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作比丘尼(不出名字)嫌迦叶诃阿难。作小儿者是。
又大方便经云。白净王劫初已来嫡嫡相承
作转轮王。近来 二世 不作轮王。而作阎浮提
王。又优婆塞戒经云。我于初释迦佛所发心。
于宝顶佛所满初僧祇。于然灯佛所满第二 (第 0337c 页)
又大方便经云。白净王劫初已来嫡嫡相承
作转轮王。近来 二世 不作轮王。而作阎浮提
王。又优婆塞戒经云。我于初释迦佛所发心。
于宝顶佛所满初僧祇。于然灯佛所满第二 (第 0337c 页)
恶声畏。离无利
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若人能离如是之畏。
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 二世 之乐。众人观之犹如父母。是忍辱人众
人亲近。是故瞋怒犹如毒蛇。如刀如火。以忍
灭之。能令皆尽。能忍瞋 (第 0867a 页)
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若人能离如是之畏。
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 二世 之乐。众人观之犹如父母。是忍辱人众
人亲近。是故瞋怒犹如毒蛇。如刀如火。以忍
灭之。能令皆尽。能忍瞋 (第 0867a 页)
。
** 答徐明衡司马
日承枉顾荒山。一见慧光独露。表里洞然。如冰壶玉
鉴。自是般若中人。非一世 二世 善根熏修者。及闻眇
论所吐。一片金刚心地。发为忠肝义胆。但有忠君爱
国一念。不复知有身家计。真乘愿力 (第 0588b 页)
** 答徐明衡司马
日承枉顾荒山。一见慧光独露。表里洞然。如冰壶玉
鉴。自是般若中人。非一世 二世 善根熏修者。及闻眇
论所吐。一片金刚心地。发为忠肝义胆。但有忠君爱
国一念。不复知有身家计。真乘愿力 (第 0588b 页)
年。左氏因而终始之。此其凡也。暨于一
国兴亡之所系。一人善败之所由。得失之难易。功罪
之重轻。有一世 二世 而斩者。有三世五世而斩者。有
百世祀而不绝者。皆令皎然。如视黑白。其中报应影
响之徵。鬼神幽明死生之 (第 0600a 页)
国兴亡之所系。一人善败之所由。得失之难易。功罪
之重轻。有一世 二世 而斩者。有三世五世而斩者。有
百世祀而不绝者。皆令皎然。如视黑白。其中报应影
响之徵。鬼神幽明死生之 (第 0600a 页)
或依增上根说
三和。非等无间触名三和。于理无失。根.
境.识三常现在世。无一根境住于他世。去.
来 二世 非实有故 问境在未来。触在现
在。如何说触是彼果耶 答谁言所生即是
彼果。未来诸法为现取时。但能为境 (第 0328c 页)
三和。非等无间触名三和。于理无失。根.
境.识三常现在世。无一根境住于他世。去.
来 二世 非实有故 问境在未来。触在现
在。如何说触是彼果耶 答谁言所生即是
彼果。未来诸法为现取时。但能为境 (第 0328c 页)
汝去。来世非
现在有无为常故。无故有过不成我执。
论。所得无故能得亦无。
述曰。小乘救言去.
来 二世 虽现在无。有得现在名成我执。难
云。所得之世既无。能得之得非有。能得无故
不成我执。
次大众部.一 …… (第 0413c 页)
论。能为此世至故不名善。
述曰。谓一一法
要令此.他 二世 顺益方名为善。谓有漏善
前世益。今世益后世益。俱得乐果人.天所
仰。无漏有为.无为亦尔。此世.他世违 (第 0418c 页)
越生
死。有得有證。及由涅槃。获 二世 益。非生
恶趣等。故并名为善 人.天乐果唯顺益一
世。非 (第 0418c 页)
二世 故不名为善。是无记果法故。体
非是善。于后世中作衰损故 不作此
解便有问言若顺益名善。人.天乐果亦现 (第 0418c 页)
现在有无为常故。无故有过不成我执。
论。所得无故能得亦无。
述曰。小乘救言去.
