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挚虞西晋 ? — 3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1 【介绍】: 西晋京兆长安人字仲洽
少事皇甫谧
才学通博,著述不倦。
举贤良,拜中郎,累官至卫尉卿
惠帝永兴元年,从帝至长安
旋流离鄠杜间,入南山
还洛,官至太常卿
怀帝永嘉中洛阳荒乱,人饥相食,以馁卒。
著述甚多,有《文章志》、《文章流别集》等。
明人辑有《晋挚太常集》。
任氏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人
皇甫谧叔母。
为叔父后嗣,年二十,游荡无度,不好学。
任氏泣涕感叹,教当修身笃学。
遂感激向学,因以成名。
皇甫方回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安定朝那人
皇甫谧子。
有文才。
晋怀帝永嘉初,以博士征,不起。
避乱荆州,隐居不仕。
刺史陶侃礼遇甚厚。
王敦左迁陶侃,以从弟王廙,大行诛戮,以方回所敬,责其不来诣己,收而斩之。
皇甫希之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安定朝那人
皇甫谧六世孙。
安帝元兴二年桓玄专政,将废帝自立,以历代咸有隐士,而己世独无。
遂征希之为著作,给其资用,并令让而不受,号曰高士
时人名为充隐。
释道温南朝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皇甫氏
玄晏先生之后也。
庐山远公长安什公
襄阳檀溪寺。
善大乘诸经。
樊沔间。
师宗之。
吴国张邵襄阳
子敷尝听讲还。
何如。
敷曰。
义解足以析微。
道心莫之能测。
躬往候之。
后从容谓曰。
法师如不弃。
当处以别驾
即日引去。
曰彼且桎桔我矣。
叹恨。
孝武建初中
江陵诏至京师
中兴寺
大明中
诏为都邑僧主
四年皇太后
造普贤像成。
就寺斋房庆赞。
感应真之瑞。
赐钱五十万。
诏辟斋房。
为天安寺。
太始中殁。
寿六十五 有沙门僧庆
善三论。
惠定善涅槃毗昙。
僧嵩者亦以能讲授闻。
但莫年邪执。
死时舌本先烂云。
僧洪偃陈朝 504 — 564
释洪偃
俗姓谢氏
会稽山阴人
祖茂恭和凝慎不交世俗。
父藏博综经史善属文藻。
衡阳王闻而器之。
引为僚友。
风神颖秀弱龄悟道。
昼读经论夜讽诗书。
良辰华景未尝废学。
自尔幼而聪敏。
州里称焉。
及长游听京邑遍闻数论。
后值龙光寺绰法师
便委心受业。
特加赏接。
以为绝伦。
由是学侣改观转相推伏。
二三年中便尽幽奥。
乃开筵聚众阐扬成实。
举厝闲雅词吐抑扬。
后学旧齿稽疑了义。
横经笈虚往实归。
由此仰膺法轮总持诸部。
勇气无前任其披解。
宿望弘量因循旧章。
属思云霄曾无接对。
见忤前达不能降情。
自是来学有隔。
听者疏焉。
遂闭志闲房高尚其道。
间以寻缃阅史。
广求多见。
秋水春台清文迥出。
壮思云飞英词锦烂。
又善草隶见称时俗。
纤过芝叶媚极银钩。
故貌义诗书号为四绝。
当时英杰皆推赏之。
梁太宗之在东朝
爱其俊秀。
欲令还俗引为学士
执志不回故弗能致。
武帝发讲重云。
延德肆问。
而年非宿老座第甚远。
抗言高论精理入神。
帝赏叹久之。
莫不瞩目。
形止自若神守如初。
佥服其高亮也。
引进后堂。
加优其礼。
属戎羯陵践兵饥相继。
