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杨雍建清 1631 — 1704
维基
杨雍建(1627年—1704年)字自西号以斋浙江海宁盐官人
曾祖杨鸾、祖父杨万年。
父杨斌为杭州府学生,“累举不售”。
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贡生出身,入国子监
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康熙十八年(1679年)会试副主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兵科给事中,一日九疏,以敢谏闻名,由兵部礼部,再到吏部,皆未离谏台,有“本朝第一谏官”之誉。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一月,致仕,“晨膳夕膳,而以粗粝自甘。
遇簦笠旧友,胸无水旱冰炭。”。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五月卒于家。
著有《杨黄门奏疏》二卷、《抚黔奏疏》八卷、《西台奏议》、《政学篇》一卷、《景疏楼诗文》十卷、《自怡集》一卷。
杨中讷
黄叔琳清 1672 — 1756
维基
黄叔琳(1672年—1756年)字昆圃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
学者。
康熙三十年(1691年),年仅二十岁的黄叔琳考中辛未进士
清初,南方文风鼎盛,殿试第一甲多为南方人,本次考官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王士禛等人,又初评全椒县吴炳第一,金山县戴有祺第二,海宁县杨中讷第三。
康熙帝以为第一甲长期没有北方人,特地升黄叔琳为第三名(探花),以杨中讷为第二甲第一名。
翰林院编修,累迁翰林院侍讲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父丧丁忧去职。
守丧结束后复官,升侍读山东学政鸿胪寺少卿
此后历任通政司参议奉天府丞兼学政左佥都御史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升任刑部右侍郎
雍正改元,调吏部,偕同两淮盐政谢赐履前往湖广,与总督杨宗仁评议盐价,革除陋规。
雍正二年(1724年),任浙江巡抚,兴修水利。
不久,陈世侃家人和肉铺商人贺懋芳发生口角,陈世倌指使黄叔琳在公堂之上直接杖毙贺懋芳,导致杭州民愤。
被弹劾受贿撤职,赴海塘效力。
乾隆元年(1736年)复官,任山东按察使
次年布政使
乾隆四年(1739年)母丧丁忧去官,守丧期满后,复官,任詹事府詹事
不久后,又因被人弹劾在山东任内多有失职,遭到夺官。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六十年,重赴恩荣宴,加侍郎衔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