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多惧注云惧近也今本误以近也字为正文而注
中又脱惧字杂卦蒙稚而著今本稚误作杂字予
顷于福州道藏中见此书而传之及在后省见 晁
公武 所进易解多引用之世罕有其书也
巽岩李氏曰京此书使经传不相混乱残阙复为
真全颇有益于学者然能研 (第 17b 页)
中又脱惧字杂卦蒙稚而著今本稚误作杂字予
顷于福州道藏中见此书而传之及在后省见 晁
公武 所进易解多引用之世罕有其书也
巽岩李氏曰京此书使经传不相混乱残阙复为
真全颇有益于学者然能研 (第 17b 页)
坟帝谓之典皆古史也不当如毛所录其伪明甚
人之好奇有如此其僻者 晁公武 云张商英伪撰
以比李筌阴符经
石林叶氏曰古三坟书为古文奇险不可识了不
知其为何语其妄可知 (第 25a 页)
人之好奇有如此其僻者 晁公武 云张商英伪撰
以比李筌阴符经
石林叶氏曰古三坟书为古文奇险不可识了不
知其为何语其妄可知 (第 25a 页)
以为逸周书此亦无之然则非全书也
后村刘氏曰汲冢书十卷七十篇与艺文志周书
七十一篇合但少一篇 晁子止 谓其记录失实李
仁父谓书多駮词按中间所载武王征四方馘亿
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三亿万二百三 (第 12b 页)
后村刘氏曰汲冢书十卷七十篇与艺文志周书
七十一篇合但少一篇 晁子止 谓其记录失实李
仁父谓书多駮词按中间所载武王征四方馘亿
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三亿万二百三 (第 12b 页)
火故家文籍多完具然地湿苦蠹损
晁氏读书志二十卷
陈氏曰昭德 晁公武子止 撰其序言得南阳公书
五十箧合其家旧藏得二万四千五百卷其守荣
州日夕雠校每终篇辄论其大指时绍兴 (第 16b 页)
晁氏读书志二十卷
陈氏曰昭德 晁公武子止 撰其序言得南阳公书
五十箧合其家旧藏得二万四千五百卷其守荣
州日夕雠校每终篇辄论其大指时绍兴 (第 16b 页)
文集又作年谱刋之集首始余为谱既成妹夫王
栐叔永守忠录寄之则忠已有此谱视余谱略详
互见亦各有发明其辩李崖州三绝非乐天作及
载 晁子止 之语谓与杨虞卿为姻家与牛僧孺为
师生而不陷牛李党中与余暗合因并存之详见
新谱末章 (第 4a 页)
栐叔永守忠录寄之则忠已有此谱视余谱略详
互见亦各有发明其辩李崖州三绝非乐天作及
载 晁子止 之语谓与杨虞卿为姻家与牛僧孺为
师生而不陷牛李党中与余暗合因并存之详见
新谱末章 (第 4a 页)
阜涌力有馀而气不竭辞既工于理与事又欲明
白而深切其得无传乎
昭德晁公文集六十卷
侍郎晁公武子止 撰后溪刘氏序略曰国家丙午
之变中原衣冠不南渡则西入于蜀其入于蜀者
有能言当时理乱兴丧之由而明 (第 24a 页)
白而深切其得无传乎
昭德晁公文集六十卷
侍郎晁公武子止 撰后溪刘氏序略曰国家丙午
之变中原衣冠不南渡则西入于蜀其入于蜀者
有能言当时理乱兴丧之由而明 (第 24a 页)
有为于世者也嗟乎吾于叔用岂直以诗人命之
哉
陈氏曰晁冲之叔用撰冲之在群从中亦有才华
而独不第绍圣以来党祸既作超然独往 侍郎公
武子止 盖其子也
后村刘氏曰喻汝砺所作序笔力浩大与叔用之
诗相称余读叔用诗见其意度宏阔气力宽馀一
(第 7a 页)
哉
陈氏曰晁冲之叔用撰冲之在群从中亦有才华
而独不第绍圣以来党祸既作超然独往 侍郎公
武子止 盖其子也
后村刘氏曰喻汝砺所作序笔力浩大与叔用之
