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高捷明 1567 — 1633
维基
高捷(1567年—1633年)字心泰号龙门直隶真定府赵州宁晋县人
曾祖高禄,祖高拱,父高凌烟,赠文林郎江西道御史,再赠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
母王氏,封太孺人,赠太宜人
高推万历三十五年丁未进士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顺天乡试十四名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寻丁父忧天启二年(1622年)河南固始知县,平白莲教李思贤等乱,中州刊传《高侯平妖集》。
旋以母忧去,服除,再令固始崇祯元年山东道御史三月疏劾工部主事杨惟和袁熿冒居副宪,少卿加衔陕西督臣史永安王之采以建祠互相诿,词臣吴孔嘉黄山献謏,流毒乡井,章下所司。
八月,以疏紏辅臣刘鸿训,帝以肆意妄言,夺俸三月示惩。
已而告归。
崇祯二年吏部尚书王永光具疏特荐,以特旨起用,起补江西道御史
袁崇焕被逮下狱,十二月高捷即疏参辅臣钱龙锡崇焕奸逆相倚,崇焕之杀毛文龙也,龙锡密语手书,不一而足,即崇焕疏中亦有辅臣龙锡低徊私商之句,两人阴谋诡计,目中安知有皇上乎?
三年奉命巡按山东,劾府道四州县二十人,东省肃然。
三年庚午山东乡试,拔来仪、左懋第姜埰等人,四年监试礼部会试,又主武举
会噪军经山左,为侍御出境后两月事,坐谪补上林苑左丞,寻晋南铨主政,历稽勋正郎,升山东东昌道副使,驻临清。
后以失陷属邑,兵部拟遣戍,疏辨,下旨免戍。
卒年六十七。
墓在县北十五里曹古疃。
刘宗周明末 1578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
天启元年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
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
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
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
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
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
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
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等。
徐石麒明末清初 1578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浙江嘉兴人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
天启二年进士
工部主事,限惜薪司索物,忤魏忠贤削籍。
崇祯初起南礼部主事,累官刑部侍郎
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朝士多营救。
石麒执法断斩。
奏上,新甲弃市。
寻擢尚书
坐拟姜埰熊开元罪轻,忤帝意,落职闲住。
福王监国,召拜右都御史,改吏部尚书,为马士英等所扼,郁郁不得志,乞归。
清兵下江南嘉兴城陷,自缢死。
隆武谥忠襄
谥忠懿
有《可经堂集》。
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善人
天启壬戌进士,除工部主事管节慎库,为魏珰所嫉。
新城侯王升坟价事夺职。
崇祯改元,由考功郎刑部尚书
法官引律大抵深文。
石麒奉旨清狱,多所宽减。
陈新甲以失事下狱,石麒力争论斩,其党大恨。
复谳张若麒许定国丁启睿等。
大法赫。
然无倖免者。
寻科臣姜埰行人熊开元以言事下狱,疏救不允,责令对状,罢归。
十七年南京右都御史,转吏部尚书
上定官制、慎破格、行久任、禁营求、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
其时官方浊乱,石麒以年例出户科陆朗御史黄耳鼎为藩臬,二人夤缘留用,疏讦石麒,遂乞休。
明年失国,入郡城,自经死,谥忠襄
祖敏李升,皆从死。
嗣子尔谷辑遗文曰可经堂集。
予谓士人委身王家,不幸遭逢世变,纵不能杀身殉国,亦当飘然行遁,与草木同腐耳。
何至弃封疆、贪利禄,腼颜自活,绝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乎!
吾郡死节数公,名炳天壤,慨慕流风,宛然如在。
予辑是卷,不能无三叹焉。
刘沂春明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长乐人字泗哲
崇祯进士,累官刑部郎中
姜埰熊开元以言下狱,移刑官定罪,沂春欲轻之,忤思宗,遂夺官归。
姜垓明末清初 1614 — 16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53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须
