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觉世南朝宋
京兆人也。
年十二出家。
笃信行。
无嗜欲。
世荣利若浮云。
乌学善泥洹大品。
立二谛义。
以不空假名为宗。
论议清辨。
与惠𪬈齐名。
其高谈玄胜。
以理会心。
商略过之。
少游彭城
后来京甸。
长乐寺
太始中
多通方等经。
手不执卷。
而思彻微眇。
磐疑石难莫不冰释。
精进勇猛。
三业俱勤。
弟子僧瑶遇酒小过。
戒之曰。
纵情殆惰。
醉酒饱食。
此皆罚性之斧也。
婆寒不为。
况复息心。
若能依律恳忏。
特恕一反。
若其不尔。
便宜远去。
于是门徒肃然。
莫不战剽。
四辈崇仰。
远人慕义。
春秋五十九(云云)。
元寿兴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炳
北魏宗室鲜卑族。
元晖从弟。
宣武帝初,为徐州刺史,在官贪虐。
元晖妒其能,因谮之于帝。
寿兴逃匿,逢赦乃出,见帝自陈为所谮。
后为御史中丞王显所陷死。
胡太后临朝,得昭雪,谥庄
全后魏文·卷十五
景字寿兴,素孙。
宣武初为徐州刺史,坐罪伪死,遇赦乃出,后为王显所谮诛。
灵太后临朝,以崔鸿疏理,赠豫州刺史
谥曰庄
崔彧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文若
少逢沙门,授以《素问》及针灸甲乙经,遂善医术。
中山王元英元略病,王显等诸医不能治,针之,抽针即愈。
为人仁恕,广教门生,令多救治。
冀州刺史
阳固北魏 467 — 523
全后魏文·卷四十四
字敬安北平无终人。
太和中,为刘昶宋王府法曹参军长史
宣武即位,出为平南司马,还除太尉西阁祭酒廷尉评
给事中
出为试守北平太守
免。
后除给事中,领侍御史
转治书。
延昌末,以忤王显免。
孝明即位,除尚书考功郎,出为李平行台七兵郎中,还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郎中令
宁远将军
熙平中,除洛阳
神龟未,为清河王怿太尉从事中郎
正光中,为京兆王继司徒从事中郎,加镇远将军
府解,除前军将军
卒赠辅国将军太常少卿谥曰文
赵修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赵郡房子人字景业
本白衣给事东宫
宣武帝即位,充禁侍得幸。
宣武帝亲政,旬月之间,升光禄卿
常出入骖乘,帝亦数幸其第。
葬父,财用悉出公家而嬉戏无戚容,并于路中淫乱不轨。
王显所揭,高肇甄琛构成其罪,乃徙敦煌为兵,卒于道。
僧𩇕渊北周至隋 544 — 611
释𩇕渊
姓赵氏
京兆武功人也。
世荣茂冠盖相承。
厌此浮假希闻贞素
十三出家。
道务宏举定慧攸远。
周武凌法。
而戒足无毁。
慨佛日潜沦。
拟抉目馀烈。
乃剜眼奉养。
用表慧灯之光华也。
然幽情感通遂果心愿。
暨隋文重开正法即预缁衣。
而慧业遐举闻持莫类。
自华严地持涅盘十地。
皆一闻无坠历耳便讲。
既释众疑时皆叹伏。
行必直视动静咸安
住则安禅缘诸止观。
一钵之与百纳。
始习至终。
常坐之与山居。
报倾便止。
讥疑有涉敛足不行。
尼寺市𮤪由来不往。
斯诚节动后昆厉清末法。
兼以是非长短罕附胸怀。
供给僧俦身先轨物。
灵裕法师擅步东夏
乃从而问焉。
居履法堂亟经晦朔。
身服粗素摧景末筵。
目不寻文口无谈义。
门人以为蒙类也。
初未齿之。
居座数观异其器宇。
而未悉其惠解。
乃召入私室与论名理。
而神气霆击思绪锋游。
对答如影响。
身心如铁石。
因大嗟赏。
