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孙蕡元末明初 1337 — 1393
字仲衍南海人
洪武庚戌举人,授工部织染局使
寻出为虹县主簿,擢翰林典籍,复出为平原主簿,坐累逮系。
旋为苏州经历,谪戍辽东,坐蓝玉党死。
有《西庵》八卷。
(《四库总目》:孙蕡当元季绮靡之馀,其诗独卓然有古格,虽神骨隽异不及高启,而要非林鸿诸人所及。
黄哲李德王佐赵介南园五先生
哲之五言古体,祖述齐、梁,德之七言长篇,胎息温、李,俱可自名一家。
气骨稍卑,未能骖驾,而诗所存太少,不足以见所长。
黄佐《明音类选》:吴下四杰岭南先生,大家辈出,莫不比兴成音,其深于诗者乎?
《诗谈》:岭南孙仲衍王彦举黄庸之赵伯贞李仲修时称五杰,惟仲衍清圆流丽,明珠走盘,不能自定,彦举雄俊丰丽,殆敌手也。
德庆李文彬亦时劲敌,后琼山丘浚词虽丰腴,劲秀则少矣。
《国雅》:广中四杰,并有盛才,特闲于七言。
如孙之《蒋陵儿》、《次武昌》,黄之《战城南》,李之《秋情》等篇,能自迥出常境,绮崭处亦类初唐语。
诗薮》:孙仲衍骊山老妓行》浓丽繁富,殆过千言,而中多猥{宀儿}。
孙同时岭南黄哲亦长七言古,才情少劣,气骨胜之。
屈大均广东新语》:广州南园诗社始自国初五先生
越山诗社始自王光禄浙逵、伦祭酒以训
俘丘诗社始自郭光禄棐、王光禄学曾
诃林净社始自陈宗伯子壮,而宗伯复修南园旧社,与广州名流十有二人倡和。
石洞云:「东广好词,缙绅先生解组归,不问家人生产,惟赋诗修岁时之会。
人故多高致乃尔。
粤诗自五先生振起,至黄文裕而复兴。
」陈云淙云:天史公谓齐、鲁文学其天性。
粤于诗则有然矣。
我国家以淮甸为丰、镐,则粤应江,汉之纪,《风》之所为首《二南》也。
先生以胜国遗佚,与吴四杰、闽才子并起,皆南音,风雅之功,于今为烈。
」 《本事诗》:仲衍才调杰出四人之上,即吴中四杰亦应让步。
邓球《泳化类编》:孙蕡博学善诗,豪逸足追古,为宋潜溪高弟。
太祖蓝玉尝为题画,被逮将刑,口占一诗云:『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既诛,太祖问监杀指挥死时有何言,指挥以前诗对。
太祖怒曰:「彼有如此好诗,汝乃不奏而遂杀之,何也?
」亦命杀之。
赵翼陔馀丛考》:明孙蕡蓝玉题画,临刑口占云云。
按:此诗乃五代时江为所作。
建州人,值王氏国乱,其友欲亡奔江南草《投江南表》。
其友未出境被擒,搜得稿,遂并收
临刑词色不挠,乃索笔诗曰:「衙鼓惊人急,西倾又斜。
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事见浔阳陶岳所撰《五代史补》第五卷。
今乃移之仲衍何耶?
仲衍被刑时诵此诗以寓哀,闻者不知,遂以为仲衍自作耶?
田按:仲衍彦举庸之仲修伯贞南园五先生
其实南园结社,抗风轩中吟侣,仲衍一一举之,伯贞不与也。
西庵》中《琪琳夜宿与彦举联句序》云:「畴昔年十八九时,一时闻人相与友善,若洛阳李长皮仲修郁林黄别驾楚金东平黄通守庸之武夷王徵士希贡维扬黄长史希文古冈蔡广文养晦、番禺赵进士安中、及其弟通判澄、徵士讷、北平蒲架阁子文、三山黄选士原善共结诗社南园之曲,豪吟剧饮,更唱迭和,而彦举与馀为同庚,情好尤笃。
」独不及伯贞名。
黄才伯云:「伯贞尝以一囊自随,遇景即投诗其中,绝不为人留题。
缙绅恒病其狷。
日往还西樵泉石间,独与八十翁刘乐善,相倡和以自娱。
方孙、王、李、黄结社南园,更迭倡和,而伯贞自成一家言。
世以四子并之,称五先生
」此亦伯贞不与结社之一證也。
继读伯贞《听雨诗》有云:「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
」又似曾与南园诗社者。
或入社较晚,故仲衍琪《琳联句序》偶不及之耶?
