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刘宇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绵竹人字季龙号蓬玄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累迁吏部右侍郎
崇祯十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次年为首辅。
然才能平庸,以座主钱士升援引,得进高位。
时清兵深入,受命督察军情,过安平,闻清兵将至,即逃往晋州
十二年去位,久之卒于家。
陈祥士清初 1631 — 1701
玉螺山诗钞·序
十二世祖考,姓陈氏,讳祥士字贤裔,晚年释名彻咏,号希声学者称希声禅师
先世江南江都人明洪武中以武功授昭信校尉,从征云南平定普蛮,遂入籍贵州安平县,九世袭平坝卫左所百户
禅师曾祖、祖父皆由茂才三世为县令禅师以拔贡生四川庆符,以能声著。
乞养归里,事二亲毕,被征从军,补工部营缮司主事,转兵部武库司员外郎
五十后解组归,遂不复出。
手葺玉螺山恒庵,修心净土,深佛海门,所作诗皆随事说法,钳槌后学,题曰《玉螺山说集》,盖如禅家之偈,不欲以诗名也。
旋刻行于世。
嘉庆戊寅(1818),先君子令黄冈
从兄辈自安平来,因索禅师著述,乃出是集于故纸中,零星散乱,令人钞录成册。
久欲重刻,未果。
培家高、曾祖考皆由甲科入仕,各有著作,曾祖定斋公尤为理学名臣,海内称重。
先君子手刻家集甚多,此集未经付梓,以为抱憾。
培以微官来宣城,获交学博无锡顾南厓,属为考订精审,授之梓人,以承先君子未竟之志而永此书之传焉。
道光甲辰(1844)九月下浣,五世孙男培谨识。
丁日昌晚清 1823 — 1882
全台诗
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静别字雨生,一作禹生,又作禹笙。
广东丰顺人
咸丰初太平军入闽越,以廪贡生出办乡团,因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
同治初李鸿章调主上海机器局。
历任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巡抚
同治七年(1868)建议设立轮船水师,将沿海分为北洋(天津)、中洋(吴淞口)、南洋三个军区,其中南洋军区即以台湾为基地。
同治十三年(1874),被起用为船政大臣,后担任福建巡抚
任中提出多项铁路、电线等现代化建设计画,可惜后来因经费不足而未能实行
担任福建巡抚时,曾驻台五个月(1876年底~1877),在台期间,整饬吏治,绥抚生番,并鼓励内地居民来台开垦。
在北部试行茶业栽种,鼓励开采煤铁及石油,完成台湾府城安平与旗后间的电线,为台湾最早的自有电线;又筹画建筑安平到打狗(今台南高雄)的铁路。
曾豁免十馀种苛捐杂税,对台湾贡献颇大。
生平雅好藏书,多得宋元旧本,编有《持静斋书目》、《持静斋藏书纪要》。
又擅词章之学,著有《百兰山馆诗》、《抚吴公牍》、《牧令书纪要》、《百将图传》等。
丁日昌在台诗作仅一题二首,录于《恒春县》及《百兰山馆古今体诗》。
(施懿琳撰)
李国华
全台诗
李国华(?
~?
),广州嘉应人
同治十年(1871)署大甲巡检 ,后署安平右堂
沈曾植清末民国初 1851 — 1922
海日楼诗注·自序
《海日楼诗》者,嘉兴乙庵沈公之所著也。
公儒林丈人,群伦大府。
道轶萌外,誉馥区中。
奚待黻词,始腾来叶。
自其中岁,大隐金门
固已藉甚声华,英绝领袖
㤅伯见而倒屣,重黎引为同方。
三墨八儒,四营五际。
既探其赜,不域其樊。
雅诂启六艺之钤,律意坚公羊之守。
绎蒙兀之秘史,则不儿證源;跋特勤之唐碑,而象胥累译。
固已涵揉九流,雕锼万态矣。
晚哜道真,独叩玄宰
趣弥博而旨约,识愈广而议平。
入逝多之林,宜黄倾其胜义;拾羽陵之简,上虞资其启键。
况复接坐三君,毕归陶铸;尚论百氏,力扫秕糠。
类隔音和,通成国之舌腹;三长五不,导知几之微言。
海外愿文玄为师,稷下重祭尊之教。
夐乎不可尚已!
弸中彪外,溢为声诗。
公固自譬承蜩,掇之而已。
然而鞫情缮性,轹往逴今。
诸方遍参,一法不取。
逸情云上,潜思渊沈。
小雅怀明发之心,魏阙切江湖之望。
其隐文谲喻,远叹长吟,嗣宗、景纯之志也;奥义奇辞,洞精骇瞩,马歌鹭铙之馀也。
剥落皮毛,见杜陵之真实;飞越纯想,契正始之仙心。
一代大家,千祀定论。
秀水演派,上溯朱、钱;并世标宗,平揖陈、郑。
观其早入樊南,晚耽双井,不薄李、何之体,期沟唐、宋之邮,则如竹垞
搯擢肝肠,难昌黎之一字,冥搜幽怪,蹑东野之畸踪,则如萚石
然前者法物斑斓,或致疑于赝鼎;后者解衣盘礴,或献诮为荒伧。
公乃经训菑畬,玄关融液。
与风、骚为推激,脱陶、榭之枝梧。
截短取长,后来居上矣。
籀园西江天马,蹴踏九皋,锻思冥茫,而难辞破碎;夜起沧浪别才,高视左海,自成馨逸,而微失囚拘。
盖一徒挹拍黄、,单提祖印;一但刿鉥王、,取径剑峰。
孰如公括囊八代,安立三关,具如来之相好,为广大之教主乎?
