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元贤明末清初 1578 — 1657年10月7日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元贤字永觉
姓蔡氏建阳人
父云津,世守诗书,远祖西山,为宋大儒。
初名德懋,早岁入泮,为名诸生,嗜周程张朱之学。
年二十五,读书山寺,闻诵《法华》偈,豁然开朗。
因从赵居士豫斋受《楞严》、《法华》、《圆觉》诸经。
明年,寿昌无明开法董岩,往谒之,反覆诘难。
无明曰:“此事不可以意解,须力参乃契。
”归究话头久之,无所入。
一日留僧夜坐,举南泉斩猫语有省,乃作颂曰:“两堂纷闹大无端,宝剑挥时胆尽寒。
幸有晚来赵州老,毗卢顶上独盘桓。
”举呈无明,明谓之曰:“参学之士,不得于一机一境上取,则虽百匝千重,垂手直过尚当遇人,所谓‘身虽已在青云上,犹更将身入众藏’,是参学眼也。
”为别颂曰:“大方之家手段,物一刀两断。
赵州救得此猫,未免热瞒一上。
若是有路英灵,毕竟要他命换。
”贤得颂益省。
年四十,始弃家往建昌,依寿昌寺无明落发。
未几,得承心印,及无明迁化,依博山无异三载,遂进具戒。
尝舟过剑津,闻同行僧唱经云:“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
因彻悟,见寿昌用处,乃作偈曰:“金鸡啄破碧琉璃,万歇千休祇自知。
稳卧片帆天正朗,前山无复雨鸠啼。
癸亥秋,居瓯宁金仙庵,阅大藏三年,徙建安荷山
明年槜李请藏经,归作《建州宏释录》,复会通儒释,作《寱言》。
壬申,谒闻谷宝善庵,时宜兴曹安祖兵宪,请作《诸祖道影赞》,乃属命笔,成百馀赞。
闻谷惊讶不已,即以大戒付之,推主鼓山,年已五十有七矣。
迁泉之开元、杭之真寂、剑之宝善,复归鼓山,重创梵宇诸所。
撰述并《语录》,凡二十种,都百馀卷。
其目曰:《净慈要语》、《诸祖道影传》、《开元志》、《禅馀内外集》、《楞严义奥疏》、《金刚略疏》、《心经指掌》、《四分戒本约义》、《律学发轫》、《鼓山》、《洞上古辙》及《续寱言》;《补镫录》,以补《五镫会元》之阙;复作《继镫录》,盖《传镫录》止于宋,自宋至明四百馀年,未有修者,贤广蒐博采,至是乃有成书。
寂于顺治丁酉年十月七日,寿八十,腊四十有二。
临化偈云:“末后句,亲分付。
三界内外,无可寻处。
”塔于寺之西畬其居山,颇致瑞应。
甲戌四月十一日,甘露降山门松树,贤有偈曰:“圣瑞端宜降大都,穷山何得独沾濡。
晓来扶杖三门外,笑看松头缀玉珠。
至九月十九日,甘露复降,亦偈云:“玉露霏霏又一番,满林花木已同繁。
丁宁莫道甜如蜜,恐惹游人入石门。”
释行悦清 1617 — 1682年十二月一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行悦,字梅谷亦号呆翁,晚称蒲衣尊者
姓曹氏,娄东人。
年十八,披剃于普陀海岸禅林,受具后,担簦诣硿峒,参瑞白,知向上事。
复参天童密,问:“掣电之机还许凑泊也无?
”密方诘难,即拂袖云:“鹞子过新罗
”密连棒趁出,当时会得宾主句。
年二十二,再参报恩,已而入夹山,参南涧箬庵,问:“隔江招手,便乃横趋,上座还具者个眼否?
悦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南涧卓杖,云:“能有几人知?
悦云:“果然作家。
南涧便喝,即礼拜。
明年,随侍金山,即承付属。
后居庐岳,忽焉数载,时在茂年,居多暇日,乃简古公案数十百则,皆为颂之。
丁酉,继席南涧
乙巳,主粤东龙树院
丁未,主蒋山天华。
辛亥秋,复入粤住大隐禅院
癸丑,至南安,居西华山龙光寺
己未,赴江宁蒋山金陵寺请。
壬戌拟之台山,先入京师憩锡城西。
甲子秋,客城东弥勒庵腊月朔夜索水沐浴,焚香礼佛,辞众端坐,垂诫恳至,众皆感泣,请末后句,乃说偈曰:“使符多谢远相迎,撩起袈裟请共行。
一曲浩歌归去乐,从来老将不谈兵。
”三日荼毗,舍利莹莹,灵骨片片作金玉声,塔于南涧莲花峰
寿六十六,腊四十八。
凡七坐道场,五会说法,一语一机有照有用,学者宗之。
弟子数十人,所著《正宗语录》、《列祖提纲增集》、《禅宗杂毒海》、《历代帝王宏教录》各若干卷,又《三会语录》《梦冰》《东皋》《拈庄》《放钵》《北游》诸集,皆梓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