仲衍于诗社中,独推许彦举,其作《南园歌》云:「昔在越江曲,南园抗风轩。
群英结诗社,尽是琪琳仙。
沧洲之盟谁最雄?
王郎独有谪仙风。
狂歌放浪玉壶缺,剧饮淋漓宫锦红。
青山日落情人已,王郎拂袖花前起。
欢呼小玉弹鸣筝,醉倚庭梧按宫徵。
哀弦泠泠乐末终,忽有华月出山东
裁诗复作《夜游曲》,银烛飞光似虹。
当时意气淩寰宇,湖海声诗万人许。
酒徒散落黄金空,独卧茅檐夜深雨。
」读此诗,可想见南园风雅之盛。
迄今游岭海者,诧为美谈。
仲衍家有烟霞寄傲事,当与南园抗风轩并峙不朽也。)
陈琏明 1370 — 1454
字廷器东莞人
洪武丁卯举人,除桂林教授,迁国子助教
永乐初,知许州,改滁州
寻以扬州知府摄州事,擢四川按察使,入为南通政使,掌国子监事,终礼部侍郎
琴轩稿》三十卷。
抑庵集》:陈公文词典重,人爱之如拱璧。
崇善广东诗粹》:黄才伯云:「琴轩永乐初,铺张朝廷盛德,为《平安南》、《巡狩》、《平羌》三颂,及《铙歌鼓吹曲》十二首以献,文皇览之,大加称异,以滁州超擢西蜀宪使
文人遇主之隆,论者以比相如奏赋,殆有过之云。
屈大均广东新语》:明兴,东莞凤台南园二诗社,其诗颇得源流之正。
琴轩陈公尝录自宋、元以至国初,为《保安诗录》。
田按:侍郎诗,词格俱精,天然秀拔。)
冯绍京
全粤诗·卷四一二
冯绍京字敬宇
顺德人
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举人,官睢宁知县,有《翁山吟》。
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
彭兹
全粤诗·卷七一二
彭兹,一作滋,字伯时号坡山
番禺人
工山水。
事见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三。
潘梅
全粤诗·卷二四六
潘梅字元夫号罗阳梅
顺德人
明世宗嘉靖七年(一五二八)举人,卒业太学
抚州通判南京户部郎中
后归隐罗浮
清屈大均编《广东文选》卷六、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等有传。
韩日缵明 1578 — 1635
全粤诗·卷五三一
韩日缵(一五七八-一六三五)字绪仲号若海
博罗人
鸣凤(一五四三-一六一二)子。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进士
选授翰林院检讨
历官礼部尚书经筵讲官纂修两朝实录。
前后两充会试同考,得士如方应祥黄道周倪元璐冯元飙等,皆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于时。
晚年奉命教习馆员,条上馆规六款,曰端心术、习启沃、敦素风、正文体、练经济、养器识,砥砺士风,切于时弊。
卒谥文恪
清光绪惠州府志》卷三十二、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等皆有传。
有《韩文恪公文集》首二卷(拟御制文、日讲讲章、疏稿)、二十一卷、末一卷(启、杂著、询荛录、敬梓录)。
清屈大均广东文选》卷九、卷一一有传。
黎遂球明末清初 1602 — 1646
全粤诗·卷六○一
黎遂球(一六○二 — 一六四六)字美周
番禺人
五六岁能读书,九岁能文工诗,人称绝代才子。
明熹宗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举人
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赴试过金陵,会影园集赋黄牡丹诗,即席成十首,钱谦益置第一,人称“牡丹状元”。
时边疆多事,诏举经济名儒,礼部侍郎陈子壮首以遂球荐,以母老未就。
崇祯十七年,清军陷北京遂球闻变痛哭,誓死报国。
福王立,徵拜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督广东兵赴赣。
乃罄其家产,治铁铳五百函,并火器药弩之属,以资军用。
城破,遂球下城,督健卒数百人奋呼巷战,胁中三矢,与其弟遂琪,仆卢从赞、梁阿义、陈广金等三十馀人,同日战死。
追赠兵部尚书谥忠悯
著有《莲须阁集》二十六卷。
事见集中所附查继佐撰传,又清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卷九、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有传。
黎遂球诗,现存明崇祯十七年四知堂居士抄本《迦陵集》不分卷、《莲须阁诗集》十卷(《莲须阁集》二十六卷,前十卷为诗集,后十六卷为文集)。
今以《迦陵集》,及遂球之子黎延祖清康熙三十四年刊本《莲须阁集》为整理底本(简称康熙本),参校清伍崇曜诗雪轩道光二十年刊本《莲须阁集》(简称道光本)。
补辑清康熙三十三年陈恭尹黎延祖校刊本《番禺黎氏存诗汇选》(简称汇选本)所录遂球诗一卷。
