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帝尧长女。与妹女英,同为舜妻。舜卒于苍梧之野,二女没于湘江之间,泪染竹成斑。后传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即敷叙此二女。
维基
羲和,中国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太阳的使者——日御。后来,十个兄弟不满先后次序,十日并出,被后羿射杀其中的九个。屈原的《离骚》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一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楚大夫。庄王十七年围郑,晋师救郑。王求成,晋许之,盟会有期。王乃使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左,单车逆战以扬威。晋人左右夹击。乐伯左射马,右射人,晋军不得进。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卫穆公 | 前599年—前589年 | 国君本名:遫。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89
【介绍】:
春秋时卫国国君。名邀。卫成公之子。周定王八年至十八年在位。周定王十年,卫大夫孔达与晋国大夫原縠,宋国大夫华椒、曹国大夫共同在清丘结盟,此为大夫结盟之始。十六年,派太子臧率军随晋景公伐齐,攻至齐邑阳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萧人。萧邑大夫。楚庄王十七年伐萧,无社与楚大夫司马卯有旧,乃因之求助于申叔展。申叔展嘱其藏于枯井而以茅覆井口,且号之。明日,萧溃,申叔展闻其号而拯以出。
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从字子玉,故楚大夫观起子。谋复蔡,迎楚公子比于晋而立之。比寻败,平王即位,以为卜尹,遂复蔡,立蔡平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马父。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武子不立长子公锄而立次子纥,以公锄为马正,公锄怨而不为。闵子马谓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劝其恭敬事亲。公锄后果富,并出仕为鲁君左宰。又鲁昭公十八年,闻周室大夫原伯鲁不喜学,预言周室将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叶公。春秋时楚国人,字子高。沈尹戌子。楚大夫,封于叶,为叶尹,称叶公。楚惠王十年,曾谏令尹子西勿召白公胜归,子西不从。旋白公胜为乱,杀子西,劫惠王。乃救楚,杀白公胜,使惠王得复位,自此身兼令尹、司马两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12
【介绍】:
战国时楚国人。楚大夫。怀王十七年,秦将魏章攻楚于丹阳,斩甲士八万,虏杀屈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人。任大夫。为政谨慎,莫敢直谏。好为辞赋,所作以屈原之著作为楷模,与宋玉、景差并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人。屈原之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人,为太卜。屈原被逐后忧思难解,尝往见问卜决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大臣。楚怀王令屈原撰宪令,上官大夫欲夺其稿而屈原不予,遂进谗言,王乃疏原。顷襄王即位,令尹子兰指使上官大夫诬害屈原,原被放逐。一说,即靳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人。怀王子。秦昭王诈欲与怀王会于武关。子兰劝王行。致怀王客死于秦,楚人咎之。顷襄王立,以子兰为令尹。尝使上官大夫短毁屈原于顷襄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