来 二世 虽现在无。有得现在名成我执。难
云。所得之世既无。能得之得非有。能得无故
不成我执。
次大众部.一 …… (第 0413c 页)
论。能为此世至故不名善。
述曰。谓一一法
要令此.他 二世 顺益方名为善。谓有漏善
前世益。今世益后世益。俱得乐果人.天所
仰。无漏有为.无为亦尔。此世.他世违 (第 0418c 页)
越生
死。有得有證。及由涅槃。获 二世 益。非生
恶趣等。故并名为善 人.天乐果唯顺益一
世。非 (第 0418c 页)
二世 故不名为善。是无记果法故。体
非是善。于后世中作衰损故 不作此
解便有问言若顺益名善。人.天乐果亦现 (第 0418c 页)
.无
乖角难。有二。初难后结。难中有四子段。第
一定世有无难。欲破生灭无。先破世非
有。量云。去.来 二世。 非实有体。非现在故。
及非常故。如空华等。非常之言简无为法。
此定去.来无。
次子段第二生.灭非依 (第 0285b 页)
乖角难。有二。初难后结。难中有四子段。第
一定世有无难。欲破生灭无。先破世非
有。量云。去.来 二世。 非实有体。非现在故。
及非常故。如空华等。非常之言简无为法。
此定去.来无。
次子段第二生.灭非依 (第 0285b 页)
又异熟心。断已应不续。异熟摄故。如异
熟色。六识异熟虽断可生。自许说彼非真
异熟。虽是他许真异熟法。然非此宗共所
许故。无不定过。
自下第三正破经部本计。于中有二。初申
四难。后总结之。
论。又若此位至如何得生。
述曰。第一难。此
言能持种子识者。以经部师许有种故说
识能持。无本识故后识无种。应不得生。
论。过去未来至已极成故。
述曰。第二难。去.
来 二世 .及不相应。非实有体。两宗并无。已
极成故。设萨婆多亦今有种后果生故。无
去.来世法体生故。今对彼言 (第 0370a 页)
熟色。六识异熟虽断可生。自许说彼非真
异熟。虽是他许真异熟法。然非此宗共所
许故。无不定过。
自下第三正破经部本计。于中有二。初申
四难。后总结之。
论。又若此位至如何得生。
述曰。第一难。此
言能持种子识者。以经部师许有种故说
识能持。无本识故后识无种。应不得生。
论。过去未来至已极成故。
述曰。第二难。去.
来 二世 .及不相应。非实有体。两宗并无。已
极成故。设萨婆多亦今有种后果生故。无
去.来世法体生故。今对彼言 (第 0370a 页)
性 五六处支。
唯内六处。此唯取彼异熟种故。即五色根。
及前六识若有异熟居过去世说为意也。
此约一意 二世 分别。即义说别。若不尔者
名中无识。此约一时俱有五种而为论也。 …… (第 0519b 页)
起次第宣说 问
若尔何故净缘起中先观老死逆观缘起
答依谛先后道理立故。如馀处说。此中染
者依邻次第 二世 因果说。隔越多身说即
不定。思准可知。下亦略辨 第四总别业用
者。谓此能令有情生死流转。生死体者谓 …… (第 0520c 页)
现在。或在未来。因在现在。果未来世一往而
论。 二世 缘起。道理而言亦三世也。过去十因
现在二果。未来二果现在十因。即是 (第 0528c 页)
二世 十
二缘起。亦可言三世。一往 (第 0528c 页)
二世 不定故可
三世。若前七在过去。爱.取.有三在现在。生.
老死二在未来世。即十二支通三世有。即
十二支 (第 0528c 页)
或 二世 三世。别身造业。别身润业。故
不同小乘二因过去.五果现在.三因现在.
