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左懋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莱阳人左懋第从弟。
吏部员外郎
先降李自成,后降于清。
红娘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初为绳妓,后聚众起事。
李信,劫而欲以身嫁之,李信不从逃归,被官府以叛贼内应投入狱。
红娘子往救,城中民起而响应,遂救出李信,共入李自成部。
赵之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乐平人字如石
赵绂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之玺由拔贡中解元。
里居时父子守城拒李自成军。
父死。
之玺守棺不走。
自成军怜而舍之。
历官参政,明亡,死于燕京
高日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西保德人字翼皇
崇祯武进士
宁武关游击
总兵周遇吉同以拒李自成军战死。
张鹤鸣明 1551 — 1635
维基
张鹤鸣(1551年—1635年)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河南都司颍川卫军籍,直隶凤阳府颍州(今安徽阜阳市阜南县)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告老还乡后,于李自成兵乱中殉难。
善诗文,有「趵突泉诗」流传至今。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河南乡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式丙戌科会试,因父病驰归,未就殿试。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进士
山东历城知县,值“矿使四处扰民,公力抗陈珰。
”“凡便民兴利之事,鹤鸣无不为之。
”离任后,历城人怀其德,建「仙令祠」祀之。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南京兵部主事,升吏部郎中,留曹管事。
三十一年丁母忧三十四年服除,补礼部祠祭司郎中
三十五年七月山东副使,分守济南道
三十八年三月陕西右参政兵备临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升陕西右布政使,同年八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湖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大破红苗,擒贼首老蜡鸡,威名甚著。
天启元年(1621年),升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赴任中途,召还回朝,佐理兵部事。
同年兵部尚书王象乾出督蓟军务张鹤鸣遂升兵部尚书,视侍郎事。
辽东经略熊廷弼张鹤鸣有隙,遂大力支持辽东巡抚王化贞
熊廷弼请付二十万金为军,张鹤鸣不予,专庇王化贞,边疆事大坏。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廷议熊廷弼王化贞二人去留,张鹤鸣依然主张撤换熊廷弼,专任王化贞
廷议完,王化贞已经放弃广宁驻地逃跑。
张鹤鸣内惭,且惧罪,自愿前往辽东,诏加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
而拖延不行,又逗留十七日,始抵山海关
每日只是下令捕捉间谍,用财物诱惑蒙古炒花、宰赛诸部。
延宕数月后,就告老还乡,由王在晋接任。
归乡后,住颍州古楼北张家胡同。
天启六年(1626年)春魏忠贤当政,张鹤鸣起为南京工部尚书
十二月安邦彦未灭,张鹤鸣先前有平苗功,改偏沅巡抚七年(1627年)兵部尚书总督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赐尚方剑
同年崇祯帝嗣位后,被弹劾,诏加太子太师致仕还乡。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十一日李自成军攻陷颍州,八十五岁的张鹤鸣被缚倒悬于树,大骂而死,其次子张大壮,与弟张鹤腾张鹤龄皆死,诏令以尚书之礼葬之。
乔应甲明 1559 — 1627
维基
乔应甲(1559年—1627年)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县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授襄阳府推官万历三十年(1602年)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第二次妖书案兴起,辱骂首辅沈一贯,署名「四川道御史乔应甲书」。
应甲万历帝拿问,应甲回复:如果是自己写的,何必签名陷害自己?
