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孙中山(1866—1925) 政治家、革命家。名文,字逸仙,后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1912年4月辞去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应湖北都督黎元洪邀请,偕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等乘“江宽号”轮抵达武汉,在汉期间游览了黄鹤楼故址,并在黄鹤楼涌月台前发表公开演讲,后来还将其对武汉的设计规划纳入所著《建国方略》一书。1928年辛亥首义同仁在蛇山西端南侧建造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供人瞻仰。
维基
叶先圻(1870—?),字君邃,号紫封,江西萍乡人。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二甲36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任江西咨议局副议长、江西督府政事部副部长,汪精卫政权的立法院秘书长、文书局长、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在1918年举行的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议员选举,叶先圻为江西省庐陵道选出的七名众议员之一。
维基
祝廷华(1870年—1939年),字丹卿,号怡园、毅丞,晚号愚山佚叟,江苏省常州府江阴县人,清末民初文人、书法家。光绪进士,曾任吏部主事。祝廷华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联捷癸卯科进士。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官吏部文选司主事,以祖母病乞归。曾任江阴劝学所所长,大力发展地方教育。辛亥革命期间,加入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等二十馀种。同年冬,创办“征存学院”(江阴师范学校)前身。抗日战争初,拒绝汪精卫政权主持维持会之请。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卒。工书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大埔人,字守毅。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先后就学于理化专科学校与体育学校。两年后回国参加饶平浮山圩起义,事败逃亡。宣统二年赴北京,营救黄复生、汪精卫未成。三年参加黄花岗之役,事败避走香港。转往吉隆坡。不久因车祸死亡。
维基
蓝文锦,字云屏,号鲁山,陕西西乡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任湖北候补知府。民国期间曾任汪精卫政权的立法委员。
词学图录
杨度(1874-1931) 原名承瓒,字皙子,号虎公、虎禅师、释虎。湘潭人。辛亥后任袁世凯学部副大臣,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后策划恢复帝制,袁氏死,被通缉,后向革命。
维基
江古怀 (1880年—1958年),字伯修,晚号却痁,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晚清名士,中国近代诗人,书法家,法学家。一生作诗千首,留有手抄诗作《却痁楼诗抄》。江古怀是清朝光绪癸卯(1903年)举人,曾留学日本,专攻司法,日本私立政法大学毕业,获最优等生称号。宣统二年(1909年)参加清廷为留学生设立的游学毕业生廷试,成绩最佳,被授予法政科进士,又领旨授翰林院编修。他是中国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重要诗人,也是陈衍开办的说诗社重要成员。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任福州法政学堂教员。辛亥革命后任福建都督府外交部秘书,福建福安、建瓯、古田等县知事。后在福州执行律师业务。1933年后任甘肃绥靖公署军法处少将处长,省政府秘书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日本傀儡政权。初任华北临时政府行政院秘书。1939年4月任维新政府司法行政部参事。1940年4月至1945年2月任汪精卫政权的监察委员。1945年2月又任汪精卫政权的立法委员。
维基
卢公辅人称进士薛,字宰和,广东省南海县联星南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学者。卢公辅是广东附生,游学日本毕业。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从留学生中考选进士,由学部会考,卢公辅被录为最优等,钦赏格致科进士。后来,卢公辅曾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员。民国二年(1913年),韶州中学堂奉命更名为“广东省立韶州中学校”,此后从民国三年(1914年)到民国七年(1918年),先后由关翰昭、卢公辅、李钧、王伯楠任校长。1920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六届年会。此后,广东省教育会决定成立学校系统研究会,讨论改革学制事宜。