以为吾之徒也。
遂不许住堂同居宴寝。
论道说义终日竟夜。
两情相得顿写幽深。
谓。
理出不期更流神府。
博观盛集全无可师
还返所具陈性欲。
后整操关壤屏迹终南
置寺结徒分时程业。
三辅令达归者充焉。
今之至相寺是也。
裕后敕召入朝。
才有间隙径投渊寺。
欣畅意得倾阴屡改。
又以帝之信施为移山路。
本居迮隘兼近川谷。
将延法众未日经远。
卜西南坡阜。
是称福地。
非唯山众相续。
亦使供拟无亏。
即从焉。
今之寺墌是也。
自尔迄今五十馀载。
凶年或及而寺供无绝。
所示。
斯亦预见之明也。
因疾卒于至相之本房。
春秋六十有八。
大业七年四月八日也。
奉持瓦钵。
一受至终行住随身未曾他洗终前十日破为五段。
因执而叹曰。
钵吾命也命缘已谢五荫散矣。
因而遘疾。
此则先现灭相。
后遂符焉。
及正舍寿之时。
钟声无故嘶破。
三年之后更复如本。
此皆德感幽显呈斯徵应。
率如此类也。
弟子法琳
夙奉遗踪敬崇徽绪。
于散骸之地。
为建佛舍利塔一所。
用津灵德。
立铭表志云。
僧齐安中唐 750 — 842
释齐安
俗姓李
实唐帝系之英。
先人播越。
故生于海门郡焉。
深避世荣终秘氏族。
在胎母梦日兆详。
既诞而神光下烛。
数岁有异僧款门。
召见摩顶曰。
凤穴振仪龙宫藏宝。
绍终之业其在斯乎。
及臻丱角亟请出家。
父母诃止。
曰。
禄利之养止于亲尔。
冥报之利不其远邪。
圭组之荣止于家尔。
济拔之益不其广邪。
二亲感其言而顺从
遂依本郡云琮禅师
虽勒劳谦默和光同尘。
而萤月殊晖鸡鹤异态。
年满登具乃诣南岳智严律师
外检律仪内照实相。
后闻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随化度人慈缘幽感。
裹足振锡一日造焉。
大寂欣其相依论持不倦。
及其蜕去。
尽力送终。
元和末春秋已逾七十。
而游萧山法乐寺
以其古制垣屋靡完。
补坏扶倾不克宴坐。
海昌有法昕者。
缁林翘楚。
放生池壖废地。
肇葺禅居焉。
昕谦而不自有。
延请主之。
四海参学者麝至焉。
道化之盛翕然推伏。
不言寒暑不下堂庑。
无流眄无倾听。
如此者盖有年矣。
而又挺身魁岸相好庄严。
眉毫绀垂颅骨圆耸。
望之者如仰嵩华而揖沧溟。
曾无测其高深也。
会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二日
泊然宴坐俄尔示灭。
先时尽死。
至是精彩益振。
爰有清响叩户祥光满室。
如环佩之锵鸣。
若剑戟之交射。
瑞相尤繁事形别录。
悬知宣宗皇帝隐曜缁行将来法会。
预诫知事曰。
当有异人至此。
禁杂言止横事。
恐累佛法。
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
默识帝。
遂令维那高位置。
礼殊他等。
每接谈话益知贵气。
乃曰。
贫道谬为海众围绕患斋不供。
上座边求一供疏。
帝为操翰摅辞。
览惊悚。
知供养。
僧赍去。
所护丰厚殆与常度不同。
乃语曰。
时至矣无滞泥蟠。
嘱以佛法后事而去。
帝本宪宗第四子穆宗异母弟也。
武宗恒惮忌之。
沈之于宫厕。
宦者仇公武。
潜施拯护。
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
周游天下险阻备尝。
因缘出授江陵少尹
实恶其在朝耳。
武宗崩。
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
迎而立之。
已终怆悼久之敕谥大师曰悟空
乃以御诗追悼。
后右貂卢简求为建塔焉。
姓李
实唐帝系。