二果未来。时分缘起决定如是。十 …… (第 0528c 页)
者。此翻
译人意也。
论。如是十二至便致无穷。
述曰。十因.二果
但是一重。因一果一故。非如小乘 二世 因. (第 0528c 页)
二世 果.二重因果也。问小乘曰。何劳三世
二重因果。小乘答曰。谓有外道拨无过.未
说法自然.常我等生。愚三 (第 0528c 页)
唯内六处。此唯取彼异熟种故。即五色根。
及前六识若有异熟居过去世说为意也。
此约一意 二世 分别。即义说别。若不尔者
名中无识。此约一时俱有五种而为论也。 …… (第 0519b 页)
起次第宣说 问
若尔何故净缘起中先观老死逆观缘起
答依谛先后道理立故。如馀处说。此中染
者依邻次第 二世 因果说。隔越多身说即
不定。思准可知。下亦略辨 第四总别业用
者。谓此能令有情生死流转。生死体者谓 …… (第 0520c 页)
现在。或在未来。因在现在。果未来世一往而
论。 二世 缘起。道理而言亦三世也。过去十因
现在二果。未来二果现在十因。即是 (第 0528c 页)
二世 十
二缘起。亦可言三世。一往 (第 0528c 页)
二世 不定故可
三世。若前七在过去。爱.取.有三在现在。生.
老死二在未来世。即十二支通三世有。即
十二支 (第 0528c 页)
或 二世 三世。别身造业。别身润业。故
不同小乘二因过去.五果现在.三因现在.
二果未来。时分缘起决定如是。十 …… (第 0528c 页)
者。此翻
译人意也。
论。如是十二至便致无穷。
述曰。十因.二果
但是一重。因一果一故。非如小乘 二世 因. (第 0528c 页)
二世 果.二重因果也。问小乘曰。何劳三世
二重因果。小乘答曰。谓有外道拨无过.未
说法自然.常我等生。愚三 (第 0528c 页)
。庵前有四大桐
树。仲夏之月。忽自凋落。明年正月二十三日。不疾而
逝。窆于鸡笼山。
*** 四祖下 二世(旁出) 金陵牛头山融禅师法嗣
***** 牛头山智岩禅师者
曲阿人也。姓华氏。弱冠智勇过 …… (第 0049b 页)
亦如梦幻。夫一尘飞
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巳过此见。吾复何云。山
门化导。当付之于汝。师禀命为第 二世。 后以正法付
方禅师。师住白马.栖玄两寺。又迁石头城。于仪凤二
年正月十日示灭。颜色不变。屈伸如生。室 …… (第 0049c 页)
蒙山。大
唱玄化。初名慧明。以避六祖上字。故名道明。弟子等
尽遣过岭南。参礼六祖。
*** 五祖下 二世(旁出) 北宗秀禅师法嗣
***** 五台山巨方禅师
安陆人也。姓曹氏。幼禀业于明福
院朗禅 …… (第 0052c 页)
请大众念摩诃般若。众才集。师便打槌
曰。劳烦大众。师于上元元年奄然而化。塔于龙门。
*** 六祖下 二世(旁出) 南阳忠国师法嗣
***** 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
为国师侍者时。一日国师在
法堂中。 (第 0062a 页)
树。仲夏之月。忽自凋落。明年正月二十三日。不疾而
逝。窆于鸡笼山。
*** 四祖下 二世(旁出) 金陵牛头山融禅师法嗣
***** 牛头山智岩禅师者
曲阿人也。姓华氏。弱冠智勇过 …… (第 0049b 页)
亦如梦幻。夫一尘飞
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巳过此见。吾复何云。山
门化导。当付之于汝。师禀命为第 二世。 后以正法付
方禅师。师住白马.栖玄两寺。又迁石头城。于仪凤二
年正月十日示灭。颜色不变。屈伸如生。室 …… (第 0049c 页)
蒙山。大
唱玄化。初名慧明。以避六祖上字。故名道明。弟子等
