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王安国清 1694 — 17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4—1757 【介绍】: 江苏高邮人字书城号春圃
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
乾隆间历任左都御史广东巡抚,兵、礼、吏三部尚书,充《大清会典》总裁官
深研经籍,专以经学训子孙,子王念孙,孙王引之,承其绪,成一家之学。
卒谥文肃
李惇清 1734 — 1784
维基
李惇(1734年—1784年)字成裕又字孝臣江苏高邮人清代学者
祖先由苏州迁居扬州
七岁能解经,人称神童,精深《诗经》及春秋三传。
与同郡王念孙汪中刘台拱顾九苞等友好。
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晚好历算
钱塘齐名,乾隆五十年以疾卒。
著有《卜筮论》、《尚书古文说》、《金縢大诰康诰三篇辨》、《大功章烂简文》、《明堂考辨》、《考工车制考》、《历代车制考》、《左传通释》、《说文引书字异考》、《读史碎金》、《社氏七历补》、《浑天图说》等。
段玉裁清 1735 — 1815
词学图录
段玉裁(1735-1815) 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
江苏常州金坛人
乾隆二十五年举人
官巫山知县
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
与同时学者桂馥朱骏声王筠并称《说文》四大家。
戴震之门,湛深经史,尤精六书,结识钱大昕邵晋涵姚鼐等学者。
返里后又得与刘台拱汪中、金榜等人相交。
55岁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
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经韵楼集》、《毛诗故训传定本》、《诗经小学录》、《戴东原年谱》等。
陈昌齐清 1743 — 18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3—1820 【介绍】: 广东海康人字宾臣一字观楼自号啖荔居士
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兵科给事中,后改刑科,外调为浙江温处道
归里,主讲雷阳、粤秀等书院。
精考据之学,在京师时,王念孙极称其博学。
有《吕氏春秋正误》、《淮南子考證》、《楚词韵辨》、《赐书堂集钞》等。
汪中清 1744 — 17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4—1794 【介绍】: 江苏江都人字容甫
幼孤贫,赖母授读
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
乾隆四十二年贡生
以母老不赴朝考。
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叶大家。
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
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服膺顾炎武,自许为私淑弟子。
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
后至杭州文澜阁掌《四库全书》,旋卒。
有《广陵通典》、《春秋后传》、《容甫先生遗诗》、《述学内外篇》。
词学图录
汪中(1744-1794) 字容甫
江苏江都(今扬州)人。
21 岁中秀才乾隆四十二年34 岁选为拔贡生
一生困苦,靠做幕宾、卖文及教书生活,常年奔走,多交学者,如钱大昕程瑶田王念孙凌廷堪孙星衍毕沅刘台拱章学诚等。
王念孙刘台拱为莫逆交。
王念孙在为汪中述学》所作序云: "余与容甫交,垂四十年,以古学相砥砺,余为训诂文字声音之学,而容甫讨论经史,榷然疏发,絜其纲维。
余拙于文词,而容甫播雅之才,跨越近代,每自愧所学不若容甫之大也。
"乾隆五十五年被推荐参加文宗、文澜二阁《四库全书》校勘,历时四年,后因心脏病猝发死。
有《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
洪亮吉清 1746 — 1809
维基
洪亮吉(1746年10月17日—1809年6月24日)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祖籍安徽省徽州府歙县,寄籍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榜眼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学者、文学家,曾发表人口学说。
洪亮吉原名莲字华峰
乾隆三十七年改名礼吉乾隆四十六年参加礼部会试春闱时,改名为亮吉
因祖父洪寀入赘而寄籍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
洪亮吉六岁父亲洪翘去世,家贫,寡母蒋氏携洪亮吉和弟弟洪霭吉,以及三个女儿投靠娘家。
洪亮吉刻苦读书,身材高大,喜欢穿红色衣服。
洪亮吉一直住在蒋家,设塾任教。
乾隆三十三年(1768)与大舅蒋树诚之女结婚。
洪亮吉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
与诗人黄景仁、学者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
工骈文,与汪中并称。
乾隆三十四年(1769)洪亮吉秀才
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三十六年两次参加江南乡试,均未中。
于是与好友黄景仁同往安徽太平府,作安徽学政朱筠幕府校文。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洪亮吉得知母亲病故,从浙江绍兴赶回家,途中大哭落入河中,幸而得救。
他守丧三年,教学童为生,租住在常州白马司徒巷,贫困度日。
乾隆四十四年(1779)夏洪亮吉赴京,在四库全书馆参加江南进呈图书的校对工作。
第二年,洪亮吉参加顺天乡试,举人
又一年,应春闱落榜。
遂前往西安,充陕西巡抚毕沅幕府,协助编写《续资治通鉴》,并参与编撰《淳化县志》、《长武县志》、《澄城县志》。
同幕有汪中戴震王念孙邵晋涵
