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2—1755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衡臣,一字砚斋。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授检讨,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雍正间,擢礼部尚书,值南书房。进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鄂尔泰同为军机大臣,时军机处初建,规制多所定议。以周敏勤慎,为世宗所倚重。乾隆十四年,以老病许致仕。立朝五十年,富贵寿考号为清代之最,然以乞身后恩典事,临去曾受斥责。卒谥文和。有《传经堂集》。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胤禛 | 世宗 | 宪皇帝、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 1722年—1735年 | ||
雍正 | 1723年—1735年 | 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8—1735
【介绍】:
即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皇帝。圣祖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雍亲王,六十一年十一月嗣位。次年改元雍正。即位后颁诏训饬各级文武官吏,列举弊端,严令整顿。借故镇压与之争位的诸弟,胤(允)禵被圈禁,胤(允)祀、胤(允)禟于被废黜后死亡。舅父隆科多、大将军年羹尧原属亲信,也在雍正初年相继得罪。查嗣庭、汪景祺以文字得罪,实遭隆、年二人牵连。康熙帝所亲信之苏、宁织造李、曹两家亦遭重谴。甚至浙江士子亦因查、汪两案而暂停乡会试。又严令诸王不得对所属旗人多派差使,停止宗室诸王兼管旗下事务。在中央设立军机处。重用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为重要省份总督。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大多数省份行“摊丁入亩”之法。对西北方面,讨伐罗卜藏丹津叛乱,击败准部噶尔丹策零之扰。对外则禁止西洋传教士传教,除在京者外,其余西洋人一律安置澳门。又于雍正五年与俄国订立《布连斯奇界约》及《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十三年八月,病卒。谥宪皇帝。
维基
史贻直(1682年—1763年),字儆弦,号铁崖,江苏省镇江府溧阳县人,中国清朝官员,历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父史夔是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至詹事。史贻直少娴掌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科中式举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联捷进士,时年仅十九岁,选庶吉士,授检讨,五迁侍读学士。雍正初年,命南书房行走,迁吏部侍郎,历工部、户部。雍正七年(1729年)总督福建。雍正八年(1730年)任两江总督。因为籍贯所在,故而上疏请辞,不许,授左都御史,仍留两江,次年召还。后任陕西巡抚。雍正十三年七月召还。乾隆帝即位之初,署湖广总督。还京后,历任工、刑、兵、吏诸部尚书。乾隆七年(1742年)署直隶总督。复召还任协办大学士。乾隆九年(1744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十一年,加太子太保衔。史贻直与鄂尔泰交好,鄂昌称呼为“伯父”。乾隆十三年,史贻直前奏张廷玉不应配享太庙。乾隆二十年,鄂昌任甘肃巡抚,贻直请托他替次子史奕昂谋求甘肃布政使之职。胡中藻案爆发,鄂昌被赐自尽,贻直被勒令还乡,两年后又召回,加太子太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以贻直成进士已六十年,赐诗,奖为“人瑞”。二十七年乞致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五月十四日病卒,年八十二,赠太保,谥文靖,祀贤良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5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季正,一字复庵,号𦡱客。鄂尔泰弟。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编修。雍正中,四迁至侍郎,历工、礼二部,署兵部。官至擢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有《清虚斋集》。
维基