尽遣过岭南。参礼六祖。
*** 五祖下 二世(旁出) 北宗秀禅师法嗣
***** 五台山巨方禅师
安陆人也。姓曹氏。幼禀业于明福
院朗禅 …… (第 0052c 页)
请大众念摩诃般若。众才集。师便打槌
曰。劳烦大众。师于上元元年奄然而化。塔于龙门。
*** 六祖下 二世(旁出) 南阳忠国师法嗣
***** 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
为国师侍者时。一日国师在
法堂中。 (第 0062a 页)
。师曰。日面佛。月
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谥大寂禅师。
塔曰大庄严。
** 南岳下 二世
马祖一禅师法嗣
****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
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
岁离尘。三学该 (第 0071a 页)
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谥大寂禅师。
塔曰大庄严。
** 南岳下 二世
马祖一禅师法嗣
**** 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
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
岁离尘。三学该 (第 0071a 页)
年。门
人请下于梁端。广阐玄化。贞元六年顺寂。塔于东岭。
德宗谥无际大师。塔曰见相。
** 青原下 二世
石头迁禅师法嗣
****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
绛州韩氏子。年十七。依朝阳西
山慧照禅师出家 (第 0109a 页)
人请下于梁端。广阐玄化。贞元六年顺寂。塔于东岭。
德宗谥无际大师。塔曰见相。
** 青原下 二世
石头迁禅师法嗣
****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
绛州韩氏子。年十七。依朝阳西
山慧照禅师出家 (第 0109a 页)
一
嵏。师曰。阇黎祇见一嵏。不见九嵏。曰。如何是九嵏。师
曰。水急浪花骊。
**** 幽州盘山禅师 (二世) 僧问。如何出得三界。师曰。在里头
来多少时邪。曰。如何出得。师曰。青山不碍白云飞。问。
承教有言 …… (第 0131b 页)
如何
是法法不生。师曰。万类千差。曰。如何是法法不灭。师
曰。纵横满目。
**** 伏龙山禅师(第 二世) 僧问。随缘认得时如何。师曰。汝道
兴国门楼高多少。问。子不谭父德时如何。师曰。阇黎
且低声。 (第 0132a 页)
嵏。师曰。阇黎祇见一嵏。不见九嵏。曰。如何是九嵏。师
曰。水急浪花骊。
**** 幽州盘山禅师 (二世) 僧问。如何出得三界。师曰。在里头
来多少时邪。曰。如何出得。师曰。青山不碍白云飞。问。
承教有言 …… (第 0131b 页)
如何
是法法不生。师曰。万类千差。曰。如何是法法不灭。师
曰。纵横满目。
**** 伏龙山禅师(第 二世) 僧问。随缘认得时如何。师曰。汝道
兴国门楼高多少。问。子不谭父德时如何。师曰。阇黎
且低声。 (第 0132a 页)
。师曰。有道传
天位。不汲凤凰池。问。九旬禁足三月事如何。师曰。不
坠蜡人机。
**** 怀州玄泉 二世 和尚
僧问。辞穷理尽时如何。师曰。不
入理。岂同尽。问。妙有玄珠。如何取得。师曰。不似摩尼
绝影艳 …… (第 0163c 页)
饭。问。黄龙出
