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杜堮清 1764 — 1858
维基
杜堮(1764年—1858年)字石樵山东滨州人
官至礼部侍郎
谥文端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一等一名钦赐举人
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为武英殿纂修
嘉庆九年(1804年)顺天乡试同考官
嘉庆十四年(1809年)侍讲次年侍读,任日讲起居注官
累迁侍读学士
嘉庆二十年(1815年)出督顺天学政
道光元年(1821年)兵部右侍郎
同年出督浙江学政
次年吏部右侍郎
道光七年(1827年)吏部左侍郎
道光十五年(1835年)礼部左侍郎经筵讲官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太子太保
咸丰二年(1852年),子杜受田卒,咸丰帝亲往家中祭奠,杜堮已年届九十,由孙搀扶接驾,加礼部尚书衔
咸丰八年(1858年)卒,加太傅衔,赐谥文端
邓嘉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江宁人字熙之
同治优贡,候选训导
文宗桐城派,诗境寒瘦。
有《扁善斋集》。
穆彰阿清 1782 — 18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2—1856 【介绍】: 满洲镶蓝旗人,郭佳氏,字子朴号鹤舫
嘉庆十年进士
检讨
历礼、兵、刑、工、户部侍郎
道光初内务府大臣,两署漕运总督
七年,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年军机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他当国二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内外,权倾一时。
鸦片战争间,力主和议。
咸丰帝即位后被黜。
维基
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师傅,曾经提拔曾国藩
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是广泰
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检讨
曾任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
道光八年(1828年)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达二十馀年。
善于揣摩道光皇帝的心理,“终道光朝,恩眷不衰”,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后担任漕运总督
门生遍满朝野,号称“穆党”。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穆相亦提拔曾国藩,二人有师生之谊,曾国藩的迅速发迹,实离不开穆彰阿的提携。
鸦片战争爆发,支持琦善,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
军机大臣王鼎甚愤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
鸦片战争后,穆党独揽朝政,官场弥漫著因循守旧的氛围。
官员贿赂公行,弟子辄以及炭敬、冰敬、瓜敬之类投报,连曾国藩亦不例外。
咸丰帝即位,依杜受田之议,起用林则徐姚莹等人,指责穆彰阿“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咸丰三年(1853年)穆彰阿捐纳银钱,赞助朝廷军饷,赐五品顶戴。
咸丰六年(1856年)病卒,年七十五。
乔用迁清 1788 — 1851
维基
乔用迁1788年—1851年11月16日乾隆戊申咸丰辛亥九月二十四日),字敦安号见斋又号恒斋鉴斋
湖北省汉阳府孝感县(今属孝感市孝南区)人,咸丰初年官至贵州巡抚太子少傅
早年为县廪生。
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八十七名。
内阁中书
二十二年(1817年)丁母忧回籍。
二十五年(1820年),服阙,九月,充军机章京
道光二年(1822年)闰三月,补授内阁中书
五年(1825年),升任内阁侍读,随即丁父忧回籍。
八年(1828年)二月,服阙,补原官侍读,仍兼充军机章京
六月,充方略馆纂修官
十一年(1831年)二月,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知府用。
十月,授广西南宁府知府
十四年(1834年),调任桂林府知府
