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九经明至南明
维基
唐九经(?
—17世纪),字敏一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一作会稽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唐九经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顺天乡试第一百二十一名举人,到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获授长洲知县,有惠政名声;之后任职淮安推官,负责监督藩镇军事。
隆武年间他担任天兴督学御史,和林必达主持天兴乡试。
清朝时御史王应昌以督学八闽推荐唐九经,他推辞不赴任;同年饥荒,他倡议赈灾,救活不少人命。
他同时擅长书画,所画的师子林藏石小楷,世人争相收藏。
王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徽柘城人字长颖
王应昌子。
顺治间上海知县
有《读书质疑》、《欲从录》等。
金鉴才当代 1943 —
俨思堂吟稿·跋
予少读虞书。
至尧之君天下也。
始则曰。
允恭克让。
克明俊德
而又以敬授人时为先。
心窃怪其非政务之急。
而圣人乃揭橥以诏后世者。
及治传记。
至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然后涣然知尧之为圣。
在知本耳。
盖万物之理难尽。
而人事之变无穷。
一间未达。
则流弊四出。
其所以能俯仰万机而从容自若者。
无乃在知本欤。
虽然。
道体浩渺。
知本其亦难矣。
岁甲申春杪
予始拜明庐师于吴兴逆旅。
秉烛论诗。
自宵达旦。
先生谦不自胜。
亹亹述其平生所授受。
及诵其自作。
声阆阆而中节。
予乃知先生固亦诗人也。
洎后书札往还。
教炙愈频。
此倡彼和。
刻时以就。
已复受读全稿。
清辞满纸。
声韵铿尔。
几何不入于古人之堂室欤。
予乃甚怪先生之诗之佳如此。
而独以书为世知。
及予客
日亲几砚。
文事艺苑之馀。
时及乎古今学术之变。
天道人心之微。
先生高论宏通。
若雷殷殷发于岩壑。
启人蒙蔀。
深中乎时弊。
予以是知先生愈深。
非夫学之深、思之睿。
其孰能及于此乎。
殆亦古人所谓学以尽心。
知其性然后反而诚之也。
则其为事之本欤。
先生者。
真知其本者也矣。
而诗虽小道。
亦必本于性质。
达于学思。
而别于遭遇也。
故高下浅深纯驳之际。
皆视乎其人也。
明庐师生婺东之地。
得江山和萃之气。
少濡乡风。
立身有本。
弱冠之年。
又亲承朱馀清、陆微昭先生之教。
䌷绎经史。
讨论诗文。
其为人也笃于根本。
至性至情。
发而为诗。
故其旨温厚。
其意沉著。
其气清刚。
其辞醇雅。
兼有古今体势之长。
造诣深沉。
脱尽肤言。
以自树于一格。
自其学其诗以洎乎其书。
斯皆一以贯之。
则不知先生之学。
又乌从尽其诗其书耶。
今年冬月。
先生当杖国之庆。
门弟子谋所以为贺。
或以刊诗为请。
予亦极从臾之。
先生初不许。
至请再三。
乃授予属读。
予在门下久。
受先生知最深。
又习闻先生教旨。
故于校稿既竟。
乃就其平昔一二绪论。
引而发之。
俾世之学者略觇涯略。
得稍知其诗其书之旨。
芜词赘言。
顾不能尽万一。
先生其察亮之
壬辰岁晏。
及门吴兴钱伟彊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