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改为感
通道场。今像存焉。依图拟者非一。及成长短
终不得定云。

凉州石崖塑瑞像者。昔沮渠蒙逊。以 晋安帝
隆安元年。据有凉土三十馀载。陇西五凉斯
最久盛。专崇福业。以国城寺塔终非久固。古 (第 0387a 页)
寺。集义学千僧)

晋太宗简文帝(造像度僧。立寺。长干起木塔)

晋烈宗武帝(造皇泰初立本起寺) 晋安帝(于育王塔立大石寺)
右东晋一百四载。立寺一千七百六十八
所。译经二十七人二百六十三部。僧尼
二万四千人。

宋高祖武 (第 1025b 页)
越。枉驾问道。遂构成
大院。十二载复登南岳栖止绝顶。十三年
豫章太守商祐笃重其道。命住东明寺。即东 晋安帝
世之所造。僧数繁凑。宝历中为奏改
为世福。兼置戒坛续敕改为度僧寺。其间
形像皆玄之化导。大和元年沈傅 (第 0881a 页)
明佛理。苻秦建元间。过浔阳。爱匡庐清峻。刺史桓
伊创东林以居之。三十年影不出山。每送客以虎溪
为界。 晋安帝
自江陵还都。驾幸浔阳。或劝师候见。师
称疾不前。帝乃遣使问劳。谢灵运负材傲物。一与相
见。肃然心服。 (第 0389b 页)
四十八戒菩萨戒十重四十八
轻使摄心不动自合仪则总令人从戒归觉也三国
时西竺昙柯罗师至洛阳出僧祗戒本至 晋安帝

驮耶舍尊者又以十诵律来律仪始备唐宣律师持
守尤谨学者宗之名为南山律教或立为瑜珈显密
教始自金刚萨 (第 0391c 页)
并司马十四
* 唐陈氏十五
* 唐健安十六

*** 秦姚兴文皇帝一

姚兴谥昭文都常安。 晋安帝
世。天竺法师鸠
摩罗什。弘始三年冬到常安。姚兴厚加礼。请
入逍遥园。别馆安置。敕令僧[(丰*力)/石 (第 0080a 页)
金石
丝竹之音。访问得师普贤示化状。遂并师之道行闻
于朝廷。即奉敕建寺。额号法华(即今天衣寺是)。时 晋安帝

熙十三年也。师享寿七十。圆寂此山。寺僧即真身而
加塑焉。历唐武废教。众以其像藏于寺南树腹中。得 (第 0033b 页)
也。五曰。形
尽神不灭。谓识神驰骛随行东西也。此是
论之大意。自是沙门得全方外之迹矣。及
桓玄西奔。 晋安帝
自江陵旋于京师。辅国
何无忌劝远候觐。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
问。远修书曰。释慧远顿首。阳月和暖。愿御 (第 0361a 页)
是为后凉。四主一十六年。入后秦姚兴○ 晋安帝

安元年丁酉。秃发乌孤起于西平。是曰南凉。三主一
十八年。入西秦乞伏叱槃。至二年戊戌。慕容德起广 …… (第 0144b 页)
究叙其意。岂渊壑之待晨露。盖是伸其罔极。亦庶后
之君子崇教或详而览焉(五篇文多不录)

桓玄西奔。 晋安帝。
自江陵旋于京师。辅国何无忌。劝
远候迎。远称疾。帝遣使劳问。远脩书曰。释慧远。阳月
和暖。御膳顺宜。 …… (第 0153b 页)
不入俗。善属文章。辞气清雅。席上
吐谈。义精简要。所著论序铭赞诗书。十卷五十馀篇。
见重于世焉。 安帝
元兴十三年。赫连勃勃。据夏称大夏。寇长安。掠 (第 0154a 页)
(二) |(景王)(嘉平元) |(八) |(四) |(后燕)(北燕灭之) |(四) |(五) 晋安帝。
于育王塔立大石寺(方志)。秦什出小品般若经
十卷。又出十二门论一卷○卑摩罗叉(此云无垢眼)。至秦
(第 0031b 页)
。三主一十八年。入西秦乞伏
叱槃。至二年戊戌慕容德起于广固。亦号为
燕。是曰南燕。二主一十三年。还为 晋安帝

灭。至四年庚子。李皓起于燉煌。亦号为凉。
是曰西凉。二主二十二年。入北凉沮渠蒙逊。
晋安帝义熙三 …… (第 0035a 页)
哀帝(四年)
* 海西公(五年)
* 简文帝(二年)
* 孝武帝(二十四年) 安帝(二十二年)
恭帝(一年)
* 宋武帝(三年都建康)
* 前废帝(一年)
* 文帝(三十年) …… (第 0035d 页)
丙申)二十一(九月帝崩)   三   魏道武帝(元氏立称皇始元年都中山)   七   六

