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庐江灊人,字子思。博通群籍。任昉、刘沨曾执秘阁四部书,试问其所知,连日累夜,莫见所遗。位本州别驾,国子博士。武帝永明十年使于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21或465—522
【介绍】: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僧孺。家贫,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讽诵。仕齐为太学博士,以工文辞游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累迁治书侍御史,出为钱塘令。入梁,任南海太守,禁止当地杀牛旧俗,视事二岁,声绩有闻。诏征中书侍郎,领著作。撰《起居注》、《中表簿》,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后入直西省,知撰谱事,改定《百家谱》。工属文,善楷隶,多识古事,藏书万余卷,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明人辑有《王左丞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9—532
【介绍】:
南朝梁会稽山阴人,字庆绪。齐明帝建武年间,州举秀才,与王融友善,荐于竟陵王为西邸学士。入梁,为太学博士,为沈约、范云等所重。谙练故实,熟读晋、宋起居注,徐勉荐于梁武帝为尚书仪曹郎中,每逮访前事,以所诵记,随机断决,任昉谓之“孔独诵”。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纠劾无所回避。梁武帝普通七年,授宣惠将军,监扬州。清介强直,为官理政,常以天下为己任。性慎密,出入帷幄,未尝言禁中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27
【介绍】:
南朝梁吴郡吴人,字士简。张瑰子。能诗文。年十二,日作诗或赋一篇,至年十六,积二千余首。齐明帝建武三年,举秀才,除太子舍人。为沈约所称,与任昉友善。梁武帝天监初,为司徒谢朏掾,直文德待诏省。奉命抄乙部书,撰古妇人事送后宫。作《待诏赋》奏之,甚见称赏。迁秘书丞,后入寿光省,修丙丁部书抄。累官黄门侍郎,新安太守。有《文衡》等,皆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7—506
【介绍】:
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茂瀣。到撝子。幼聪敏,勤学善属文,工篆隶。起家齐后军法曹参军。入梁为太子洗马。以高才硕学,诏入文德殿学士省,校定坟史。累迁太子舍人。为人谦敬,不论人过。与任昉、范云友善。卒于北中郎咨议参军。有诗赋百余篇,已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7—527
【介绍】:
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茂沿。初为齐南徐州迎西曹行事。清警有才学,为谢朓、任昉、丘迟赏识。睹世乱,隐居积岁。梁武帝天监初,召为太子舍人,累迁尚书左丞,帝欲亲戎,军国容礼,多自洽出。寻迁御史中丞,弹纠无所顾望,号为劲直。官终寻阳太守。有文集,已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7—548
【介绍】:
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茂灌。到洽兄。少孤贫,聪敏有才学。起家齐王国左常侍,为任昉所知。入梁,历御史中丞、都官尚书、吏部尚书,累迁国子祭酒。后因疾失明,以散骑常侍,就第养疾。性俭率谨厚,不好声色。善弈,入六品。与朱异友善。信佛食素,捐舍为二寺。与弟到洽、到沼俱以才闻名,时称“诸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
【介绍】:
南朝梁河内温人,字元素,一作元表。少传家业,博通儒术。为沛国刘瓛嘉赏,任昉推重。初为国子生。起家奉朝请。梁武帝天监初,有司举修嘉礼,除尚祠部郎,所议多见施行。国家吉凶礼,当世名儒疑不能决者,皆取决于褧。官至晋安王长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9—536
【介绍】:
南朝梁陈留尉氏人,字士宗。年十三,遍通《五经》。隐居不仕。为任昉钦重。梁武帝普通四年,始撰《七录》,广集宋、齐以来图书记录,分为经、史、子、集、方伎、佛、道七类,总结前代目录学成就。另有《高隐传》等。门人私谥文贞处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1—543
【介绍】:
南朝梁沛国柑人,字嗣芳。刘瓛族子。幼称神童。梁武帝天监初,举秀才,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好学,博涉多通。任昉、沈约等均赏识之。后迁中书侍郎,再迁尚书左丞,除国子博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83—约548
【介绍】:
南朝梁平昌安丘人,字士标。伏暅子。博学有才思,善效谢康乐,为五言诗。任昉叹曰:“此子日下无双。”齐末,州举秀才,对策第一。萧衍(梁武帝)至新林,挺迎谒,引为征东行参军。梁武帝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在家讲《论语》,听者倾朝。累迁晋陵、武康令。后除南台书侍御史,因纳贿被劾,惧罪出家,名僧挺。后遇赦,不堪食素,还俗。侯景乱中卒。有《迩说》及文集,均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7—536