因避地于缙云
眷眄泉石。
又寇斥山侣。
遂越岭逃难。
落泊驰滞曾无安堵。
梁长沙王韶
闻风叙造俄而渚宫陷覆。
上流阻乱。
便事东归。
因怀自静有顾林泉。
乃杖策若耶云门精舍。
历览山水。
美其迁迟。
升平亭赋诗曰。
萧萧物候晚。
肃肃天望清。
旅人聊杖策。
登高荡客情。
川源多旧迹。
墟里或新名。
宿烟浮始旦。
朝日照初晴。
独游乏徒侣。
徐步寡逢迎。
信矣非吾托。
赏心何易并。
遂汎浪岩峰。
有终焉之志。
葺修寺宇结众砺业。
陈武廓定革命惟新。
京辅旧僧累相延请。
顾山众曰。
吾勤苦积学五十馀年。
事故流离未遑敷说。
今时来不遂。
何谓为法亡身乎。
天嘉之初出都。
讲于宣武寺。
学徒又聚莫不肃焉。
虽乐说不疲。
而幽心恒结。
每因讲隙游钟山之开善定林。
息心宴坐。
时又引笔赋诗曰。
杖策步前岭。
褰裳出外扉。
轻萝转蒙密。
幽径复纡威。
树高枝影细。
山昼鸟声希。
石苔时滑屣。
虫网乍粘衣。
涧旁紫芝晔。
岩上白云霏。
松子排烟去。
常生寂不归。
穷谷无还往。
攀桂独依依。
会齐使通和舟车相接。
崔子武等。
擅出境之才。
议其瞻对
众莫能举。
世祖文皇
以偃内外优敏可与杭言。
敕令统接宾礼。
枢机温雅容止方棱。
敷述皇猷光宣帝德。
才词宏逸辩论旁驰。
润以真文引之慈寄子武等顶受诰命衔佩北蕃。
帝嗟赏厚惠更倍恒度。
皆推以还公。
一无所纳。
是岁旧疾连发。
听者复疏。
止于小室许有咨问。
怀不能已情有斐然。
乃著成论疏数十卷。
剖发精理构思深剧。
疾转沈笃功不剋就。
天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于大渐。
神气不昧。
命弟子曰。
众生为贪心之所暗也。
贪我则惜落一毛。
贪他则永无厌足。
至于身死之后。
使高其坟重其郭。
必谓九泉之下还结四邻一何可笑。
皇甫谧杨王孙
微得我意。
虽知会归丘壤。
而未知初度之心。
今冥目之后。
以此脯腊鄙形。
布施上飞下走一切众生。
若前身相负仍以相偿。
如无相对则生我檀善。
此之微心亦趣菩提。
物莫不共矣。
言毕合掌。
终于宣武寺焉。
春秋六十有一。
知与不知咸怀恻怆。
即以其月二十二日
尸陀于钟山开善寺之东岗焉。
然偃始离俗迄于迁化。
唯学是务。
俭节扫衣弗事华广。
每缘情触兴辄叙其致。
而文彩洒落罕有嗣者。
缀述篇章随手散失。
后人掇聚集之成二十馀卷。
值乱零失犹存八轴。
陈太建年。
学士何俊上之。
封于秘阁
僧智首隋末唐初 567 — 6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安定皇甫氏
晋玄晏先生裔孙也。
后徙漳滨。
因世居之。
初依相之云门寺稠公上足智旻禅师出家。
以为戒诚定慧之本。
方童稚。
使先服习。
既而其母亦于官寺薙落。
名法施
八敬五仪。
尼众推重。
虽割爱。
尚尔钟情。
欲其夙与法流。
盛沾道味。
乃启于
授以具足。
周访师表。
寔难其人。
如是三载。
始遂素心。
时则年二十有二矣。
虽尝冥感所證。
终未易知。
又祈祷于古佛塔前。
佛现摩顶。
而后益信不疑。
自尔教成行备。
会贯部文道洪之席。
同侣七百。
锋颖如林。
至于研辞覈义。
亢厥宗猷
无与让。
故未至立年。
频升高座。
灵裕法师
释门之雄伯也。
提携缁属。
亲预末筵。
学者荣之。
隋兴文皇为文穆后造大禅定道场于京师
以荐冥福。
诏起师等。
侍入关。
止禅定。
每敷弘之暇。
考定三藏众经辞指。
五部区分钞三十一卷。