十六年(1836年),升任甘肃巩秦阶道
十八年(1838年)闰四月初二日,擢任广东按察使
十九年(1839年),英吉利商人在广东市场私售鸦片烟,经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令上缴销毁,英国军舰移往澳门继续贩售;九月间,乔用迁偕同布政使熊常錞林则徐令带领兵弁,数次于穿鼻洋、尖沙嘴炮击驱赶英舰。
十二月,得到林则徐奏报保奖。
二十年(1840年)二月,署理广东布政使
九月初四日,升授山西布政使
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因山西巡抚杨国桢赴任闽浙总督乔用迁署理山西巡抚
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鸦片战争,浙江乍浦失守,江苏省城告急,道光帝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选派将官管带预先挑选的太原、大同精兵一千人驰赴苏州牛鉴程矞采调遣。
五月,因天津可能被英军攻击,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截回已启程前往江苏山西兵一千人,改赴天津;又调用山西省所存抬炮、抬枪,挑选二三百杆,委员解赴天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收存备用,随后乔用迁奏报已经拨用抬炮、抬枪二百杆及铅丸火药运往天津
讷尔经额奏请增兵防守天津海口兵部议请于各省兵额中酌量裁拨;乔用迁奏请于山西抚标左右二营、太原镇大同镇所属各营内裁减马步守兵160名,并以突然裁撤兵额将造成兵丁生计困难,请自道光二十三年起各营兵额遇缺不补,限年完成裁减。
获得允准。
二十三年(1843年)十一月,因审理范守仔强奸未成本妇羞忿自尽一案未能查出疑窦,遭到议处。
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十四日,升任贵州巡抚
贵州省苗民村寨平时有客民依附居住,经前任巡抚嵩溥清查苗寨,将客民户口编入保甲,不准续增,并奏定查核章程,每年将迁离的户口按册开除。
二十六年(1846年)乔用迁奏陈:「苗寨附居客民,或仍归原籍,或别徙他乡,固属事所恒有。
惟佔籍既久,生齿日繁,其子孙每有分户另居者。
各府厅州县,祇将旧户徙去者开除,不将分居户口载明,日久易滋流弊。
查分居客民,租垦荒山,自食其力,相安已久,即属编氓。
应请饬各地方官,督率村寨保长人等,将客民旧户徙去若干、现存若干、分户另居者若干,一律查载办理。
」获准实行
二十七年(1847年),以湖北原籍水灾,捐银一万两以备赈济,受到交部优叙。
乔用迁奏言:「黔省民苗杂处,狱讼不平,酿患必巨,教唆之犯尤应严惩。
遵义举人周应先受贿干讼,请褫革。
八月,奏报前任广东南韶连道刘晸昌在籍滋事,请暂行革职提审,获准。
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三日,赴京陛见。
贵阳府定番州民人韦阿香盗枪走火身亡,知州童翚详文伪称田潘大打猎误伤;安顺府归化厅李陆氏被伍帼钧殴毙,署通判方联远违例不验尸,乔用迁奏请将二员革职获准。
又奏称贵州州县员缺不多,办理领运京铅、采购滇铜,往返需耗时二年,常有前次派运尚未返回、后次派运接连不断的急乱情形,加以升迁调任等事故,无人能署理职缺,请拣发曾经外任、现在吏部投呈履历的候选知县6员以供委任。
三十年(1850年)清平县城炮台坍塌,知县郑选士出力勘估及修理,乔用迁奏请奖叙。
二月咸丰帝上谕命乔用迁遴选将弁督率兵勇堵截由湖南窜往贵州的匪徒。
三月,驰驿奏报湖南匪徒窜逼贵州边境,已严饬堵剿之情形;随后咸丰帝警告情乔用迁有除暴安良职责,「如玩泄从事,致苗匪鸱张或与楚匪句结煽动」将严行究责。
四月,以苗匪聚众抢劫、拒捕、杀害官员等案件已累积一百多件,乔用迁饬令候补知府胡林翼带兵深入苗疆搜捕,捕获案内大盗二百九十馀人,乔用迁又保奏、奖励出力办理的文武官员。
当时湖南会李沅发纠众滋事,扰动贵州边境;乔用迁遵旨派遣贵东道周作楫、古州镇总兵崇福、镇远镇总兵秦定三各带兵勇,于贵州湖南省境防堵攻剿。
会匪又窜扰洪州太平山一带,经文武各官督兵攻击,生擒匪徒首领多名。
又会同湖南官兵追剿到水口等地,大有斩获,剩馀匪众由贵州边境的摩天岭翻山窜逃。
五月,逮捕李沅发,边境肃清,咸丰帝嘉奖乔用迁同心协力剿办,赏加太子少傅衔
六月咸丰帝认为湖南贵州相邻,一向有会匪出没,最好趁此时军事告一段落之际,尽力整顿,谕令乔用迁会同湖广总督裕泰筹议增兵设防、团练、保甲等各事宜。
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二十四日,卒于任上,年六十四岁。
咸丰帝谕照巡抚例赐恤,赐祭葬。
杜受田清 1788 — 18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8—1852 【介绍】: 山东滨州人字芝农