深避世荣
终秘氏族。
在胎。
母梦日兆祥。
既诞而神光下烛。
数岁。
有异僧款门。
召见摩顶曰。
凤穴振仪。
龙宫藏宝。
绍终之业。
其在斯乎。
及丱角。
亟请出家。
父母顺从
遂依本郡云琮禅师
年满登具。
乃诣南岳智严律师
外检律仪。
内照实相。
后闻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
随化度人。
裹足振锡。
一日造焉。
大寂欣其相依。
持论不倦。
及其蜕去。
尽力送终。
元和末
春秋已逾七十。
而游萧山法乐寺
海昌有法昕者。
缁林翘楚。
放生池壖废地。
肇葺禅居。
请安主之。
四海参学者麇至。
道化之盛。
翕然推伏。
悬知宣宗皇帝
隐曜缁行。
将来法会预诚知事曰。
当有异人至此禁杂言。
止横事。
恐累佛法。
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
默识帝。
遂令维那
高位置。
礼殊他等。
每接谈话。
益知贵气。
乃曰。
贫道谬为海众围绕。
患斋不供。
上座边。
求一供疏。
帝为操翰摅辞。
览惊悚。
知供养僧赍去。
所获丰厚。
殆与常度不同。
乃语曰。
时至矣无滞泥蟠。
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宪宗第四子。
穆宗异母弟也。
武宗惮忌之。
沉之于宫厕。
宦者仇公武。
潜施拯护俾髡发为僧。
纵之而逸。
周游天下。
险阻备尝。
武宗崩。
左神策军中尉杨公。
宰臣百官迎立。
已终。
怆悼久之。
敕谥悟空
以御诗追悼。
建塔焉。
僧道膺晚唐 ? — 901
禅师名道膺
幽州玉田人也。
生于王氏。
儿稚中。
骨气深稳。
言少理多。
十岁出家于范阳延寿寺
又十五年。
乃成大僧。
其师使习毗尼。
非其好。
弃之游方。
至翠微会。
有僧自豫章来。
夜语及洞上法席。
于是一钵南来。
新丰
悟本价禅师
问。
汝名什么
对曰。
道膺
曰。
何不向上更道。
对曰。
向上即不名道膺
喜以谓。
类其初见云岩时祗对。
容以为入室。
深入。
留云峰之后。
结庵而居。
月一来谒
呵其未忘情。
于道为杂。
乃焚其庵。
海昏登欧阜欧阜。
庐山西北崦。
冠世绝境也。
就树缚屋而居。
号云居
衲子亦追求。
而集散处。
山间树下。
久成苫架。
说法其下曰。
佛法有什么多事。
行得即是。
但知心是佛。
莫愁佛不解语。
欲得如是事。
还须如是人。
若是如是人。
愁个什么
若云如是事即难。
自古先德。
淳素任真。
元来无巧设。
有人问。
如何是道。
或时答㼾砖木头。
作么。
皆重元来他根本。
脚下实有力。
即是不思议人。
握土成金。
若无如是事。
饶汝说得。
簇花簇锦相似。
直道我放光动地。
世间更无过也。
尽说了合杀头。
人总不信受。
元来自家。
脚下虚无力。
汝等譬如猎狗。
但寻得有踪迹底。
若遇羚羊挂角时。
非但不见踪迹。
气息也不识。
僧便问。
羚羊挂角时如何。
答曰。
六六三十六。
曰。
僧曰。
不会。
曰。
不见道无踪迹。
又问。
世尊有密语。
迦叶不覆藏。
如何是世尊密语。
呼问者名曰。
曰。
不会。
曰。
汝若不会。
世尊有密语。
汝若会。
迦叶不覆藏。
乃曰。
僧家发言吐气。
须有来由。
莫当等闲。
这里是什么所在。
争受容易。
凡问个事。
也须识好恶。
若不识尊卑良贱。
不知触犯。
信口乱道。
也无利益。
并(音旁)家行脚。
到处觅相似语。
所以寻常。
向兄弟道。
莫怪不相似。
恐怕同学多去。
第一莫将来。
将来不相似言语。
也须看他。
前头八十老人。
出场屋。
不是小儿戏。
