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孙家鼐晚清 1828 — 1909
维基
孙家(1827年—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晚清状元、政治家。
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
入值上书房。
光绪四年(1878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
历升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侍郎等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家鼐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与李鸿章的见解不谋而合。
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任第一任管学大臣
三十三年,与溥伦同任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筹画立宪事宜。
戊戌变法期间,孙家鼐张向欧美学习,指出「中国以礼教为建邦之本,纲常名义,万古常新」,变法乃维护清廷统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不同。
二十四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停止政,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孙家鼐变法立场较温和,遂未被追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后西行陕西孙家鼐被启用为礼部尚书
还京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注重实学,并与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开展教育改革。
后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鸿禨总责核定改革官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赏太子太傅
宣统元年孙家鼐病逝,晋赠太傅谥文正
清史稿》有传。
陈夔龙清末 1855 — 1948
维基
陈夔龙(1857年—1948年)又名夔鳞字筱石号庸庵居士贵州省贵阳人,清末封疆大员,其文才洋溢,书法、诗文自成一家。
著有《梦蕉亭杂记》、《庸庵尚书奏议》、《花近楼诗存》等。
清文宗咸丰七年(1857年)生,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秀才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八国联军登陆后,他于6月13日正式署理顺天府,这是他官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庚子五大臣被杀后,端郡王载漪指十五位大臣是汉奸,奏请立即处死,名单中他列名最后。
李鸿章回奏后,慈禧太后将奏折留中。
他得知后认为署理顺天府吃力不讨好,请调,7月12日署理太仆寺正卿王培佑回任,而他则署理太仆寺正卿7月21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历任顺天府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宣统元年(1909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曾反对废除科举。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时,力主袁世凯出兵剿杀革命党人。
袁世凯进京后,孝定景皇后太后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结束清朝的统治,创建民国后,陈以病告假,拒绝袁世凯邀请出任民国政要,退隐上海,常叹“二百六十八年之天下,从此断送,哀何可言”。
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大力拥护张勋复辟,被任命为弼德院顾问大臣,举事不济后,再度匿居上海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回师北京,于11月5日皇室驱赶出紫禁城,听闻后大力反对冯玉祥此举,更是痛心疾首写下:“瞻望北庭,神魂飞越”表其心。
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前后的7月13日10月15日陈夔龙写就《梦蕉亭杂记》一书。
上海清朝遗老陈三立冯煦瞿鸿禨等组织“逸社”,定期约会,饮酒赋诗,排遣忧思,但始终关心桑梓。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去世,享年91岁。
恽毓鼎清末民国初 1862 — 1917
维基
恽毓鼎(1862年—1917年)字薇孙一字澄斋顺天府大兴县人,籍贯江苏常州恽光宸孙。
光绪十五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十八年(1892年),授国史馆协修二十三年(1897年),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二十七年(1901年),任《各国政艺通考全书》总校兼总纂、国史馆总纂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上疏参劾军机大臣瞿鸿禨,令其下野,七月又弹劾两广总督岑春煊,使其开缺,两月间扳倒两大重臣,从丁未政潮中名声鹊起。
宣统二年翰林院奏设宪政研究所,任总办,1912年以后,以遗老自居。
法国学者铎尔孟有深厚的友谊。
恽毓鼎居官二十三载,目击清末重大事件,他以其亲历,撰成《恽毓鼎澄斋日记》、《崇陵传信录》等著作,史家戴逸对其日记有高度评价,史晓风并曾整理之。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吴毓鼎的原型。
杨士琦清末民国初 1862 — 1918
人物简介
1862-1918年字杏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于泗州招贤乡(今盱眙县鲍集乡梁集村),杨士骧之弟。
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报捐道员
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
光绪二十五年,杨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士骧同赴广州效命。
李迁北洋大臣,而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云于北京幕府
此间,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过往甚厚。
翌年,曾上书袁世凯请求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担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中的联络员。
二十七年,李死后,杨转身投靠袁世凯,任洋务总文案献,成为袁“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马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
辛丑条约》既订,杨受袁世凯重托,持银10万两贿赂庆亲王,以其乖巧的口舌,应变的心计,将奕、袁拉入一伙,一跃擢任邮传部长。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袁世凯责任内阁制度失败。
杨主动充当袁排除异己瞿鸿禨岑春煊阴谋的主角,与奕合作,密调戊戌政变前的档案,另耗银 2万两,得陷害瞿、岑2人佐证,其心计高深莫测,为世之稀。
辛亥革命告成。
杨随机应变,力劝袁世凯迫清帝退位,与南方议和,自甘为议和专使唐绍仪随员。
民国4年(1915年),杨深知袁反对共和、乐于称帝的心理,一拍即合,于次年元月,极力拥戴袁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
旋,又因是袁世凯的幸臣之缘,再迁升政事堂左臣
权力竟驾于国务卿徐世昌之上。
民国7年,杨士琦伴随袁世凯破灭2年已久的“皇帝梦”,于郁郁不得“志”中,结束其一生。
邹嘉来清末
维基
邹嘉来(1853年—1921年)字孟方号紫东自号遗盦
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光绪八年(1882年)顺天乡试举人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一百二十三名进士出身
主事,签分礼部
十八年(1892年)总理衙门章京
二十七年(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后,改任外务部庶务司主事,升员外郎、外务部考工司郎中
外务部尚书瞿鸿禨赏识。
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时,依国际公法维护国家利益,获得重用;九月二十一日,升授外务部右参议,同时以右参议署理外务部右丞
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十一日,授外务部左丞
九月二十一日,中央官制改组,仍任左丞
,赏紫禁城骑马
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十一日,以外务部左丞署理外务部右侍郎
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十六日,以外务部左丞署理外务部右侍郎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初二日,迁外务部右侍郎
二年(1910年)四月十六日,改外务部左侍郎四月二十日,署理外务部会办大臣尚书
六月二十二日,实授外务部会办大臣尚书、充参预政务大臣
三年(1911年)四月十日,改组庆亲王内阁,署理外务部大臣。
六月十五日,改授弼德院副院长
民国后,袁世凯聘为外交部顾问,邹嘉来拒绝,避居天津青岛,与其他遗臣密切往来。
二年(1913年)青岛前往河北拜谒隆裕太后梓宫、清崇陵
六年(1917年)张勋复辟,授弼德院顾问大臣,复辟行动失败后转徙苏州上海
十年(1921年)九月卒于苏州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