道光三年进士
编修
直上书房授文宗读,历十数年。
咸丰初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山东江苏赈灾,卒于途。
谥文正
维基
杜受田(1788年—1852年)字芝农山东滨州旧城人(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朝重臣。
咸丰帝帝师
道光三年(1823年)杜受田中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传胪),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
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京直上书房,授皇子读书。
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
咸丰帝登基后,加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太平军起义,杜受田推荐林则徐周天爵等有能力的大臣。
咸丰二年(1852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亲赴灾区视察,途中染病,是年七月初九,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六十四岁。
咸丰帝十分悲痛,予谥文正
一说杜受田栽培皇四子奕詝,有成就帝业之心,但道光帝有意立皇六子奕䜣太子
杜受田用计使得道光以“皇四子仁孝”为由立奕詝太子
冯登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嘉兴人字云伯号柳东又号勺园
嘉庆二十五年进士
宁波府学教授
治经通汉宋,古文宗桐城
精声音训诂,工诗,善词。
有《三家诗异文疏證》、《十三经诂答问》、《石经阁文集》。
翁心存清 1791 — 1862
维基
翁心存(1791年6月15日—1862年12月27日)字二铭号邃盦江苏常熟人
翁心存出生于1791年6月15日江苏常熟人
父亲是翁咸封(1750-1810),曾考取举人,官至江苏海州学正,主要负责地方基层教育行政工作。
翁心存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咸丰同治两朝大学士,早年任尚书房总师傅,是咸丰帝恭亲王奕䜣惠郡王绵愉的师傅,晚年入值弘德殿侍读同治,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同治元年卒,谥文端
周祖培清 1794 — 18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4—1867 【介绍】: 河南商城人字芝台一字叔滋
嘉庆二十四年进士
官至刑部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咸丰间会办五城团防,又上团防章程六条。
文宗卒,总理丧仪兼办定陵工程。
后与贾桢沈兆霖等合疏请慈禧太后听政。
卒谥文勤
徐继畬清 1795 — 1873
维基
徐继(1795年—1873年)字松龛又字健男号牧田松龛先生,室名退密斋,山西代州五台县人
生于乾隆六十年,卒于同治十二年,中国清朝学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
徐继畬最重要的著作是介绍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瀛寰志略》,他在书中所推崇的西方政治制度,就当时而言,其思想是非常超前的。
虽然推崇西方制度,但也深知清朝现实,为人谨慎,仕途坎坷。
同治年间官至太仆寺卿,加二品顶戴。
徐继畬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东冶镇
其父徐润第进士出身徐继畬从小便受到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曾经师高鹗等名人。
道光六年(1826年)徐继畬考中进士,以朝考第一(朝元)被选为庶吉士,四年后成为翰林院编修,之后不久又成为陕西道监察御史
期间上疏弹劾忻州知州史梦鲛以及保德知州林树云等人,并且上疏提议实行简政,深合道光帝意见,因此道光帝徐继畬入朝觐见,向他询问各种时事,徐继畬都对答如流,深得皇帝欣赏。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他开始担任广西浔州府知府
之后又历任福建延建邵道,署理汀漳龙道
道光二十年(1840年),当时时值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舰聚集厦门,与漳州近一水之隔。
