必有文 平甫 独兼得
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于
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第 19b 页)
晁氏曰族父吏部公也公讳补之字无咎幼豪迈
英爽不群七岁能属文日诵千言 王安国 名重天
下慎许可一见大奇之在杭州作文曰七述叙杭
之山川人物之盛丽时苏子瞻倅杭州亦欲有所
(第 23a 页)
英爽不群七岁能属文日诵千言 王安国 名重天
下慎许可一见大奇之在杭州作文曰七述叙杭
之山川人物之盛丽时苏子瞻倅杭州亦欲有所
(第 23a 页)
疏勒
疏勒汉时通焉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里户千
五百都白山南百馀里东至都尉所二千二百里南有
河西带葱岭亦名雪山在国西北百馀里河所出东去
龟兹千五百里西去拨汗国(一名/判汗)千里当大月氐大宛
康居道南去莎车五六百里北去朱俱波八九百里(隋史/云东)
(北去突厥牙帐千馀里东/南去瓜州四千六百里)在于阗国北千五百里土多
稻粟蔗铜铁绵锦雌黄后汉明帝永平中龟兹王建攻
杀疏勒王成自以龟兹左侯兜题为疏勒王汉遣班超
劫缚兜题而立成之兄子忠为疏勒王忠后叛反超击
斩之耿恭为戊巳校尉屯车师后王金满城为匈奴所
攻恭引众入疏勒城中乏水穿井十五丈不得水恭整
衣冠向井拜拔刀刺山飞泉涌出贼遂退安帝元初中
疏勒 王安国 死舅臣盘立为王渐以强盛户至二万一
千顺帝永建二年遣使奉献至灵帝建宁初为季父和
得所杀自立为王其后连相 (第 9b 页)
疏勒汉时通焉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里户千
五百都白山南百馀里东至都尉所二千二百里南有
河西带葱岭亦名雪山在国西北百馀里河所出东去
龟兹千五百里西去拨汗国(一名/判汗)千里当大月氐大宛
康居道南去莎车五六百里北去朱俱波八九百里(隋史/云东)
(北去突厥牙帐千馀里东/南去瓜州四千六百里)在于阗国北千五百里土多
稻粟蔗铜铁绵锦雌黄后汉明帝永平中龟兹王建攻
杀疏勒王成自以龟兹左侯兜题为疏勒王汉遣班超
劫缚兜题而立成之兄子忠为疏勒王忠后叛反超击
斩之耿恭为戊巳校尉屯车师后王金满城为匈奴所
攻恭引众入疏勒城中乏水穿井十五丈不得水恭整
衣冠向井拜拔刀刺山飞泉涌出贼遂退安帝元初中
疏勒 王安国 死舅臣盘立为王渐以强盛户至二万一
千顺帝永建二年遣使奉献至灵帝建宁初为季父和
得所杀自立为王其后连相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