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四库总目》:孙蕡当元季绮靡之馀,其诗独卓然有古格,虽神骨隽异不及高启,而要非林鸿诸人所及。黄哲、李德、王佐、赵介与蕡号南园五先生。哲之五言古体,祖述齐、梁,德之七言长篇,胎息温、李,俱可自名一家。惟佐气骨稍卑,未能骖驾,而介诗所存太少,不足以见所长。
黄佐《明音类选》:吴下四杰、岭南五先生,大家辈出,莫不比兴成音,其深于诗者乎?
《诗谈》:岭南孙仲衍、王彦举、黄庸之、赵伯贞,李仲修时称五杰,惟仲衍清圆流丽,明珠走盘,不能自定,彦举雄俊丰丽,殆敌手也。德庆李文彬亦时劲敌,后琼山丘浚词虽丰腴,劲秀则少矣。
《国雅》:广中四杰,并有盛才,特闲于七言。如孙之《蒋陵儿》、《次武昌》,黄之《战城南》,李之《秋情》等篇,能自迥出常境,绮崭处亦类初唐语。
《诗薮》:孙仲衍《骊山老妓行》浓丽繁富,殆过千言,而中多猥{宀儿}。孙同时岭南黄哲亦长七言古,才情少劣,气骨胜之。屈大均《广东新语》:广州南园诗社始自国初五先生。越山诗社始自王光禄浙逵、伦祭酒以训。俘丘诗社始自郭光禄棐、王光禄学曾。诃林净社始自陈宗伯子壮,而宗伯复修南园旧社,与广州名流十有二人倡和。叶石洞云:「东广好词,缙绅先生解组归,不问家人生产,惟赋诗修岁时之会。粤人故多高致乃尔。粤诗自五先生振起,至黄文裕而复兴。」陈云淙云:天史公谓齐、鲁文学其天性。粤于诗则有然矣。我国家以淮甸为丰、镐,则粤应江,汉之纪,《风》之所为首《二南》也。五先生以胜国遗佚,与吴四杰、闽才子并起,皆南音,风雅之功,于今为烈。」
《本事诗》:仲衍才调杰出四人之上,即吴中四杰亦应让步。
邓球《泳化类编》:孙蕡博学善诗,豪逸足追古,为宋潜溪高弟。太祖诛蓝玉,蕡尝为玉题画,被逮将刑,口占一诗云:『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既诛,太祖问监杀指挥,蕡死时有何言,指挥以前诗对。太祖怒曰:「彼有如此好诗,汝乃不奏而遂杀之,何也?」亦命杀之。
赵翼《陔馀丛考》:明孙蕡为蓝玉题画,临刑口占云云。按:此诗乃五代时江为所作。为建州人,值王氏国乱,其友欲亡奔江南,为为草《投江南表》。其友未出境被擒,搜得稿,遂并收为。为临刑词色不挠,乃索笔为诗曰:「衙鼓惊人急,西倾日又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事见浔阳陶岳所撰《五代史补》第五卷。今乃移之仲衍何耶?岂仲衍被刑时诵此诗以寓哀,闻者不知,遂以为仲衍自作耶?
