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詔令類
法制類
怀帝复入数则盈八盈八之理由
惠帝不出非上祖宜迁也下世既升上世乃迁迁毁对
代不得相通未有下升一世而上毁 二世 者也惠怀二
帝俱继世祖兄弟旁亲同为一世而上毁二为一世今
以惠帝之崩已毁豫章怀帝之入复毁颍川如此则一 …… (第 24b 页)
世之祖豫章六世颍川五世俱不应毁今既云豫章先
毁又当重毁颍川此为庙中之亲惟从高祖已下无复
高祖以上 二世 之祖于王氏之义三昭三穆废阙其二
甚非宗庙之本所据承代又违世祖祭征西豫章之意
于一王定礼所阙不少
武帝 …… (第 26a 页)
建庙六世祖三昭三穆宣皇帝创基之主寔为太祖而
亲则王考四庙在上未及迁也权虚东向之位也兄弟
相及义非 二世 故当今庙祀世数未足而欲太祖正位
则违事七之义矣又礼曰庶子王亦禘祖立庙盖谓支
胤授立则亲迎必复京兆府君 (第 26b 页)
惠帝不出非上祖宜迁也下世既升上世乃迁迁毁对
代不得相通未有下升一世而上毁 二世 者也惠怀二
帝俱继世祖兄弟旁亲同为一世而上毁二为一世今
以惠帝之崩已毁豫章怀帝之入复毁颍川如此则一 …… (第 24b 页)
世之祖豫章六世颍川五世俱不应毁今既云豫章先
毁又当重毁颍川此为庙中之亲惟从高祖已下无复
高祖以上 二世 之祖于王氏之义三昭三穆废阙其二
甚非宗庙之本所据承代又违世祖祭征西豫章之意
于一王定礼所阙不少
武帝 …… (第 26a 页)
建庙六世祖三昭三穆宣皇帝创基之主寔为太祖而
亲则王考四庙在上未及迁也权虚东向之位也兄弟
相及义非 二世 故当今庙祀世数未足而欲太祖正位
则违事七之义矣又礼曰庶子王亦禘祖立庙盖谓支
胤授立则亲迎必复京兆府君 (第 26b 页)
时相袭也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复重/也)故死而号
曰始皇帝其次曰 二世皇帝 者欲以一至万也秦皇帝
计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无穷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
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秦皇帝居灭绝之 …… (第 16b 页)
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夏为天子十有馀世而
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馀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
馀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 二世 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
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 …… (第 29a 页)
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
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
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使赵高傅 胡亥 而教之
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第 31a 页)
胡亥 今日即 …… (第 31a 页)
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
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 胡亥 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
之者非其理故也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又曰前
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 …… (第 31b 页)
弃市
之法然则堂不亡陛虖被戮辱者不泰迫乎廉耻不行
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𨽻亡耻之心虖夫望夷
之事 二世 见当以重法者(决罪曰当阎乐 (第 34b 页)
二世 于望/夷宫本由秦制无忌上之风) (第 34b 页)
曰始皇帝其次曰 二世皇帝 者欲以一至万也秦皇帝
计其功德度其后嗣世世无穷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
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秦皇帝居灭绝之 …… (第 16b 页)
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夏为天子十有馀世而
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馀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
馀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 二世 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
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 …… (第 29a 页)
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
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
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使赵高傅 胡亥 而教之
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第 31a 页)
胡亥 今日即 …… (第 31a 页)
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
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 胡亥 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
之者非其理故也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又曰前
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 …… (第 31b 页)
弃市
之法然则堂不亡陛虖被戮辱者不泰迫乎廉耻不行
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𨽻亡耻之心虖夫望夷
之事 二世 见当以重法者(决罪曰当阎乐 (第 34b 页)
二世 于望/夷宫本由秦制无忌上之风) (第 34b 页)
犹不胜矣其
于政也如农者之殖硗野旱年之望丰穑必不几矣此
三代所以享德长久风醇俗美皆数百年保天之禄而 秦二世 而弊者盖其所由之涂殊也又问将使武成七
德文济九功何路而臻于兹凡厥庶事曷后曷先对曰
夫文武经德所以成功 (第 23b 页)
于政也如农者之殖硗野旱年之望丰穑必不几矣此
三代所以享德长久风醇俗美皆数百年保天之禄而 秦二世 而弊者盖其所由之涂殊也又问将使武成七
德文济九功何路而臻于兹凡厥庶事曷后曷先对曰
夫文武经德所以成功 (第 23b 页)
太公为之太师教之顺也周
公为之太傅傅其德义召公为之太保保其身体是故
成王能圣周道用康秦始皇使赵高傅其 太子胡亥 因
教之以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胡亥即
位秦氏以亡则明人之性情莫不由习若近正人闻正
事虽欲为 …… (第 13b 页)
朝诸侯措刑罚而美教化教之至也可不谓信然
哉及夫秦则不然灭先王之学曰将以愚天下黜师保
之位曰将以明君臣 胡亥 之生也诗书不得闻圣贤不
得近彼赵高者诈宦之戮人也而传之以残忍戕贼之
术且日恣睢盱天下以为贵莫见其面以 …… (第 17a 页)
下之人未尽愚而 胡亥 固已不能分兽畜矣赵高之威
慑天下而 (第 17b 页)
胡亥 巳自幽于深宫矣李斯者秦之宠丞相
也困谗冤死无以自明而况于疏远之臣庶乎若此则
秦之亡有以致之也汉高承之 (第 17b 页)
公为之太傅傅其德义召公为之太保保其身体是故
成王能圣周道用康秦始皇使赵高傅其 太子胡亥 因
教之以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胡亥即
位秦氏以亡则明人之性情莫不由习若近正人闻正
事虽欲为 …… (第 13b 页)
朝诸侯措刑罚而美教化教之至也可不谓信然
哉及夫秦则不然灭先王之学曰将以愚天下黜师保
之位曰将以明君臣 胡亥 之生也诗书不得闻圣贤不
得近彼赵高者诈宦之戮人也而传之以残忍戕贼之
术且日恣睢盱天下以为贵莫见其面以 …… (第 17a 页)
下之人未尽愚而 胡亥 固已不能分兽畜矣赵高之威
慑天下而 (第 17b 页)
胡亥 巳自幽于深宫矣李斯者秦之宠丞相
也困谗冤死无以自明而况于疏远之臣庶乎若此则
秦之亡有以致之也汉高承之 (第 17b 页)
(楗谓立/封界)则大诸侯之有
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
楚陛下高枕终无山东之忧矣此 二世 之利也当今恬
然适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后陛下且见之矣夫秦日