况秦中专奉僧祇。
洪遵律师
创开四分。
兹则标宗控会。
涣然大通
负笈之宾。
日填堂宇。
亦赞相。
以成其美。
大业初
诏住大禅定道场。
俄而抽撤馀资。
双塔于云门故墟。
以表出家受戒之地。
贞观初
天竺藏主翻译事。
诏證律义。
八年诏充弘福寺上座
高宗东宫
皇后穆氏薨背。
故建兹寺。
以慰圣善之思。
尤欲致
以严其纪纲云。
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以宿疾加剧而卒。
寿六十九。
讣闻。
皇上哀悼。
诏丧事所须。
有司周备。
仍赐葬地十亩于京城西郊之龙首原。
仆射房玄龄
詹事杜正伦
皆受戒弟子。
共勒碑以播芳烈。
许敬宗撰文
终始开讲。
仅百遍。
抑固其勤于弘演如此。
释智首
姓皇甫氏
其源即安定玄晏先生之后也。
家世丘园素居物表。
随官流寓徙宅漳滨。
而幼抱贞亮夙标雄杰。
髫年离俗驰誉乡邦。
初投相州云门寺智旻而出家焉。
旻亦禅府龙骧心学翘望。
即稠公之神足也。
岁居学稚且略禁科。
权示五门拥其三业。
而神慧所指不慕下流。
览属遗教戒为师本。
定慧众善自此而繁。
义理相符敢违先诰。
所以每值律徒潜声咨问。
随闻弘范如说修行。
由是五众分騼。
莫不就而请谒。
俄而母氏辞世。
复入道门。
名为法施
住于官寺。
深修八敬遵重五仪。
志欲预有。
制门誓愿奉而承则。
然尼众在道。
染附情深戒约是投。
率多轻毁。
割爱从道履正栖心。
威服尼流声高魏土。
自玄化东被未有斯踪。
膝下相亲素钟华望
欲早服道味濡沫戒宗。
乃启旻授其具足。
而未之许也。
便内惟正检外讯侪章。
恭附遵修缉谐伦伍。
旻察其仪轨默而识之。
知其风骨坚深乃许其受戒。
以缘成之法事假明贤
恐薄坠行门便有沦道器。
周访郑卫盛德胜人
不累年期必邀登讣。
时过三载方遂素怀。
二十有二方禀大戒。
虽从师授而得否未知。
乃于古佛塔前请祈显證。
蒙降佛摩顶身心安泰
方知感戒有实。
自尔旦夕咨访挺出恒标。
虽教所未闻。
而行仪先备。
及寻律部多会其文。
明若夙知更陶神府。
其有事义乖滞者。
皆汰浍相融冥逾合契。
后听道洪律席。
同侣七百锋颖如林。
至于寻文比义。
自言迥拔。
及玄思励勇通冠群宗。
刚正严明风飙遗绪者。
莫尚于矣。
故未至立年频开律府。
懿德敏行咸共器之。
灵裕法师道振雄伯范超伦等。
亲管缁属预在下筵。
时共美之重增荣观。
会隋高造寺远召禅宗。
将欲广振律诠流晖帝壤。
若不附定通戒。
行学无归。
遂随师入关止于禅定。
解既冥通声光三辅。
初达天邑具览篇章便更博观。
新解润以前闻。
有识悟其玄规。
更开讲肆既副本愿。
登即然之。
每日处众敷弘。
馀时却扫寻阅。
于是三藏众经四年考定。
其有词旨与律相关者。
并对疏条会其前失。
自律部东阐六百许年。
传度归戒多迷体相。
五部混而未分。
二见纷其交杂。
海内受戒。
并诵法正之文。
至于行护。
随相多委师资相袭。
缓急任其去取。
轻重互而裁断。
乃衔慨披栝往往发蒙。
商略古今具陈人世。
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
所谓高墉崇映天网遐张。
再敞殊文统疏异术。
群律见翻四百馀卷因循讲解。
由来一乱。
今并括其同异。
定其废立。
本疏云师所撰。
今缵两倍过之。
故得诸部方驾于唐衢
七众周睇于贞观者。
首之力矣。
关中专尚素奉僧祇。
洪遵律师创开四分。
而兼经通诲。
道俗奔随。
至于传文律仪盖蔑如也。
乃播此幽求便即对开两设。