鄂尔奇(1682年—1735年),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季正,一字复庵,号癯客,军机大臣鄂尔泰之弟。清朝兵部尚书。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中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登进士,授编修。雍正年间,历任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左都御史。雍正九年九月丁卯,接替查弼纳,担任清朝兵部尚书,雍正十年(1732年),晋升为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由性桂接任兵部尚书。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营私扰民,被李卫参劾罢职。两年后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3—1747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立人,又字是斋。徐潮子。康熙五十七年进士。雍正间历任江苏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曾与鄂尔泰、张廷玉等人办理苗疆事务。乾隆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6—1754
【介绍】:
清四川成都人,字东美,号容斋。岳升龙子。康熙五十年由捐纳同知改武职,任松潘镇中军游击,擢副将。以平定西藏乱事,擢四川提督。雍正初,参赞年羹尧军事,讨罗卜藏丹津于青海。年羹尧得罪后,署川陕总督,尽护诸军,后改实授。又以宁远大将军率军攻噶尔丹策零。钟琪兵权既重,疑忌者多。诸生曾静遣弟子张熙投书,劝使反清。钟琪立即告发。十年,被鄂尔泰等所劾,被召还京,夺官下狱。乾隆二年,得释。十三年,再起为四川提督,平大金川有功,封公爵。卒谥襄勤。
维基
张照(1691年—1745年),原名默,字得天,号泾南、天瓶居士,江南娄县人(今属上海市)人。书法家。史称其“性颖敏,博学多识,精通音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入直南书房,官至刑部尚书。张照入贵州指挥征剿,却因“挟私误军兴”,被逮捕下狱,不久释放。乾隆七年(1742年)复官。张照与鄂尔泰的仇怨蓄积既深且久,仲永檀上书弹劾张照“以九卿之尊亲操戏鼓”。张照反击仲永檀曾将留中疏稿内容泄露给鄂尔泰长子鄂容安,王大臣审得“仲永檀参劾张照一事,实由其座师鄂尔泰指使”。仲永檀下狱,不久病死。仲永檀之死,众说纷纭,一说仲永檀在狱中被张照下毒所杀。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奔父丧而卒于途中,享年五十五。追封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敏。《清史稿》有传。
维基
靖道谟,字诚合,号果园。湖北黄冈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年)出知云南姚州。奉云贵总督鄂尔泰之命,纂修《乾隆云南通志》和《乾隆贵州通志》。晚年归里,主鳌山、白鹿、江汉等书院讲席。并纂《湖北下荆南道志》、《黄州府志》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云南镇雄土知府陇联嵩妻。联嵩死,子庆侯嗣。雍正五年,改土归流。所部欲为变,禄氏劝勿妄动,乃止。八年,乌蒙土官反清。禄氏劝谕旧部勿盲从,并亲自守卫官衙。云贵总督鄂尔泰奏报朝廷,封为安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0—1755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鄂尔泰侄。雍正间,以举人出仕,历户部主事、宁夏道、四川巡抚,以贪污、枷毙罪人等事夺职。乾隆初再起,累迁至陕甘总督,移江西巡抚。再因故夺职,发军台效力,旋仍授甘肃巡抚。以曾与胡中藻唱和被逮,查出所著《塞上吟》有怨望语,赐自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741
【介绍】:
清湖南巴陵人,字周谟,号敬斋。康熙间自岁贡生授湘乡教谕,稍迁广西恭城知县。雍正初以贤能超迁贵州镇远知府。佐总督鄂尔泰在苗疆推行改土归流,擢为按察使。乾隆初,署四川巡抚,疏言川境土司与贵州情况不同,不宜轻议归流。官至广西巡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清诗别裁集
字湘南,江南吴江人。廪生。○鄂文端任江苏藩使时,古学试士,得五十三人,湘南为冠。后举博学鸿词,文端奏请若为湘南设也。及诏下而湘南殁矣。丰于才,啬于命,文端叹息弥襟。
维基
仲永檀(?—1743年),字襄溪,号乐园。山东济宁人。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乾隆五年(1740年),考选陕西道监察御史。历官左副都御史。乾隆六年(1741年)参奏步军统领鄂善收受俞姓富户贿赂白银一万两,并借故牵连出张廷玉、徐本、赵国麟等人皆有吊丧致礼之嫌。乾隆帝称赞他“胸有所见,直陈无隐,是其可嘉处”,以功晋封至佥都御史。但张廷玉、赵国麟致礼吊丧之事,经审查确属“无事生非、子虚乌有”之事。赵国麟对仲永檀的诬告,心怀不满,上疏乞求引退。乾隆擢赵国麟为礼部尚书,以示安抚。赵国麟仍耿耿于怀,多次求退,终被削夺官职。乾隆七年(1742年),仲永檀弹劾刑部尚书兼领乐部张照“以九卿之尊亲操戏鼓”。张照则反击仲永檀曾将留中密奏的疏稿内容泄露给鄂尔泰之子鄂容安,最后仲永檀以“依附师门”、“暗结党援”的罪名下狱。乾隆七年十二月(1743年),仲永檀死于狱中。一说为张照所鸩杀。著有《乐园诗草偶存》。《清史稿》有传
维基
