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王浚西晋 206 — 2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6—285 【介绍】: 西晋弘农湖人,字士治小字阿童
恢廓有大志,为羊祜所知。
巴郡太守,两任益州刺史,有惠政。
力排众议,主张灭吴。
武帝泰始八年起,大造舟船,密作攻吴准备。
咸宁五年,奉命率军攻
次年,烧断吴人所置横江铁锁,直取建康,吴主孙皓出降。
官至抚军大将军
卒谥武
全晋文·卷四十三
字士治弘农湖人。
河东从事,后参羊祜征南军事,转车骑从事中郎,除巴郡太守,转广汉太守,迁益州刺史封关内侯,拜龙骧将军,监益诸军事,进平东将军假节。
吴平,拜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封襄阳县侯,迁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转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特进
太康六年卒,年八十,谥曰武
有《集》二卷。
羊徽瑜三国末晋初 214 — 2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4—278 【介绍】: 三国末西晋初泰山南城人
羊道女,太傅羊祜姊。
少聪敏,有才行,为司马师妻。
晋武帝受禅,居弘训宫,尊号弘训太后
杜预西晋 222 — 284
全晋文·卷四十二
字元凯京兆杜陵人魏幽州刺史恕子。
甘露中尚书郎,袭祖畿爵丰乐亭侯,后参文帝相国府军事。
晋受禅,守河南尹,免;寻为安西军司,除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以忤石鉴槛车征诣廷尉,以赎论,寻德行度支尚书,免;复拜度支尚书,代羊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吴平进爵当阳县侯,后征为司隶校尉
道卒,追赠征南大将军谥曰成
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春秋释例》十五卷《集》十八卷。
王沈曹魏末晋初 ? — 2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6 【介绍】: 三国魏末西晋初太原晋阳人字处道
好书,善属文。
初仕曹爽辟为掾。
诛,官免。
高贵乡公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著作。
高贵乡公将攻司马昭知之,驰白
魏末司马炎晋王,迁御史大夫
羊祜贾充等密谋代
,以佐命功,转骠骑将军录尚书事,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县公
荀顗阮籍共撰《魏书》。
荀顗西晋 ? — 2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4 【介绍】: 西晋颍川人字景倩
荀彧子。
博学洽闻,年少知名。
魏时以父勋除中郎,为司马懿所赏识,累迁侍中
参预讨毌丘俭有功,封万岁亭侯
尚书仆射,领吏部,以母忧去职。
蜀平,与羊祜等撰定晋礼。
封临淮公
侍中,迁太尉
明《三礼》,知朝廷大仪,而无质直之操,阿附荀勖贾充,以此获讥于世。
卒谥康
郑冲西晋 ? — 2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4 【介绍】: 西晋荥阳开封人字文和
博学洽闻,通儒术及百家之言。