他本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邝露明末清初 1604 — 1650
全粤诗·卷六八九
邝露(一六〇四—一六五〇),字湛若号海雪
南海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诸生
督学使者尝以恭、宽、信、敏、慧为题考试,以真、行、篆、隶、八分五体书之,督学大怒,黜置五等,大笑弃去,不复应试。
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上元夜跨马与诸公子联骑游灯市,值邑令前驱至,醉不避,且吟诗讥讽。
令怒,将加罪。
遂亡命广西,遍寻鬼门、铜柱旧迹,游于岑、蓝、胡、侯、槃五姓土司,为瑶人女首领云亸娘掌书记
归著《赤雅》一书,纪其山川风土及女君、天姬,歌舞、战阵之制。
后更纵游燕、、楚间,赋诗数百篇,声名震于中原。
明桂王永历二年(一六四八),以荐得擢中书舍人
永历四年奉使广州
清兵入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阅月。
城陷,不食,抱绿绮琴端坐所居海雪堂,啸歌以待,从容就死。
又著有《峤雅》二卷。
其诗意境深窈,词采华茂人称粤中屈原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有传。
邝露诗,以清初海雪堂本为《峤雅》底本(简称清初本),参校清道光年间重刻本(简称道光本)、咸丰年间邝廷瑶《海雪集笺》(简称咸丰本)、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所选邝露诗。
何准道
全粤诗·卷六五四
何准道字旦兼号茜园
香山(今中山)人。
吾驺长子。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
官至吏科给事中
清兵入吾驺督师三水准道从父军中。
国势瓦解,遂遁迹不出,与屈大均高俨谢长文陈子升多酬和,并多方外交。
著有《玄英阁稿》、《棕山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李长祥明末清初 1612 — 1679
维基
李长祥(1612年—1679年)号研斋砚斋),四川达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四川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进士
庶吉士
明末起兵抗清,结寨于上虞之东山。
不久移寨滃洲,与王翊共同死守。
清顺治八年(1651年)秋,清兵三路击滃洲,滃洲寨溃,出亡江淮间。
《清稗类钞》记长祥钟山秀才,“长祥乘守者之怠,竟去,由吴门渡秦邮,走河北,遍历宣化大同,复南下百粤,与屈大均处者久之,天下大定,始居毗陵,筑读易台以老。
”《清史稿·遗逸》有传。
曹溶明末清初 1613 — 1685
维基
曹溶(1613年—1685年)字洁躬号秋岳晚号倦圃锄菜翁金陀老人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藏书家,同进士出身
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崇祯九年(1636年)浙江乡试第三名,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丁丑科第三甲第三名,官至监察御史
明亡仕,仍为御史,官至户部侍郎广东布政使,后左迁至山西阳和道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陈之遴并列“江浙五不肖”。
曹溶历仕明清两朝,虽为贰臣,却与明遗民顾炎武屈大均交往甚密,并帮助傅山化解官司。
顾炎武曹溶交情笃厚,《静惕堂诗集》收有曹溶酬赠顾炎武的九题十一首诗。
顺治十三年朱彝尊曾于为曹溶广东布政使幕僚,其后又随曹溶山西大同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曹溶时任山西按察副使,与顾炎武雁门访李因笃
康熙六年(1667年)秋,告老辞官,从此不再涉入仕途,曾被举博学鸿词科而不就。
喜好宋元文人集,收藏甚广,筑有“静惕堂”。
朱彝尊竹垞诗话》称曹溶“博征文献,集三百年名公卿手书墨迹,装璜成册,多至七百家。
晚年自号锄菜翁,筑室范蠡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
薛始亨明末清初 1617 — 1686
全粤诗·卷六七四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
顺德人
明思宗崇祯间诸生
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