观保(1711年—1776年),字伯容,号补亭、蕴玉,索绰罗氏,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人,籍吉林长白县。进士出身。工书法。乾隆元年(1736)丙辰顺天乡试举人,乾隆二年丁巳恩科二甲五名进士(时隶内务府正白旗鄂礼管领下,据《钦定八旗通志:进士》;与堂弟德保 (清朝)乡试、进士均同年),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乾隆六年,充云南乡试正考官。历任安徽学政、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南书房上书房行走,乾隆三十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殿试读卷官。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庚申,接替永贵,担任清朝礼部尚书兼镶白旗蒙古都统,后革,由永贵接任。三十六年三月充会试副考官,五月充国史馆副总裁。仍在阿哥书房行走。乾隆四十一年卒,谥文恭。《钦定八旗通志:大臣传二十九》卷163有传。有《补亭先生遗稿》(法式善辑录)。参与编写《石渠宝笈》初编(1745),参与恭注《御制圆明园图咏》(参与恭注者有鄂尔泰、张廷玉、汪由敦、梁诗正、钱陈群等),楷书卷《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编纂《钦定太常寺则例》,参与编纂《西清古鉴》。侍值内廷(南书房上书房行走)时,与其他七位翰林同事载入《澄怀八友图》(汪由敦作《澄怀八友图记》,录入张廷玉《皇朝词林典故》;澄怀园位于圆明园东南角外,系为南书房和上书房词臣所设的寓所,俗称翰林花园,但观保不在其中居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4—1755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字休如,号虚亭,西林觉罗氏,鄂尔泰长子。雍正十一年进士。充军机处章京。乾隆间历编修、兵部侍郎、河南巡抚、两江总督。授参赞大臣,从征伊犁。会阿睦尔撒纳叛,力战不支,自尽,谥刚烈。工诗,有《鄂虚亭诗草》。
维基
鄂容安(1714年—1755年),西林觉罗氏,字休如,镶蓝旗满洲人,清朝大臣、将领,大学士鄂尔泰长子,封爵三等襄勤伯,官至太子少傅、两江总督,卒谥刚烈。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八名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帝命充任军机章京。乾隆元年(1736年),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行走。五年(1740年),升授詹事府詹事。父亲鄂尔泰坚决辞退,乾隆帝表示:「鄂容安与张若霭(张廷玉子),是雍正帝命在军机处行走,原本希望培养成材。朕因此擢升任用,鄂尔泰勿以自己意念而辞让。」随后又命鄂容安在上书房行走。七年(1742年)十二月,因左副都御史仲永檀承认鄂善受贿案密奏留中之事曾与鄂容安商议,鄂容安及仲永檀皆革职、下内务府慎刑司监狱,由庄亲王,履亲王,和亲王,平郡王,大学士张廷玉、徐本,尚书讷亲、来保、哈达哈审讯。鄂容安、仲永檀承认在仲永檀未奏前共同谋划,奏后又互相照会,诸王、大臣以泄漏机密事务律论罪,乾隆帝指责鄂容安、仲永檀是结党营私,用律不合,命令王大臣会同三法司覆审。王大臣奏请对鄂容安、仲永檀刑讯,乾隆帝谕:鄂容安、仲永檀不必刑讯;仲永檀受特恩擢升,却依附师门,参劾官员时预先与鄂容安商酌,暗结党派为后援、排挤异己,罪责重大;鄂容安同样罪无可逭,但应当较仲永檀稍微减轻,命王大臣定拟具奏。之后鄂容安被定罪应流放,乾隆帝予以宽免。八年(1743年),乾隆帝命鄂容安仍在上书房行走,并授国子监祭酒。十年(1745年),父鄂尔泰卒,鄂容安承袭三等伯爵。十二年(1747年),授兵部侍郎。十三年(1748年),外放为河南巡抚,赏戴花翎。十五年(1750年)加封号「襄勤」。十六年(1751年),调任山东巡抚。十七年(1752年),调任江西巡抚。十八年(1753年)正月,升授两江总督。十九年(1754年),加太子少傅,随后因第一次准噶尔之役,攻打达瓦齐,乾隆帝以鄂容安年轻力盛、勇壮晓畅,召授参赞大臣。二十年(1755年),鄂容安随同西路军定西将军永常出征。同年,达瓦齐被平定后,阿睦尔撒纳在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觐见途中反叛,鄂容安与班第力战不支,突围失败,自刭身亡。乾隆亲往清河迎灵,赐谥号刚烈,作《双烈诗》。后被列入紫光阁,位列紫光阁五十功臣之一。著有《鄂刚烈诗》1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5
【介绍】:
清江西新建人。乾隆元年进士,鄂尔泰门生。累官翰林院学士,提督湖南、广西学政。文辞险怪,以韩愈自命。著有《坚磨生诗钞》。乾隆兴文字狱,摘其诗句,指为“悖逆讥讪”,处死。
维基
鄂乐舜(?—1756年),西林觉罗氏。初名鄂敏,字钝夫,号筠亭。满洲镶蓝旗人。进士出身。鄂尔泰从子,原名鄂敏。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秋谳侍班,因刑部侍郎王国栋牵连夺官。逾年之后,复官编修。乾隆二年(1737年),出知江西瑞州府,累迁湖北布政使。上命其更名鄂乐舜。迁甘肃巡抚,移任浙江,修海塘。不久,移官安徽,又移山东,尚未成行,被浙江按察使富勒浑密劾在浙江时,布政使同德为婪索盐商银八千,上命侍郎刘纶、浙闽总督喀尔吉善前往按治。经查实,逮鄂乐舜至京师,赐自尽。《清史稿》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8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鄂尔泰次子。自荫生授三等侍卫,累迁本旗副都统。授参赞大臣,从兆惠攻霍集占,在叶尔羌战死,谥果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