万历认为有道理,将他释放。
沈一贯想乘机斗争东林党吏部侍郎郭正域,遭到应甲反对,沈一贯怒将其调为淮扬巡按
在淮扬巡按间,发觉漕运总督李三才贪财,加以揭露,得罪东林党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浙江道御史
次年,东林党争,东林党人在京察想要斗争应甲应甲获得吏部萧宣化救援,脱身。
丁忧两次,家居十馀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朝廷召以太常寺少卿应甲不就。
家居期间,出家财协助地方农耕治水。
天启四年(1624)起官,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弹劾许多东林党人,次年御史大夫巡抚陕西,杖杀贪赃枉法的国舅曹应祥,并招安许多因饥荒造反的流寇,深受爱戴,李闯经过其乡,称之为「清白吏」。
天启六年(1626年)升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又遭到党争,应甲致仕,次年病卒于家,崇祯年间东林党人以搜捕阉党的名义,捉拿其子孙。
但上述有关所谓李自成认为乔应甲是清白吏的记载存有争议,如《明实录》就记载乔应甲冯铨交结,并借这关系到处周旋卖友,在陕西巡抚任内「贪声大著」、「岁迹多端」、「言清行浊」、「闻者欲呕」等。
崇祯长编》也记载有百姓被抢劫而向乔应甲请求捕贼,乔应甲竟反向失主索取千金,致使百姓被抢劫的皆不敢言,盗贼因而充斥横行。
有关恶行,地方志也有相似的记载。
后来经他治下也发生了王二起义。
南企仲明末清初 1561 — 16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1—1643 【介绍】: 陕西渭南人字伯墀
南大吉孙。
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文选郎,擢太仆少卿,进太仆卿
请如诏书免矿税,触神宗怒,削籍归。
天启初起为太常卿,累迁南京吏部尚书,以老致仕。
李自成军破渭南,责令捐饷,被杀。
有《痴醒子》。
维基
南企仲(1561年—1643年)字伯墀号弦蒲,陕西西安府华州渭南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陕西乡试第四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中式庚辰科会试第二百二十三名,三甲第二百一十八名进士
以祖母年纪大为由,请求回乡奉养祖母。
后授刑部主事,擢太仆寺少卿,进太仆寺卿。
万历三十年(1602年)直谏免除矿税,因而得罪明神宗,被削籍归乡,天启初年起复为太常寺卿
崇祯初年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军攻破渭南南企仲年过八旬,大骂不屈,绝食两日而死。
其子南居业、族子南居益俱绝食而死。
史学迁
维基
史学迁字惟良号武麟山西翼城县东河下人。
万历十九年辛卯山西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九十四名进士
初任直隶威县,政惟宽。
二十二年滑县,抚善戢暴,百度肃然。
行取云南道御史巡按湖广,屯田北直、山东河南,巡茶川陕,督学江南,指陈时事,抗直不挠,多载名臣奏疏。
所拔名士有常熟杨涟保定府张铨等。
归里后修东山煤道,建陵下桥,一时称便。
待弟学光友爱备至,建怡怡堂以同居,都人士多为诗歌美之。
翼城古礼久废,编《四礼图》一册,又著有《四书心言》、《麟经三易草》诸书,祀乡贤
子史可观,官鸿胪寺少卿李自成山西时,自经殉国。
杨嗣修明末清初 1564 — 1648
维基
杨嗣修(1564年—1648年)字幼淑号景欧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进士,廷试后,连丁父母忧,万历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诏册封崇、益二王。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迁户部主事
万历己未(1619年),迁湖广衡州府知府天启壬戌(1622年)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迁山东海防道副使
丙寅(1626年),升陕西布政司东路神木参政陕西榆林路按察使,又为宁夏巡抚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大饥荒,延绥缺饷,固原兵变发生,杨嗣修御史樊尚燝弹劾,于崇祯二年正月回籍听堪。
杨嗣修返乡后,发展教育,设立义学。
在沁河渡口,捐资购买船只,用以济人。
捐资修河治渠,发展农业生产。
崇祯十三年大饥荒,他设粥蓬赈济,收留弃婴,贱粜种子,救活人无数。
崇祯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击败孙传庭官军后,横扫山西河南怀庆府及左右的县城均被攻破,当地的官绅被全部掳掠到陕西西安
时年八十一岁的杨嗣修全家也被迫迁到西安,关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长达五十日。
杨家在一日夜中逃出,从武关出关渡河,入闻喜阳城,避于河之南,最后回到河内
清军入关后,其子杨挺生被任命为平阳府推官,将杨嗣修接到官署奉养,但一月后即病逝,时顺治五年,享年八十五。
韩爌明末清初 1565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5—1644 【介绍】: 山西蒲州人字象云
万历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编修
四十五年礼部右侍郎
光宗即位,拜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光宗病笃,与方从哲刘一燝同受顾命。
中外倚之。
每事持正,屡忤魏忠贤
忠贤势益张,乃诬劾之,削籍归。
又假他事坐赃二千,破其家。
崇祯初复故官,为首辅。
定魏党逆案。
寻引疾罢归。
为人慎重,引正人,抑邪党。
李自成军破蒲州,胁令出见。
寻愤郁卒。
维基
韩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号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进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东宫讲官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
泰昌元年(1620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上书请求开经筵、发内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许。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妄兴汪文言狱,杨涟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韩爌不应。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杨涟左光斗同日死于狱中。