当地百姓都大为惊恐,徐继畬督兵勇昼夜防守漳州,誓与城门共存亡,百姓因此得以安定下来。
因此,徐继畬得到了较好口碑。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畬任两广盐运使,随即升任广东按察使
次年,迁福建布政使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升任广西巡抚,然而还未上任,就被改授福建巡抚
当时正值闽浙总督刘韵珂因病乞假,徐继畬便代理闽浙总督,和外国人交往加密,了解到很多国外的各种情报,为此后编著《瀛寰志略》打下基础。
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为在福州发生的神光寺事件中处理事件的方法与当时在福州养病的林则徐以及其他一些官僚的意见不合,多次被言官弹劾。
咸丰元年(1851年)徐继畬因为「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竟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被革职并召回北京,接受咸丰帝的当面问询。
咸丰帝对答完毕后,咸丰帝评价他为朴实,但终因言官弹劾势重,被降职为太仆寺少卿
次年(1852年)吏部追查徐继畬巡抚任内逮捕罪犯延迟一事,徐继畬因此被彻底罢官,回到故里。
当时正逢捻军之乱以及同治回乱,徐继畬协助官府率领团练协防辽州上党阳城等要地。
深受当时兼任山西巡抚沈桂芬的好评。
咸丰六年(1856年)他被平遥超山书院聘为书院山长
同治四年(1865年)徐继畬被重新起用,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并管理同文馆
之后又任太仆寺卿,授二品顶戴。
同治八年(1869年)告老辞官,并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家中去世。
清史稿》有传。
李星沅清 1797 — 18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7—1851 【介绍】: 湖南湘阴人字子湘号石梧
道光十二年进士
编修
官至两江总督
咸丰帝即位后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太平军,在武宣病死。
谥文恭
有《香山馆集》。
向荣清 1799 — 18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9—1856 【介绍】: 四川大宁人,寄籍甘肃固原字欣然
行伍出身。
杨遇春所识拔,擢为游击
道光间累擢为提督,历四川湖南固原各地。
太平军文宗特调为广西提督
三年钦差大臣,尾随太平军至天京(今南京),建江南大营。
六年,大营兵溃,退至丹阳病死(一说自缢)。
谥忠武
祁宿藻清 1801 — 1853
维基
祁宿藻(1801—1853年)字幼章山西寿阳人
官至江宁布政使
太平军攻佔江宁(今南京)时殉难。
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同榜有后来的名臣曾国藩,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
以召对得到宣宗赏识,特授湖北黄州府知府,调武昌府
正值湖北连年洪水,祁宿藻赈灾防洪,政绩卓著。
破格提拔为广东盐运使,迁按察使,又迁湖南布政使,剿灭韶州数县土匪,赐花翎。
江宁布政使
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决口,大学士杜受田奉命赈灾,疏请以宿藻督办江北赈济事务。
不久,太平军将东下,南京告急,宿藻飞驰返回,尽力筹备守城事宜,然而督抚仓皇失措,各存意见,宿藻劝谏不听。
太平军兵临城下,宿藻亲自登城指挥战斗,援兵不至,自知大势已去,在城上呕血数升而卒。
城陷时,署布政使盐巡道涂文钧江安粮道陈克让、江宁知府魏亨逵、同知承恩通判程文荣、上元知县刘同缨、江宁知县张行澍均殉国。
同治初年清朝平定江南之后,其兄隽藻派人在城北偏僻之地寻获其遗
曾国藩得知后,申请附祀于祥厚专祠,追谥文节
文宗深为悼惜,破格优恤,赠右都御史,荫一子以知州用。
孙铭恩清末 1803 — 1854
维基
孙铭恩(1803年—1855年)字书常号兰检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进士,选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
累迁詹事
咸丰二年(1852年)典试广东
咸丰三年(1853年)连升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出督安徽学政
此时,省会安庆已被太平军佔据,安徽学政驻于太平府办公。