(丁酉) 安帝(德宗改隆安元)
   四   二   北凉(沮渠氏字蒙逊立称神玺元都姑臧郡)   八   建初元(符崇立为乾归所灭四 (第 0040a 页)
二十一(九月帝崩)   三   魏道武帝(元氏立称皇始元年都中山)   七   六

(丁酉)安帝 (德宗
改隆安元)   四   二   北凉(沮渠氏字蒙逊立称神玺元都姑臧郡)   八   建初元(符崇立为 …… (第 0040a 页)
(戊午)十四(十二月帝崩)   三   三   七(谶出海龙王经四卷)   七

(己未)恭帝德文 (安帝
弟号元熙元年禅宋)   四   八   八

(庚申)武帝裕(称永初元)   五   九   九 (第 0041a 页)
差摩经一卷(晋隆安年达广州在白沙寺。为清信女张普明译。此应入晋世随人附秦)

右二部合三十一卷。 晋安帝
世。罽宾三藏法
师昙摩耶舍。秦言法称。耶舍是名称。而高僧
传乃云。法明从声为字。于理小僻。义熙中入 …… (第 0077b 页)
。沙门释道标
制序。

十诵律五十八卷(弘始六年十月十七日于中寺出。见二秦录)

右一部合五十八卷。 晋安帝
世。罽宾三藏律
师弗若多罗。秦言功德华。以戒节见称。历游
行化。罗既至止。姚兴即召。常安名德六百馀 …… (第 0077b 页)
鸣菩萨传一卷 龙树菩萨传一卷

提婆菩萨传一卷 实相论一卷(什自著)

右九十七部合有四百二十五卷。 晋安帝
世。
天竺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婆。秦言童寿。弘始
三年冬到常安。秦王姚兴厚加礼遇。乃延
请入西明阁及逍 …… (第 0079a 页)
。此是人名。即四分律主也。或六十卷)

昙无德戒本一卷(上二律戒。见晋世杂录)

右四部合六十九卷。 晋安帝
世。罽宾三藏法
师佛驮耶舍。秦言觉名。耶舍本虽婆罗门
种。而其祖宗世事外道。事外道家则不信佛。
有一 …… (第 0079c 页)
后还西
不知所终。

般若无知论一卷 不真空论一卷

物不迁论一卷 涅槃无名论一卷

右四部合四卷。 晋安帝
世。京兆沙门释僧肇
著。肇家素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得寓
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性好玄微每以庄老 (第 0080b 页)
沮渠北凉)悲华经十卷(见古录似是先译龚更删改)

宝梁经二卷(见竺道祖河西录)

右二部合一十二卷。 晋安帝
世。沙门释道龚。
于张掖为河西王沮渠氏出。

方等檀持陀罗尼经四卷(亦直云方等陀罗尼经)

右一部四 (第 0084a 页)
卷。 晋安帝
世。高昌郡沙门释法
众。于张掖为河西王沮渠氏译。见竺道祖晋
世杂录。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第二 …… (第 0084a 页)
权方便经同。见始兴
录。一名大善权经。一名大乘方便经。一名慧上菩萨经。凡五名本并同)


右一经二卷。 晋安帝
世。西域沙门僧伽陀。
凉言饶善。于张掖为河西王沮渠氏出。见法
上录。

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玄始三年于 …… (第 0084a 页)
菩萨戒本一卷(第二出)

菩萨戒坛文一卷(亦云优婆塞戒坛文见宝唱录)

右二十四部合一百五十一卷。 晋安帝
世。中
天竺国三藏法师昙摩谶。或云无谶。凉言法
丰。赍大涅槃前分十卷并菩萨戒等。到姑臧
止于传舍。虑 …… (第 0084b 页)
多。冀弘法王咸令满足。一睹圆教再隆化
哉。凉译经竟。当宋武帝永初二年。

禅法要解二卷

右二卷。 晋安帝
世。蒙逊从弟安阳侯京声。为
人博识涉猎书史。因谶弘经乃阅意内典。奉
持五禁守摄六情。读谶译经即能讽诵 (第 0084c 页)
禄大夫试光禄卿法护卒○钦宗东京
留守宗泽承制命沙门法道。补宣教郎。参
谋军事。

** 僧职师号 晋安帝。
秦主以僧䂮为国僧正。法钦为僧
录○宋文帝敕尼宝贤为京邑尼僧正○ …… (第 0453c 页)
门一行号称天师○敕辩才为
朔方管内教授○肃宗召南阳惠忠禅师入
见。号称国师○代宗诏南岳法照为国师
德宗
赐澄观清凉法师教授和上○宪宗
赐沙门知玄悟达国师○封澄观大统清凉
国师。○敕沙门端甫录街左僧事。灵邃 …… (第 0454a 页)
禅师○赐灵隐德光佛照禅师。

