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玄
维基
李玄别号含真,陕西西安府同州军籍。
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四年丙午陕西乡试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三甲147名进士四十八年山西阳曲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考选,授广东道御史三年十二月巡视长芦盐课。
五年十二月吏科都给事中赵兴邦追论癸亥察典,以御史练国事赵南星张问达之党,挺击一案以御史李玄王之采之党,红丸一案以御史王祚昌孙慎行王纪之党;又以御史霍锳杨涟左光斗而参黄克缵范济世,为党邪杨新期疏请开矿为酿祸。
得旨:练国事李玄王祚昌霍锳杨新期五员虽各有本末,但议论既差,俱系邪党,不必分别,都著削籍为民,当差仍追夺诰命。
崇祯元年八月,起补湖广道御史巡按山东直隶
三年二月,疏参山东巡抚王从义四年五月,疏劾山西抚臣宋统殷抚晋以来,流寇之祸日甚一日。
同年改浙江道御史
主要活动
  • 161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李贽明 1527 — 16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7—1602 【介绍】: 福建晋江人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
不应会试。
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姚安知府
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
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
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
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
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庵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妓女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
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词学图录
李贽(1527-1602) 原姓林,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
明后期思想家。
嘉靖三十一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
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
嘉靖三十五年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
1602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下狱,自杀。
有《焚书》6卷、《续焚书》5卷、《藏书》68卷、《续藏书》27卷、《初潭集》20卷、《李氏文集》20卷、《李氏丛书》12种等。
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等,至今流行。
维基
李贽(1543年—?
),字子执河南河南府新安县人,民籍。
河南乡试第七十九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七十名,登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进士
主要活动
  • 157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石三畏
维基
石三畏字子知号钦承,回族,直隶交河(今河北泊头)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
历任山东曹县文登县知县,为人徇私纳贿,以贪财著称。
御史陈九畴荐入京城递补,吏部尚书赵南星卑视其人,仅授王府长史职。
后依附魏忠贤,成为“十孩儿”之一。
官至御史,立即上疏攻击赵南星李三才顾宪成孙丕扬曹于汴汤兆京王宗贤张问达王图胡忻王元翰王淑抃王允成涂一榛王象春等十五人,“锻成杨、左之狱,咆哮特甚”。
后因醉酒时下令伶人演出《刘瑾酗酒》一剧,魏良卿将此事回报,忠贤大怒,削其职。
忠贤死后,石三畏反以此为功,官复原职,又被揭发真相,再被削职。
主要活动
  • 161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徐大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安义人字觉斯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东昌推官,迁国子博士,疏劾中官卢受横恣。
天启间吏部主事,进员外郎
以事罢官。
卢受之党数十人噪于门,搜其所有,仅七十金,乃散。
崇祯元年起故官,迁郎中,奏请疏淹滞、破请托等十事。
旋以起废忤旨,贬秩归。
有《铨曹仪注》。
维基
徐大相字觉斯别号明衡,江西南康府安义县民籍,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授东昌府推官
武学教授,稍迁国子博士
四十八年兵部主事
天启二年,调吏部稽勋主事,移考功
明年,进验封司员外郎
进士薛邦瑞为其祖薛蕙请谥,大相尚书张问达议如其请。
熹宗方恶恤典冗滥,遂罢大相职,归乡。
崇祯元年六月,原任吏部验封司员外徐大相复原官,七月升为考功员外二年正月验封司郎中,历考功文选郎中
旋以起废忤旨,贬秩视事。
父忧归,卒于家。
主要活动
  • 1616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