田按:仲衍与彦举、庸之、仲修、伯贞称南园五先生。其实南园结社,抗风轩中吟侣,仲衍一一举之,伯贞不与也。《西庵集》中《琪琳夜宿与彦举联句序》云:「畴昔年十八九时,一时闻人相与友善,若洛阳李长皮仲修、郁林黄别驾楚金、东平黄通守庸之、武夷王徵士希贡、维扬黄长史希文、古冈蔡广文养晦、番禺赵进士安中、及其弟通判澄、徵士讷、北平蒲架阁子文、三山黄选士原善共结诗社南园之曲,豪吟剧饮,更唱迭和,而彦举与馀为同庚,情好尤笃。」独不及伯贞名。黄才伯云:「伯贞尝以一囊自随,遇景即投诗其中,绝不为人留题。缙绅恒病其狷。日往还西樵泉石间,独与八十翁刘乐善,相倡和以自娱。方孙、王、李、黄结社南园,更迭倡和,而伯贞自成一家言。世以四子并之,称五先生。」此亦伯贞不与结社之一證也。继读伯贞《听雨诗》有云:「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又似曾与南园诗社者。或入社较晚,故仲衍琪《琳联句序》偶不及之耶?仲衍于诗社中,独推许彦举,其作《南园歌》云:「昔在越江曲,南园抗风轩。群英结诗社,尽是琪琳仙。沧洲之盟谁最雄?王郎独有谪仙风。狂歌放浪玉壶缺,剧饮淋漓宫锦红。青山日落情人已,王郎拂袖花前起。欢呼小玉弹鸣筝,醉倚庭梧按宫徵。哀弦泠泠乐末终,忽有华月出山东。裁诗复作《夜游曲》,银烛飞光白似虹。当时意气淩寰宇,湖海声诗万人许。酒徒散落黄金空,独卧茅檐夜深雨。」读此诗,可想见南园风雅之盛。迄今游岭海者,诧为美谈。仲衍家有烟霞寄傲事,当与南园抗风轩并峙不朽也。)
维基
周之纲(1559年—1641年),字振之,河南汝宁府光州商城县人,民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授济南府推官,调广平府,清慎自持,执法无枉。擢兵科给事中,时熹宗即位,以侍卫东宫功,予诸寺监世荫。之纲恺切极谏,事以中寝。又劾魏忠贤、客氏之奸,甲子秋偕太史陈子壮典试浙江,将行,会副都御史杨涟疏列忠贤二十四罪,之纲复具疏佐之,疏上,整衣危坐,静听处分,不报。趋入浙,所拔士如翁鸿业,以提学死德州之难;凌义渠以大理卿殉甲甲之难,尤其卓卓者。复命,杨涟已系狱,之纲复抗疏力救,忠贤遂摘试录中语多触犯,矫旨削职。崇祯改元,起补提督四夷馆,寻升南京光禄寺卿,进兵部侍郎。崇祯十四年卒,年八十有三。
全粤诗·卷七四七
通岸(一五六六—一六四七),字觉道,一字智海。憨山大师书记。后居诃林。工诗,曾与陈子壮、陈子升、黎遂球、区怀瑞、区怀年、黎邦瑊、黄圣年、徐棻、欧必元、欧主遇、黄季恒结南园诗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栖云庵集》。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八。
全粤诗·卷四八二
韩上桂(一五七二 — 一六四四),字芬男,一字孟郁,号月峰。番禺人。幼颖悟绝伦,日诵万言如宿记。十六岁为诸生,闻西部有边患,慨然有投笔志,于是学击剑驰马,研习天官兵法壬遁之书。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成举人,翌年会试,礼闱拟榜首,以卷中触忌,置乙榜,例得教职,不谒铨而归。二十六年,再试下第,遂放怀诗酒,游咏胜地,兼喜填词度曲,人称万历间岭南第一才子。时与陈子壮、韩日缵、李待问等为声气之交。四十四年会试,复中乙榜,署定州学正。次年冬,奔母丧。服阕,补易州学正。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赴春官,会讨山东白莲教,廷议欲得儒生知兵者往觇其势,上桂奋袂请行。首辅叶向高壮之,加国子博士参谋兖师事。忌者中以蜚语,遂不果。请假南还,以魏阉乱政,不仕。崇祯改元,起补南京国子博士,改助教,历监丞,久之摄如皋令,有政声。转永平通判。时中外用兵,上桂奉命督运饷边,迁建宁同知。明亡,恸哭不食,卒于宁远城。清乾隆四十一年,赐谥“节悯”。有《城坳集》、《鸡肋篇》、《浮丘汇稿》、《蘧庐稿》、《韩孟郁杂稿选》、《韩节悯公遗稿》等。事见《韩节悯公遗稿》卷末附家传、轶事,又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四有传。
全粤诗·卷六四一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维基
