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吴之振清 1640 — 1717
黄叶村庄续稿·序
黄叶村庄续稿一卷,予叔父橙斋先生丁丑后六年间所作诗也。
前集八卷,皆先生所手定。
丙子季冬卧闼,遭绛云之烬,先生跳身烈焰中,支体溃灼,仅而获全。
自时厥后,先生见弥超,学弥劭,世事不复罩眼。
常拟筑别业读书归老,颜之曰「补衲庵」。
虽不果就,而平居坐卧一小阁,蒲团棐几,一炉一编,优游其中,未尝轻出也。
四方车马造谒与交游过从问字者,辄戒门以绝。
即诗文一道,平昔所深知笃好者,亦嫌于炫露,几欲焚弃笔砚。
然海内诗筒词版往来徵索者无虚日,先生不欲过绝人情,亦时时牵率应之。
忆尝侍侧,见案间侧理填委,客坐厅事相促迫,先生率尔捉笔疾书,不移时,悉发遣去。
初疑仓卒应付、不经意之作,已而回环吟咀,各有意理,而辞句之工、格律之细,又无论已。
此不独挟兔园册、剽贼獭祭以誇多斗捷者无从望其项背,即作家宗匠刻意雕锼,亦有攀跻不上者矣。
然每不自爱惜收拾,甫脱稿,旋弃去。
频年所作,都流散于门人亲友间。
其甚者或落长须赤脚之手,以为窗糊药裹。
予每见,辄掇取之。
积之既久,颇亦盈帙,盖半抄于友人箧衍所贮,半搜之敝楮渝墨之馀,而其散亡遗佚、无从蒐辑者,已不知其几矣,良可惜也。
岁暮无事,料简巾箱,因尽出而汇集之。
客见而憙曰:「海内仰望先生近作久矣,而恨不得见也。
盍付之梓,以慰其饥渴乎?
」予曰:「此非先生意也。
今世操觚之家,所谓未有长卿一句,辄灾木费纸,投贽干时,驰逐荣利之场,集止津要之地,附末光而分馀润。
先生方惄焉伤之,故年来匿影村庄,深悔姓名落于人间。
即偶然酬应之作,亦如浮云太虚,过而不留。
窥其心,且不欲以词章末技与学士大夫、骚人墨客斗新奇、较工拙以争长于词场吟社之间,况镂版流播,迹同衒鬻,不几与钓名营进者同类而共道乎?
知非先生意也。
」客曰:「虽然,欧阳子不云乎:聚多者终必散。
苟不及今为可久计,异日者保无湮没沦落之患乎?
纂辑家集,无使陨坠者,子弟之责也。
曷不刻之塾门,垂示子姓,并使乡邦晚进有所矜式考问,以庶几于大雅之克继,所得孰多乎?
」予感其言,因谋之武冈瑞草两弟,亦各出所藏,并甲戌元旦乙亥春正雨雪、喜晴、公宴四诗合之,得古今诗二百二十馀首,相与排缵编次,釐之为若干卷,固请于先生而授梓焉。
读是编者,当求其义蕴之弘、寄托之远与夫沉浸含咀之深,斯得之矣。
若徒于抽黄对白、章絺句绘间赏之,非今日编纂之意也。
刻既成,因记其缘起于此。
景淳谨识。
黄叶村庄诗后集·序
黄叶村庄诗,其初集先生所自订也,续集则令子武冈瑞草及其小阮弈亭所搜缉编次也。
自时厥后,又垂八九年,先生年弥高,学弥邵,诗亦益精诣融脱,如少陵之老去律细、东坡之海外文章,昔人所谓「精能之至」者也。
先生之诗率然漫成,或口占,或授简,初不置册本。
又书法妙天下,片纸脱稿,旋为人攫去,或藏弆,或博易,遂并诗失之。
先生既不自省录,而余数年来鹿鹿,时奔走长安道上瑞草亦有负笈成均之役,武冈复迁居外舍,遂不及尽收录,所存者仅十之二三耳。
今年首夏,余公车罢归,即仝瑞草昆季校辑,促付诸剞劂氏。
第皆从零星收拾,故都无年次先后。
先生笃于故旧老友,晚年往来诗版,时复把玩,寓落月屋梁之意,而后学及子弟片语之佳,亦汲引奖借,故集中仿右丞拾遗例,附入一二倡和篇什,亦先生意也。
嗟乎!
先生之诗,沾丐海内久矣。
世徒赏其工妙而不究其由来,正如读昌黎集,但见其章妥句适,而所谓「茹古涵今,不可窥校」者,则未之睹也。
余馆橙斋,与先生朝夕者十馀年。
每见先生诗,大都成于对客谈笑、酒阑游衍之馀,初若不经意,然他人旬锻月鍊、苦思力索而未至者,先生以自然得之;从来苦捷敏者负蛟螭蝼螾之讥,费推敲者蒙刻楮雕肝之诮,先生独两兼之。
此正非可卒乍袭取,盖才分既卓,学识绝高,而功力更复深至,乃克臻此境界。
余尝谓先生非徒以诗鸣者也,特其胸中蕴负之奇偶寓于诗而一发之耳。
读是集者,涉其津而溯其源,知其诗之所由来,无徒炫耀于絺章绣句而从事于本原,庶不负作者之苦心矣。
余非敢序先生集也,因与先生周旋久习,知先生学问本末,因为指示其端要,愿与世之读先生诗者共勉之而已。
康熙壬辰岁端午前三日,后学徐焕识。
重刊黄叶村庄诗集·跋
先六世祖孟举先生自编《黄叶村庄诗》八卷。
又《续集》一卷、《后集》一卷,则五世祖武冈公及五世叔祖瑞草公所辑,板藏家塾,阅二百年。
庚申之变,付之一炬。
康寿兄弟避乱沪上,购得印本,欲谋重刊,而力有未暇。
阅数年,服官于吴,稍有俸入,复构祠宇,乃以此本付梓人。
又《黄叶村庄图册》及国初巨公题种菜诗原本经同邑蔡砚香广文刻石者,亦以重资购得。
复得渔洋钝翁诸老送行诗墨迹,并附于末。
先生学行箸海内,无俟论述。
独是数百年手泽,兵火荡析之馀,岿然尚存,若有神物护持。
俾得再刊,以饷后学,则诚小子之所深幸也。
工既竣,谨书缘起于卷尾。
光绪四年正月,六世孙康寿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