沈文伏义
亘通古而未弘。
硕难巨疑。
抑众师之不解。
皆标宗控会。
释然大观。
是由理思淹融。
故能统详决矣。
使夫持律之宾日填堂宇。
亦亲于法座命众师之。
相成之道不忘。
弘赞之功靡替。
遂得知归秦土。
莫不宗猷法镜
始于随文末纪。
终于大渐之前。
三十馀载独步京辇无敢抗衡敷演所被成匠非一所以见迹行徒知名唐世者。
皆是首之汲引。
寔由匡弼之功。
而复每升法宇规诫学徒。
微涉滥非者为停讲坐。
或有堕学者皆召而诲喻。
闻者垂泣无不惩革。
大业之始。
又追住大禅定道场。
今所谓大总持寺是也。
供事转厚弥所遗削。
顾以道穆帝里化移关表旧土凋丧流神靡依。
乃抽撤什物百有馀段。
相州云门故墟。
今名光严山寺。
于出家受戒二所双建两塔。
蓥以珠宝饰以丹青。
为列代之仪表。
亦行学之资据。
各铭景行树于塔右。
贞观元年
天竺三藏大赍梵本拟译唐文。
乃诏所司搜扬英达。
佥议所及遂处翻传。
其有涉律宗。
皆咨而取正。
至于八年
上以圣善早丧远感难陈虽化满天下而罔极之情未展。
奉为太穆皇后
宫城之西造弘福寺
广延德望咸萃其中。
恐侥倖时誉妄登位席。
以首道素严正不滥邀延。
百辟上闻。
召为弘福上座即总纲任采擢僧伦
其有预在徵迎。
莫不咨而趣舍。
使夫众侣云会等嗅如不肃成规流芳不绝。
自爰初开讲誓穷百遍。
必得果心夕死可矣。
始于漳表终至渭滨
随方陶诱恰穷本愿。
庆本所念未几而终。
详诸物议可为知命以贞观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宿疹再加。
卒于所住。
春秋六十有九。
皇上哀悼。
下敕令百司供给。
丧事所须周备。
自隋至唐。
僧无国葬。
创开摸揩。
时共重之。
仆射房玄龄
詹事杜正伦
并诸公卿。
并亲尽哀诉崇戒范也。
至二十九日
装办方具。
时惟炎夏而尸不腐臭。
众共嗟之。
斯持戒力也。
诸寺门学竞引素幢充诸街巷。
官给地十亩于京城西郊之龙首原。
县夫三百筑土坟之。
种柏千株于今茂矣。
慕义门学共立高碑。
勒于弘福寺门。
许敬宗为文。
律师弘化终始有闻。
博见之举通古罕例。
自讲士交竞救习昔传。
雠勘群宗多乖名实。
非夫积因往世。
故得情启天乘。
数百年来收宗始定。
兼勤于听说重于行事。
随务造仪皆施箴艾。
每于晦望说戒先具法物。
花香交饰蓥发堂中。
预在听徒合掌跪坐一众兢竦。
终于前事说欲陈净偏所诫期。
每讲出罪濯诸沈累。
故持律之士多往参焉。
自终世后此事便绝。
余尝处末座向经十载具观盛化。
不觉谓之。
生常初未之钦遇也。
乃发愤关表具觌异徒。
溢目者希将还京辅。
忽承即世行相自崩。
返望当时有逾天岸。
呜呼可悲之深矣。
皇甫涍明 1497 — 1546
字子安,冲弟。
嘉靖壬辰进士,除工部主事
礼部,历员外郎中,迁春坊司直,谪广平通判
进南刑部主事,历员外,出为浙江佥事
有《少玄集》二十六卷、《外集》十卷。
《四库总目》:诗宪章汉、魏,取材六朝
婉丽之词,绵邈之神,以骖驾昌谷、苏门,固无愧色。
甫田集》:子安雅性间靖,慕玄晏先生所为,自号少玄子
沈蔚伟丽。
早岁规彷初唐,旋入魏、
晚益玄造,铸词命意,直欲窥曹、刘之奥而及之,惜乎未见其止。
皇甫冲华阳》:仲氏子安谓馀曰:「今之为文者,王、宋称一代之宗,李、何为中兴之冠;然王、宋反元习之靡,而不能不病于声;李、何矫一时之弊,而不能不泥其迹。
故于诗独取迪功
子安刻励二十馀年,其性敦静简默,又能致其深沈之思。
其于诗,铸词精而为旨远,体骨奇俊,辞彩英发。
