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王又曾清 1706 — 1762
丁辛老屋集·吴泰来序
秀水王秋塍明府裒其尊甫谷原先生遗集,釐定为十二卷,将校刊于鄢陵官舍,而以序言属余。
既卒读,喟然叹曰,美哉,洋洋乎其牢笼万象而麾斥八极也!
可以惊风雨,泣鬼神。
求诸古人成法,未尝以一字规模,而神明规矩,动与天合,其斯为精深华妙之诣乎!
诗生于情,而寓于境。
大抵廊庙之才,足以黼黻休明,而澄思渺虑,以穷夫天地山川云物之变,则不若山林閒旷之士有独得焉。
此昔贤所以有穷而后工之论也。
先生以续学巨儒,屡踬场屋,乾隆辛未之春,恭应南巡召试,名擢高等,遂登秘阁
甲戌进士,改官比部
任事未几,即请急归里,筑丁辛老屋于长水之上,闭户著书,若将终身。
而家贫多累,又复奔走大江南北,以笔耕自给。
论者谓先生才望卓绝,已被特达之知,而为郎白首,未得窥承明著作之廷,以大展其夙负,重为惋惜。
而不知先生旷怀高寄,视廊庙山林之遇,绝无芥蒂于胸中。
故其出也,若鸿仪凤翥,偶然表见,而沉冥不返,又几于遁世无闷之君子。
今集中篇什,大率皆登山临水、怀人感旧之作,造物者殆啬其遇以昌其诗也,穷而后工,其信然欤?
余与先生忝侨札之契,自通籍以迄于今,生平出处,大约相仿,而垂老饥驱流宕于中州河洛之间,益与先生晚节相类。
则今日序先生之遗诗,能无感慨于中而不能自已哉?
长洲吴泰来
王昶清 1724年11月12日 — 1806
维基
王昶(1724年—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
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
学者。
祖籍浙江兰溪,明季迁至朱家角定居。
王昶早年广交海内诗人,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升之曹仁虎、王文莲并称「吴中七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归入选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王昶获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爆发卢见曾案,卢见曾因受贿一万六千两被抄家,王昶转告纪昀,使卢家得以藏匿资财,仅抄出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
乾隆得知此事,下令严查卢见曾寄顿赀财一案。
刘统勋审问卢见曾之子卢瑛及孙卢荫恩,乃供出预通信息之纪昀、黄骏昌及徐步云
当时云南边境战乱,王昶之座师即当时云贵总督阿桂之父阿克敦王昶阿桂保奏,随其远征缅甸。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阿桂入川九年,所有奏檄,均由王昶起草,平定大小金川后,功任吏部员外郎,在随军岁月著有《征缅纪闻》和《征缅纪略》。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通政副史升大理寺卿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左副都御史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江西按察使,同年免职。
官至刑部右侍郎
曹仁虎清 1730 — 1786
词学图录
曹仁虎(1731-1787) 字来殷号习庵
江苏嘉定人
乾隆二十七年高宗南巡,召试列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
明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累迁右庶子,擢侍讲学士
每遇大礼,高文典册,多出其手。
博学多通,诗尤妙绝。
王鸣盛王昶赵文哲吴泰来钱大昕黄文莲唱和,称"吴中七子。
"有《宛委山房》、《春盘》、《瑶华唱和》、《秦中杂稿》、《辕韶》、《鸣春》等集,及《蓉镜堂文稿》、《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考》、《转注古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