明亡后,始亨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
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
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
后入罗浮山道士
年七十而卒。
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陈恭尹明末清初 1631 — 17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1700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
陈邦彦子。
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
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
有《独漉堂集》。
清诗别裁集
广南三家,翁山擅长五律,药亭擅长七古,几无与抗行者,元孝自逊力量不及两家,而诸体兼善,七律尤矫矫不群,诗名鼎立,不虚也。
向从《明诗综》入前代中,今考元孝之殇,在康熙中叶,仍三家并存。
词学图录
陈恭尹(1631-1700) 字元孝号独漉又号半峰
广东顺德人
诸生
邦彦抗清就义,永历帝以父荫赐锦衣佥事
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有《独漉堂集》,词附见。
梁佩兰清 1632 — 1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或1632—1705 【介绍】: 广东南海人字芝五号药亭
康熙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
不一年即假归。
结兰湖社,以诗酒为乐。
工诗,与同邑程可则番禺王邦畿方殿元陈恭尹等称岭南七子,又与陈恭尹屈大均岭南三大家。
有《六莹堂集》。
词学图录
梁佩兰(1629-1705) 字芝五号药亭
又号二楞居士柴翁晚号郁洲
广东南海(今广州)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
以不习清书革去庶吉士,里居以终。
友人私谥文介先生
工诗,与屈大均陈恭尹并称"岭南三大家",又与程可则等并称"岭南七子"。
在京与王士禛朱彝尊等交游唱酬,深受推重。
有《六莹堂集》,词附见。
清诗别裁集
字芝五广东南海人
康熙戊辰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
著有《六莹堂集》。
药亭顺治丁酉乡试第一,至成进士时,年六十余矣。
未一岁,即乞假归,同榜中俱以前辈事之。
○岭南三家,翁山以五言律擅场,元孝以七言律擅场,而七言古体独推药亭,集中如《养马行》、《日本刀歌》诸作,光怪陆离中,律令极细,措辞极妥,真可作万人敌也。
间亦多英雄欺人及过于恢张处,而《木瓜上人打鼓歌》,为欺人之尤者。
阅者勿因其名高,一概追逐,斯善学药亭者矣。
近体略存,志其大概。
陈上年清初
维基
陈上年(?
—1677年),字祺公直隶清苑(今属河北)人。
清初官员。
陈上年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
巩昌府推官,内迁兵部
顺治十六年(1659年),出京担任泾固道
顺治十七年(1660年),转任山西布政使司参议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雁平道(今山西代县)
李因笃长期寄居陈家担任塾师,“其投契之深,有同骨肉”。
康熙五年屈大均亦寄居陈上年家中,由李因笃撮合,娶王壮献之女华美为妻室。
顾炎武傅山等人都曾获陈上年资助。
康熙六年(1667年)上年裁缺归里。
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起用为广西分巡右江参议道
吴三桂反清,扣押巡抚傅弘烈,并威胁上年投降,上年不为所动。
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幽絷而死。
释大汕清 1636 — 1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江南苏州人
俗姓徐,有时托言姓金或龚,字石濂石莲
康熙初广州长寿庵,以收租米所得为资本,经营海外贸易。
曾赴安南说法。
好为惊世动众之事,如求雨、止雨之类。
喜与名士往来,与潘耒屈大均都先有交往,继又交哄。
后被地方官驱逐离粤,在赣州居山寺,皈依者甚众。
康熙四十三、四年间,被江西巡抚李基和逮捕,押解回籍。
常山病死,年七十余。
工诗善画,制器亦精美。
