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阮进明末清初 ?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绍兴府会稽人
出身舵工,初为海盗,善水战。
鲁王监国时张名振水营将,守舟山,以功封荡胡伯
后战死。
张肯堂明末 ?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松江府华亭人字载宁号鲵渊
天启五年进士
浚县知县
御史
崇祯间于屯田、筹饷、用兵等事,多所建议。
十五年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南都失守,隆武帝立国闽中,加太子少保,兼户部工部尚书总制北征。
率舟师由海道进向吴淞,而郑芝龙降清,闽中事败。
乃至舟山
鲁监国舟山后,任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然政事尽归张名振肯堂不得有所预。
鲁监国六年,张名振奉王捣吴淞,为留守
清兵来攻,坚守十余日,城破自经。
维基
张肯堂(?
—1651年),字载宁号鲲渊鲵渊
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
河南浚县知县
崇祯七年(1634年)御史
崇祯十五年(1642年)大理寺丞,不久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清兵入关后追随南明隆武帝隆武被清兵俘虏后,肯堂遁入舟山,随宗室鲁王朱以海,曾为大学士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破舟山张肯堂自杀殉国。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专谥忠穆
张名扬明末清初 ? — 16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应天府江宁人
张名振弟。
鲁王时左都督
清兵攻舟山名振监国航海捣吴淞以牵制之,使大学士张肯堂留守
名扬肯堂守城,城陷,同死难。
张天禄明末清初 ? — 16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9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榆林人
总兵,本史可法部将多铎江南时迎降,隶汉军镶黄旗
从破徽州,先后擒金声、黄道周等。
江南提督
与明张名振战于吴淞等地。
坐匿失炮械罪夺官降职。
刘孔昭明末清初 1605 — 16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05—约1660 【介绍】: 浙江青田人号复阳
刘基后裔,袭封诚意伯
崇祯十七年(1644)武操江
明亡,在南京拥立福王,与马士英阮大铖朋比,权倾一时。
清兵入南京,逃出海,举兵抗清。
顺治十一年张名振攻入镇江
遇风浪,死于海上。
马鸣佩明末清初 ? — 16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 【介绍】: 明末清初辽阳人字润甫
诸生
后金破辽阳时投降,隶汉军镶红旗
太宗时文馆
入关后,历山西冀南道户部侍郎兵部左侍郎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
不久加兵部尚书,移督江南江西与明张名振等交战屡胜。
以目疾乞罢。
祁熊佳明至南明 1608 — 1673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载绍兴山阴人
崇祯庚辰进士,任南平知县
维基
祁熊佳(1608年2月3日—1673年9月25日)字非熊又字文载号师濂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九年(1636年)中式丙子顺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选授福建南平县知县,催收革除火耗,命令民众将税款投入匮中,又淘汰索价守宿的船夫;迁兵科给事中
弘光年间马士英王之明冒太子交付三法司审讯,藉词诬陷黄澍、姜曰广为幕后主使。
他当众说:「现在不知道太子真伪,若胡乱施加笞刑,如何令天下信服?
如今朝廷老成凋落,又同时罗织冤狱,这样什么意思?
」因此马士英终止此事;不久他也在朝廷选采女期间上疏千字奏章反对。
左良玉带兵讨伐马士英,徵召祁熊佳,他说:「国贼马士英令神人共愤,我当然想亲手杀死他以谢天下,但将军带兵东向出师无名,恐怕难以服众。
左良玉不听,唯这番话令时人传诵。
鲁王朱以海监国,任命他监督张名振军队渡江;隆武帝改任改福建道御史,加尚宝司丞,升任左中允侍读;福京沦陷后不再出仕。
陆世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平湖人字英一别字孝山