陈熙昌,字当时,号杲阉,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南海县人。万历丙午解元,丙辰进士。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式丙午科广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进士。授浙江平湖县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得罪魏忠贤党,与子编修陈子壮同日削籍。
维基
黄公辅(1576年—1659年1月28日),字廷玺,广东新会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进士,担任浦城知县,挽留辞官的叶向高、谴责卸职的钱象坤。转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他为误读帝诗的府属辩白,发还馈金责备对方,又上疏弹劾韩敬、魏忠贤、李实不法,乞求治罪,言辞激切,被霍维华反劾而削籍。魏忠贤败亡后,黄公辅得起用为湖广湖北道参议,改任江西副使。其时湖广有数百人到北京的杨嗣昌衙门,责骂杨嗣昌不为当地著想,对方因此上疏让他留在湖广,其后再进任宝庆参政,入贺朝廷期间上疏「流寇燎原,征讨宜急」,获崇祯帝嘉奖。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公辅兼任长沙副使,正值张献忠攻打长沙城,他设置埋伏,斩杀三千多名流贼平定事件;很快他回到宝庆,监督军队反击攻城的临蓝营军队,斩杀对方首领。他清廉谨慎,长沙、宝庆人民感恩其德政,获举荐任佥都御史抚治偏沅,与巡按不和而称病归乡。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失陷,张家玉、陈子壮、陈邦彦起兵;黄公辅则在永历元年(1647年)正月获南明朝廷起用为太仆少卿,到七月时他也在新会起兵。陈邦彦攻打顺德,和他约定屯兵充当犄角,他和连城璧接连收复新会及新宁,不久三人战死,他的军队也散去。永历帝临幸肇庆,转任左通政侍经筵;永历三年(1649年)擢官刑部左侍郎,署任兵部尚书,其时他已年老,无心仕进,只是想见皇帝抒发怀抱。次年(1650年)永历帝西奔,他留在肇庆,率领李元胤、马吉翔守卫三水,兵败后退入深山。永历八年(1654年)李定国出师,黄公辅和孙子黄确依附王兴;至十一年(1657年)他写信给郑成功,商议以福建、广东军队收复南京,适逢勤王兵前来,他命黄确自龙门经越南前往永历帝行在。十二年(1658年),南明朝廷晋任他为兵部尚书、总督水陆义旅,赐尚方剑方便行事;他和王兴议事被泄密,拒绝尚可喜前来招降,孙儿黄确、黄硕兄弟被擒后也坚持不屈。十三年(1659年)正月七日,黄公辅在文村忧愤而死,年八十四岁。
维基
丁进,字印趋,号瓯石,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人。博学强记,通达治体,尤邃于性理之学。祖父丁子中,读书好施,万历十六年岁大饥,家仅给衣食,子中每减省以活贫民,遇雨雪,辄登楼望,突不烟者馈以薪米。一日娶妾至,哀泣不已,询知父为旧邑倅,逋粮鬻女,子中即遣还不取值。居近山,有虎患,偶失闭门,虎伏阶下,子中抚其背,意为犊也,虚竟去。里有水碓,子中失足坠,臼椎摇摇不下,若有神助,卒崇配乡贤。丁进登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天启元年(1621年)授检讨,二年四月充实录纂修官。时魏珰假子抚民,僭衣命服入朝,进斥之,珰怒。进与同官陈子壮、林钎等六人首摘其奸,俱削籍。珰败,六词臣同日召还。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进分校礼闱,十二月晋左春坊左庶子、经筵日讲官,上嘉悦,赐金帛。以升转愆期,弹劾首辅韩爌。六年癸酉主试江南,以党附温体仁被弹劾归里。时袁崇焕荷大帅任,进逆知无成功,上疏论之,后竟如其言。上虞与馀姚接壤,虞民代姚邮役甚苦,进上章争之。著有性理等书行世。
全粤诗·卷六五○
谢长文(一五八八—?),字伯子,号花城。番禺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贡生。素有文名,曾参与陈子壮所开南园诗社,又和黎遂球《黄牡丹诗》十章,名曰《南园花信诗》。八年(一六三五)任惠州府训导,历平远县、博罗县教谕。由教职升涢阳知县。广州拥立,授户部主事,历仕户部员外郎。明亡,不复出。晚年事释函是于雷峰,名今悟,字了閒。有《乙巳诗稿》、《雪航稿》、《秋水稿》、《谢伯子游草》。清李福泰修同治《番禺县志》卷一一、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全粤诗·卷五七○