次年,因父亲生病,上疏请求开缺探病,文宗怀疑其逃避,严厉斥责,允许其回籍,待请假期满后,降补三四品京堂
不到一月太平军逼近太平府孙铭恩不听劝阻,执意留在城内,以證明自己清白,称“城亡与亡,以明吾心!”。
城破后,被押送至江宁(今南京),誓死不降,与其仆人范源皆被处决。
朝廷追赠内阁学士,入祀京师安徽江苏昭忠祠。
并授骑都尉世职谥文节
清史稿》有传。
著有《孙文节公遗稿》等。
朱琦清 1803 — 18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1 【介绍】: 广西桂林人
字伯韩一字濂甫
道光十五年进士
御史时数上疏论时务,以抗直闻。
家居办团练以抗太平军
后以道员团练局,助守杭州,城破死。
文宗桐城派,有《怡志堂诗文集》。
吕佺孙清 1804 — 1857
维基
吕佺孙1804年2月23日—1857年10月18日嘉庆甲子正月十三日卯时咸丰丁巳九月初一日卯时),字元相号尧仙一号兰溪,室名运甓轩,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属常州市)人。
早年为监生。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式甲午顺天乡试举人
十五年(1835年),考取景山官学教习
十六年(1836年)中式丙申恩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十八年(1838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二十年(1840年)丁父忧去职。
二十二年(1842年),服阙,仍任翰林院编修,充起居注协修官,兼国史馆协修官,协办院事本衙门撰文
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大考翰詹,列为二等,获赏文绮。
七月丁母忧去职。
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服阙。
六月,以编修方略馆纂修官
七月,协办院事,兼充功臣馆提调官
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充补办事翰林官,并以办理院事充功臣馆提调官
二十八年(1848年),充国史馆纂修官
二十九年(1849年),京察一等,吏部引见后由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
教习庶吉士
三十年(1850年)正月孝和睿皇后、道光帝先后驾崩,吕佺孙渊雅练达,受翰林院掌院学士倚重,长篇祭告文章多出其手。
南书房缺人,掌院学士吕佺孙列名于首列,但因病未能参与考试。
三月,充庚戌科会试同考官,兼充实录馆纂修官
咸丰帝即位后,非常希望澄清整肃吏治,谕内外大臣保举人才,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奏保吕佺孙咸丰帝召见文庆询问吕佺孙的出身背景、所办事务、所拟文章。
四月二十八日,奉旨补授广东高廉道谒见时;咸丰帝训诲与勉励备至,谕:「作外官仍不可脱读书人本色。
」请假于赴任途中回乡省亲。
未及赴任,八月初四日,补授为四川按察使
吕佺孙上摺谢恩,并奏请陛见,咸丰帝朱批:「著毋庸前来」。
十二月十八日,到四川按察使任。
四川司法案件量极为繁重,每年秋审事件往往达五六百件,吕佺孙认为按察使司是刑名总汇,如果没有细心审理,则必定有纵放与冤枉发生,所以对于招供后解送到省的人员都细心审问查究。
以往提审的案件都发交谳局委员推勘,吕佺孙则亲自提审,时常审到深夜,一时间平反许多冤案。
尤其留意亲属伦理问题,常说:「小民虽愚,无不可教者。
教之,当自孝悌始。
」又四川省啯匪横行,充斥道路,危害多年,吕佺孙饬令属员广泛搜捕,有犯必定惩处,匪众闻风暂时收敛。
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三日,升授贵州布政使
六月十五日发摺谢恩并请陛见,上谕:「知道了。
著毋庸前来,即速赴新任。
八月二十一日,交卸印篆。
九月初八日,到贵州布政使任。
九月二十四日贵州巡抚乔用迁卒于任上,十月初六日,接获云贵总督吴文镕通知奏委护理贵州巡抚印务,初八日接巡抚印。
贵州位置毗邻湖南广西,苗、民杂处,民情浮动,容易滋生事端,且广西太平天国战争军情紧急,吕佺孙调遣驻兵、招募团勇,防禦攻剿并行,饬令各州县清查保甲,贵州境内得以保持安定
同月,充辛亥恩科贵州武乡试主考官
十一月检阅贵州抚标、贵阳城守营兵,清查省库徵存银两收解,交代依法时限结报,并查禁私铸语行使小钱。
十二月指挥思州府缉获多次抢劫拒捕的凶盗杨浪子、张化成等36人,分别按律审办。
后因给事中焦友麟上奏整顿捕务摺,咸丰帝吕佺孙议奏,吕佺孙覆奏:「黔省地处苗疆,山深箐密,盗贼易于潜藏,请饬认真缉捕,以获案之多寡,验捕务之勤惰。
二年(1852年)正月,因有人奏称贵州苗匪结党聚劫,官吏瞻顾处分,隐匿不办,且贵州学政翁同书也如此奏报,咸丰帝吕佺孙查办。
