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袁甲三清 1806 — 1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6—1863 【介绍】: 河南项城人字午桥
袁世凯从祖父。
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迁御史
咸丰间安徽河南镇压捻军,屡败张乐行,代胜保钦差大臣,屡陈苗沛霖不可信,强散其属圩二百余处。
官至漕运总督
以病解职。
卒谥端敏
有《袁端敏公奏议》。
王贯三清 ? — 18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 【介绍】: 名一作冠三
河南夏邑人
武秀才
咸丰四年,与弟王藩等结捻起事,树立黑旗,响应太平军北伐。
次年参加雉河集会议,又次年张洛行雉河南征,在亳州作战时阵亡。
丘联恩清 ? — 18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9 【介绍】: 福建同安人字伟堂
丘良功子。
初袭男爵,授乾清门侍卫
咸丰间胜保镇压太平军,擢南阳镇总兵
旋率部入,镇压捻军,击张洛行部于亳州,又与胜保分守黄河南北岸,阻止捻军前进,后为捻军击毙于豫东。
龚得树清 ? — 186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1 【介绍】: 即龚得
安徽亳州雉河集人
粗通文墨。
张乐行等起事,在捻军中足智多谋,称“龚先生”。
后为白旗总目。
咸丰六年宿州大败清军。
竭力主张与太平天国联合,并配合陈玉成李秀成作战,咸丰十一年湖北罗田松子关作战时阵亡。
苏天福清 ? — 1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3 【介绍】: 名或作添福
河南永城人
小商贩出身。
咸丰三年,响应太平天国北伐军,结捻起义。
次年张洛行组成捻军,屡败清军。
后为捻军黑旗总目,称顺天王
同治二年雉河集失守时,与张洛行同被清僧格林沁部杀害。
牛宏升清 ? — 18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7 【介绍】: 名一作洛红
安徽亳州人
捻军将领之一。
同治二年张乐行等败死后,率部与太平军陈德才、赖文光联合。
太平天国封为荆王
捻军分为东西两支后,从赖文光所统东捻军,转战中原各地。
清军曾拘捕其母下狱,使人招降,他坚决拒绝,后在山东日照境内阵亡。
张宗愚清 ? — 18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8 【介绍】: 安徽亳州人清代官书改“宗”为“总”,别号“小阎王”。
张洛行侄。
太平天国封为梁王
本为捻军黄旗将领
同治初,与陈得才、赖文光所率太平军相结。
天京陷落后,进而与赖文光等军合并,共歼僧格林沁马队。
后分为东、西捻军。
宗愚率西捻军自河南陕西,歼湘军刘蓉部。
为解东捻军围,回师东进,经山西入直隶,进迫卢沟桥,震动清廷。
旋以敌军大集,转而南下山东,为李鸿章左宗棠部所围,军覆投水,后生死不明。
张禹爵清 ? — 18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8 【介绍】: 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本名张五孩
张乐行侄。
乐行殉难后,袭爵为太平天国沃王
同治五年秋,捻军分东西两支时,属西捻军,地位仅次于张宗禹。
后于直隶饶阳战死。
英翰晚清 1828 — 18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877 【介绍】: 满洲正红旗人萨尔图氏,字西林
道光举人
咸丰间历任合肥知县宿州知州
同治初以擒杀张洛行,授知府,升按察使
后官两广总督
光绪初乌鲁木齐都统
谥果敏
张之洞清末 1837 — 1909
维基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
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咸丰二年(1852年)15岁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谥文襄
著有《广雅堂集》。
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赵尊岳现当代 1895 — 1965
珍重阁词集·跋
先祖讳凤昌,字竹君,原籍江苏武进
幼失怙,因避洪杨乱,随先曾祖妣走垣。
早岁游张香帅幕,深受器重。
辛亥革命前移家歇浦,从南通张謇营实业,并襄助辛亥革命。
一九一二年初之孙袁南北和谈,即假先祖沪寓惜阴堂举行。
先祖妣周太夫人在一八九八中秋后四日得先父。
先父讳尊岳字叔雍,毕业于沪南洋公学。
后因堂上不忍其随姊氏赴美游学,遂从临桂况蕙风先生学填词。
弱冠即有和小山传世,为诸词坛前辈所激赏,并入上海申报馆主笔政。
先母讳季淑字静宜,乃清末清流闽侯王仁湛先生之第五女,亦擅音律。
自嫔先父,篇什唱和,而南阳路之红楼一角,因尚存南渡前济南金线巷之流风余韵也。
惜频年迁徙,致先母遗稿及其早岁在沪付印之悼珍妃绝句一百首,竟无一倖存,思之痛心。
先父出入新闻、政治、教育三界,与缀玉轩主人双照楼主人最为莫逆。
一九五〇年移家香港一九五八年新加坡大学聘,主讲国学,故港星两地之新知旧雨及门墙桃李均甚众。
生平最慕东坡居士,居恒引异自况,惜昊天不悯,夺其二子,以致借酒浇愁,竟于一九六五初夏逝于酒疾,伤哉。
高梧轩诗集于一九六六在港印就后,文漪又迭遭丧变,并于一九七一年移民加拿大,于是将珍重阁词集搁置多年,而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今幸蒙周国灿、周文全、高芝荣三君子慨允相助,于星洲付印,为人子者,实不知何以为报,借此以表谢忱
辛酉春儿文漪敬书于加拿大之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