特是弦外希音,意内曲致。
望帝春心之托,苦无郑笺;泉明述酒之章,易滋燕说
孤诣斯隐,解颐安从?
读公诗者恨焉。
余以戋材,敢窥䆞窔。
勉为疏释,阅星霜。
其中甘苦疾徐之数,可得而言焉。
公生前丛稿,漫不自珍。
友生排比,后先乖迕。
固世代密迩,可效天社之整齐;而弦辙更张,岂免孟亭之附会。
其难一也。
公自言以经发诗,因诗见道。
东京内外之学,中秘今古之文,莫不滂沛寸心,橐籥在手。
怀人海国,补郑说之十繇;雅禊临河,融皇疏于五字。
余学昧稽古,叹兴望洋。
其难二也。
公识贯珠囊,旁通铜鍱。
三洞七签之笈,叶岩铁塔之函。
左右逢源,禅玄互證。
以文字之般若,遣空有之名言。
方之前修,雅同蒙叟;统笺二集,有愧遵王
彼亲麈谈,犹存罅漏;况余冥索,宁抉渊微?
唯崇贤之解头陀,三藏斯能瓶泻;若南城之诠子厚,五咏故从阙如。
其难三也。
公馀事多能,殚精评鉴。
游心艺圃,放意墨林。
翻谱录于宣和,承笔谈于历下。
虹月沧江之舫,云林清閟之居。
玉轴标华,金壶徵故。
利州之帖,订误于覃溪;歌岩山之碑,折中于东观。
若此之类,又涉专门。
其难四也。
公腹笥之富,睪牢古今。
使事极纂组之工,缀文根苍雅之籍。
时复反熟为冷,易类求新。
雕虎增字于孝标,镂象假言于韩子
南华僻,或窘令狐;虬户逞奇,孰知彦伯
其难五也。
集中苔岑协好,酬唱为多。
本事旁徵,风流已邈。
鼎革以还,逃名者众。
疑古贤于阳五,莫诘生;披吟劄于月泉,全更姓氏。
其难六也。
克兹六难,稿经数易。
或只义孤寻,穷年始得;或散帙无意,俯拾即来。
不求有功,岂云无失。
雁湖之注舒国竹坡之笺简斋,所敢望也。
抑尤有恨者,公生不逢辰,老伤溃止。
当涂应谶,荧惑降童。
重华行否德之禅,瓯脱窜流人之簿。
通明违世,不下层楼;陈咸荐时,式遵祖腊。
身存河济,而兴之歌;世异元嘉,猥托黄花之咏。
世之论者,或斥为违天之苌叔,或誉为一家之离骚。
世代不同,抑扬遂异。
后之览者,略其殷顽之迹,挹其古芬之词可也。
重光大荒落之岁玄月虞山钱萼孙序。
郭钦沐晚清 1858 — 1909
全台诗
郭钦沐(1858~1909)号藻臣,官章彝
台湾府安平县(今台南安平)人。
原籍福建铜山(今福建东山),落款常题「东山」二字,以示不忘本。
郭氏通经史,擅画梅,又精于草书,为台南艺苑之佼佼者。
光绪十一年(1885)嘉义知县罗建祥之聘入幕,佐理县务,颇有佳绩。
因清赋主张与刘铭传相左,遭撤职。
返乡后,于光绪十三年(1887)安平协镇署担任岱龄之幕僚
割台之初全家西渡厦门避难,时局稍定后,于明治二十九年(1896)四月返台。
明治三十年(1897)与当地文人蔡国琳同应台南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纂修台南县志》。
后婉拒安平区长之职,转任英海兴洋行主计,因郭氏善于筹画,使该行业务蒸蒸日上。
明治四十二年(1909)五月亲自携带现洋赴三嵌店发饷,途中因气候炎热,沐浴溪水受凉,返家后发烧兼下痢,后病情转剧,于五月二十九日病逝。
郭氏生前以市字卖画为主,作品不曾出版。
民国四十二年(1953)十一月台南文化》三卷三期「史料丛辑」刊登〈藻臣遗录〉,内容多为简牍书信,同时有告示、联语、谷帐、药方之类,并无郭氏诗作。
南史于同期刊登〈郭藻臣先生之诗词〉收录诗两首,词一首。
台南文史家卢嘉兴据郭氏现存书画,发表〈清末台湾艺术家郭藻臣〉一文,又收录郭氏诗作七首,以下即根据前述资料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