世.金翅鸟满空飞时如何。师曰。问汝金翅鸟。还得饱
也无。
**** 枣树和尚
第 二世 住。问僧。发足甚处。曰。闽中。师曰。俊
哉。曰。谢师指示。师曰。屈哉。僧作礼。师曰。我与么道。落
在 (第 0179a 页)
天位。不汲凤凰池。问。九旬禁足三月事如何。师曰。不
坠蜡人机。
**** 怀州玄泉 二世 和尚
僧问。辞穷理尽时如何。师曰。不
入理。岂同尽。问。妙有玄珠。如何取得。师曰。不似摩尼
绝影艳 …… (第 0163c 页)
饭。问。黄龙出
世.金翅鸟满空飞时如何。师曰。问汝金翅鸟。还得饱
也无。
**** 枣树和尚
第 二世 住。问僧。发足甚处。曰。闽中。师曰。俊
哉。曰。谢师指示。师曰。屈哉。僧作礼。师曰。我与么道。落
在 (第 0179a 页)
时。早知错了也(首山念云。据天平作恁么解会。未梦见西院在。
何故。话在)。
**** 宝寿和尚(第 二世) 在先宝寿为供养主。寿问。父母未生
前。还我本来面目来。师立至夜深。下语不契。翌日辞
去。寿曰。汝 (第 0228b 页)
何故。话在)。
**** 宝寿和尚(第 二世) 在先宝寿为供养主。寿问。父母未生
前。还我本来面目来。师立至夜深。下语不契。翌日辞
去。寿曰。汝 (第 0228b 页)
能生
众生。二者无因外道。谓万法自然而生不从
因生。所言毗昙因缘者本有果性。假六因四
缘辨之令生。即 二世 有义。所言成实因缘者。 …… (第 0007a 页)
虽不明因中本有果性但果有可生之理。故
假三因四缘辨之得生。即 二世 无义。所言大
乘因缘者。如成论大乘明世谛有三假。假是
不自。而世谛三假名为因缘。如旧地论师等
辨四宗 …… (第 0007b 页)
意矣。但末世钝根寻其长文不
见起尽。讲经论者相与开之。问经有序正流
通。论何故无耶。答大圣三达圆明鉴 二世 根
性。故立通别两序。弟子智犹未逮故不立之。
又群生不穷大悲无限。非止益当时。欲远传
遐代故有流通。 …… (第 0007c 页)
二因缘如虚空。虚空即是实相。由观实相发
生正观。故有三世诸佛。过去佛观实相发生
正观。实相不可尽。馀 二世 佛亦然。故无尽
品云。过去佛学是般若得成佛。而般若不可
尽。 (第 0017b 页)
二世 佛亦然。二者实相若是有无四句此
即有尽极处。名为有尽。以实相绝有无四句
无尽极处。故名不尽。三者二乘 (第 0017b 页)
众生。二者无因外道。谓万法自然而生不从
因生。所言毗昙因缘者本有果性。假六因四
缘辨之令生。即 二世 有义。所言成实因缘者。 …… (第 0007a 页)
虽不明因中本有果性但果有可生之理。故
假三因四缘辨之得生。即 二世 无义。所言大
乘因缘者。如成论大乘明世谛有三假。假是
不自。而世谛三假名为因缘。如旧地论师等
辨四宗 …… (第 0007b 页)
意矣。但末世钝根寻其长文不
见起尽。讲经论者相与开之。问经有序正流
通。论何故无耶。答大圣三达圆明鉴 二世 根
性。故立通别两序。弟子智犹未逮故不立之。
又群生不穷大悲无限。非止益当时。欲远传
遐代故有流通。 …… (第 0007c 页)
二因缘如虚空。虚空即是实相。由观实相发
生正观。故有三世诸佛。过去佛观实相发生
正观。实相不可尽。馀 二世 佛亦然。故无尽
品云。过去佛学是般若得成佛。而般若不可
尽。 (第 0017b 页)
二世 佛亦然。二者实相若是有无四句此
即有尽极处。名为有尽。以实相绝有无四句
无尽极处。故名不尽。三者二乘 (第 0017b 页)
。佛法内萨婆多明三世有。即是本果
性在未来。从未来至现在。从现在谢过去。三
世常有。故名为常。僧祇部 二世 无义。以本
无今有已有还无故是断灭。今明。因缘因果
不可定有。不可定无。故是不断不常。名为中
道。具 (第 0024a 页)