顺治四年,以选贡生吏部,授平阳府通判,历同知登州府南雄知府
丁父忧后补思州知府
告归后四年卒,年六十五。
平阳守城百日,御姜镶叛军。
南阳,禁止平南藩府人员擅役百姓。
天峰书院。
有《越吟》、《晋吟》、《种玉亭词》、《踞胜台词》。
世楷字英一号孝山晚号锢翁浚睿长子。
顺治戊子以贡授平阳判。
姜镶搆乱被围五旬楷固守继乃诱降李建泰平其党迁登州郡丞判帅海时行闻其名勿敢犯海寇张名振联䑸深入计却之升南雄太守一以仁厚为治民戴之若怙恃时两藩龙票横行粤中楷不为屈奸僧指南倚势为害立毙诸杖建天峰书院以训士丁外补补思州乞归卒有越吟秋吟晋吟齐吟岭外思阳等集诗格直追开宝合雅归风不独为湖中领袖
阮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
鲁王监国时任澄波将军,乞师日本
有僧湛微自日本来,言以普陀山慈圣李太后所藏经为贽,日师必发。
阮进张名振请以阮美为使。
至五岛山,僧湛微为长崎王所逐。
事露,知为僧所卖,遂载经返。
李日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汉军正蓝旗人,原籍辽阳
诸生
太宗命入内院理事
入关后历永平知府霸州兵备道、操江巡抚
金声桓,镇压宗室朱统锜大别山山寨,加强镇江一带江防以阻张名振进攻。
兵部尚书
顺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旋卒。
朱以海明末清初 1618 — 166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以海 1645年—1655年
监国 1646年—1653年 非年号,鲁王朱以海自称监国,以监国纪年。李兆洛《纪元编》作庚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62 【介绍】: 即南明监国鲁王
鲁王朱檀九世孙,崇祯十七年嗣王位。
弘光元年,移驻台州
清兵陷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迎居绍兴,请王监国,以明年元年
鲁监国元年,浙东尽陷,王逃亡入海。
屡发兵进攻闽浙沿海。
监国六年舟山失守。
张名振等扈王入,居金门依郑成功
次年,去监国号。
清康熙元年十一月,卒于台湾
张煌言明末清初 1620 — 16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64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玄著号苍水
崇祯十五年举人
南明弘光元年,首先响应同郡钱肃乐号召,参加义师,迎鲁王监国
隆武帝福建自立,颁诏浙东,煌言自充报使赴闽,欲团结抗清。
鲁监国二年,加右佥都御史,监张名振军至崇明
大风覆舟,脱归,结寨于上虞平冈。
旋加兵部右侍郎
六年,与名振鲁监国
永历八年,会名振军入长江,遥祭明孝陵
名振死煌言统其军。
十二年,与郑成功率舟师北上,遇台风,泊舟山
次年,大举入长江,破镇江,至江宁城下。
煌言以一军由芜湖进取徽州宁国一带,克二十四县。
成功以轻敌兵溃之讯,乃由徽州浙江山地至天台
永历帝死后,知事不可为。
散军居南田悬岙岛。
康熙三年,被清军所获,至杭州遇害。
南屏山阴。
有《张苍水集》。
词学图录
张煌言(1620-1664) 字玄著号苍水
浙江鄞县人
南明弘光朝覆亡后,与同郡钱肃乐等奉鲁王监国,进兵部侍郎
鲁王败,入闽依郑成功
南明桂王立,擢兵部尚书
郑成功大举入江,自督一师下皖地二十余城。
郑成功失利退海上,遂成孤军。
清康熙三年(1664)知事不可为,遂遣散部曲,退居悬岙岛,被执不屈,就义于市。
乾隆谥忠烈
其诗古文辞,才笔横溢,藻采缤纷,昌明而宏伟,赡博而英多。
亦工词,风格高抗,孤忠自托。
有《张苍水集》,词在集中。
昔欧阳公「五代史」不为韩通立传,君子病之。
然天下后世,莫不知周有韩矘目。
清修「明史」、号称详备;虽甬上四烈妇亦为之列传,而独于苍水先生遗之,史臣之不职也。
然天下后世,莫不知明有张苍水
苍水先生,书生也。
当明亡时,不过一举子耳;乃胆薪弥厉、毡雪自甘,义帜纵横凡二十载。
其言曰:『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问』。
呜呼!
汉之武侯,足以拟之。
顾其行谊虽不录于「明史」,而见诸私家箸述者美矣、备矣;独于世德之所自,犹付阙如。
寿镛窃不自揆,既得先生遗集于其族裔张世伦所谓海滨遗老高允权本者,殆其侍卒史丙所藏者欤!
爰依岁月,重为编次。
更稽诸谱乘,得清池张氏「世德录」,复详考其世系。
盖自宋文节公知白六世孙自然老人绍宗箸有「自然斋杂言」,以惩五戒、循五美垂训。
又三传至伯祥,以「雍睦」名其堂;是为先生六世祖锡之从子。
先生之曾祖尹忠实作「世德录」者,又二传至两如,为人严毅正直。
先生绝裾去,自慰曰:『不负生平读书也』。
张氏于有明三百年中,以自然老人开其始、以苍水先生保其终,岂偶然哉!