【介绍】:
南朝梁平原人,字士深。少好学,博览群书,博识强记。沈约、任昉等每有疑问或不知出处者,辄向杳请教。武帝天监中为宣惠豫章王行参军。大通初为步兵校尉。官至尚书左丞。撰《要雅》、《楚辞草木疏》、《古今四部书目》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8
【介绍】:
南朝梁陈郡阳夏人,字言扬。谢览弟。幼好学,与览齐名,为沈约、江淹、昭明太子、任昉等赏识。起家秘书郎,累官晋陵太守、尚书右仆射。武帝太清二年,迁尚书令。适侯景攻台城,卒于围内。长于玄理及释氏义,注《净名经》,常自讲说。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学僧递讲经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字彦威。孤贫勤学,性孤介。曾作《屯游赋》,任昉见而称之。初为安成王侍郎,转常侍。迁冠军行参军、侍湘东王读。严于学多所谙记,尤精《汉书》。王尝以四部书目试之,严对答无遗失。历监义阳、武宁郡。卒于镇南咨议参军。有文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荥阳人。玄宗开元初由新津丞请试五经擢第,授巩县尉、集贤院校理,历右补阙内供奉。通历术、博物。南朝梁任昉曾得一铭,无能解者,至是,其五世孙写以授钦说,钦说竟解之。素为李林甫所恶,时韦坚死,钦说尝为坚判官,乃由殿中侍御史贬夜郎尉,卒。
作品评论
五言整饰,其源盖出任彦升,至其弛骋之作,则前尤所阻,宋元诗派此滥觞焉。七言造怀自喻,饶费苦吟,俊逸生新,神伤刻露,要外之储,韦以降,无愧一家之言。《淮雅》《贞符》,纯为文体,无复和音,虽精意求章,而丽则衰矣、《铙歌鼓吹》,犹存魏晋之遗。
烟霞万古楼诗集·自序
《太玄》之草成,而刘歆欲覆酱瓿;《三都》之赋出,而士衡欲盖酒瓮。同是时也,桓谭以为绝伦,张华为之纸贵。岂文无定体,嗜痂者有异癖,嬖眇者多一目欤?李百药曰:『文章者,性情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张融自序曰:『吾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又曰:『文岂有常体,丈夫何至因循寄人篱下?』裴子野论文曰:『人皆成于手,吾独成于心。』北齐祖莹亦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哉?』读刘协之《雕龙》,不如通挚虞之《流别》;读钟嵘之《诗品》,不如追韩婴之传说。见其委海若天吴,见其原岷觞积石。统四千年之文为一文观,合四千年之诗为一诗释,而古今诗与文之正变,洞然胸中矣。法律一新,如曹参守萧何之文;旌旗一变,如光弼将子仪之军。非谓师涓奏乐,必造新声;徐摛作文,不拘旧体也。或曰延年隘薄,灵运空疏,为之奈何?曰:『此不尽读天下之书与诗文,而漫然操觚之谓也。』汉郭宪、王嘉全搆虚辞,孟坚所以致讥,张华为之绝倒,《抱朴子》所谓『怀空抱虚,有似蜀人葫芦』之喻乎?南史氏曰:『文章容易逋峭难。』又曰:『文章不妩媚,正如疥骆驼。』今世之勉力宏词者,班马奇字,白孔陈羹;华林类苑,叠韵双声。骤焉而苏绰《大诰》,忽然而王莽金縢。著《渊通》以拟《道德》,仿《太玄》而作《测灵》。以艰深文其浅陋,以奇险幸其功名。扬雄以为哓哓之学,绣其鞶帨而目之为翰林主人者,非也。亦有好事焉者,铸贾岛而拜,像东坡而祀。蜜膏饮杜少陵之灰,遍体刺白香山之字。老兵之貌中郎,优孟之学期思。高冠大屐而自居某一家之诗与文者,悖矣!气,水也;言,浮物也。袁先生曰:『重而能行,乘万斛舟;重而不行,猴骑土牛。』水浮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不然,而任昉、沈约结其集,魏收、邢邵为之偷,斯文之末流也。鼻马颊牛之论,中军听之而生争;捣齑啖杵之谈,洗马思之而成病。则又斯文之魔业、翰墨之魇境。至若宏通硕彦、经师大儒,郑玄之文,通人不取,温公之笔,四六不能。此不可以辞章律之者,其经济大也。乐旨潘词,广谈虞笔,三千年以下兼而有之者,繄何难哉?予髫幼成文,中年万里,经史烂于胸中,云山乱于脚底,自以为才学识皆当有也。乃志功名,急经济。遭台官之祸,纂述之成书者,经史之论辨者,乐府之未谐宫商,金石之未付雕镌者,吴中郡县官持抱以去,而挚仲治半生之文书荡然矣。并非关通丁谓之书,而概与一烧;亦不借重洪乔之寄,而投之江底。此砥柱之沉灾,荣宫之火洗。当时也,郭子横之救火,任文公之逃水,何暇计及著与撰之存焉否耶?幸而王阳僰道,险路求生;韩愈华山,危途获济。或藏之殷浩手巾,或寄之王恭如意。主人《庄子》,仅留《渔父》残篇;中书《孝经》,惟剩王混摘句。抑不啻嵩山蝌斗之文,显节陵中之蠹也已。窃惟彦章死豹,名以皮留;楚国神龟,生以骨贵。而乃陆澄著述,力已倦于经年;任昉属辞,才将尽于晚岁。五行志少,尚可暗抄;三箧书亡,多难默背。忆当日十吏环书,五题岔集。门庭藩溷,尽是赋才;户牖门墙,无非刀笔。沉虑而王充为之气衰,苦思而桓谭为之感疾。见杨汝士『兰亭』『金谷』,元白无诗;闻孟浩然『疏雨』『微云』,中书罢唱。议《礼经》则白虎堂中,讲《论语》则金华殿上,何其壮也!无谷子云之笔,而空有乐令之口;无扬子云之才,而徒有光庭之手。开顷刻之花,造逡巡之酒。斯文之道,有《急就章》乎?苏明允之诗,祇有廿篇;杜子美之赋,不过十首。片羽苟重其吉光,千金可享其敝帚。仆今年四十五岁矣,前不遇古,后不遇今。死不见岘首沈碑,英雄堕泪;生不见阿难结集,活佛伤心。李旭曰:『文章之事,不足传于后世。』萧恭亦曰:『千秋而后,亦复谁能传此?』呜乎!未为伧父,已笑衙官;才读《离骚》,便称名士。刘季绪才非一世,偏能诽毁文章;徐孝穆一代传人,未尝讥诃作者。留达生廿四首丈人之集,娱我馀年;传枚皋数十篇必不可读之文,自伤娸诋。哀我文者,亦庶几韪我言而恕我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