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夏正”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周岸登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2
江南春柳词·跋
丁巳旅食北京,曾借比竹馀音韵,为蓟门春柳词三十首,劳者自歌,亦当世得失之林也。
南来十载,德业靡进,世乱日亟,恒斡渐衰,读尊前、花间二集所载唐人柳枝词,触绪增感,乃遍和之。
四月十七初度日起,尽此月得七十二首,合之前作遂赢百首。
不自用韵者,初无作意,趁韵为之,随人俯仰,或竟匪夷所思,见智见仁,亦随人甘苦之酸咸之而已。
丁卯夏正四月三十日甲子记,将有厦门之行,漫捲诗书矣。
旧交星散,孤弦独奏,书竟泫然。
陈方恪清末至现当代 1891 — 1966
适屦集·和观堂词·序
刖足适屦,言非顺也。
庄生有谓,忘足,屦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
则有几乎道矣。
予于壬申(1932)九月末,居匡庐,自秋涉,屦衍归,时迫岁暮,云雪荒荒,空山寂寥。
伏处小楼,轧沕昏旦,每至深夜,狂飙撼屋,石落有声,一灯荧然。
饥鼠出壁,彷徨偃啸,无复自聊。
枕函适有彊村老人辑刻《观堂词》一卷,为海宁王静安所著。
喜其清丽有则,且词仅二十三阕,率多小令平调。
因尽取而和之,不若长调有锵声揣韵之烦也。
每夕少则二三阕,多至五六阕,始则比辞按律,句句而为之,继则令家人挹卷于前,随诵而成之。
仅数宵,而全什毕矣。
举凡夜之所思,昼之所接,尘之所经,有情无情,有意无意,如呓如呆,如讔如谲,有因有感,无感无因,一寓于此。
不独他人读之,不知所谓,即自读之,亦不知所谓何也。
亦唯曰:藉以自遣而已。
或曰:为遣之具多矣,博簺奕棋,胥足以为欢,何必自苦若是。
不知余夙好遐思,且苦宾对,博奕非一人之事也,苟为遣则同,亦讵定彼之为乐,斯之为苦乎。
初则就其韵以域其思,久之滂洋自恣,不知其果有韵无韵也。
古之人所谓既得而忘筌蹄者非耶。
是吾有刖之忘,而得屦之适矣。
更何有执著于其间哉。
于是家人请录一通藏于家。
夫所遣者既逝矣,则遣之者亦可以不存,姑委之箧衍,俟他日读之,可以验当日情日,聊志岁月而已。
并取王君原作附于后,戏题曰适屦集。
至谓可以言词而示世,则吾岂敢。
岁在昭阳作噩夏正之夕。
鸾陂居士识于庐山羖岭之松门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