初仕曹丕引为太子文学
累迁司空太保
虽位阶台辅,不预世事。
贾充羊祜等分定礼、律令,皆先咨问,而后施行。
,拜太傅封寿光公,致仕卒。
谥成
撰《论语集解》。
张俨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吴人字子节
张翰之父。
弱冠知名,博闻多识,拜大鸿胪
孙皓宝鼎初,使晋。
贾充等并欲傲之,皆不能屈。
羊祜、何祯并结缟带之好。
道病卒。
刘侩西晋
全晋文·卷七十八
咸宁初羊祜南府
庾峻西晋 ? — 2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8 【介绍】: 西晋颍川鄢陵人字山甫
少好学,有才思。
初仕魏郡功曹
郑袤举为博士,潜心儒典。
高贵乡公太学,问《尚书》义,对答详悉,迁秘书丞
魏、晋禅代之际,与荀顗羊祜等撰定晋礼。
武帝赐爵关中侯,拜侍中常侍帝讲《》,四座莫能屈之。
时儒学衰微,风俗浮华,上疏著文非之。
邹湛西晋 ? — 2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9 【介绍】: 西晋南阳新野人字润甫
少以才学知名。
仕魏历通事郎。
晋武帝立,转尚书郎,深为羊祜所重。
太康中,拜散骑常侍
杨骏长史
惠帝永平中诛,以僚佐免官。
寻起为国子祭酒,转少府
羊曼东晋 274 — 3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4—328 【介绍】: 东晋泰山南城人字祖延
羊祜从孙。
少知名,避难渡江。
元帝命为镇东参军,转丞相主簿,委以机密
性旷达,嗜酒,与阮放郗鉴等并称兖州八伯
寻为王敦右长史。
不臣,终日酣醉,讽议而已。
败,为丹杨尹
成帝咸和三年苏峻反,加前将军,率众拒之,兵败被杀。
李兴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犍为武阳人字隽石
李密子。
有文才。
刺史罗尚辟为别驾
李雄所攻,遣诣刘弘求救,因留为参军
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为文,甚有辞理。
后为遣还。
羊亮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泰山南城人字长玄
羊祜从子。
有才能,多计数。
初为太傅杨骏参军,累迁大鸿胪
惠帝长安与关东连谋,惧祸,奔并州,为刘渊所害。
羊琇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泰山南城人字稚舒
羊祜从弟。
初仕魏郡计,从钟会伐蜀。
司马炎为太子时,常为谋画。
,累迁中护军,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
齐王司马攸出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寻拜特进
终以失宠发病卒。
褚䂮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河南阳翟人
褚哀祖父。
有局量。
以干用称。
初为县吏,以家贫辞归。
年垂五十,羊祜言于晋武帝,始被擢用。
累官尚书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
竺法慧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僧。
关中人
方直有戒行。
嵩高山,事浮图密为师。
晋康帝建元初襄阳,止羊叔子寺,乞食自活。
