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大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江苏吴江人俗姓潘字雁黄号吃雪子
九岁为沙弥,既长,入灵岩寺为弟子。
能画老松怪石。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大涵字雁黄
姓潘氏吴江人也。
九岁出家,习诵梵典,聪颖过人,能通大义。
既长入灵岩,从师继起,游南岳,禅理文心,俱极超妙。
有名于时,俗僧忌之,谋折其足,乃夜遁走。
大雪中,饥则搏雪食之,自号“齧雪子”。
后住雁荡山,又入黄山,因字“雁黄”,其在黄山,闻伐木声,丁丁静中有悟,盗击之不死。
后居海宁安国寺陈中丞元龙抚粤西,招之游罗浮,归至肇庆鼎湖山,示微疾,说偈而化,塔在桂林栖霞寺傍。
著有《黄山草》、《西湖草》、《补陀南参集》、《弹指集》、《罗壮游集》、《盐官剩草》,皆已刻,陈元龙为之塔志,见于《别乘》。
张无故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山阳人字子儒
学《尚书》于平陵张山拊,而授之于唐尊
善章句,为广陵太傅
谨守小夏侯学说。
僧成鹫明末清初 1637 — 1719
全粤诗
成鹫(一六三七~一七一九)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
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
广东番禺人
明举人方国骅之子。
年十三补诸生
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
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
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
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
年八十五圆寂广州
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清诗别裁集
字迹删广东番禺人
著有《咸陟堂诗集》。
○上人姓方氏,本名诸生九谷先生弟也。
中年削发,不解其故,然既为僧,所著述皆古歌诗杂文,无语录偈颂等项,本朝僧人鲜出其右者,拟之于古,其惟俨秘演之俦欤?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成鹫字迹删番禺人
父国骅,明季举于乡鼎革,后隐居授徒。
成鹫年十三入学,后为名诸生
年三十五丧父,感念无常,别母学佛于鼎湖,晚栖大通古寺,号“东樵山人”。
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藩使王朝恩学使樊泽达给事际泰盛誉之名,益显诗文最富,所著《咸陟堂前、后集》,识者谓其笔响风雷,崩山立海,凡蛮烟黑雨,渴虎饥蚊,草木离奇,剑啸芒飞,直归纸上。
浙西陈元龙谓其文发源于《周易》,而变化于《庄》、《骚》,涵互呈豁,辨才无碍,诗在灵运香山之间,时人以为非阿好。
成鹫戒律精严,道范高峻,与贵人游,以宏鬯道妙为本,他无所及,遇人有所咨请。
瞑目趺坐,寂然若无闻焉,年八十馀卒。
范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娄县人字武功号笏溪
太学生,博学强记,于书无所不窥。
工诗书,善画山水。
凡乞画者例酬一棉衣,每岁积数十袭,待冬月施贫者。
有《四香楼集》、《四香楼词钞》。
范缵字武功号笏溪江南华亭人
有《四香楼诗钞》。
陈乾斋曰:“范子笏溪世传堪舆家言,以其术行江左扬、歙间。
谈论诗文,肆应不竭,精神掩映倾一座,无不得其意以去。”
黄之隽清 1668 — 17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8—1748 【介绍】: 江苏华亭人字石牧号𢈪堂
康熙六十年进士,官编修
曾提督福建学政
坐事罢官。
性喜藏书,工诗文,著述甚富。
有《𢈪堂集》,又集句为《香屑集》。
黄之隽初名兆森字若木一字石牧号𢈪堂休宁江南华亭人
康熙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迁中允乾隆丙辰博学鸿词
有《𢈪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石牧江南华亭人
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著有《𢈪堂集》。
云间诗,自陈黄门振兴后,俱能不入歧途,累累绳贯,至卢文子后,又日就衰隤,鲜所宗法矣。
𢈪堂学殖富有,而心思才力又足以驱策之,故能自开生面,仍复不失正轨,谓之诗学中兴可也。
维基
黄之隽(1668年—1748年)初名兆森字若木石牧号吾堂晚号石翁老牧
松江府华亭县人清朝官员。
早年科举不顺。
康熙五十年广西巡抚陈元龙家教书为生。
康熙六十年(1722年)中式丁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
雍正元年(1723年)提督福建学政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黄之隽写折子称颂“皇恩浩荡”,雍正斥之:“凡百只务实行,不在文字语言。
颂圣具文,朕实厌览。
”官至左春坊左中允
四年被劾降职。
次年被革职。
回乡任《江南通志总裁
乾隆元年(1736年)尚书徐本荐试博学鸿词,当时年老目眵,不能终卷。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卒。
主要活动
  • 1721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 1736年,宏词科
陈邦彦清 1678 — 17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8—1752 【介绍】: 浙江海宁人字世南号春晖又号匏庐
陈元龙侄。
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工书,尤善小楷。
有《乌衣香牒》、《春驹小谱》。
陈邦彦字世南号匏庐海宁人
康熙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
有《墨庐小稿》。
维基
陈邦彦(1678年—1752年)字世南,一作思南号匏庐匏庐道人又号春晖,晚自称春晖老人
浙江海宁县人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少失双亲,由伯父陈元龙抚养。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举人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进士
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入直南书房,升侍讲康熙四十九年编《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康熙五十二年御选唐诗校勘兼缮写官。
康熙五十三年四月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
康熙五十五年修《御定月令辑要》,六十一年《分类锦字》之校勘官
雍正时因「钱名世名教罪人案」革职,乾隆九年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官至礼部侍郎
工小楷,深得董其昌笔意,常奉命校读御制碑版文,有《春晖堂书课》传世。
卒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
主要活动
  • 1703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