学校系统研究会的会员除了时任广东省教育会会长汪精卫,副会长金曾澄,以及30位广东省教育会评议员外,其余人员由汪精卫会长聘请,“计经聘任者,有小学校以上校长钟荣光、廖冰筠、袁振瀛、袁苞、江鋈、杨永康、何剑吴、陈其瑗、关恩佐、卢公辅、许维翰、张士杰、刘永乙、苏开瑞、李奉藻等,大学及专门学校毕业曾经研究教育者黄希声、韦悫、李应南、温仲良、林云陔、李应林、程天固、陈伯庄、邓月霞、罗有节等,省市县教育人员陈独秀、吴稚晖、陈宗岳、欧华清、冯文车、胡汉民、朱念慈、邓章兴、廖仲恺、许崇清、程祖彝、刘蓉森、余超、何谦伯等。”后来,卢公辅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他还曾任南海县第一任督学局长。1922年,卢公辅撰述《信文训蒙义学记》,其中提到:“信文学校者,李君兆基手自规划者也,创始于光绪甲辰,迄今十八年矣。”
词学图录
黄浚(1891-1937) 字秋岳,室名"花随人圣庵"。福建闽侯人。幼为京师译学官学生,有诗名,孙雄收其诗入《四朝诗史》。17岁毕业,在京任七品小官。民国后梁启超任财长时聘为秘书。1924年任国务院参议,为汪精卫看重,招为南京行政院秘书。后因向日本出卖情报,接头时被捕获,以汉奸罪处决。汪辟疆所著的《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中称"黄秋岳如凝妆中妇,仪态万方"。 有《尊古斋古鉥集林》、《衡斋藏印》、《衡斋金石识小录》、《尊古斋造像集拓》、《尊古斋陶佛留真》、《壶舟笔记》、《花随人圣庵摭忆》及《补编》等。施蛰存在《词学》第四辑上发表之《花随人圣盦词话》即从《花随人圣盦摭忆》中选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2—1911
【介绍】:
清广东东莞人,字炽。光绪三十四年在香港与汪精卫、胡汉民共组同盟会南方支部。任《中国日报》经理,兼《时事画报》等政,宣传革命。宣统二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次年参加广州起义,进攻督署,被捕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毛泽东(1893—1976)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27年,在武昌主办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值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斗争条件极为艰难。曾登临黄鹤楼故址,远眺大江两岸,思绪万千,写下《菩萨蛮•黄鹤楼》词一首。1953年2月18日,再次来到黄鹤楼故址,为欢迎的群众包围,为此感叹“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1957年9月,又一次来到黄鹤楼故址游览,当听到计划重修黄鹤楼时,兴致勃勃地说:“应当修,这是历史古物。”为纪念毛泽东,黄鹤楼公园内建立有毛泽东词亭,亭中立碑,碑正背两面分别镌刻其1927年和1956年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
珍重阁词集·跋
先祖讳凤昌,字竹君,原籍江苏武进。幼失怙,因避洪杨乱,随先曾祖妣走粤垣。早岁游张香帅幕,深受器重。辛亥革命前移家歇浦,从南通张謇营实业,并襄助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年初之孙袁南北和谈,即假先祖沪寓惜阴堂举行。先祖妣周太夫人在一八九八中秋后四日得先父。先父讳尊岳,字叔雍,毕业于沪南洋公学。后因堂上不忍其随姊氏赴美游学,遂从临桂况蕙风先生学填词。弱冠即有和小山词传世,为诸词坛前辈所激赏,并入上海申报馆主笔政。先母讳季淑,字静宜,乃清末清流闽侯王仁湛先生之第五女,亦擅音律。自嫔先父,篇什唱和,而南阳路之红楼一角,因尚存南渡前济南金线巷之流风余韵也。惜频年迁徙,致先母遗稿及其早岁在沪付印之悼珍妃绝句一百首,竟无一倖存,思之痛心。先父出入新闻、政治、教育三界,与缀玉轩主人及双照楼主人最为莫逆。一九五〇年移家香港,一九五八年膺新加坡大学聘,主讲国学,故港星两地之新知旧雨及门墙桃李均甚众。生平最慕东坡居士,居恒引异自况,惜昊天不悯,夺其二子,以致借酒浇愁,竟于一九六五初夏逝于酒疾,伤哉。高梧轩诗集于一九六六在港印就后,文漪又迭遭丧变,并于一九七一年移民加拿大,于是将珍重阁词集搁置多年,而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今幸蒙周国灿、周文全、高芝荣三君子慨允相助,于星洲付印,为人子者,实不知何以为报,借此以表谢忱。
辛酉春儿文漪敬书于加拿大之温哥华
个人简介
赵毓松(1899—1971)号云鹤,别字木公,化名邵松。贵州黎平人。中国青年党头目之一。1923年因反对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而脱离国民党,周旋于军阀袁祖铭、吴佩孚间,后加入中国青年党,抗战时期,汪精卫投降日本组建南京国民政府,赵以青年党名义参加汪伪政府,历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农矿部部长、司法行政部部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职。晚年流寓东京,1971年因愤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而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