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道隆
全宋文·卷五八○
道隆僧。
少时师事石门彻禅师,后谒广慧禅师,遂为广慧之嗣。
至和初京师,客景德寺,为仁宗所知,诏馆于大相国寺
此后出入禁庭,谈禅秘殿,礼遇甚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
后请退居庐山,不许,诏于曹门外护国寺北建精舍以居,号华严禅院
道隆为人宽厚,不矜伐,尝举怀琏自代。
年八十馀卒。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七。
道隆禅师
未详里族。
初参石门彻和尚
问曰。
古者道但得随处安閒
自然合他占辙。
虽有此语。
疑心未歇。
时如何。
门曰。
知有乃可随处安閒
如人在州县住。
或闻。
或见。
千奇百怪。
他总将作寻常。
不知有而安閒
如人在村落住。
有少声色。
则惊怪传说。
师于言下有省。
门尽授其洞上宗旨。
及出世。
乃嗣广慧
或问曰。
禅师亲见石门
如何却嗣广慧
曰。
我初见广慧
渠方欲剃发。
使我擎凳子来。
因曰。
道者
我有凳子诗。
听取诗曰。
放下便平稳我时便肯伊。
因叙在石门所得。
曰。
石门所示。
如百味珍馐。
只是饱人不得。
后来有一炷香。
不欲两头三绪。
为伊烧却。
至和初
游京客景德寺
日纵观都市。
归常二鼓。
一夕不得入。
卧于门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
见龙蟠地。
惊觉。
中夜遣中使视之。
乃一僧熟睡。
已再鼾。
撼之始觉。
问名字归奏。
帝闻道隆
乃喜曰。
吉徵也。
明日召至便殿。
问宗旨。
师奏对详允。
帝大说。
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
由是道化大振。
尝与大觉琏公
说法化成殿。
机锋迅辩。
帝大悦。
侍卫皆山呼。
或偈颂酬答。
或留宿禁中。
礼遇厚。
赐号应制明悟禅师
师因奏疏。
自代。
帝览表不允。
有旨于曹门外。
建精舍延师。
师额华严禅院
有僧颂琏公诗。
上问佛偈曰。
有节非于
三星偃月宫。
一人居日下。
弗与众人同。
曰。
诸佛说心。
为破心相。
作此偈。
虚空钉橛也。
乃曰。
虚空钉铁橛。
平地起骨堆。
莫将闲学解。
安著佛阶梯。
又见达观颖禅师
戏作偈曰。
解答诸方语。
能吟五字诗。
二般俱好艺。
只是见钱迟。
曰。
佛法却成戏论。
后生无识遽相。
效学不可长也。
但曰二般。
虽杂道也胜别施为。
有僧曰。
洞山宝公
讥五祖戒禅师
行藏落人。
疑似其至洞山
乃上堂说偈曰。
嗟见世聱讹。
言清行浊多。
若无阎老子
谁人奈你何。
曰。
粗行不逊。
卖师取名。
不可取也。
曹溪曰。
真实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来说他人短。
自短先在我。
暴其师之失。
教谁检点。
沙门释子。
寂默为要。
华严论曰。
唯寂唯默。
是心造如来之样。
不著不恋。
是路入法界之辙。
洞山
双峰地
已为道人取笑也。
师为人宽厚不矜伐。
真慈普敬行心。
殁时年八十馀。
盛暑安坐七日
手足柔和。
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系曰。
夫寺门鼾睡僧。
入天子梦。
梦其为龙。
不为所恶。
复尊宠之至宿留禁中。
非师道洽天下。
乌能及此。
京师禅法。
由是大弘
并见仁宗识洞高远。
若遇庸君。
师其不为齑粉乎。
予故表而出之。
光菩萨
正传之外。
有曰光菩萨者。
亦奇人。
回石头之风。
遍谒尊宿。
于师言下了彻
伴影华顶
不复他之。
年七十三。
无疾而逝。
本匠工。
以雕塑至
人称光菩萨云
释学伦清 1652 — 1724年四月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学伦字抚生别号幻堂
姓梁氏海昌人也。
赋性明敏,颖异绝人。
童年入学,授以经史,辄能了彻
及既成立,颇志事功。
尝授江西吉安永丰守备,㝱感神语,因弃官去,削氏为僧。
初依河西来庵瑞亭,研精大藏。
已而闻人言,离戒修行,犹无足欲立,无翼欲飞。
乃爽然自矢,渡江礼宝华定庵,持《四分律》。
复参上乘,远游天台,瞻仰阿育王舍利塔,赤耀如丸,釆腾虚际,心窃自异。
未几还山,即受记莂。
持律精进,已越五腊。
自以立誓书经,愿力未毕,孑身至维扬准提庵,闭户禁足,刺血写《华严经》。
既成,始徇绅耆之请,主席西城石塔寺
旧为三昧宏戒之所,遭岁荒凶,鞠为茂草。
矢愿重兴,天人共应。
般舟三昧,阐发戒光,胜缘会集。
癸巳之春,重修大悲阁、布萨堂落成,苾刍麇至。
丁未冬,复建白戒坛,置饭僧田数百亩。
楼殿寮庑,秩秩有序,视昔之蓁莽塞路,瓦砾碍行者,焕然改观矣。
伦尝说戒于泰州之朝海,时州人妇有怪疾,知为宿愆,十年祈神弗能解,一日自言:“非抚生法师不能救。
”因为忏悔,豁然如失。
甲辰春,应盐城永宁之请,时𠎝旸不雨,屡祷不应,伦虔恳祈佛,甘霖大注。
是秋海潮泛溢,溺者无算,伦持大悲忏百日,幽济慈航
凡造请所至,四众改观,临众应机,老而无倦,追随请益者日填堂宇。
雍正戊申夏四月示寂,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二十八,坐二十三,塔于扬州城北建龙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