姜埰弟。
崇祯十三年进士,授行人。
以建言触帝怒下狱,尽力营护。
又见署中题名碑有崔呈秀阮大铖姓名,拜疏请去之。
去官后居苏州
弘光朝时阮大铖得志,欲杀之。
乃变姓名走宁波,国亡,还吴中卒。
门人私谥贞文先生
有《筼筜集》。
宋琬明末清初 1614 — 1674
维基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
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
清顺治丁亥进士,累官浙江四川按察使
为一代诗宗、清八大诗家之一,亦为南施北宋、燕台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
莱阳宋氏世族,六世祖宋黻明代莱阳的首位进士
宋琬之父宋应亨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官清丰知县
崇祯十六年(1643年)宋应亨于清兵陷莱阳时遇害。
宋琬自幼聪慧过人,“负隽才,著声誉”,“少能诗,有才名”。
曾随仲兄宋璜游学京师,与王崇简王熙父子相识。
亦同姜埰姜垓兄弟友好。
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
一度因“文字余孽”为逆仆所陷,下狱。
顺治十八年(1661年),官至浙江按察使
康熙元年(1662年)又因亲戚董樵之故,其侄宋彝秉(宋一柄)诬告宋琬登州于七起义有关,下狱,三年后释放,流寓江南八年,与宋荤、朱彝尊王士禄等人诗酒唱和。
康熙十一年春四川按察使次年进京述职,遭逢三藩之乱,不得回程,得知家人皆陷于兵火,忧苦成疾,卒于京城
姜道顺
众香词
涵碧,为明都谏如农公孙女,徵士勉中女,少承庭训,精工书画,皈依施亮生真人,通《内经》。
姜实节清 1647 — 17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1709 【介绍】: 山东莱阳人,居苏州字学在号鹤涧
姜埰子。
以布衣终老。
善书,笔势如篆籀。
画山水法倪瓒
工诗,擅七绝。
有《焚馀草》。
贻谷清末 1856 — 1926
维基
贻谷(1856年—1926年),亦贻谷原名吉昌,字蔼人霭人,乌雅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末政治人物。
贻谷乃清末重臣荣禄门下,积极谋划应对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己亥建储。
贻谷亦作媒人,参与慈禧指婚荣禄之女,即溥仪生母。
光绪二十六年,授兵部左侍郎加一级、从一品荣禄大夫
同年,八国联军入,追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西安
光绪二十八年,授钦差大臣,特加理藩院尚书衔,督办蒙旗垦务。
二十九年,接替孝和睿皇后弟和世泰之曾孙一等承恩侯信恪,任绥远将军,兼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
直、、陇、长城、河套,凡数千里,皆归贻谷节制,统筹全局,权倾北疆,封疆大吏。
贻谷积极建立垦务局、新式学堂、公司、军队、医院等。
光绪三十年,累升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光绪三十四年,一品大员贻谷受诬革职,案拖延三年不决。
宣统三年,诏判遣戍川边,因辛亥革命,北返改易州安置。
民国初,旧僚怀其功德,上书总统徐世昌平反,北洋政府予以嘉奖。
民国十五年,逊帝溥仪闻其去世,特颁上谕悼念,入吉林先哲祠(即北京地安门额勒登保褒忠基础上重建)。
贻谷满洲镶黄旗原名吉昌,乌雅氏,原籍吉林伊通州
少年时便才华横溢,族人皆称赞。
光绪元年举人,中举后在兵部任职,因办理海军洋务事宜出力较多,升任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功臣馆纂修编修文渊阁校理日讲起居注官少詹事,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兼新设军务处提调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两宫西幸,贻谷追至宣化,流涕入对,随扈西安
兵部左侍郎,屡召询时政,直言无隐,上皆嘉纳。
八国联军要求清廷惩处,名单原列有贻谷及其兄盛京副都统晋昌荣禄孝钦删去贻谷名。
贻谷晋昌抗俄有功,孝钦欲保全之,但因俄人坚持惩处,最后名义上革职遣戍,实则秘密将其发往成都总督锡良安置,并将其子钟颖升职。
翌年贻谷扈驾还京,充国史馆副总裁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为首任督办蒙旗垦务大臣
督垦直、、陇、长城、河套等地。
开垦蒙边最早始于山西巡抚张之洞,但遭遇诸多王公大臣反对而放弃。
此次清廷下决心开垦蒙旗土地,特赐贻谷理藩部尚书衔,以节制、陇沿边各厅州县。
光绪二十九年,再授绥远城将军理藩部尚书衔钦差务大臣,正一品,事权始归一,权倾北疆。
绥远将军一职殊荣本在总督巡抚之上,加钦差大臣尚书衔亦可节制山西等地巡抚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光绪三十年太后恩赏贻谷祖母御笔匾额、紫檀三镶玉如意、大卷江绸袍褂料等物。