性在未来。从未来至现在。从现在谢过去。三
世常有。故名为常。僧祇部 二世 无义。以本
无今有已有还无故是断灭。今明。因缘因果
不可定有。不可定无。故是不断不常。名为中
道。具 (第 0024a 页)
座部义。成实同大众部执也。或谓因中
有果或谓因中无果者僧祛明一。一犹是有。
卫世辩异异犹是无。上座明 二世 有。即是因
中有果。大众明 (第 0036a 页)
二世 无。即是因中无果。毗昙
同上座。成实同僧祇。若言成实不同 (第 0036a 页)
二世 有
无者是义不然。成实论文唯有 (第 0036a 页)
二世 有无两
品。故知。破有立无同僧祇义也。或谓自体生
他生共生者问自他之外既有共生。一异有
无何不尔耶。 …… (第 0036a 页)
因因果。一
法生时万法不障。万法生时一法不障。亦是
从他生义。成实云。学习顽境生于灵智亦是
他生。又 二世 有义有果性。是自体生。 (第 0036a 页)
二世
无无有果性。一向假缘是他生义。共生者外
道尼揵子计。未有天地万物。前有一男女。共
和合生于众生。数人 …… (第 0036a 页)
聚。若心
灭心生则缘果俱心。若心灭二定补处。则心
是缘而果是非色非心也。就心中更有除取。
所言除者除 二世 罗汉最后心。问此之二心
何故非也。答有人云。过去是已灭心。故非
也。现在是罗汉最后心。将入涅槃心无果 …… (第 0045c 页)
此文既称阿毗
昙救。还用毗昙释之。就文为二。初明所除。
谓简非次第。二所取。辨是次第缘也。言所除
者 二世 罗汉最后心。但是次第缘果。无后心
可生。故非缘也。不言未来罗汉。数人未来世
乱凡圣心都无次第。故不说 (第 0045c 页)
耳。智度论明次
第缘有三句。一是次第亦是次第缘。除过去
现在罗汉最后心也。二是次第不与次第缘。
即 二世 罗汉最后心是也。又未来欲生心心
数法亦是也。三非次第亦不与次第缘者。除
未来欲生心心数法。馀未来心心 (第 0045c 页)
数法是也。
问 二世 罗汉无后果可生。云何名意根。答意
根当体立名。虽无后果可生得名为根。如地
虽不生草得名为。地次第缘从 …… (第 0045c 页)
定一执。二关定两执。答若外人但立缘能生
果。论主即开有无二关破其生果一执。若立 二世 有无即设二关双定两计。长行为三。一
者双定。二者双非。三者双释。一定如文。二俱
不然者第二双非。有三 …… (第 0046c 页)
得定有定无。彼
今乃计于有无不计因缘。此之有无乃因缘
家障。故但非之。三者有之与无乃是外道之
类。如 二世 有义可类僧祛。 (第 0048a 页)
二世 无义方类于
卫世。亦有亦无同勒沙婆部。问 (第 0048a 页)
二世 有无亲。
是佛说。云何同外道耶。答外道前兴已计有
无。今诸部后执。何名为异。若云异者今请责
之。既称 (第 0048a 页)
二世 有者。为作因时方有果性。未
作因时已有果性。若作因时方有果性。未作
因时即无果性。当知。果性团无为有 …… (第 0048a 页)
十善已有十善性。问但有性未有事。有何过。
答后当破之。问若言 二世 无者因云何引果
起耶。若引果起即有果可引。何谓无耶。若引
无者无法是无。云何可引。故师子吼云。空
中 …… (第 0048b 页)
云何言拔。若言虽复是无而有有义。
今问有义。为出有异无。为未出有未异无耶。
若出有异无此即是有。何谓 二世 无耶。若未
出有未异无何所论有义。故知。两计同彼外
道。长行为五。若缘能生果此牒也。应有三种
下第二 …… (第 0048b 页)
以二关责一家。果既未生现在与谁为缘。果
若已生即不须缘。次二关破二部义。未生破 二世 无义。未生是无。与太虚不异。与谁为缘。
若已有即是生破 (第 0049b 页)
二世 有义。异大虚即是有
异无生。即是已生。何用缘耶。现在心心数