黄圣年,字逢永,号石佣,又号大药山人。顺德人。维贵子。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授湖广当阳教谕。以足疾归。与陈子壮等十二人修复南园诗社。卒年六十二。生平好学能文,与其兄圣期少受庭训,著述甚富,尤工书法。有《墙东草》《壬游草》《薜蕊斋》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五有传。
维基
梁元柱(1584年—1631年),字仲玉,号森琅,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伦教人。元柱貌殊端秀,聪颖绝伦,稍长有大志,外恂谨而中持刚介,尝观竞渡溺,族父援就己舍,勖之学。元柱感奋力读,无寒暑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由副榜领乡荐,天启二年(1622年)成壬戌科进士。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改授陕西道御史,掌陜西道。是时厂监魏忠贤结奉圣夫人客氏交煽内外,权势赫灼,宰执皆俯首听命,廷臣稍有声者,率罗致而计去其异己。会所识同僚某人愿为介绍以结交魏珰,辄峻拒之,某曰:履虎尾不畏咥人耶?不答,索笔大书二十字示之曰:不忧不惧,君子乃能遁世;患得患失,鄙夫安可事君。某以为不识时务,逡巡去。甫入台,条上七事,侃侃数千言皆切中时弊。勋贵子弟得荫者,辄用郡守、部郎,往往骄侈,不习吏事,疏请改用间散光禄典簿,许以忠倚要路,巧营户缺,侵剥官物,并论罢之。四年汪文言狱兴,忠贤藉以罗织,人人自危。左副都御史杨涟抗疏列二十四大罪,下旨切责。元柱与台省诤臣合疏继言,不纳。会六月京畿大雨雹,独上穹苍告变疏,疏入,魏忠贤深感愤怒,摘疏末数语指以诽谤,将矫旨置于极刑,有同县宗人某方党忠贤,阴为调度,仅拟严旨削籍为民,即为介见忠贤者。归隐五年,筑园城北粤秀山南,浚池得奇石,移古树为配,谓皆偶得也,署堂曰“偶然”,日与其渊旧邝露、黎遂球、陈子壮、赵焞夫、梁继善辈诗酒高会,醉后画山水人物神鬼,无不精绝,好事者得片楮争宝焉。独不喜与当事往还,值上元,露跨马抵南海令前驱,令怒,将拘辱之,元柱为缓颊不可。崇祯改元,诏戮忠贤尸,复诸臣被冤陷者,元柱以原职召还。二年(1629年)十月,清兵分三道入大安口进龙井马兰,军官周镇战没,张安、王纯臣遁,张万春降,遂围蓟州,破遵化,京师戒严。既而大兵将越蓟州,拒于袁崇焕,遂破玉田、顺义诸县,向德胜门攻南城。时元柱行抵河间,同召诸臣闻警皆迟疑不敢进,元柱慨然曰:主忧臣辱,此时恨不飞入都门,稽首殿阶,以笏书策上前,为国家三百年养士报耳,泄泄留此,意且奚为?闻者咸愧服,悉随之行,无逗留者。至京,补福建道御史,监顺天乡试,出巡清坝,旋按云南。自审理举劾,以迄清厘钱谷,一矢公平,积弊顿清。差峻,请便道归省,连丁内外艰,守制六年如一日,设祭田,由始祖而本支而分支,祖庙均焉。初元柱少时,族有忌者辱之不能堪,至贵,诣门谢,置弗校。服阕,崇祯四年八月迁陜西右参议,未赴病卒,年四十八,国朝雍正中祀乡贤。著有《疏要》四卷、《偶然堂集》四卷。
维基
陈振豪,字子出,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祖母关氏梦异僧授以一儿,左辅如铁色,及生振豪,果如所梦。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除萧山知县,迁刑部主事。以承审刘铎事忤魏忠贤左迁,起户部员外郎,出守南阳府。宗室永寿王朱器圻疏讦唐藩阴事,下巡按御史,檄振豪验实。振豪奏记言声影,未可信据,多动摇事,事得寝。亡何,永寿府典仗吕调阳奸部军妻而杀其夫,振豪持法杖调阳,王以是衔振豪。当是时河北贼遽告,日系多檄调南阳,故兵少,应调去,所留仅百馀人,队不成列,而贼乘河冰渡南,振豪时摄南汝道,启王拨中护卫馀军佐城守,王吝不予,又镌责之。振豪乃集所募乡保壮勇,乘城障。王塞城四门,民避寇至不得入,振豪力请开门,单骑出劳军,辨土著,纳其老弱,而简壮健,编关厢协守。贼知有备,突走诸属县。振豪复为声援,于是南阳十三城皆独完。王益惎间之,得旨镌级,又朦胧奏振豪擅杖亲藩典仗,诏逮振豪系狱。礼部侍郎陈子壮疏救,不报。久之,王以他不法事夺爵锢高墙,振豪得释归。
维基