光绪三十二年,恩赏蓝色、驼色、绛色、石青江绸四端,制成一品之衣,赐比三公之服。
三十三年慈禧太后万寿再恩赏绸缎,谢恩子侄补授郎中
光绪三十年三十四年,六次恩赏御笔福寿书法。
贻谷在任钦差务大臣七年间,开垦农田,大兴水利,设立垦务局、东路公司,修通长济永济两渠,疏浚塔布河、五加河等河道。
垦放十多万顷,东西二千馀里。
创设陆军,置枪炮器械,筑营垒,兴警察,立武备陆军学校及中小蒙学校数十所,创立工艺局、妇女工厂。
学生出国留学,或往北洋学堂肄业,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
因积极开垦,得罪大多蒙古王公贵族,但造福于百姓。
定亲王溥煦次女郡主嫁给蒙古多罗贝勒札那嘎尔迪之子拉苏伦多尔济,则始终支持贻谷开垦。
光绪三十四年绥远将军任上,贻谷欲参革下属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侵吞库款,反遭文哲珲先行上奏诬陷其婪赃,孝钦大怒。
大学士军机大臣鹿传霖借机自请严审贻谷
荣禄存劄》及清人所著《贻案始末记》可确定鹿传霖鹿传霖亲戚张曾扬樊增祥三人与贻谷有宿怨(鹿、张两人分别是张之洞姐夫和侄孙)。
荣禄存劄》中,贻谷的盟弟岑春煊,曾写信给荣禄,担心贻谷推荐的开垦蒙旗官员,会受到仁和相国王文韶定兴尚书鹿传霖阻扰,所以向荣禄求助。
光绪三十三年张曾扬山西巡抚时,受正一品钦差大臣绥远将军贻谷节制,张不服,遂托病辞官。
另外,清人著《贻案始末记》详细记载樊增祥贻谷陈夔龙三人皆曾投靠荣禄门下,因贻谷受宠,樊增祥受冷落而生怨,陈夔龙为两人调停无果。
不久贻案发,鹿、张、樊三人配合定罪贻谷,奏其贪赃两百多万两、巧立公司、败坏边局、蒙民怨恨、擅杀台吉丹丕尔诸罪。
鹿传霖参奏贻谷的罪行远超出当初文哲辉诬陷贻谷的罪状。
孝钦盛怒,褫职,逮京问罪。
贻谷家族和皇室庆亲王奕劻监国载沣及荣禄家族关系深厚。
贻谷姑父为京剧富连成创始人牛子厚。
北京广德楼戏园曾为贻谷房产,为慈禧唱戏的王瑶卿、俞笙、果湘林郭祥林、果香菱)、杨小楼、田际云皆出入其家,积极为其疏通上层关系。
如,鹿传霖审理此案时,庆亲王为帮助贻谷,奏添贻谷姻亲绍英跟随鹿传霖办理。
贻谷家人运作,通过梨园伶人湘林、田际云和法部尚书廷杰家人李范氏(画师李菊侪之母)联络上,贻谷子侄又和军机大臣那桐女儿女婿联络上。
廷杰乃那桐亲家,那桐女儿哭求为贻说请。
那桐指使御史瑞贤为贻化险为夷。
其实,那桐本来与贻谷关系就好。
贻谷案发前,《那桐日记》中就记载他与贻蔼人乃友人,数次相聚。
法部尚书廷杰以该案證据不足,没查得贻谷所奏贪款两百万两,只有四万两,发回重审。
贻谷子钟崙(钟志谨)为翻案,亦经吉林将军希元之子世哲生(亦世枢,庆亲王奕劻女婿世梁的亲堂兄,清末世袭侯爵,民国北京著名票友,喜戏曲,曾拜杨小楼为师),将广德楼转赠予伶人湘林、俞笙。
笙弟子杨小楼乃慈禧溥仪生母最青睐之伶人
贻谷家人不断运作,在北京等地散发冤案传单,分发给各地总督,并与报社人士如王国维等联络登报申冤,有贻谷被押时和王国维通信存世。
贻谷家人最后反将鹿传霖手下办理贻谷案的王宪章扳倒处死,押解王宪章赴刑的正是贻谷子钟崙,钟崙痛呼为其父报仇。
满臣贻谷一方和汉相鹿传霖张之洞一方相持不下。
军机大臣中,汉人仅居其二,其中鹿传霖贻谷案、王宪章案而郁郁有退志,已告病假;张之洞亦因病请假。
案件拖延三年,成为清末一大悬案。
贻谷案不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单独全宗,而且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贻案及垦务档案也是镇馆之宝。
最后,军机大臣鹿传霖病逝,此案才得以了结。
监国载沣欲贻谷,便由原来的死罪诏改谴戍新疆,再减轻改戍川边,最后改易州安置。
宣统三年贻谷遣戍四川前,在保定宴请百官,晚生谭延闿为其送行,行至湖北,因武昌起事,贻谷直隶总督陈夔龙奏请停止前行,北返,改易州安置,投靠在易州有田产的前大学士徐桐第八子。
贻谷易州白羊村,效忠前清,十多年务农,拒绝出山为官。
国变后,尝自叹曰:昔姜埰谴戍宣城卫,自号‘宣城老兵’。
民国初,晋边官绅怀恋其功劳美德,旧僚岑春煊上书为其平反。
民国十年总统徐世昌绥远都统马福祥查明贻谷被冤,其垦荒治绥有功无过,宜褒扬彰公道,由内务部褒扬。
贻谷为近代开垦边疆第一人,他积极开垦蒙古土地、建立新式学堂、军队、公司、医院等。
北洋政府予以褒奖,总统徐世昌贻谷颁发了一块“耆英望重”金字匾额。
1926年宣统帝溥仪早已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在天津贻谷去世,贻谷乃其父母曾经媒人,溥仪颁布上谕一道,深悼之。
“谕旨一道:宣统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奉上谕驻津办事处代奏,遣戍大员病故,恳恩赐恤一摺,前绥远城将军贻谷,由翰林起家,荐擢卿贰,宣力有年,克勤厥职,前在将军任内,办理垦务,因案遣戍,安置易州,世变迭经,艰贞弥励,兹闻溘逝,悼惜良深,所有任内一切处分,著加恩悉予开复,用示笃念旧臣之至意,钦此!
” 遂葬易州白羊村
贻谷晋昌曾经的部下徐鼐霖在北京吉林先哲祠,为其题名记:“清封正一品建威将军绥远将军蔼人公贻谷吉林先哲祠”。
冯其利在《京郊清墓探寻》里有将军贻谷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