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傅汝舟
汝舟字木虚一名舟侯官人
有《前丘生行已外编》、《七幅庵草》、《吴游记》、《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拔剑集》、《箜篌集》、《啽呓存卷》、弃存稿》、《乌衣》、《燕子》诸集。
(《少谷》:傅生诗渊致萧散,多发之性情,其道江湖林壑神仙隐逸,直臻其要妙。
上下魏、晋。
抗声于武德天宝之间,大厉而还不论也。
《艺苑卮言》:傅汝舟诗如言《法华》作风话,凡多圣少。
《小草齐诗话》:郑继之同时介和诸子有傅山人汝舟高山人瀔林侍御许黄门天锡,然皆格卑语俚,不能自振。
独傅差有尘外之语,如「松花风送时入口,竹杖云生常满衣」,「永夜风扫星月,经旬衾枕傍天河」,「天风驱云不出洞,家鹤拜客时登堂」,变自蹀躞可喜。
李维祯《大泌山房集》:远度恒言,七子如徐、吴有气体无神骨,近日袁中郎辈反是,娄江、压下,互有短长。
列朝诗集》:徐兴公曰:「汝舟诗虽师郑吏部,而天然之趣尤腾。
如『虽贫一榻能高卧,纵老名山欲远寻』,『焚香漫与僧来往,得句惟京剧弟唱酬』『郊原乳后飞燐火,村落年来变劫灰』,『异书自得作者意,长剑不借时人看』,『呼来鸂鶒添新侣,抛去鸬鹚省旧炉』,『新点玉书仙赐读,旧趋琼蓬帝容归』等句,吏部当为却步。
」 《书》:武夷天心峰在火焰峰右,象鼻岩左,三峰屈曲毗连,如心字之形。
又此地深隐为洞天中心,嘉靖戊子人韩洞虚凿荒构屋,张真人彦羽扁曰「天心」。
傅汝舟诗:朝登三仰峰,夕宿天心庵。
久入名山游,溪径颇尽谙。
始知九曲外,复有南山南
森邃更险豁,深篁倚烟风。
沙田翼翼,岳桂花毵毵。
疏离隔鸡犬,朽树藏蜂虫。
」田按:西戊山人诗初矜独造,晚遁荒诞,择其入格者录之,亦是幽丝孤调。
山人大年,具异才,谈佛谈仙,亦作北里中艳语。
初与郑少谷游,晚乃与茅止生卓去病、张文寺、文太青倡和,支离怪诞,无所不有。
少谷集中无是也。
论者乃专谓山人刻意学少谷,何哉?)
费朗
原名慧字元朗嘉兴人
万历中太学
诗以淡雅为宗,尝曰:古作家苞万亘昔,事型物矩,我不能也。
本朝诸子炫市肆,饰倡服汞为金椒,刷粪取帙大如山,我不忍也。
竟一生之力,得诗一二百首,称诗人。
待后代位置,则不敢多让。
以故日事苦吟,致病而卒。
吴兴友人茅元仪惜其所志未竟,取而刻之,曰玉碎集。
徐光启明末 1562 — 1633
维基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任上病逝于北京
谥文定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
徐光启支持实学,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
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
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name="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除了徐光启及其门生、合作者编著的《农政全书》(1639年刊行)、《崇祯历书》(1634年完成)、《徐氏庖言》等以及编译的《天学初函》、《泰西水法》、《坤舆格致》等,明代重大的科技文集还有:火器全书《火龙神器阵法(1403年)朱橚等编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普济(1406年)朱橚著《救荒本草》,李时珍著药物全书《本草纲目(1578年)朱载堉著《乐律全书》、《律学新说》(1584年)、《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592年)屠本畯著水产书《闽中海错疏(1596年)潘季驯著《河防一览》,陈实功著《外科正宗》(1617年)茅元仪等编大型军事类书《武备》,宋应星著技术全书《天工开物(1637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1640年),吴有性著《瘟疫论(1642年)方以智著《物理小识(1643年)熊明遇著西学东渐笔记《格致草》,孙云球著光学仪器专著《镜史》(已佚)等;而明初官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
徐光启病逝后,此前由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
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
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时,竺可桢于1933年发表《纪念明末先哲徐文定公》一文;又于1934年发表《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文中比较了徐光启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倡导者弗兰西斯·培根这两位同时代的高官学者,认为徐光启在科学思想、科研实践、科研组织、品行声誉、政绩效果等方面均胜于培根。。
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
”)的发展路线。
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
徐光启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称为中国天主教「圣教三柱石」之首。
1933年徐光启被圣座宣告为“天主之仆”,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孙承宗明末 1563 — 1638
维基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直隶保定府安州高阳县西庄村人。
明朝政治、军事人物,榜眼及第,官至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致仕后与清军战斗殉国。
谥文忠,清朝改谥忠定
孙承宗少时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
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
而后,孙承宗曾先后在大理寺右丞姜璧兵备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员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并逐渐接触官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北京,入国子监读书;次年中甲午科顺天乡试第五名举人(经魁)。
万历二十六年,因房守士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孙承宗前往大同教授其子弟。
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喜欢跟老将及退役兵卒究问险要边情,史称“伏剑游塞下,历亭障,穷厄塞”,因而“晓畅边事”。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翰林十年。
万历四十二年詹事右春坊左中允万历四十七年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
万历四十八年,矫旨遗诏废矿税、发内帑
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翰林院侍读,期间与高攀龙赵南星等东林党人相交甚善。
不料明光宗继位仅一个月即驾崩,年仅16岁的皇长子来不急册为太子即仓促继位,即明熹宗孙承宗继而做了熹宗的老师。
这样,年近花甲的孙承宗,依借帝师的地位,逐渐地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
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
经东林党人推荐后,熹宗孙承宗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至辽东勘查。
据说与经略王在晋争执,熹宗王在晋改任南京兵部尚书,以孙承宗辽东经略,以为“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
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监阵,而以文官拨发;以武略备边,而日增置文官于幕;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
此极弊也。
今天下当重将权。
择一沉雄有气略者,授之节钺,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
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要使守关无阑入,而徐为恢复计。
”期间大胆起用袁崇焕孙元化鹿善继茅元仪等人,修复宁远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顷,“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
后金当时与察哈尔部交战,并未进攻朝。
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太监应坤山海关,以帑金十万两犒军,为孙承宗所鄙视,同年八月,发生柳河之役,马世龙因冒进兵败,魏忠贤孙承宗不附己,借口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军用物资,参劾孙承宗
十五日熹宗批准孙承宗回籍养病,后以高第代为经略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第一次入长城,进大安口遵化明思宗复用孙承宗
袁崇焕被执下狱后,孙承宗力保祖大寿,复用孙承宗督师,移镇山海关,修建入海长城之「老龙头」,且于建后由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题字「宁海城」于「老龙头」城楼上,辽左得以粗安。
崇祯三年(1630年)祖大寿马世龙等诸将克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人史称“遵永大捷”。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清军攻大凌河祖大寿坚守城池,命宋伟、吴襄救援,二将阵前不和,张春的援军也被击溃,祖大寿被逼杀何可纲而降清。
明思宗因此罢孙承宗官。
家居七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四次入长城,犯保定,攻高阳
孙承宗年已75岁,率领全家子孙拒守,高阳城墙低矮,城破,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
孙承宗被俘,望阙叩头,投缳而死。
明思宗闻讯,追复其故官,给予祭葬。
南明弘光帝时,予谥文忠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予专谥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