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黄潜善南宋 ?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邵武人字茂和
进士
徽宗宣和初左司郎,累擢徽猷阁待制、知河间府
高宗即位,拜右仆射中书侍郎,与知枢密院事汪伯彦同主和。
李纲张所,杀上书言事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
左仆射门下侍郎
建炎二年冬,金兵逼扬州潜善淮北警报而不信;致三年高宗仓皇南渡,为中丞张澄劾,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旋落职,责置英州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黄潜善(?
——一一三○),字茂和邵武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潜厚弟。
元符三年进士第
政和中提举利州路学事;八年提点利州路刑狱。
宣和初左司郎,擢户部侍郎
后以徽猷阁待制河间府,为高阳关路安抚使
靖康二年初,将本路兵至东平康王赵构康王承制副元帅
高宗即位,拜中书侍郎
建炎元年八月,擢尚书右仆射二年十二月,进左仆射门下侍郎
右相汪伯彦力唱和议,排李纲,抑宗泽,害忠良。
三年二月中丞张澄劾其误国二十大罪,乃罢相、落职、分司衡州居住,又责置英州
此年十二月卒。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传》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六二、兵一二之一九,《宋史》卷二四、二五《高宗纪》,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主要活动
  • 1100年,进士
  • 1112年-1114年,利州路,利州路提举学事司
  • 1116年-1118年,利州路兴元府(陕西省汉中市),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2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尚书左司郎中
  • 1123年-112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户部侍郎
  • 1126年-1127年,河北路河间府(河北瀛州),河间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宰相
  • 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6月除门下侍郎兼中书侍郎,7月同平章事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宰相,1129年2月罢左相,知江宁府
赵德纶南宋
全宋诗
赵德纶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
度宗咸淳八年(一一七二)曾游澹岩
事见清乾隆零陵县志》卷一四。
张如远北宋
全宋诗
张如远号茅山居士
哲宗绍圣间永州零陵清光绪零陵县志》卷一四)。
今录诗三首。
全宋诗
张昭远号茅山居士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零陵,与澹岩长老了思有交。
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六。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四○三
张昭远自号茅山居士
绍兴初宫使徽猷阁待制
释了思南宋
全宋诗
释了思零陵(今湖南永州)人。
澹岩长老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州官祷雨有应,曾作偈称颂。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九四
了思绍兴时零陵澹岩僧寺长老
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六。
袁镇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奉化人
事亲奉养备至。
理宗端平初父年七十病羸,屡医无效,乃一再刲股和药以进。
异母兄有虐之者,事兄益谨。
戴表元为作《迁祔记》以表其行。
全宋诗
袁镇字安之
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曾游澹岩清光绪零陵县志》卷一四)。
今录诗二首。
僧允若元 1280 — 13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9 【介绍】: 僧。
绍兴人俗姓李字季蘅号浮休又号若耶
九岁能通《春秋》,十五岁受具戒。
历主兴化教、园通、天竺灵山等寺。
后退居云门,为云门三高之一。
善诗,为文雄健有法,赵孟頫称之为僧中御史
有《内外集》。
释允若季蘅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又号若耶
郡之相里人。
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
父母钟爱之。
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
遂依云门元和尚
十五祝发为大僧。
随渡涛江。
首谒大山恢法师于杭之兴福。
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
一览而知大旨。
湛堂主南竺往依焉。
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
至于思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
亦皆察其非是。
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
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
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
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
其院颇颓弊。
乃力为经度。
田芜者辟之。
室圮者葺之。
三年遂成巨刹。
湛堂复招之。
徕归命居第一座摄众规范。
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
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公
道望并峙湖上。
世称为钱塘四依
未几退居越之云门。
又与断江恩休耕逸。
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
又称为云门三高
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
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
至持锡叩岩祷曰。
苟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
不然则涸如故。
言讫泉涌出渊冷渐盈。
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
命之曰再来泉。
复退隐云门。
筑精舍专修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
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
众欲拥避去。
斥曰。
难可苟免乎。
吾对将至。
待以酬之。
众遁独危坐。
贼众入其舍。
毅然不为屈。
辞色俱厉。
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
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
白乳溢出于地。
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
贼退众归荼毗。
舍利如菽算。
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
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
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干人。
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允若
字季蘅
自号浮休子
族相里氏。
越人也。
代为簪缨。
师生有绝尘之趣。
初为童子。
给侍云门元上人
十五圆具。
为大僧。
虎林
谒恢大山于兴福。
自是习天台教。
湛堂澄公
主南天竺。
师与焉。
声入心通。
知解日至。
湛堂甚器之。
既出世净圣矣。
湛堂念之弗置。
招之徕归。
请居第一座。
摄众千馀人。
持规峻整。
经其指示。
多所悟入。
泰定中
行宣政院
请主兴化
当是时。
倡道杭之南北两山者。
天岸济
我庵无
玉庭罕。
与师皆有重望。
人称为佛海会中四天王。
居亡何退居云门。
视荣名利养。
恬不屑意。
翱翔岩壑间。
时同断江恩师休耕逸师。
临风笑咏。
不知夕阳之在树。
君子又目之。
云门三高师
前后凡四座道场。
教雨所及。
如甘露醍醐。
饮者心泰然。
终以云门为归。
筑深居精舍。
以法华观慧三昧。
为暮年净行。
会天下大乱。
于戈纷扰。
法师与之。
遇胁以白刃。
毅然不为屈。
辞色俱厉。
因遇害。
白乳溢出于地。
寿八十。
腊六十有五。
兵退阇维之。
获舍利如菽者算。
瘗于云门山之麓。
师风度简远。
暮年神气完固。
刘伯温
称其诗文古雅峻洁。
而有奇风。
故一时名。
公卿咸倾倒焉。
师素履之美。
虽不获考。
终命而定业所制。
在古贤圣或未免。
初无伤乎道德之崇高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允若字季蘅号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后又号若耶,郡之相里人。
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父母钟爱之。
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遂依云门元。
十五祝发为大僧,随渡涛江,首谒大山恢于杭之福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不二门指要钞》诸书,一览而知大旨。
湛堂主南竺,往依焉。
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𧏙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
至于恩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
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
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
其院颇颓弊,乃力为经度,田芜者辟之,室圯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刹。
湛堂复招之徕归,命居首座,摄众规范。
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师道望,并峙湖上,世称为钱塘四依
未几,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又称为云门三高
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
至,持锡叩岩,祷曰:“茍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不然则涸如故。
”言讫,泉涌出,渊泠渐盈。
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命之曰“再来泉”。
后退隐云门,筑精舍,专脩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
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欲拥,避去。
斥曰:“难可茍免乎,吾对将至,待以酬之。
”众遁,独危坐,贼众入其舍,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
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实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
贼退,众归,荼毗舍利,如菽算。
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
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十人。
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