不是因循底事。
一言参差。
即千里万里。
难为收摄。
盖为学处容易。
不著力。
敲骨打髓。
须有来由。
言语如钳如夹。
如钩如锁。
须教相续不断。
始得。
头头上具。
物物上明。
岂不是得妙底事。
一种学。
大须子细研穷。
直须谛当。
的的无差。
到这里。
什么䠄跣处。
什么拟议处。
向去底人。
须常惨悚戢翼。
始得。
若是知有底人。
自解护惜。
终不取次。
十度发言。
九度休去。
为什么如此。
恐怕无利益。
体得底人。
心若猎月扇。
口边直得醭出。
不是强为。
任运如此。
欲得与么事。
须是与么人。
既是与么人。
不愁恁么事。
恁么事即难得。
又曰。
汝等直饶学得佛边事。
早是错用心了也。
不见古人。
讲得天花落。
石点头。
尚不干自己事。
自馀是什么闲。
如今拟将有限身心。
向无限中用。
什么交涉。
如将方木逗圆孔中。
多少聱讹。
若无与么事。
饶汝说得。
簇花簇锦。
也无用处。
未离情识在。
若一切事。
须向这里及尽。
始得无过。
方得出身。
若有一毫发去不尽。
即被尘累。
岂况便多。
差之毫𨤲。
过犯山岳。
不见古人道。
学处不玄。
尽是流俗。
闺閤中物。
舍不得。
俱为渗漏。
直须向这里。
及取去。
及去及来。
并尽一切事。
始得无过。
如人头头上了。
物物上通。
祇唤作了事人。
终不唤作尊贵。
将知。
尊贵一路自别。
便是世间极重极贵物。
不得将来。
向尊贵边。
须知不可思议。
不当好心。
所以古人道。
犹如双镜。
光光相对。
光明相照。
更无亏盈。
岂不是一般。
犹唤作影像边事。
如日出时。
光照世间。
明朗是一半。
那一半。
唤作什么
如今人未认得。
光影门头户底。
粗浅底事。
将作屋里事。
又争得。
又曰。
得者不轻微。
明者不贱用。
识者不咨嗟。
解者无厌恶。
从天降下。
即贫穷。
从地涌出。
即富贵。
门里出身则易。
身里出门则难。
动则埋身千尺。
不动则当处生苗。
一言迥脱独拔当时语言不要多。
多则无用处。
僧问。
如何是从天降下。
即贫穷。
曰不贵得。
又问。
如何是从地涌出。
即富贵。
曰无中或有。
又曰。
了无所有。
得无所图。
言无所是。
行无所依。
心无所托。
及尽始得无过。
在众如无众。
无众如在众。
在身如无身。
处世如无世。
岂不是无娆其德。
超于万类。
脱一切羁锁。
千人万人得。
尚道不当自己。
如今若得。
共起初一般。
古人曰。
体得那边事。
却来这边行李。
那边有什么事。
这边又作么生行李。
所以道。
有也莫将来。
无也莫将去。
现在底。
是谁家事。
又曰。
欲体此事。
直似一息不来底人。
方与那个人相应。
若体得这个人意。
方有少许说话分。
方有少许行李分。
暂时不在。
如同死人。
岂况如今。
论年论月。
不在。
如人长在。
什么家事不办。
欲知久远事。
祗在如今。
如今若得。
久远亦得。
如人千乡万里归家。
行到即是。
是即一切总是。
不是即一切总不是。
直得顶上光𦦨生。
亦不是。
能为一切。
一切不为道。
终日贪前头事。
失却背后事。
若见背后事。
失却前头事。
如人不前。
后有什么事。
僧问。
有人衣锦绣入来。
和尚后。
为甚寸丝不挂。
曰。
直得琉璃殿上。
行扑倒。
也须粉碎。
乃曰。
若有一毫许。
去及不尽。
即被尘累。
岂况更多。
不见寻常道。
升天底事。
须对众掉却。
十成底事。
须对众去却。
掷地作金声。
不须回头顾著。
自馀有什么用处。
不见二祖当时。
诗书博览。
三藏圣教。
如观掌中。
什么
更求达磨安心。
将知此门中事。
不是等闲。
所以道。
智人不向言中取。
得人岂向说中求。
不是异于常徒。