征西将军庾翼襄阳,素不奉佛,深嫉而收杀之,时年五十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关中人也。
性方刚。
以律自护。
师事嵩高山浮图密。
建元元年
襄阳羊叔子寺。
每行乞不受别请。
绳床自随。
至闲旷地。
即设以坐。
雨至以油帔覆上。
雨止或视之但见绳床。
失慧所在。
方惊异。
而慧处床上自若。
然亦莫察其如何也。
谓弟子法照曰。
若过去世折鸡一足殃至矣。
俄照为人误折其足。
又曰。
有可度一人。
新野
乃往见老父方耕。
从乞其牛。
老父不与。
慧前捉牛鼻。
老父惧施之。
慧行七步。
祝还其牛。
未几老父殁。
征西庾稚恭
襄阳
嫉慧惑众。
慧亦曰。
吾宿对至。
果为稚恭所害。
寿五十八。
临刑曰。
吾死三日有暴雨。
已而雨水深丈馀。
居民多死。
竺法慧
关中人
方直有戒行。
嵩高山事浮图蜜为师。
晋康帝建元元年襄阳羊叔子寺。
不受别请每乞食。
辄赍绳床自随于闲旷之路。
则施之而坐。
时或遇雨以油帔自覆。
雨止唯见绳床。
不知慧所在。
讯问未息慧已在床。
每语弟子法昭曰。
汝过去时折一鸡脚。
其殃寻至。
俄而昭为人所掷。
脚遂永疾。
后语弟子云。
新野有一老公当命过。
吾欲度之。
仍行于畦畔之间。
果见一公将牛耕田。
慧从公乞牛。
公不与。
慧前自捉牛鼻。
公惧其异。
遂以施之。
慧牵牛咒愿。
七步而反以牛还公。
公少日而亡。
后征西庾稚恭襄阳
既素不奉法。
闻慧有非常之迹。
甚嫉之。
慧预告弟子曰。
吾宿对寻至。
诫劝眷属令勤修福善。
尔后二日果收而刑之。
春秋五十八矣。
临死语众人云。
吾死后三日天当暴雨。
至期果洪注城门水深一丈。
居民渰没多有死者。
竺法慧
关中人
方直有戒行。
嵩高山事浮图密为师。
晋康帝建元元年
襄阳羊叔子寺。
不受别请。
每乞食辄赍绳床。
自随于闲旷之路则施之而坐。
时或遇雨以油帔自覆。
雨止唯见绳床。
不知慧所在。
讯问未息慧已在床。
每语弟子法照曰。
汝过去时折一鸡脚其殃寻至。
俄而照为人所掷。
脚遂永疾。
后语弟子云。
新野有一老公当命过。
吾欲度之。
仍行于畦畔之间。
果见一公将牛耕田。
慧从公乞牛。
公不与。
慧前自捉牛鼻。
公惧其异遂以施之。
慧牵牛咒愿。
七步而反以牛还公。
公少日而亡。
后征西庾稚恭襄阳
既素不奉法。
闻慧有非常之迹甚嫉之。
慧预告弟子曰。
吾宿对寻至。
诫劝眷属令勤修福善。
尔后二日果收而刑之。
春秋五十八矣。
临死语众人云。
吾死后三日天当暴雨。
至期果洪注城门水深一丈。
居民漂没多有死者。
时有范材者。
巴西阆中人
初为沙门卖卜于河东市。
徒跣弊衣冬夏一服。
言事亦颇时有验。
后遂退道染俗。
张陵之教云。
僧法泰陈朝 518 — 56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不知何许人。
早与慧恺僧宗法忍等知名。
梁代天竺沙门真谛
流寓岭南。
泰偕宗等事之。
以赴广州刺史欧阳頠之请。
传译于制旨寺。
陈太建三年
讲所译新经于建邺
惊异时众。
彭城静嵩来扣。
为随机按旨。
披释无遗。
事见嵩传。
慧恺曹姓。
义理淹博。
词力尤殷赡。
译事。
每恨相见之晚。
广州显明寺。
房中。
讲俱舍论。
光大间
僧宗法准法忍等。
求学。
为讲摄论。
与获听受请于智慧寺。
讲俱舍。
至业品疏第九卷。
遘疾不救。
明年春。
又化。
有受菩萨戒弟子曹毗
恺之叔子也。
少随入南中。
既善摄论。
兼承诸部。
晚住江都
尝以章甫缝掖。
登座开演而沙门僧荣日严法侃等。
皆咨禀焉。
时智敷道尼亦为所赏识。
故恺之亡。
抚膺哀恸。
率敷尼等十有二人。
于法准房。
传香火。
誓弘摄舍。
后敷虽遇跋摩利三藏弟子慧哿。
从究涅槃论。
仅得叙分。
而哿以疾殂。
乃专讲摄论。
释法泰
不知何人。
学达释宗跨轹淮海。
杨都大寺。