吕佺孙覆奏:「各案已获苗匪多名,并无回护情事。
惟万山厂等处,本产矿砂,利之所在,人尽趋之,恐有匪徒潜匿。
现当广西会匪滋扰,大兵云集,难保不四行奔窜,已饬严密查拿,务使内匪无可潜踪,外匪无从勾结。
」朱批知道了。
正月十六日,因新任巡抚蒋霨远抵达贵州,仍回布政使本任。
此时广西战事激烈,太平军窜入湖南贵州有奸民乘机煽动起事,勾结苗匪为患,而贵州官兵已徵调到邻省作战,军营空虚,人心惶惶,吕佺孙知悉黎平府知府胡林翼才能,委任其总理省境沿边保甲、团练事宜,制定章程,与胡林翼往返通信筹画周详,还将湖南广西境内靠近贵州的村落一体纳入团练贵州得以安稳。
贵州省地丁钱粮仅十馀万两,一向需他省协济,此时道路梗塞,且各省用兵耗费巨大,无法顾及贵州户部也无处筹款;吕佺孙努力维持,裁减冗费,加铸当十大钱,设法流通,得以维持财政,深受巡抚蒋霨远倚重。
总督吴文镕曾说:「藩司为通省表率,当为缺择人,不可因人择缺,致开调剂干求之渐。
吕佺孙严格约束布政使司书吏,曾有某县出缺,书吏吕佺孙家人探听以谁委署,吕佺孙获悉即立刻将该书吏斥责驱逐。
五月,捐养廉银二千两给江苏赈灾之需。
八月,充壬子贵州乡试提调官
九月,捐养廉银一千两供防堵经费,得到谕旨优叙。
三年(1853年),充癸丑贵州乡试监临官武乡试主考官
十二月,因历任已三年,奏请陛见。
咸丰帝朱批:「著再俟三年奏请。
四年(1854年)正月十九日,升调福建巡抚,例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
吕佺孙奏请赴京陛见,并率先迎摺北上,但走到湖南辰州时接获咸丰帝朱批回覆:「知道了,不必来京。
」于是改道赴福建
八月十五日,到任福建巡抚
吕佺孙考虑到福建各地会党自前一年起事后,城邑残破、村落萧条、持续动荡、吏治败坏已久,在到任日期摺中一并奏报:「闽省地处海滨,势当繁要,上府则山深路僻,奸宄易藏,下府则俗敝风顽,兵戈未戢。
至吏治之虚浮,营伍之阘冗,财用之空乏,民气之嚣张,在在均须整饬。
臣受事之初,一切利弊情形未能遽悉,惟有协力图维,与督臣虚衷商榷,事事处以实心,不敢以矜能沽振作之名,亦不敢以姑息市宽平之誉,庶几勉竭愚忱,冀酬高厚生成于万一。
」奏入,上谕勉励:「知道了。
闽省疲玩情形甚于他省,时时振作精神,力求整顿之实。
御史蔡徵藩奏请变更闽鹾章程户部议按盐场收,按色抽税二条,请咸丰帝谕令吕佺孙筹办,佺孙会同闽浙总督王懿德奏称:「场灶均在下游,会匪馀逆未靖,民气凋残,难以就场课。
至按色抽税,现就悬额先行试办,以冀扩充。
」获得允准施行。
当时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延平府永安县会匪林俊、黄有使先后起事,林俊窜入仙游县盖尾乡境内,当地乌白旗匪首领陈尾帮助林俊吕佺孙总督王懿德督饬官兵剿捕,擒获陈尾,并于永春州逮捕黄有使,皆按律判处死。
十月,增设汀州府福宁府官银钱分局。
此时有给事中收铺租以补充军费的方法,已于京师试办,请求推广到各省,一律照办;户部移咨到福建吕佺孙奏言:「闽省依山滨海,地瘠民贫。
省垣住家者多,开铺者少,非京师商贾辐辏、货物流通者可比。
且每铺月收租钱数百文至一二千文,至多不过三四千文,其中富户十仅二三,而藉店租以为全家衣食者十居七八,即使按铺收,亦属为数有限,殊于国计无裨。
至于省外各属地方,或被匪徒滋扰,或系逼近贼氛,各自捐赀团防已觉力有未逮,更未便再议铺租,应请一律免予收,以示体恤。
咸丰帝允准不铺租。
十一月,拆造福州厂战船。
同月,户部因鼓铸需铜量大,议请民间禁用五斤以下铜器;吕佺孙奏言反对:「禁止铜器,诸多未便。
呈缴稍迟,差役即藉端讹索,况五斤以下者,多系常用之物,而业铜者一旦失业,恐遂流为盗贼,请弛禁以安民心。
」经军机大臣户部会议后采纳之
十二月漳州府漳浦县匪徒蔡全已滋事扰乱半年,吕佺孙偕同王懿德饬令属漳州府知府王肇谦、笼溪县知县赵印川办军务,迅速剿除为首要犯,咸丰帝嘉奖其办理妥速。
五年(1855年)正月,获赠御书字一幅
州宝福局缺铜,奏请铸铁钱以充实民间流通,获准施行。
另因御史蒋达奏请更改兵制「令计户出丁,按户出钱,但守乡闾,不相调」,而山西巡抚恒春也奏请「裁兵节饷,富者出财、贫者出力,编练乡兵」,兵部奏请咸丰帝发下各省督抚议奏。
吕佺孙覆奏:「兵、农之分,其来已久。
我朝民惟完赋,兵以卫民,即有差派,亦皆给值。
闽地负山面海,兵额甲于他省,而地多斥卤,俗悍民贫,械斗之风几成锢习。
台、澎又粤、闽杂处,气类尤分,必藉客兵以资镇压。
他若巡洋、守卡,水陆交严,往返动逾千里。
今以犷悍之众,授之戈矛,既恐助其骄横,又复限以方隅。
不听远调,则拨戍、巡防更属无从措置,是有籍丁名而无实兵之用。
兼之丁粮归并以来,任田始有钱粮,力作从无徭役,兹复以抽丁之古法,歆以免役之空言,不独民易阻疑,抑恐粮多抗欠。
况兵额既改,营制自裁,而所抽之丁若隶州县,则牧令尽掌兵权,仍设营官,则将备兼理民事,尤与大局相妨。
至于富出财而贫出力,必寇患逼处,民有戒心,行之一时,未尝无效,然人情懈于已安,民力难以持久,安可编为定额?