同年,遭魏党李鲁生弹劾,韩爌去职,后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倾家荡产,家人也被打死了,韩爌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为首辅。
韩爌与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启汤若望有往来,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
出任首辅期间,主持了钦定阉党逆案,又曾反对兵科给事中刘懋的裁驿之议,并向崇祯帝进言收敛了熊廷弼的遗骸。
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蒲州,挟持韩爌孙强迫见面,韩爌不得不出面。
不久忧愤卒,年八十岁。
南居益明末清初 1566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6—1644 【介绍】: 陕西渭南人字思受号二太
南企仲族子。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天启三年,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击退荷兰殖民者。
五年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
魏忠贤衔其叙功不及己,格其赏。
寻被劾削籍。
崇祯元年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进工部尚书,旋削籍归。
十七年李自成渭南,被俘,不肯降,绝食死。
维基
南居益(1565年—1644年)字思受号二太,陕西西安府华州渭南县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年进士南宪仲之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广平府知府,擢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历任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等职。
天启二年(1622年)太仆寺卿,天启三年(1623年)擢为右副都御史
荷兰人佔据澎湖福建巡抚商周祚私下答应荷兰舰队司令雷约兹(Cornelis Rijersz Schoonhoffman),只要撤出澎湖,就允许他们在台湾贸易,但双方一直无法取得共识。
最后商周祚命令南路副总兵张嘉策强行要求荷兰人撤返,“但师行粮从,无饷则无兵。
御史凤翔痛批:“非惟船不回、城不拆,且来者日多。
”最后张嘉策被朝廷革职查办,改由抗倭名将俞大猷之子俞咨皋接任。
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朝廷以南居益取代商周祚出任福建巡抚南居益“未出都门,辄痛心切齿,毅然以必诛红夷为己任”,集结一万名士兵与两百艘船,包括运兵船、炮船与火船。
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南居益亲自乘船到金门,下令渡海出击收复澎湖
福建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率领兵船至澎湖,登陆白沙岛,与军接战。
兰军队依仗坚固的工事与战舰顽抗,澎湖久攻不下。
是年九月总兵俞咨皋统率三军与军苦战七个月。
天启五年(1625年)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因被魏忠贤黄承昊等人劾奏而被罢官。
崇祯元年(1628年)被重新起用,任户部右侍郎,曾提议增加军饷。
工部尚书张凤翔因军械未能齐备而下狱,南居益代理工部尚书
不久,兵部尚书梁廷栋弹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南居益上疏说情,被崇祯帝以徇私削籍遣还。
不久,又因叙守城功复职。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破渭南,招降南居益,不从。
十七年(1644年)正月,与族弟南居业绝食而死。
黄国琦明至南明 1567 — 1645
维基
黄国琦(1567年—1645年)字石公号五湖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天德乡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黄国琦年少游历南京,写下著《卖书买剑集》,文翔凤阅读后觉得惊奇,二人成为忘年之交,交游声誉传遍天下;崇祯九年(1636年)他中北闱举人第三名,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获授建阳知县
他在当地为政宽仁,荒年时捐俸建仓、积谷防饥;邻邑浦城县有流寇多名剽掠,朝廷命他摄理浦城事务,他用计单人匹马到贼巢谕降,地方因此安宁,浦城人民为他立祠祭祀。
之后他两次获推举卓廉,调任山东滋阳县五月,于十七年(1644年)二月召对时称旨,口头授官吏科给事中
北京失陷,黄国琦李自成,担任山东府尹
不久,弘光朝廷在阁部史可法山东巡抚王燮推荐下改任他为兵科给事中,兼任职方主事,与杨芬同为监军副使
不久他因母亲生病辞官,终身不仕,拒绝洪承畴徵召,督兵迎战清兵战死,年七十八岁;鲁王朱以海监国,追赠他为兵科给事中太仆少卿谥襄悯
张民表明末清初 1570 — 1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0—1642 【介绍】: 河南中牟人字林宗又字法幢一字塞庵自称旃然渔隐又号芯渊道人
万历十九年举人
应会试十次不第。
任侠好客。
嗜古文,藏书数万卷,皆手自点定。
工草书,酒后即颓然挥洒放笔。
李自成开封,溺水死。
有《原圃塞庵诗集》。
张论明末清初 1571 — 1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 【介绍】: 河南永宁人字建白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御史巡按四川
天启初参预镇压奢崇明叛乱,收复重庆
崇祯二年,累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从朱燮元奢崇明安邦彦
崇祯五年解任。
李自成部攻永宁抗拒被杀。
王徵明末清初 1571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1—1644 【介绍】: 陕西泾阳人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一道人