** 不拜君父

晋成帝。相国庾冰议。令沙门尽敬王者。何
充抗论不行○ 安帝。
桓玄议。令沙门尽敬
王者。庐山远法师抗辨不行。

宋孝武。制沙门尽敬君上。前废帝制停致
敬。

隋炀 …… (第 0454b 页)
唐高宗。沙门道宣撰续高僧传三十卷。起梁
天监尽唐正观○沙门道世撰法苑珠林一
百卷。总括大藏分门类事○ 德宗。
湖州刺史
于頔进沙门皎然杼山诗集。藏于御书殿
梁末帝。沙门归序进经论会要。诏入大藏。
赐演教大师。 (第 0454c 页)


晋安帝。
沙门法显。自西域往五天竺得经
像。泛南海而还。

宋高祖。昙无竭往西竺。二十年还。扬都译
经○后废帝 …… (第 0464c 页)
朱士行。至于阗得放光般若经。

晋武帝。竺法护译正法华涅槃经等○孝武。
鸠摩罗释至秦。译大品般若经○ 安帝。

释在秦。译妙法华经遗教经维摩经大智
度论○昙无谶至凉。译悲华经大般涅槃
(四十卷)○佛陀耶舍在 …… (第 0465a 页)
光殿。敕画工图翻
经大德于殿壁○睿宗。菩提流志译宝积
经。宰相张说。侍郎陆象先。博士贺知章等润
文○ 德宗。
菩提流志进宝积经百二十卷。御
制圣教序○般若三藏译乌荼国进本华严
净行品。帝亲预译场。临文裁正○般若 …… (第 0465b 页)
○武
后。天宫为左溪朗禅师说止观○玄宗。左
溪为荆溪然禅师说止观○代宗。荆溪于
佛陇为邃法师说止观○ 德宗。
邃法师于
国清为修法师说止观○文宗。修法师于
禅林为外法师说止观○僖宗。外法师于
国清为琇法师说止观 …… (第 0466a 页)
大贵。佛法暂废。赖汝而兴。

唐武后。绛州二女亡。旦诣坟号哭。忽生莲花
五茎。后闻召一女。亲为落发○ 德宗。
安国
寺二尼持法惠忍。同修法华三昧。忽有尼
号空姑。来止宿。中夜身光赫然。人谓是普
贤。

** 名 …… (第 0467c 页)
史浩。初摄昌国盐监谒补陀山。见大士
金色双齿。有长身僧来见。语公历官至太
师。

** 持诵功深 晋安帝。
沙门昙翼诵法华。感普贤来试。(云
云)
○沙门法庄诵法华。房门神兵卫护○沙
门昙邃。赴曰坞神祠。请讲法 …… (第 0468c 页)
土。

唐太宗。善导法师至京师造弥陀经十馀
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馀壁。满长安中并
从其化(云云) 德宗。
法照法师于并州行
五会。教人念佛。帝闻东北方有念佛声。遣
使寻至太原。乃迎入禁中。教宫人念佛。亦
(第 0469b 页)
禁止。

** 毁法恶报

魏高贵乡公。罽宾国王害师子尊者。白乳涌
高数尺。王臂寻堕。七日命终。 晋安帝。
昙无谶在凉译经。后西归。凉王遣
人刺于路。王见神人以剑刺之。遂卒。

宋沙门惠琳著黑白论。与佛理相违 (第 0475a 页)
来空。未了应须
偿宿债。师宪宗.穆宗两朝凡三诏不赴。既没。赐谥大
达禅师。」

【论曰。虎溪远公不见 晋安帝。
汾阳无业以死违穆
宗之命。□世雷同以为美谈。然彼二师岂固守一
往者耶。其志必谓出见明君有补于教尚何歉 (第 0226a 页)
。以为神运焉。
道价弥高。晋室衰微。天下奇才隐居不仕。师结莲
社。会诸贤儒。并沙门千馀人。求生净土。 东晋安帝。
驾临浔阳。诏远一出。师辞以老疾不出。帝愈加敬
敕九江大守。岁时送资道之具。卜居三十年。影不
出山。 (第 0453c 页)
尊其道德。为
创精舍。时晋室衰微。天下奇才。隐居不仕。师结莲
社。会诸贤儒。并沙门千馀人。求生净土。 东晋安帝。
驾临浔阳。诏远一出。师辞以老疾不出。帝愈加敬。
敕九江太守。岁时送资道之具。卜居三十年。影不 (第 0498a 页)
僧远。齐高祖御驾亲临钟山访之。远床坐。辞老疾
不迎。高祖诣床见之。慇勤致问而去。慧远住庐山
东林寺。 东晋安帝
驾临浔阳。诏远一出。师辞以老
疾不出。帝愈加敬。敕九江太守。岁送资道之具。一
居三十年。影不出山。凡 (第 057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