法无有住时下。释第三句缘门破缘。此可有 (第 0049b 页)
有果或谓因中无果者僧祛明一。一犹是有。
卫世辩异异犹是无。上座明 二世 有。即是因
中有果。大众明 (第 0036a 页)
二世 无。即是因中无果。毗昙
同上座。成实同僧祇。若言成实不同 (第 0036a 页)
二世 有
无者是义不然。成实论文唯有 (第 0036a 页)
二世 有无两
品。故知。破有立无同僧祇义也。或谓自体生
他生共生者问自他之外既有共生。一异有
无何不尔耶。 …… (第 0036a 页)
因因果。一
法生时万法不障。万法生时一法不障。亦是
从他生义。成实云。学习顽境生于灵智亦是
他生。又 二世 有义有果性。是自体生。 (第 0036a 页)
二世
无无有果性。一向假缘是他生义。共生者外
道尼揵子计。未有天地万物。前有一男女。共
和合生于众生。数人 …… (第 0036a 页)
聚。若心
灭心生则缘果俱心。若心灭二定补处。则心
是缘而果是非色非心也。就心中更有除取。
所言除者除 二世 罗汉最后心。问此之二心
何故非也。答有人云。过去是已灭心。故非
也。现在是罗汉最后心。将入涅槃心无果 …… (第 0045c 页)
此文既称阿毗
昙救。还用毗昙释之。就文为二。初明所除。
谓简非次第。二所取。辨是次第缘也。言所除
者 二世 罗汉最后心。但是次第缘果。无后心
可生。故非缘也。不言未来罗汉。数人未来世
乱凡圣心都无次第。故不说 (第 0045c 页)
耳。智度论明次
第缘有三句。一是次第亦是次第缘。除过去
现在罗汉最后心也。二是次第不与次第缘。
即 二世 罗汉最后心是也。又未来欲生心心
数法亦是也。三非次第亦不与次第缘者。除
未来欲生心心数法。馀未来心心 (第 0045c 页)
数法是也。
问 二世 罗汉无后果可生。云何名意根。答意
根当体立名。虽无后果可生得名为根。如地
虽不生草得名为。地次第缘从 …… (第 0045c 页)
定一执。二关定两执。答若外人但立缘能生
果。论主即开有无二关破其生果一执。若立 二世 有无即设二关双定两计。长行为三。一
者双定。二者双非。三者双释。一定如文。二俱
不然者第二双非。有三 …… (第 0046c 页)
得定有定无。彼
今乃计于有无不计因缘。此之有无乃因缘
家障。故但非之。三者有之与无乃是外道之
类。如 二世 有义可类僧祛。 (第 0048a 页)
二世 无义方类于
卫世。亦有亦无同勒沙婆部。问 (第 0048a 页)
二世 有无亲。
是佛说。云何同外道耶。答外道前兴已计有
无。今诸部后执。何名为异。若云异者今请责
之。既称 (第 0048a 页)
二世 有者。为作因时方有果性。未
作因时已有果性。若作因时方有果性。未作
因时即无果性。当知。果性团无为有 …… (第 0048a 页)
十善已有十善性。问但有性未有事。有何过。
答后当破之。问若言 二世 无者因云何引果
起耶。若引果起即有果可引。何谓无耶。若引
无者无法是无。云何可引。故师子吼云。空
中 …… (第 0048b 页)
云何言拔。若言虽复是无而有有义。
今问有义。为出有异无。为未出有未异无耶。
若出有异无此即是有。何谓 二世 无耶。若未
出有未异无何所论有义。故知。两计同彼外
道。长行为五。若缘能生果此牒也。应有三种
下第二 …… (第 0048b 页)
以二关责一家。果既未生现在与谁为缘。果
若已生即不须缘。次二关破二部义。未生破 二世 无义。未生是无。与太虚不异。与谁为缘。
若已有即是生破 (第 0049b 页)
二世 有义。异大虚即是有
异无生。即是已生。何用缘耶。现在心心数
法无有住时下。释第三句缘门破缘。此可有 (第 004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