慧恺僧宗法忍等。
知名梁代
并义声高邈宗匠当时。
天竺沙门真谛
挟道孤游远化东鄙。
会虏冠勍殄。
侨寓流离一十馀年。
全无陈译。
将旋旧国。
途出岭南
广州刺史欧阳頠固留。
因欲传授
周访义侣。
拟阅新文。
遂与宗等。
不惮艰辛。
远寻三藏
广州制旨寺。
笔受文义。
垂二十年。
前后所出五十馀部。
并述义记。
皆此土所无者。
虽博通教旨。
偏重行猷。
至于律仪所及。
性无违越。
又与译明了论。
释律二十二大义。
并疏五卷。
勒于座右遵奉行之。
至陈太建三年
建业
并赍新翻经论创开义旨。
惊异当时。
其诸部中。
有摄大乘俱舍论。
文词该富理义凝玄。
思越恒情鲜能其趣。
先是梁武崇大论。
兼玩成实。
学人声望从风归靡。
陈武好异前朝。
广流大品。
尤敦三论。
虽屡演。
道俗无受。
使夫法座绝嗣阒尔无闻。
彭城沙门静嵩。
避地金陵。
学声早被独拔千载。
希斯正理。
昼谈恒讲夜请新
因循荏苒乃经凉燠。
振发玄门明衷弘诣。
覈其疑义每凑玄极。
皆随机按旨。
披释无遗。
事出嵩传。
博咨真谛
传业嵩公
知我者希。
浮谚斯及。
不测其终。
智恺
俗姓曹氏
杨都寺
初与法泰等前后异发。
同往岭表奉祈真谛
素积道风词力殷赡。
乃对翻摄论。
躬受其文。
七月之中文疏并了。
都合二十五卷。
后更对翻俱舍论。
十月便了。
文疏合数八十三卷。
云。
吾早值子。
缀缉经论絓是前翻。
不应缺少今译两论词理圆备。
吾无恨矣。
后延
广州显明寺。
住本房中。
重讲俱舍。
才得一遍。
至陈光大中
僧宗法准慧忍等。
度岭就求学。
以未闻摄论。
更为讲之。
四月初。
至腊月八日方讫一遍。
明年等又请
于智慧寺讲俱舍论。
成名学士七十馀人。
同钦咨谒。
讲至业品疏第九卷。
文犹未尽。
八月二十日遘疾。
自省不救。
索纸题诗曰。
千秋本难满。
三时理易倾。
石火无恒焰。
电光非久明。
遗文空满笥。
徒然昧后生。
泉路方幽噎。
寒陇向凄清。
一朝随露尽。
唯有夜松声。
因放笔。
与诸名德握手语别。
端坐俨思奄然而卒。
春秋五十有一。
光大二年也。
葬于广州西阴寺南岗。
自馀论文。
真谛续讲。
至惑品第三卷。
因尔乖豫。
便废法事。
明年三藏又化。
有菩萨戒弟子曹毗者。
恺之叔子
明敏深沈雅有远度。
少携至南受学摄论。
咨承诸部皆著功绩。
太建三年
请建兴寺僧正明勇法师
续讲摄论。
成学名僧五十馀人。
晚住江都综习前业。
常于白塔等寺开演诸论。
冠屦裙襦服同贤士。
登座谈吐每发深致。
席端学士并是名宾。
禅定僧荣日严法侃等皆资其学。
时有循州平等寺沙门智敫者。
弱年听延祚寺道缘二师成实。
并往北土沙门法明
听金刚般若论。
又往希坚二德。
听婆沙中论。
皆洞涉精至研覈宗旨。
必得本师临听言无浮杂义得畅者。
方始离之。
馀例准此。
及翻摄论。
乃为广州刺史安南将军阳山公頠请宅安居。
不获专习。
后翻俱舍方预其席。
及恺讲此论。
敫与道尼等二十人。
并掇拾文疏。
于堂听受。
及恺之云亡。
抚膺哀恸。
遂来法准房中。
率尼响敫等十有二人。
共传香火。
令弘摄舍两论誓无断绝。
皆共奉旨仰无坠失。
三藏崩后。
法侣彫散宗嗣将亏。
太建九年
敫相续敷弘。
最多联类。
同听席。
未有高者。
太建十一年二月
有跋摩利三藏弟子慧哿者。
本住中原。
周武灭法。
避地归
晚随使刘璋南海获涅槃论。
敫曾讲斯经。
欣其本习伏膺请求。
便为开说。
止得序分种性分前十三章玄义。
后返豫章岭山
敫又与玑法师随从。
因复为说第三分。
具得十海十道。
及进馀文。
哿因遘疾不任传授
乃令敫下都觅海潮法师当穷论旨。
十四年至于建业
所寻不值。
乃遇栖玄寺晓禅师
赐与昙林解涅槃疏释经后分。
文兼论意而不整足。
便还故寺。
常讲新文十三章义。
近二十遍。
开皇十二年
王仲宣起逆。
焚烧州境及敫寺房。
文疏并尽。
其年授敫。
令任广循二州僧任。