天启二年进士
扬州推官,擢登莱监军佥事,寻告归。
李自成西安,欲用之,坚拒。
京师破,不食死。
受明末来华天主教耶稣会影响,介绍西学,与邓玉函合撰《远西奇器图说》,介绍西方物理机械。
金尼阁撰《西儒耳目资》,以西文注汉字。
另著有《新制诸器图说》、《两理略》、《天问辞》、《历代发蒙辨道说》、《山居咏》等。
李鲁生明末清初 1572 — 16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2—约1646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沾化人
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天启初兵科给事中魏忠贤党“十孩儿”之一,献计汰军以削经略孙承宗之权。
又劾罢周启元、韩爌等,代主事曹钦程疏劾周宗建黄尊素等。
崇祯间入逆案。
入清,在乡杀李自成所置县官,得授顺天府
以老乞休。
寻以故革职为民。
维基
李鲁生(1572年—1646年)字尊尼山东济南府滨州沾化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历鱼台邯郸祥符仪封知县天启三年考选,六月兵科给事中,投靠魏忠贤,列“十孩儿”之一。
当时京城有“官要起,问三李”之说,“三李”即指李鲁生礼科给事中李恒茂御史李蕃
顾炎武在《圣安本纪》中也有“一周二李,其权莫比”的记载,其“一周二李”即指周昌晋李蕃李鲁生
四年弹劾应天巡抚周起元,致其削籍。
荐举阮大铖陈胤丛陈尔翼张素养李应荐马逢皋李嵩杨春茂高弘图王大年张捷十一人。
五年廷推,疏议大学士韩爌,削其籍。
十二月议改书院为忠臣祠,祀故辽阳死难文武诸臣。
六年二月吏科右给事中十一月升兵科左给事,疏请用蒙古攻东奴,以舒属国之困。
七年检讨李明睿典试湖广八月叙宁锦大捷功,升一级,赏银十五两,升太仆寺少卿
崇祯元年(1628年),以阉党被弹劾,削籍为民,遣戍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乱,逃回故里。
顺治元年,在乡杀李自成所置县官,受王鳌永招抚,授顺天府
二年七月,升顺天府
三年五月,以年已七十五告老。
七月由于受到顺天督学曹溶滥送贡监贪腐案牵连,被削籍为民,寻卒。
著有诗集《海月楼集》。
江孔燧明末清初 1572 — 1647
维基
江孔燧(1572年—1647年)字心一号湛如,山东兖州府沂州沂水县人
江孔燧孝顺双亲,公平对待子弟,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获授南京吏部主事,历任南京户部陕西司主事广东司员外郎江西司郎中,外任重庆知府
之后他升任山西按察使司分守冀南道副使湖广扶夷兵备道参政十五年(1642年)再升为任河南按察使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辞官隐居,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去世。
谢升明末清初 1572 — 1645
维基
谢升(1572年—1645年)字伊晋号青墩山东德州卫人,军籍,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进士,历任北直隶三河县遵化县雄县河南滑县知县吏部主事
曾为太子讲书,历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因泄露议和之事,罢官归乡。
后在香河知县师敔城与李自成部队对抗,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在其家乡德州杀大顺州吴徵文,不久与赵继鼎卢世㴶等奉表至京师,向清兵投降,封官复原职
顺治二年(1645年)卒。
张至发明末清初 1573 — 1642
维基
张至发(1573年—1642年)字对鹄号宪松山东济南府淄川县(今属淄博市)人。
明朝大臣、内阁首辅。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山东乡试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历知玉田遵化
后授南京礼部主事,改云南道御史四十二年巡按河南四十六年正月巡视京通二仓。
时齐、楚、浙三党方盛,张至发属齐党,力排东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称病归里。
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大理寺右寺丞
三年十一月河南道印。
崇祯五年(1632年)担任顺天府光禄寺卿,迁刑部右侍郎崇祯八年(1635年)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内阁参预机务。
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等,崇祯十年(1637年)升任首辅。
时受李自成农民军打击,明朝已近灭亡,至发为政维持而已,无大作为,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因大力歌颂温体仁“孤执、不欺”,被日讲官吴伟业上〈劾元臣疏〉弹劾,后因内阁中书黄应恩接受贿赂牵连,“回籍调理”,时人讥为“遵旨患病”,崇祯十四年(1641年)重启诏用,力辞不就。
次年卒于家。
焦源清明末 1573 — 16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陕西三原人字湛一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历官宣府巡抚
崇祯七年,坐万全左卫失守,夺官谪戍,久之释还。
李自成关中,被执死,年逾七十。
维基
焦源清(1573年—1643年)字定夫号湛一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军籍,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二十二年陕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进士
兵部观政,授户部江西司主事三十九年管理德州仓,四十一年员外郎四十二年郎中四十三年广平府知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山西按察司副使次年山西岢岚道兵备副使,不久致仕。
天启五年(1625年)起授山东副使,分守济南道
天启六年(1626年)四川右参政崇祯元年(1628年)升山东按察使后三年山东右布政使
崇祯四年(1631年)山西左布政使,后改任右佥都御史,兼顺天巡抚宣府巡抚
七年秋万全左卫失守夺官,谪戍,后释还。
崇祯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攻陷关中焦源清焦源溥同被扣押勒索,绝食七日,不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