因而叹夫官家之记载,不如谱牒之流传。
苍水后人虽无可考,而雍睦堂子孙实能宝其遗文、修其家乘;寿镛以疏族,犹得补阙拾遗,岂不重可贵欤!
抑闻之:先生好士,士多归之。
有叶振名者,时所称「叶六腐气」也。
先生欲作「陶潜论」以斥逍遥泉石者,振名曰:『人心胥溺,幸二、三遗民高尚其事,留此面目』。
先生乃止。
罗子木者,佐先生开屯南田
既被执,先生赵廷臣语次往复,子木抗声曰:『先后死耳,何必与若辈絮语』!
先生初欲绝食,子木笑曰:『大丈夫死,任其处置可也』。
二人固奇士,然先生舍命从善亦可见矣。
寿镛既编先生遗集,惜「明史」之无传,遂取其荦荦大者补之,更叙其得书之由来,先生之风与「雍睦」之泽并千古矣!
民国二十三年一月,后学张寿镛序。
冰槎集·引
于戏!
此予槎上作也。
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直犯牛斗,或入女宿而得支机;故至今羡为胜事。
予独不然。
浮踪浪迹,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笔墨所及,都成冰声。
则是槎也,非贯月也、亦非挂星也。
而兹集所存,又皆晚节所依;于是以「冰槎」名。
嗟呼!
水泽腹坚矣、天根尽见矣,乃从凌云千丈间而欲论列古今、辨正华夏,不失君臣、父子、朋友之义,不其难矣哉!
异日者,东风解冻,尚有相见此槎中人而兴叹者否?
岁在壬寅菊月朔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跋,以「奇零草」乃公所自定;而「采薇集」乃释兵后作,公自注『起甲辰六月』,而七月被执矣,独未及「冰槎集」。
顾先生自作「引言」既在壬寅菊月朔,则凡以后之文,皆非先生作「引言」时所编之文也。
今通行各本,类皆羼杂;则仍宜依据最初之本。
寿镛得先生文集于其后人张世纶者,即与「奇零草」同一笔墨录副者也;盖亦「高本」也。
今依之编年,略参黄氏(即章刻本),始辛卯、终壬寅九月;然仍非真面目也,得其似而已。
奇零草·序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每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
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成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敿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略尽矣。
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閒吟咏性情。
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或提槊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低唱。
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
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移节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
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
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又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
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余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
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钞次第之。
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
嗟乎!
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
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名为诗史;陶靖节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中,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精诚可念也已!
然则何以名「奇零草」?
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先生之诗,诗史也。
一再散亡,仅存者此耳。
顾「奇零草」为先生手订,时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凡在是年是月是日以前始得入之,乃见真面目。
而拾残剩于散亡之余,当以最初之本为依据;虽全谢山亦后定者也。
今寿镛幸得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录本于先生后人,先生诗文略备。
谨依其所注年岁,分年编定,不复分体;更参校张丈让三谓「得钞本于黄东井后人,徐闇公孚远各印朱色烂然、尚是永历间旧帙、余杭章太炎据以付印者」为之互勘,次其后先。
丁亥「閒居」为始、壬寅「北回示将吏」为终,以复先生手编「奇零草」之旧。
寿镛谫陋,譬诸画家力求神象之肖,而能肖与否,惟力是视;倘更得画工润色之,使褒鄂皆真,尤所望也!
何绛明末 1627 — 1712
全粤诗·卷六九八
何绛(一六二七—一七一二)字不偕号孟门
顺德人
布衣。
明末动乱,隐于罗浮西樵山中。
明唐王隆武二年(一六四六),闻张名振起事抗清,遂疾趋南京,至则事败,乃已。
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与陈恭尹同渡铜鼓洋,访遗臣于海外。
又闻桂王在滇,复与恭尹北上,西济湘沅,不得进,乃东游长江,北过黄河,入太行
尝历游江浙及燕、、鲁、赵、、楚间,终无所就。
晚年归乡,隐迹北田。
与其兄衡及陈恭尹陶璜梁梿合称“北田五子”。
著有《不去庐集》。
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一三有传。
何绛诗,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旧钞本《不去庐集》为底本,参校民国汪兆镛钞本(简称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乐楼影印汪氏微尚斋钞本(简称何)。
黄斌卿明末清初 ? — 16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9 【介绍】: 福建莆田人字明辅号虎痴
以恩例授把总
王时,自舟山参将江北总兵
清兵入南京后,退守舟山,受唐王封为肃虏伯
监国鲁王舟山
后被张名振等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