玉,楚人。师事屈平,为顷襄王大夫,有集三卷。案,《汉。艺文志。宋玉赋》十六篇,今存者《风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钓赋》《笛赋》,《九辨》《招魂》凡十一篇,《对楚王问》、《高唐对》不在此数。如《九辨》为九篇,则多出《汉志》三篇,所未审也。或云《笛赋》有宋意送荆卿之语,非宋玉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会稽吴人。本姓庄,因避明帝讳改。与司马相如俱好词赋。遭景帝不好词赋,无所得志。去仕吴,见吴王濞有邪谋,知不可谏,又去梁,受知于孝王。与邹阳、枚乘均受尊重,而忌名尤著,世称严夫子。有辞赋二十四篇,今存《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
【介绍】:
东汉安定乌氏人,字叔敬。梁松弟。少习《孟氏易》。坐兄事徙九真,历江、湖,济沅、湘,感悼子胥、屈原,作《悼骚赋》。后诏听还本郡,闭门自养,以经籍为娱,著书曰《七序》。两女均为章帝贵人,小贵人生和帝。建初中为窦后所陷,死狱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武陵人。避地凉州。时张茂据有陇右,筑灵均台,人苦其役。曾夜叩门而谏,得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328—约369
【介绍】: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万石。谢安弟。少有声誉,工言论,善属文。司马昱为相,召为抚军从事中郎。累迁豫州刺史。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假节。穆帝升平三年受任北伐,矜豪傲物,未尝抚众,诸将恨之。军溃,废为庶人。后复以为散骑常侍。年四十二卒。曾著《八贤论》叙屈原、贾谊、嵇康等人事,已佚。今存诗文残篇。
释昙斐。本姓王。会稽剡人。少出家受业于慧基法师。性聪敏素著领牒之称。其方等深经皆所综达。老庄儒墨颇亦披览。后东西禀访。备穷经论之旨。居于乡邑法华台寺。讲说相仍。学徒成列。斐神情爽发志用清玄。故于小品净名尤成独步。加又谈吐蕴藉辞辩高华。席上之风见重当代。梁衡阳孝王元简及隐士庐江何胤。皆远挹徽猷招延讲说。吴国张融汝南周颙颙子舍等。并结知音之狎焉。以天监十七年卒于寺。春秋七十有六。其制作文辞亦颇见于世。初斐有誉江东。被敕为十城僧主。符旨适行未拜便化厥土僧尼倍怀恋德。斐同县南岩寺有沙门法藏。亦以戒素见称。憙放救生命兴立图像。时馀姚县有明庆比丘。与斐同时致誉。庆本姓郑氏。戒行严洁学业清美。本师事炎公。又弘实弟子。师资三叶并见重东南焉。
论曰。夫至理无言玄致幽寂。幽寂故心行处断。无言故言语路绝。言语路绝。则有言伤其旨。心行处断。则作意失其真。所以净名杜口于方丈。释迦缄默于双树。将知理致渊寂。故圣为无言。但悠悠梦境去理殊隔。蠢蠢之徒非教孰启。是以圣人资灵妙以应物。体冥寂以通神。借微言以津道。托形传真。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不获已而用之。言者不真之物。不获已而陈之。故始自鹿苑以四谛为言初。终至鹄林以三点为圆极。其间散说流文数过八亿。象驮负而弗穷。龙宫溢而未尽。将令乘蹄以得兔藉指以知月。知月则废指。得兔则忘蹄。经云。依义莫依语。此之谓也。而滞教者谓至道极于篇章。存形者谓法身定于丈六。故须穷达幽旨妙得言外。四辩庄严为人广说。示教利憙其在法师乎。故士行寻经于于阗誓志而灭火。终令般若盛于东川。忘想传乎季末。爰次竺潜支遁于兰法开等。并气韵高华风道清裕。传化之美功亦亚焉。中有释道安者。资学于圣师竺佛图澄。安又授业于弟子慧远。惟此三叶世不乏贤。并戒节严明智宝炳盛。使夫慧日馀晖重光千载之下。香土遗芬再馥阎浮之地。涌泉犹注。寔赖伊人。远公既限以虎溪。安师乃更同辇舆。夫高尚之道如有惑焉。然而语默动静所适唯时。四翁赴汉。用之则行也。三闾辞楚。舍之则藏也。经云。若欲建立正法则听亲近国王及持仗者。安虽一时同辇。乃为百民致谏。故能终感应真开云显报。其后荆陕著名。则以翼遇为言初。庐山清素。则以持永为上首。融恒影肇德重关中。生睿畅远领宗建业。昙度僧渊独擅江西之宝。超进慧基。乃扬浙东之盛。虽复人世迭隆。而皆道术悬会。故使像运馀兴岁将五百。功效之美良足美焉赞曰。
遗风眇漫 法浪邅回 匪伊释哲
孰振将颓 潜安比玉 远睿联瑰
鐇斧曲戾 弹沐斜埃 素丝既染
承变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