陆奋飞(1592年—1658年),字翀霄,号紫霞,镇江府金坛县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户部观政,初授推官,改授嘉兴府学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助教,为靖江县一监生申辩,冤案得解。升工部营缮司主事,十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丁母忧归乡。十二年起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不久告假回乡。会周延儒再次出任首相,陆奋飞上疏省刑、停工、缓徭、起废、养士五大政,又举荐刘宗周、陈子壮、周镳、詹尔选、金铉等东林党诸人。再起任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外任江西饶州府知府,改变当地滥讼、溺女的风俗。江西土寇作乱,杀死浮梁知县,大肆杀掠,城中惊惧。陆奋飞打开关门,放出老弱妇女数十万,独留丁壮守城,擒获内应贼人数十人,贼寇遂遁去。晋升分守九江右参议,以积年得病告归,不久明朝灭亡,成为遗老,六十七岁时端坐而逝。
维基
蒋德璟(1593年—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蒋德璟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因不附魏忠贤,遭排斥。崇祯时,迁少詹事。崇祯十一年(1639年)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增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后来杨嗣昌卒于军,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崇祯十五年(1642年)首辅周延儒荐拔「德璟可大用」,与黄景昉、吴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之前崇祯帝问:“天变何由弭?”对曰:“拯百姓,即弭天变。近加辽饷千馀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以下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任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德璟博闻强识,“九边厄塞、河漕屯牧、盐策水利、历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性鲠直,能用人,陈子壮、倪元璐、顾锡畴皆由他推荐,谓「贤才不可不惜」。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亡。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蒋德璟与林欲楫、黄景昉、陈洪谧同时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键败走,德璟绝食,是月卒于家中。
全粤诗·卷六五四
梁若衡,字简臣,一字包山。顺德人。亭表子。明思宗崇祯十三年(一六四〇)特赐进士。授永福令,以忧归。迁左州知州,不赴。清兵下广州,与陈子壮谋举兵,事泄,被执死。乾隆中赐谥“节悯”。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五有传。
维基
梁若衡 (1598年—1647年),字简臣,号包山,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赐特用进士出身。为复社人士,崇祯十三年赐特用。历官永福知县,以丁忧归、迁左州知州,不赴。清兵下广州,与陈子壮谋举兵,事泄,被执死。清乾隆四十一年赐谥“节悯”。
维基