后来在河南幕府,校刊书籍,编写《固始县志》、《登封县志》、《怀庆县志》。
1783年黄景仁山西运城病重,托付身后事给洪亮吉
洪亮吉陕西七百里奔丧,千里扶柩回乡安葬。
陈鳣清 1753 — 18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3—1817 【介绍】: 浙江海宁人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
嘉庆三年举人
京师钱大昕王念孙等往来。
强记博识,精研文字训诂,长于校勘辑佚。
阮元称为浙中经学最深之士。
藏书甚富。
有《续唐书》、《论语古义》、《简庄文钞》等。
朱彬清 1753 — 18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3—1834 【介绍】: 江苏宝应人字武曹一字郁甫
乾隆六十年举人
精训诂声音文字之学,与刘台拱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李惇汪中邵晋涵等互相切磋。
有《经传考證》、《礼记训纂》、《游道堂诗文集》等。
马宗梿清 1757 — 18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2 【介绍】: 名或作宗琏
安徽桐城人字器之一字鲁陈
举人东流县教谕嘉庆六年进士
历从学于舅父姚鼐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诸名师。
工古文,尤精训诂及地理之学。
有《左传补注》、《毛郑诗训诂考證》、《周礼郑注疏證》、《谷梁传疏證》、《说文字义广注》、《战国策地理考》、《南海郁林合浦苍梧四郡沿革考》、《岭南诗钞》等。
维基
马宗琏(1757年—1802年10月25日)字鲁陈一字器之
安徽桐城县(今桐城市)人。
清代官员、作家。
姚鼐之甥。
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少事其舅姚鼐学文词,后受学于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等人。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乡试中举,历任合肥休宁、东流教谕
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次年九月二十九日卒。
著有《春秋左传补注》三卷,与顾炎武惠栋两家《左传补注》并称。
有子马瑞辰
王引之清 1766 — 18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6—1834 【介绍】: 江苏高邮人字伯申号曼卿
王念孙子,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
道光间历官工部尚书
传父文字训诂之学,有“一家之学,海内无匹”之称(阮元语)。
卒谥文简
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辞》等。
维基
王引之(1766年—1834年)字伯申号曼卿
江苏高邮人
探花,训诂学家。
祖父王安国吏部尚书,父王念孙直隶永定河道。
王引之幼承家学,乾隆六十年(1795年)举人
嘉庆四年(179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擢礼部左侍郎
参与纂修词林典故》。
王念孙首劾和珅王引之添上“唐尧在位,亦有共欢;及至虞舜登庸,即行诛殛”数语。
仁宗特意在乾清宫召见王引之
累官工部尚书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卒于任,谥文简
清史稿》有传。
丁履恒清 1770 — 18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0—1832 【介绍】: 江苏武进人字若士一字道久晚号东心
嘉庆六年拔贡。
肥城时有善政。
治学注重农田水利钱法盐政等经世之术。
工诗。
对声韵训诂也有根柢,与钱大昕王念孙等为师友。
有《春秋公羊例》、《爱日堂自治官书稿》、《元诗名物志》、《说文形声类篇》、《思贤阁集》等。
陈奂清 1785 — 1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5—1863 【介绍】: 江苏长洲人字倬云号硕甫一号师竹晚号南园老人
诸生
先后从学于江沅段玉裁,与高邮王念孙父子相切磋。
精通经学,尤长于《毛诗》。
家居授徒。
潜心著述,所撰《诗毛氏传疏》为清代诗经》学的重要成果,另有《三百堂文集》等。
胡从简晚清 1844 — 1895
维基
胡从简(1844年—1895年)字敬亭四川省成都府新津县人清代著名经师大家,著名礼学大师进士
新津胡氏祖籍安徽绩溪,后迁江西庐陵
综合吴克让的《新津县乡土志》及新津胡氏族谱载,新津胡氏一世祖为宋末元初胡受,从湖北麻城迁入川西。
四世祖为胡通海,元末进士四川昌州知州,后定居永川九龙滩。
昌州大足荣昌永川等地。
五世祖为胡复初,元末庠生,不仕后充任荣县东川书院教授
六世祖为明初刑部侍郎兵部左侍郎胡子昭,与方孝孺同日殉难。
明朝传至胡应这一代始迁新津
清初胡氏另一脉相传到十六代胡大斌
又一支传到二十一代胡文魁
这两支也迁到新津
清初至清末,胡氏又相传约十代。
胡从简1844年出生于新津
由于明末清初四川的连续兵灾,当时胡家已经式微。
胡从简人穷志不穷,“编屦得钱为活。
年十九,始读书,刻苦自励。
吴克让新津县乡土志》说, “胡从简亦岳公再传子弟,邃于古义。
” 这里所说的岳公即岳逢阳,字丹崖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1832)进士
岳逢阳是清代新津县四位进士中的第二位。
岳逢阳家在新津县安西镇月花村,是岳飞第二十三世嫡孙。
后来胡从简考上锦江书院邑庠生(秀才)。
1874年胡从简肄业锦江书院,时年三十。
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建立尊经书院,在全蜀学生三万人中选拔百名入学,录取率0.003。
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计划通过尊经书院,以“一人学战,教成十人。
万人学战,教成三军”的方式为蜀中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才。
” 为给尊经书院选拔高才生,张之洞在蜀中主持考试,题为周礼社制考。
试毕,胡从简张之洞选拔为第一,入选为尊经书院上舍生,即今天的高年级研究生。