夜苦心劳力以除六国之祸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 …… (第 3b 页)
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
丹诚贡策朱阙谨撰合所闻叙论成败论曰昔夏殷周
历世数十而 秦二世 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
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夫与
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 …… (第 10b 页)
说而绌其议至于身死之日无所寄付委天下之重于
凡夫之手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至令赵高之徒诛
锄宗室 胡亥 少习刻薄之教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
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谭申商咨谋赵高自幽深宫委
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 …… (第 12b 页)
所以养百姓也岂有劳百姓以养已之宗
族乎降封宗室郡王皆为县公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馀年秦罢诸侯 二
世 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
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
州都督吴王恪等 …… (第 24b 页)
袭刺史也
太宗问左仆射萧瑀朕欲长保社稷柰何瑀曰三代有
天下所以能长久者𩔖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 二世 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
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 …… (第 31a 页)
微弱等于郡邑无磐石之势东京郡国轻重相
若不足以维持然而两汉用之四百馀年天下安宁不见
土崩之弊秦人所以 二世 而亡者频征远戍厚赋重役人
不见德而惟繁苛惨切之痛以失天下之心也由始皇 (第 35a 页)
二
世 之道而为政虽建万国亲诸侯殆无救于乱亡若曰
郡县之势必至于孤弱而土崩文景武宣世祖明章之
时将不能康民阜 …… (第 35a 页)
尉监 二世 而易姓者郡县不如封建一也汉以同姓异
姓杂建为诸侯郡守因主父之说又以计弱同姓故社
稷夺于王氏郡县不如封 (第 40b 页)
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
楚陛下高枕终无山东之忧矣此 二世 之利也当今恬
然适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后陛下且见之矣夫秦日
夜苦心劳力以除六国之祸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 …… (第 3b 页)
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
丹诚贡策朱阙谨撰合所闻叙论成败论曰昔夏殷周
历世数十而 秦二世 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
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夫与
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 …… (第 10b 页)
说而绌其议至于身死之日无所寄付委天下之重于
凡夫之手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至令赵高之徒诛
锄宗室 胡亥 少习刻薄之教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
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谭申商咨谋赵高自幽深宫委
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 …… (第 12b 页)
所以养百姓也岂有劳百姓以养已之宗
族乎降封宗室郡王皆为县公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馀年秦罢诸侯 二
世 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
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
州都督吴王恪等 …… (第 24b 页)
袭刺史也
太宗问左仆射萧瑀朕欲长保社稷柰何瑀曰三代有
天下所以能长久者𩔖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 二世 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
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 …… (第 31a 页)
微弱等于郡邑无磐石之势东京郡国轻重相
若不足以维持然而两汉用之四百馀年天下安宁不见
土崩之弊秦人所以 二世 而亡者频征远戍厚赋重役人
不见德而惟繁苛惨切之痛以失天下之心也由始皇 (第 35a 页)
二
世 之道而为政虽建万国亲诸侯殆无救于乱亡若曰
郡县之势必至于孤弱而土崩文景武宣世祖明章之
时将不能康民阜 …… (第 35a 页)
尉监 二世 而易姓者郡县不如封建一也汉以同姓异
姓杂建为诸侯郡守因主父之说又以计弱同姓故社
稷夺于王氏郡县不如封 (第 40b 页)
马万匹帑廥寖虚知左史张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
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 二世 土
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
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
不可不察 (第 20b 页)
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 二世 土
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
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
不可不察 (第 20b 页)
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
亟疾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亡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
过陵夷至于 二世 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
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
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 (第 15b 页)
亟疾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亡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
过陵夷至于 二世 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
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
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 (第 15b 页)
任人之道不同哉
太宗尝问侍臣何者为明君何者为暗主魏徵对曰君
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又曰秦之 胡
亥 偏信赵高肆其奸欺卒至颠覆徵之此说理致甚明
简册备书足为鉴戒赵高指鹿为马愚弄厥君历代流
传莫不痛愤陛下 (第 25b 页)
太宗尝问侍臣何者为明君何者为暗主魏徵对曰君
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又曰秦之 胡
亥 偏信赵高肆其奸欺卒至颠覆徵之此说理致甚明
简册备书足为鉴戒赵高指鹿为马愚弄厥君历代流
传莫不痛愤陛下 (第 25b 页)
救其难孔子定其文以至乎秦兴兵远攻
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然地南不过闽越北不
过太原天下溃畔祸卒在于 二世 之末长城之歌至今
未绝赖圣汉初兴为百姓请命平定天下至孝文皇帝
闵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 (第 2a 页)
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然地南不过闽越北不
过太原天下溃畔祸卒在于 二世 之末长城之歌至今
未绝赖圣汉初兴为百姓请命平定天下至孝文皇帝
闵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