经五载废阙法事。
后解僧任方于本州道场寺
偏讲摄论十有馀遍。
坐中达解二十五人。
山瞰等并堪领匠。
仁寿元年
遘疾终于本寺。
敫撰之翻译历。
始末指订。
并卷部时节人世详备。
广有成叙。
道尼住本九江
寻宗旨。
兴讲摄论腾誉京师
开皇十年下敕追入。
既达雍辇开悟弘多。
自是南中无复讲主
虽云敷说盖无取矣。
释普明
释普明
不知何许人也。
或云西域之僧。
每谈禅法举攉玄微。
莫可测其沈寥之高远欤。
大历初年受胙县人请居阿兰若。
学者蚁聚尘中往来。
白衣礼而施之。
日以千计。
或一睹相自然惩忿窒欲。
食葚怀音沿善革恶。
以岁计无央数也。
右仆射义成军节度使贾耽者本谪仙也。
优游道学率略空门。
才觌也若羊祜之识旧环。
蔡顺之见慈母焉。
降心延请住州寺。
迎引倾郭巷无居人。
由是为人说法。
虽老不疲行疾如风。
质貌轻壮。
贞元八年壬申闰十二月十日
嘱付门徒奄然坐灭。
生年或云三百岁。
以其年百岁者见之。
颜容不易之故。
天竺法火化。
收舍利二七粒。
坚固圆明。
群信于所居禅庭立塔一所。
后迁座于塔下焉。
亡之后十年王师西征安静边塞。
滑人有材勇者柴清。
因觇猃狁深入虏庭。
巡逻者多乃昼伏夜动。
迷方失路迂直不分。
清见在前导若老马之先驱焉。
及抵汉城忽然不见。
归州就塔作礼。
遐迩传之。
王祜唐末宋初 924 — 987
全宋诗
王祜(九二四~九八七)字景叔,一作叔子(《舆地纪胜》卷六九),按:或作祐,其字景叔,当系景慕西晋羊祜叔子)之为人。
百衲本《宋史》本传及卷二八二《王旦传》、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并作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二《过魏东郊》诗亦云“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故当作
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入宋,拜监察御史,移知州,迁殿中侍御史
太祖乾德三年(九六五)知制诰
又加集贤院修撰,迁翰林学士(《东都事略》卷三○)。
开宝二年(九六九)权知潞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
徙知襄州,移潭州
太宗太平兴国初,知河中府
入为中书舍人,充史馆编修
雍熙四年十月,特拜兵部侍郎(同上书卷二八),月馀卒,年六十四。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今录诗四首。
周洪谟明 1420 — 1491
洪谟字尧佐长宁人
正统乙丑第二人及第,授编修
春坊赞善侍讲侍读侍读学士
进南国子祭酒,改北,擢礼部侍郎,进尚书
卒谥文安
有《南皋集》二十卷、《箐斋集》五十卷。
(《坚瓠集》:长宁周尧佐正统甲子发解,赴公车,舟泊邗江,夜梦一人谓曰:「吾乃子前身也,前程万里,终身清要。
」周问:「子何人?
」曰:「吾友鹤山人也。
姓丁,家维扬
乙丑周榜眼及第后,官南京,以诗寄维扬太守三原王恕曰:「生死轮回事杳冥,前身幻出鹤仙灵。
昔年一觉扬州梦华表归来又姓丁。
」王得诗甚讶,集郡中耆老询之。
罗文节曰:「友鹤山人鹤年,吾友丁宗启之父,官武昌,遂家焉。
伯氏登进士者三人,友鹤独恬然布素,以诗名家,元末隐居,建文中没于成都
」王以复周。
世以为异,如羊祜房琯事云。
田按:尚书《雪山》句云:「疑有五城十二楼,玉色玲珑界天白。
」又《登翠屏山》句云:「一带岩峦多宿雾,半天楼阁自秋风。
」颇称高唱,惜不得其全集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