据记载,胡从简“融贯礼经,《周礼》、《大小戴记》并注疏皆成诵。
”当时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有与胡从简同时第一批考入尊经书院的杨锐宋育仁廖平等人。
他们虽比胡从简小五到十岁上下,但即使在学术上他们人人皆非等闲之辈。
胡从简能在考试中从这批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学力之深厚。
1879年王闿运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来到成都,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校长)。
王闿运学问深厚,尤注重通经致用。
他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期间,重振了著名的“蜀学”,使蜀学派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的顶峰,因而在晚清及近代学术思想史上名垂千古。
钱基博曾指出“疑古非圣,五十年来,学风之变,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由湘而蜀,由蜀而粤(康有为梁启超),而皖(胡适陈独秀); 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足见王闿运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地位。
王闿运来到尊经书院后立即考试学生,题目是“玄端,冠端所用。
学生们答题大多依据乾嘉学派大师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等流行著作。
唯独胡从简“取证经记,曲折旁通,”立即受到王闿运的器重,提拔为斋长
古代的学院分院斋两级管理,相当于现在的校院两级。
国子监的传统,斋长在日常教学管理甚至是寝室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斋长既起着维持正常秩序的作用, 也发挥着课后协助教官监督学生言行的作用。
斋长有权对违规的学生进行惩处。
清末薛福成庸庵笔记》说,在王闿运指导下,胡从简治《》,戴光治《》,廖平治《公羊》、《榖梁》、《春秋》,刘子雄、岳森通诸经,“皆有师法,”成为蜀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廖平的学说也为后来的变法奠定了学术基础。
杨锐宋育仁则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政治领袖人物。
胡从简终成清代学大师
清史资料《清代学大师列传》特别将胡从简传附于王闿运传之后,显然是视他为王闿运之得意门生。
1892年胡从简考取进士
梁启超的说法来算,清代的一个童生历经逐次科举考试,最后取得进士功名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
社会和朝廷对进士都很重视。
按朝廷惯例,胡从简被授予知县即用。
七品知县,年俸45到60两白银,禄米45斛(一斛等于五斗或50 升或约为现在200斤),养廉银1200两白银。
相比之下,一户农家一年的收入均才40两白银。
胡从简被授予知县,也就是说,凭正常合法收入,他一年的经济收入可以是一般人的十几倍。
对于曾在青年时期经历过贫困的胡从简来说,做官无疑是改善家庭物质生活的机会。
清史资料《清代学大师列传·胡从简传》,《清代学人列传·胡从简传》记载胡从简弃官不做,“乞病归,家居治学,竟不复出。
胡从简治学极为刻苦,“恒以夜分就灯下纂录,五十而瞽。
”“所著书有《礼经考》,《礼经释例》,《周礼句读》,《大戴礼记笺》,《读礼管窥》,累六百余万言,蔚若继曲台之后。
” 只可惜这些著作今天恐怕已经毁损。
查遍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除《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以外,有关尊经书院的档案和资料现在全部不知所终,其中包括胡从简的巨著。
就连尊经书院各位进士的朱卷也都在文献中没有了踪影,只有宋育仁的还在。
鉴于尊经书院与戊戍变法的密切关系,这个现象与戊戍变法失败直接有关。
西汉学者后苍开创《》学以后,两千年以降,研究《》学的大家为数众多,其中还包括朱熹等人。
由于上古历史文献流传下来的很少,文义考据及其艰难,历代学者在《》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多为论文,专著较少,而胡从简的礼学却有五部专著,六百余万言之巨。
通盘比较《清代学人列传》对各位入传学者的学术地位评价,“蔚若继曲台之后”之语的确是极高赞誉。
其意为,胡从简是继西汉经学大家后苍著《后氏曲台记》,开创《》学以后,两千年来成就最是蔚为大观的《学大师
清代学大师列传》和《清代学人列传》王闿运传一文中还指出,胡从简“蔚为经师,咸守家法,较之诂经、学海所造就者殆有过无不及焉。
” 这句评语也是对胡从简的很高评价。
清代是历史文献研究考证学的黄金时代和顶峰。
清代这方面的大家有许多。
是乾隆到嘉庆年间形成的乾嘉学派就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等等。
乾嘉学派奠基人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毛奇龄等人。
一些达官贵人如阮元毕沅等,也出而倡导经学,著述丰富。
整个清代考据学学海中有造就者是出现在《清代学大师列传》一书中的著名学者就有370余人
胡从简能得到“有过无不及”的盖棺定论,绝对是极大的荣誉。
胡从简无嗣,收侄儿胡念祖为子,传其学。
胡念祖在学术上得胡从简真传,在尊经书院就读时也是廪生,后又任书院东斋斋长
现存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尊经书局出版物《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中刊有胡从简胡念祖他们两人的论文共15篇。
其中胡从简七篇,胡念祖八篇。
三部珍贵典籍是尊经书院留传下来的现存唯一学术书籍。
不幸中的万幸,这15篇论文就成了今人了解胡氏礼学的窥豹之管。
1895年胡从简逝世,享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