钱启忠,字沃心,号清溪,浙江宁波府鄞县人,同进士出身。钱瓒玄孙。钱启忠幼有书癖,天启元年(1621年)举辛酉科浙江乡试,遂执经邹元标之门。登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与同年刘之纶、金声、黄端伯、金铉、朱天麟、吴甘来、王章、汪伟、管绍宁、周凤翔辈结社论学,毅然以名教自持。观政兵部,时崔呈秀、魏忠贤乱政后,所在书院尽拆毁,抗疏请复,又疏陈时事八条,皆切中利病。于是刘宗周、李邦华、贺逢圣、倪元璐深相引重,寻除南康府推官,平反之暇,修白鹿书院,朔望集诸生发明圣学。补理抚州府,修葺崇文书院,复集生徒讲学。升刑部主事,上清狱囚疏,修治新监,相埋故犯四说帖,著为定例。江夏郭昭封以草厂事论死,启忠念其为郭正域之子,力争减戍。陈子壮、汤开远建言下狱,上疏乞宥。丁忧服阕,转礼部员外郎,途经山东,流殍载道,疏请留漕粮十万石赈之,全活无算。十四年督学山东,妻戎氏率家人三十馀口,至李家庄,猝遇流寇剽掠成群,戎氏谕之放,兵罗拜,则皆昔日所活之饥民也。时诏各省学臣直陈起废,启忠疏举高弘图、华允诚、金声、陈必谦、陈靖之,皆一时夙望。
全粤诗·卷五九六
区怀瑞,字启图。高明县人。区大相之子。少负大才,赋《秋雁诗》,赵志皋见之,深为器重。尝与陈子壮、陈子升、欧主遇、欧必元、区怀年、黎遂球、黎邦瑊、黄圣年、黄季恒、徐棻、僧通岸重修南园旧社,称十二子。明熹宗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中举人。历当阳、平山两县知县。明末,与黎遂球、邝露等奔走国事,后遇害。著有《琅玕巢稿》四卷、《玉阳稿》八卷,及《趋庭》、《游燕》、《游滁》、《南帆》诸草。清于学修康熙二十九年刊本《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区怀瑞诗,《趋庭》、《游燕》、《游滁》诸草,未见存本。存世别集,有《琅玕巢稿》、《玉阳稿》。《琅玕巢稿》四卷,首二卷为诗,后二卷为文;《玉阳稿》八卷,首二卷为诗,后六卷为文。今取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明天启崇祯间刊《琅玕巢稿》及明崇祯间刊《玉阳稿》为底本,仍依原刻本编次分卷。今补辑明陆鏊、陈烜奎纂修崇祯十三年刻本《肇庆府志·艺文志》(区怀瑞任分辑)所录区氏诗,另作一卷。
维基
卢经(16世纪—17世纪),字得一,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卢经是万历四十年(1612年)福建乡试举人,到天启五年(1625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在贵州主考乡试取录多位知名文人,升任御史巡按河南。当地的宗室莱阳王朱在錋以受献为名目,拘押一名儒生到府中刑讯;卢经一到任就公正裁决此案件,使朱在錋害怕,派长史求情但遭拒绝,不久他就因此事被谴责入狱。礼部侍郎陈子壮、刑科给事中李如璨都为他特疏申救,于是他遭戍边,很快获放归。隆武年间,他获起用为考功员外郎,七十九岁时去世。
维基
徐之垣,字维翰,号心韦,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书画家、词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登进士。授永丰县知县,每巡行阡陌,老幼多邀其入室,辄为述古孝悌事,以劝勉之。会入觐,调繁吉水县,永丰民诣巡按请留任,巡按谕已奉旨,不可留。丰民私相议,县令赴吉必由府,当邀之。之垣抵信州,吉阳吏胥方具舆盖迎之,丰民肩其舆,夺其盖,拥归邑。之垣不能禁,以状白大吏,次日藩司遣人慰谕,命送徐令之任,丰民闭城大噪,为罢市。藩司复遣通判卢某召之垣至郡议之,丰民数千偕行至寓所,环坐以守。藩司见众志坚,为移文巡按,托其上请。丰民谓必可得,稍稍引归。而巡按方以病在告,郡守命之垣速微服至吉,无使丰民知。之垣既抵新任,丰民闻之,怅然如失父母。信州故有宋赵忠定公一杯亭,民为新其亭,易名「攀云」,并祀焉。吉阳为邹忠介公故里,之垣至,忠介方没,力营其身后事,且为立祠,其治吉如治丰。久之,丁内艰归,服阕,崇祯年间,补任福建松溪县县令。曾任湖广提学御史,取授御史,时中官张彝宪监户工二部,外吏入觐者皆匍匐上谒,之垣独不往。侍郎陈子壮以争宗室改官事下狱,之垣疏救之。留中不下,遂请病归。起补原官,出按湖广,首辅温体仁以其尝疏侵之,奏其人善病,不任封疆。仍移病去。体仁归,召对平台称旨,命按江北。改督学,至庐州,会贼破城,仅免。任满复告归。官至太仆寺少卿。明朝亡后,削发为头陀,居光溪别业,所谓「在涧楼」者,在山林隐居,终身不入城。自以不死庐州之难,复目睹变革,深用悔恨,尝题其柱曰:「早已觉来都是梦,譬如死去未曾埋。」君子悲之。擅长书法、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