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康基田清 1732 — 1814
维基
康基田(1732年—1813年)字茂园山西省兴县人
清朝官员,善治水,曾任河东河道总督江南河道总督等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授江苏新阳县知县,调昭文县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迁广东潮州府通判
以抓获盗贼之功,同知,累迁河南河北道,调江南淮徐道,以治河而有声。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擢江苏按察使,重点管理河务,次年,迁江宁布政使,仍兼河务。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署江南河道总督,不久回任。
同年六月,在睢南防汛有功。
次年护理安徽巡抚,因高邮粮胥伪造印串,巡抚闵鹗元被严厉斥责,基田则被褫顶戴,又因陈奏不实,革职逮问,遣戍伊犁
仅隔数月,朝廷即准许其赎罪,任南河同知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仍授淮徐道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因力守丰汛曲家庄堤防,得到高宗特诏褒奖。
江苏按察使,调山东,仍兼理黄河、运河事务。
嘉庆元年(1796年)南河丰汛河溢,康基田前往治理,迁布政使
次年春江苏巡抚
秋季黄和砀山杨家坝决口,康基田奉命驰往巡视山东曹县黄和亦决口,又前往堵筑。
河东河道总督,调南河总督
嘉庆三年(1797年),因曹县河工不力被褫顶戴花翎。
不久,命专任下游挑河事,辗转奔忙。
嘉庆五年(1799年)正月,因坝工失火被革职,留工效力。
康基田对待下属一向严厉,带领将卒守堤,动辄以军法从事,下属多有怨言。
仁宗知其性刚守洁,又以知州用,补江苏太仓州知州
累擢广东布政使,调江西,又调江宁
嘉庆十一年(1806年),因贵州铅船迟滞,又被降调,授户部郎中
嘉庆十三年(1808年)随同协办大学士长麟戴衢亨巡查南河加道衔,赐花翎,又加太仆寺少卿职衔,稽核南河重要工程钱粮。
嘉庆十六年(1811年)康基田以年过八旬乞休,仁宗批准,命其来京养老。
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与鹿鸣宴。
三品卿衔
同年病卒。
清史稿》有传。
闵受昌
维基
闵受昌字文甫号缄三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织里镇舍人,祖籍山东济宁州同进士出身
闵鹗元孙,闵思诚子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联捷进士,入词垣
散馆,改刑部主事
道光二年(1822年)办理秋审,分管提牢事务。
期满,升刑部郎中
道光八年(1828年)京察,擢为鸿胪寺卿,道光十一年(1831年)典试蜀中,所取皆名士。
道光十二年(1832年)稽察平粜仓事,日夜辛劳,染上眼疾,屡治不愈。
道光十三年(1833年)上疏请求归里就医,不及数月卒。
苏州吴慈鹤有《送闵缄三茂材自吴兴来历下即赴新城》,诗中有句曰:中丞节钺曾吴趋,孙子转眼愁饥驱。
七闽百越两足茧,性命一掷鸿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