息一切万累道。
暂时不在涂路。
便有来由。
非但恶眷属。
善眷属。
也觅不得。
甚处去。
通身去。
归家去。
省觐去。
始脱得诸有门去。
去得牢笼。
脱险难。
异常徒。
又曰。
如掌中观物决定。
决定方可随缘。
若一如此。
千万亦然。
千万之中。
难为一二。
一二不可得。
不见道。
显照底人即易得。
显己底人即难得。
不道全无。
即是希有。
若未得如此。
不受强为。
强为即生恼。
生恼即退道。
退道则罪来加身。
即见不得。
说什么大话。
汝既出家。
如囚免狱。
少欲知足。
莫贪世荣
忍饥忍渴。
志存无为。
得在佛法中。
十生九死。
也莫相抛出。
生入死。
莫违佛法。
斩钉截铁。
莫负如来。
事宜无多。
各自了取。
有事近前。
无事莫立。
膺住持三十年。
道遍天下。
众至千五百人。
南昌师尊之。
愿以为世世师。
唐天复元年秋示微疾。
十二月二十八日
为大众开最后方便。
叙出世始卒之意。
众皆怆然。
明年正月三日
侍者
今日是几。
对云。
初三
师云。
三十年后。
但云祇这是。
乃端然告寂。
释晞湛南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晞湛山阴人
少为儒生,忽厌世荣出家,与莹行人建无量寿佛殿于净社,持诵甚虔,坐不背西。
久之,常见异相,一夕诵经未已,正坐而化。
国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蒙古汪古氏。
国宝弟。
袭兄职为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
世祖至元十五年讨擒叛王吐鲁于六盘。
请解世职授兄子世荣
昭毅大将军招讨使
崔元道
崔公永川人
先生(遁村)同年。
先生忤逆旽。
祸将不测。
举室逃遁。
崔公家。
翌年先生父卒。
公备殡敛事一如其亲。
又令葬其先茔傍。
作此诗以赠之。
后崔之诸宗人议掘其坟。
公曰。
我与李某
义有兄弟。
情深骨肉。
既许其葬。
又图其掘。
吾不忍为。
其议遂止。
李后世荣显
因为南中名墓焉。
释法铠明 1561 — 1621年12月13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法铠字忍之亦号澹居姓赵氏江阴人也。
世称巨族,母梦僧趺坐于堂上而生,故幼性颖悟,知有夙慧,长习举子业,才名奕奕,乃尘视世荣,志性命之学。
父母方为聘室,愀然不乐。
父卒,乃杖策孤游,登太和山,遇羽士授长生之术,过武昌遇讲良知学者,皆掉头弃去。
一日入僧舍,见《金刚经》,读至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忽有省,乃曰:“是吾所归也。
”还过浮山,坐三曲洞,沥血写《孝经》。
癸巳,游皖城达观禅师过江上,往参,再谒乃见,求度未许。
达登马祖庵,阮自华至。
达夜梦披白铠人侍其侧,及见著白衣恳求剃度,达许之,因命今名。
薙发受具,时年三十有三。
未几,入天目,诛茅于分经台,吊影藏修,单提向上,蔬食不糁,敝衣露肘,每降妄心,燃香爇臂,如是者三载,大有开发。
石帆岳公入山,见蓬首垢面,腰镰采薪,因太息曰:“真道人也。
”久之下天目,复过宣城,掩关于西乐。
乃习重负肩,试经行,以苦箸骨调昏睡,其道益进。
后出关行脚,至匡庐,每过丛林,坐廊下,忽焉达旦。
辛丑,至都门,省达于慈寿。
初入室便问生死大事,愿师指示。
达即痛棒,如是者再。
一日又问:“永嘉云:了得业障本来空。
只如师子尊者,二祖、肇公等是了得也未?