诗相称余读叔用诗见其意度宏阔气力宽馀一
(第 7a 页)
所遗及在慥后者皆取之然其率略尤甚
江湖集九卷
陈氏曰临安书坊所刻本取中兴以来江湖之士
以诗驰誉者而方惟深子通承平人物 晁公武子
止 尝为从官乃亦在其中其馀亦未免玉石兰艾
混殽杂遝然而士之不能自暴白于世者赖此以
有传书坊巧为射 (第 9b 页)
江湖集九卷
陈氏曰临安书坊所刻本取中兴以来江湖之士
以诗驰誉者而方惟深子通承平人物 晁公武子
止 尝为从官乃亦在其中其馀亦未免玉石兰艾
混殽杂遝然而士之不能自暴白于世者赖此以
有传书坊巧为射 (第 9b 页)
而班固复异议焉此史评所以日繁也孔子删帝
魁以后书为百篇实史钞之权舆厥后钞节少而
论说多 晁公武 读书志尝论之不知二者原相表
里故端临通考并存而不废惟于一门之中杂见
而无区别于义未善兹故 (第 2b 页)
魁以后书为百篇实史钞之权舆厥后钞节少而
论说多 晁公武 读书志尝论之不知二者原相表
里故端临通考并存而不废惟于一门之中杂见
而无区别于义未善兹故 (第 2b 页)
(定公以其丧去葬于颍上其家亦不复至常矣/当是时盖有所谓东坡书院者寻辄废越七十)
(年郡守晁子健择州学旁地建祠祀公元僧敏/机因山为祠为之居守 晁公武 徐一夔皆有记)
(今常州祠尚存而蜀山祠废已久弘治庚申县/人沈公晖自南京工部侍郎致仕归以告巡抚) (第 24a 页)
(年郡守晁子健择州学旁地建祠祀公元僧敏/机因山为祠为之居守 晁公武 徐一夔皆有记)
(今常州祠尚存而蜀山祠废已久弘治庚申县/人沈公晖自南京工部侍郎致仕归以告巡抚) (第 24a 页)
路对籴米一十二万石赡军然兵民杂处村疃为扰
百端又数百里外差民保甲教耕有二三年不代者
民甚苦之知兴元府 晁公武 欲以三年所收最高一
年为额等第均数召佃放兵及保甲以护边从之淳
熙中游仲鸿知中江县时关外营田凡万四 (第 2b 页)
百端又数百里外差民保甲教耕有二三年不代者
民甚苦之知兴元府 晁公武 欲以三年所收最高一
年为额等第均数召佃放兵及保甲以护边从之淳
熙中游仲鸿知中江县时关外营田凡万四 (第 2b 页)
(臣/)等谨案马端临以经史子集分部汇目为经籍
考其所采录悉本历代史志以及王尧臣崇文总
目而评论则以 晁公武 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
为宗又复旁参众说折以己见凡著作之本末流
传之真赝文理之纯驳约略皆有考焉 (第 1a 页)
考其所采录悉本历代史志以及王尧臣崇文总
目而评论则以 晁公武 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
为宗又复旁参众说折以己见凡著作之本末流
传之真赝文理之纯驳约略皆有考焉 (第 1a 页)
光字君实夏县人宝元进士甲科官至尚书左仆射
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从祀孔子庙庭
(臣/)等谨案是书马端临通考所载仅一卷引 晁公
武 之言曰杂解易义无铨次盖未成书也考朱子
语类云尝得温公易说于洛人范仲彪尽随卦六
二其后缺焉后数 (第 2a 页)
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从祀孔子庙庭
(臣/)等谨案是书马端临通考所载仅一卷引 晁公
武 之言曰杂解易义无铨次盖未成书也考朱子
语类云尝得温公易说于洛人范仲彪尽随卦六
二其后缺焉后数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