吾宗之有子安,则衣裳之冠冕,居室之栋梁矣。
《司动集》:司直兄学臻博极,思覃深湛。
馀分则友于,义同师授,每有述造,辄相诏视,商榷砥奖,可得而言。
方其家食含章,与徐生、二黄定交笔劄。
笃嗜工部,既何、李篇出,病其溪径,专意建安
解巾登仕,与蔡、王二行人广插六代之时,披味耽玩,稍回旧好。
许昌毂,又与王文部李司封陈二编修,剧谈开元天宝之盛。
乃曰:「诗虽《选》体,亦无使尽唐风也。
」故其诗特工五言,而七言近体薄不经想。
盖错综魏、晋,托宿唐英
幽玄以通思,春容以禦气,婉丽以陈词,和易以达理,愤懑以抒情,绵畅以该事,隽永以归趣。
其始构也,只字不惬于心,片言无艳于目,蹋壁穹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
今稿中或两字未鼠,或二语并存,致盖密矣。
《艺苑危言》:子安之《东览》,古《选》颇胜;子循之《禅栖》,近体为佳。
子安卒,蔡子木以诗哭之云:「五字沈吟诗品绝,一官憔悴世途难。
」可谓实禄。
又云:子安诗如玉盘露屑,清雅绝人;惜轻缣短幅,不堪裁剪。
《续吴先贤赞》:皇甫兄弟自相师友。
对策高第为郎,尤为昆季所推。
贵溪相任宗伯时所上章奏,皆草之。
或有故,使他郎代,即无以尝其意。
太子司直,坐法谪。
又移按察浙。
其在越诗曰《东览》,最盛以五言名。
冯时可元成选集》:皇甫涍《九日》诗:「鶤弦入怨柱,虫响切离裯。
枫落他乡早,尊寒故国
」又:「河虚平夕雾,阁掩澹秋尘。
素霞升逾静,高云敛更新。
」又《新月》诗:「微晖不照绮,清汉欲生尘。
」《雁山》诗:「遥霭引疏磬,群峰寒暮天。
四杰之概也。
公负才傲睨,曾为春坊司直,卒以谗废。
然郡中称其人甚介,谓皇甫白眉。
《明诗选》:陈卧子曰:「少玄凝思《选》调,意求雅则,惟取境不广,无纵横宕逸之致。
」 《静志居诗话》:子安逸藻风飞,清文绮合。
子循工力悉敌,铢两未分。
宜子浚之难为兄而子约之鸡为弟也。
《明诗别裁》:子安枕藉《选》体,故五言自高;然得风格而遗精理,未云诣极也。
田按:子安刻意摹拟,词俊而格超,可谓镂冰雕琼,心手双绝。
沈德潜清 1673 — 1769
竹啸轩诗钞·序
称诗于近代,言人人殊。
尚规格者祖构雷同,主灵异者凿空无朕。
二者交讥,大约取其辞,不惟其情;考诸声,不衷诸道。
古人所谓言志永言之义,阙焉无闻,辟玉卮无当,虽美,何观矣?
吴门沈子碻士,物疏道亲,独工缀述。
其于诗也若车然,扶轮而远也;若川然,卬浦而大也。
然犹悔其少作,卷帙所存,率皆立年以后,或正辞讽谕,或主文谲谏,比兴则虬龙云霓之意也,物色则秋兰紫茎之遗也。
追述在昔,宗经正纬,雕玉以作器也;羌无故实,非傍诗史,匠心以运斤也。
虽准之前古,不无离合,然穷其吐纳,会其委源,敦厚统夫关键,辞华管夫枢机,意窥象先,韵流文外,亦彬彬尔雅者已。
顾予往来吴中人称碻士诗者未既其寔,甚或弦绝调高,受嗤拙目,犹见橐驼言马肿背,山中人不信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木大如鱼,从古然也。
且夫左思三都》,价增士安刘协《雕龙》,声腾家令
求之今日,罕遇其人。
西施虽美,能见重于鬻薪之日哉?
虽然,良玉之贵,讵由荆廷;良骥之贵,讵由千金?
非必国门为传,而名山为湮也。
悠悠无穷,有知子云者。
宁都魏世微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