遂欲议以裁兵,不如仍遵旧制,以免纷更。
」奏摺递入,咸丰帝认为吕佺孙所奏明白清晰,谕不必改制。
又因福建咸丰三年开徵茶税,所徵甚微,而连年用兵,藩库存银已用尽,其他省份协济的饷银也落空,于是吕佺孙考量贩之情形后与王懿德商议,共同奏请改革茶税:「闽省商贩茶叶,向不颁给执照,徵收课税。
道光二十九年直隶督臣讷尔经额以商人之贩闽者,官私莫辨,议请由产崇安县给照给照,经过关隘,验税放行。
嗣因产不止一处,商人散赴各县购买,绕道出贩,复经抚王懿德奏请,自咸丰三年为始,凡出邵武建安瓯宁建阳浦城崇安等县,一概就地徵收起运茶税,由各县给照贩运,先后下部议准。
自粤匪滋事,各省贩裹足不前,恐藉维生之人失业生事,不得已暂弛海禁,于是闽茶尽入海,各路贩,遂运至省,不从各关经过,不特本省减税,江浙各关税课愈减,即粤、江西亦形短绌,而商利乃大肥,逐末者益众。
臣履任后,遍询商获利,较前不啻倍蓰,商利益厚,正赋转亏。
现粤匪未平,军需孔急,因思乃闽地所产,类于滨海之盐,商身拥厚资,什一取盈,初无所损,且徵诸贩客,不致扰累贫民,完自华商,无虑纠缠夷税。
以天地自然之利,为国家维正之供,迥非添设科条、加增田赋者比。
应请徵收税银,以抑逐末而裕国课。
并拟章程四条:一、在附省扼要处所设关增卡以便盘验;一、定课则以裕经费;一、给印照以凭稽覈;一、严法制以杜扰累。
连界各省,亦应一体设立,俾免趋避。
请自咸丰五年始,凡贩运茶斤,概行徵税,所收专款,留支本省兵饷。
惟创行伊始,多寡未能预定,俟行一二年后,再行比较定额。
咸丰帝发交户部议准施行。
二月,会奏酌议劝捐兵饷章程,并改造台湾道厂战船。
三月,修台湾福州等厂、台协烽火各营战船,并会奏请拨兵饷。
此时太平天国窜扰江西,攻陷广信府广信福建接壤,且为上游要害,福建邵武府建宁府为之震动,吕佺孙急速调兵,与江西协剿防堵。
江西缺乏军饷,向福建告急,有人认为福建尚且不足,无法顾及江西吕佺孙认为没有江西就没有福建,便著手筹款解送。
五月,起运运往天津的漕米,并奏请暂停米捐采买。
六月,会奏捐输成数,酌加科举中额、学额。
七月,因各省提议于商贩抽徵釐金,户部奏请由福建调查情形、计划筹办,吕佺孙会奏:「闽省滨海岩疆,物产稀少;水路则滩河险阻,陆路则山岭崎岖,是以商贾鲜出其途,较之江南各处水陆交冲、货贩荟萃者,情形迥异。
咸丰三年上下游会匪滋事之后,民气凋残,本地客贩半皆歇业。
偶有商贩贸易,成本均属无多。
设局抽釐,为数有限,不足以助饷项。
再三筹度,实有窒碍难行之处,相应据实奏恳请天恩俯准免予抽釐,以安民业。
」又奏请豁免福宁府受水灾影响的田地钱粮,都得到准许。
八月,充任乙卯福建乡试监临官;增建宝福局铸炉,并分建官厂,新设十二炉,增加铸币量。
九月,修造台湾厂战船。
十月,充任乙卯福建武乡试主考官
十一月,修造漳州厂战船;并抽查保甲。
十二月,修造福州厂战船。
会奏各府属未补仓谷,请缓发买,并饬查保甲。
又会奏缓徵各受会匪影响府县的地丁正耗钱粮。
六年(1856年)正月,获赠御书福字一幅;奏请拨兵饷。
三月,清查钱粮二限各地方官员完欠数额;修造漳州厂战船。
此时太平天国连续攻陷江西各县,吕佺孙总督王懿德分别派遣兵将扼守省界要隘,屡次击退太平军;军情紧急,军书旁午,前线禀报吕佺孙都亲自批答,常至半夜子时,积劳成疾,体力逐渐不支。
旁人进言让属员摄理部分事务,吕佺孙表示:「吾受恩深重,未效涓埃,况当国家多事之秋,苟稍耽安逸,何以上副宵旰耶?