”声未绝,达连捧之。
猛省,但点首而已,自是见地隐密。
壬寅秋,南还入浮山会圣岩,乃宋远录公欧阳六一因棋说法处,久为俗业。
皖城澹宇阮公谋复之,请以居,重新远公塔。
沥血书《梵网经》,日课《金刚般若》为母寿。
戊申,应太史观我吴公请,住持浮山华严寺,居常以本分为念,四方衲子至者唯示直捷处。
乃集诸祖入道缘梓之。
初,达刻大藏,以双径寂照为刻场,后灵龛亦归之。
欲满其愿,遂往。
庚戌至山,见雾湿浓浓,宜求爽垲。
下有化城故址,为宋佛日宣禅师道场。
太史具区冯公议修复为藏版处。
简得手札,示左方伯本如吴公为按址画界,夺诸豪右,仍为佛地,又赎临安太平寺田百亩以资供赡,于是藏事有归。
甲寅吴公开府于蜀,以刻藏因缘往议之,遂登峨嵋礼普贤。
乙卯春,同直指若谷徐公出蜀。
是年秋,还径山,颇疲于津梁。
辛酉 秋七月,遍辞诸檀越,过白门以藏事托本如吴公
冬十月,归双径。
一日倚杖立堂下,顾谓众曰:羚羊挂角,不出十二。
众罔测。
至晚,爇香礼佛,沐浴更衣,趺坐默然,至旦忽脱去。
天启辛酉十二月十三日也。
寿六十有一,腊二十有八。
弟子元亮具状,走匡山憨山为之塔铭。
释超极清 1623 — 1676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超极字休耳晚号笨翁
姓陈氏,靖人也。
父于明季以卿贡进士谒选入都,病没燕山
会流冠鸱张,京城沦陷,旅榇未还,心怀忍痛,绝意世荣,竟从雪峰亘薙染,得法后飘笠孤征,辛勤万里,遂负归,得首正丘。
尝慨中原板荡,陵谷迁变,欲灭迹销声,枯槁嵁岩,因结茅曹岩之白壑,复移长泰天城山,息影栖迟,殊乐之。
及游兴逸发,武夷,粤中佳山水,靡不登临。
少时已有诗名,中岁益遒,至天真烂熳,不屑作犹人语,每浩唱清吟,知音传播,逞逞脍炙人口。
顾于钳锤之下,参究精勤,智珠灿发。
雪峰每举古德法旨,勘验学徒,每拈颂出人意表,凡厥酬对,应机无爽,雪峰甚器之。
有“瞌睡虎”之喻,授拂表信,声誉歘起,流播诸方。
华亭总宪徐公孚远同安仪部纪公许国、处士洪思,又以气节文章,交契独厚。
晚住南山,思建法幢,而世事更新,兵伍杂处,唯楗户蹜足委顺而已。
康熙十五年丙辰八月示疾,浃旬奄然坐化。
年五十四,腊二十八
幻如、超弘为之铭志,称其“道眼圆明,文辞瑰玮,行洁冰霜,情酣泉石”,信不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