有《离云堂集》、《离云堂近稿》、《海外纪事》等。
王煐清 1651 — 1726
简介
王煐字子千号盘麓南区南村紫诠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卒年不详(按应卒于1726年,即清雍正四年),康熙间贡生光禄寺丞刑部郎,后出任惠州知府浙江温处副使
先后与朱彝尊、姜辰英、赵执信屈大均梁佩兰等著名文人交游。
耽诗,嗜山水,晚游吴越而终。
俞兆晟
维基
俞兆晟字叔颖一字叔音号颖园浙江海盐人
清朝进士、官员、诗人、书画家。
俞兆晟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进士
历任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学士江南学政翰林院侍读等职务。
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儿子俞鸿图(时任河南学政)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泄漏考题贿卖秀才俞兆晟被革职。
俞兆晟工书画,善画水墨花卉。
俞兆晟的诗受到王士禛激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俞兆晟在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曾为北京广通寺《敕建广通寺碑记》撰文
乾隆淮安府》卷二十六《坛庙·寺观》记载:“湛真寺淮北里,旧名绍隆僧益轮于康熙二十五年改建。
海宁俞兆晟有记。”
释福聚清 1686 — 1765年8月2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六
释福聚字文海号二愚
姓骆氏义乌人也。
父林,母载氏。
夙契净根,并修善果
尝梦月华流辉,著身皆白,感而有孕。
诞育之夕,神光下烛。
暗室生明,闾里惊异。
方及髫龄,独自度桥。
骇坠水中,不能游泳。
顷之,似闻人语曰:绍隆之业,其在斯乎。
少焉浮出,因得拯救。
由是永念慈航,归心普济
年近志学,依溧水上方寺静生剃染。
初习讲诵,渐通义趣。
日礼佛号,自课清修。
苦行十年,志虑湛定。
乃诣宝华得戒于闵缘,外检律表,内澈圆光。
寻事游参,经历八载。
尝叩天童天目,默印深契。
咸以肩承正法,远相期许。
然机锋捷悟,终属言筌。
波提木叉,乃照宝相。
复上华山,闵已迁化,珍辉主席。
方以真如正觉,丕倡宗风。
既承洽契,遂令入室。
未几,珍辉示疾,亲付祖衣。
弥扇戒芬,龙象景从
鸣鹤九皋,声闻于天。
世宗耄勤,深求梵典。
延揽高僧,研味弘旨。
虽秦徵童寿,汉请摩腾,道契冥符,蔑以加兹。
雍正十二年春福聚奉诏入都,卓锡悯忠寺
屡承圣眷,宠幸时临。
讨穷藏法,实悦帝心。
悯忠主席法藏律师,同出南山,方敷讲座。
仰福宿德,瞻此帝徽,如爝火见日,光耀自息。
私维远引,以避贤智,未几迁化。
世宗倾慕益切,恩渥载隆。
复新厥庙,更称法源
御制碑文,立石庑下。
垂兹宸翰,播扬弘奖。
特开戒坛,命和硕庄亲王内府官从,董理坛事,普给衣钵,传授法戒。
期中弟子千八百九人,吁亦盛矣。
在昔世尊常随听法,才千二百五十人,兹乃过之。
家国休祥,德人爰降。
上下孚应,有感斯通。
是以宏戒之日,天朗气清,庆云微荫,倏焉龙见,围绕中庭。
四众嗟异,传为奇瑞。
乃临坛讲毕,逡巡静退,坚请还山。
盖澹定之怀,本无留恋。
欲得三昧,永离十缠。
于是悯忠继席慧宽,,别创寺宇,名曰“定慧”。
法源嗣位,更传弟子性实
由兹得徒,遂辞帝里,言旋华山
复蒙赐紫,赠施有加。
重发内帑,修饰宝华。
殿宇寮舍,百美具臻。
荣光绚赫,一时无比。
四方缁白,皈向弥殷。
敷筵举拂,日不暇给。
尝以世宗所示心要,诱掖初机,参考推寻,老而弥笃。
课馀所辑,有《瑜伽补注》、《施食仪观》、《南山宗统》、《宝华志馀》诸编。
寂于乾隆乙酉八月二日,寿八十,腊七十,坐夏五十有四。
依法阇维,金光烛天。
烬馀,获舍利数十,粒莹如珠。
弟子八十二人,建窣都于龙山之巅。
性实乾隆癸亥,为建寿塔于京都仪门柳巷村,和硕显亲王为之铭云。
沈用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钱塘人字方舟
康熙监生。
喜为诗。
游鲁、楚、闽、粤,诗益进。
在粤与屈大均梁佩兰交。
后客京师
费锡璜合著《汉诗说》。
另有《方舟》。
清诗别裁集
字方舟浙江钱塘人
国子生
著有《方舟》。
方舟足迹半天下,至广南屈翁山梁药亭定交,诗乃大进,游边塞,留右北平久,诗皆燕、赵声,一时名流几莫与抗行。
然所成诗一句一字,质之同人,有讥弹辄改定,所由完善无罅漏也。
向见重红兰主人,辇下名大著
余留京邸时,知方舟为诗人者寥寥矣,不知向后有能传其人否耶?
感慨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