四月,会奏筹办捐输防剿经费酌议章程
五月,会奏请补发空白捐输执照;饬令府县捕获行劫南台岛盗犯智泉等6名,分别审办。
六月,修造台湾厂战船;奏报奏销掣肘情形。
七月,会同总督奏请颁发空白监照。
江苏浙江大旱,外省米商无法运贩,缺粮危急,吕佺孙急谕台湾商人运米至上海接济,江浙得以安稳。
九月,会奏劝捐兵饷防剿经费案内,佐杂各员仍准捐纳、免验看;饬令下属捕获福宁府会匪谢成汶等36人;奏报漳州府龙溪县南靖县平和县水灾,委任属员勘灾抚恤。
十月,会奏劝捐防剿经费,请照原奏七折收兑。
十月初二日,因入秋以后精神更加衰减,恐怕贻误公事,发摺请假两个月。
十一月十一日,上谕:「吕佺孙奏患病未痊,恳恩赏假一摺,吕佺孙著赏假两个月,安心调理。
福建巡抚印务著庆端暂行护理。
至十二月,病情恶化,言语困难,精神恍惚,医药无效。
七年(1857年)正月初八日,解任调理。
五月,自福建返回江苏原籍,已病重无法出声。
九月初一日,卒,年五十四岁。
吕佺孙陈奏的事件,大都洞切事理,例如停铺租、饬盐课、榷茶税、免抽釐、弛铜禁、铸铁钱及请豁水田钱粮,都获得采纳施行,福建军需得以充实而不危害百姓。
佺孙工于书法,嗜好金石学。
杜翰清 1806 — 18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6 【介绍】: 山东滨州人字继园
杜受田子。
道光二十四年进士
初供职翰林院,屡擢至工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咸丰十年附和肃顺等人,为咸丰帝临终前同受顾命八大臣之一。
同治帝继位后抗言垂帘听政甚力,祺祥政变后革职。
维基
杜翰(1806年—1866年)字鸿举号继园山东滨县(今滨城区)人,晚清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帝师杜受田长子。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帝念其父劬劳,擢杜翰工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办理京城巡防事宜,甚受倚重。
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热河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病重,遗命杜翰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反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同年,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先到达北京,发动祺祥之变,罢免八大臣职务,赐死载垣端华,斩杀肃顺
杜翰反对垂帘最积极,惟因杜受田子免死革职,流放新疆,后被赦免,从此闭门不出。
同治五年(1866年)卒。
宝鋆清 1807 — 1891
维基
宝鋆(1807年—1891年)字锐卿号佩蘅晚号群玉山樵,索绰络氏,满洲镶白旗人
晚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进士出身
宝鋆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
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
同治时,任军机大臣,并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体仁阁大学士
恭亲王文祥等自同治初年掌管枢务,是洋务运动时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光绪年间,为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谥“文靖”。
著有《佩蘅诗钞》12卷、《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早年参与编纂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又任《清文宗显皇帝实录》总裁官之一,以及《清穆宗毅皇帝实录》监修总裁官
同治四年(1865)乙丑会试主考官
袁希祖清 1809 — 1861
维基
袁希祖(1809年—1861年)字荀陔湖北汉阳人,原籍浙江上虞
袁希祖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
咸丰二年(1852年),大考二等,擢为侍讲,三迁至侍讲学士
咸丰八年(1858年),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先后代理礼部工部刑部各部侍郎
咸丰年间,朝廷铸虚值大钱以应对经济紧张,造成通货膨胀,希祖咸丰九年上疏请求回复旧有制钱。
次年又上疏建言进剿太平天国事。
不久,署户部侍郎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陷落,希祖建议暂时议和,以拖延时间,部署军队。
僧格林沁扣押英国官员巴夏礼,希祖疏请将其处死。
不久,北京陷落,咸丰帝逃往热河
希祖屡次上疏,不报,数度北望痛哭,因此得病。
《北京条约》签订后,希祖兼署兵部侍郎
不久即卒。
文瑞清 1813 — 18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2 【介绍】: 满洲镶红旗人乌苏氏,字叔安
道光二十一年进士
编修,擢侍讲,五迁至左副都御史
咸丰帝即位求言,疏陈四事。
兼署大理寺卿,擢刑部右侍郎
曹毓英清 1813 — 18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3—1866 【介绍】: 江苏江阴人字子瑜号琢如
道光二十三年举人
历官军机章京鸿胪寺少卿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随文宗热河
同治初军机大臣兵部尚书
卒谥恭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