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方沆明 1542 — 1609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及莆田人
隆庆戊辰进士历官云南提学佥事,谪知宁州,有《猗兰堂槁》。
维基
方沆(1542年—1609年)字子及号讱庵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福建乡试第三名举人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七名,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
广西全州知州,用循良著声,以转饷古田功,赐镪。
在任四年南京户部员外郎,未上,升郎中万历六年(1578年)十一月被同部主事王廷卿挟私论奏,与同舍郎中方扬一起被贬,方沆谪为云南安宁提举,回家省父后,带着三名仆人上任,三年任满升广德州知州,上任不久,入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年考最,擢佥事,督学云南
在任四年,以父丧归乡。
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以考察罢斥。
迁江西宁州知州,前后领州,在宁州最久,极力抚绥,无边客牢骚之态。
尝编辑州志,新学宫,复濂溪书院黄鲁直、来苏渡。
三十一年(1603年)累疏以湖广佥事致仕归,构湖上亭一区,吟咏其中。
方沆文师邵武府知府吴国伦汀州府知府徐中行,早年与李攀龙汪道昆、晚年则与陈经邦佘翔林尧俞郑元甫相唱和,理学则有方扬焦竑李贽罗汝芳王士琦史记勋等人。
著有《猗兰堂集》二十卷、《性学筌蹄》,父子合刻有《桥梓集》四卷。
三十六年(1608年)十二月初八卒。
顾可学明 1482 — 1560
梁溪诗钞
顾可学(1482-1560)字与成号惠岩南直隶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顾懋章之子,顾可久之兄。
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
正德中,官至浙江参议,后被劾落职,家居二十余年。
著有《覆瓿集》、《谕对录》、《焦弱侯献徵录》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府无锡人字与成
顾信孙。
弘治十八年进士
正德间任浙江参议,被劾斥归,家居二十余年。
后闻世宗好长生,而同年生严嵩方柄国,乃厚赂,以延年术求进,遂为右通政,累迁至太子太保
帝惑其言,采芝求药,中使四出。
论者皆咎之。
维基
顾可学(1482年—1560年)字与成号惠岩直隶无锡县人进士出身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应天府乡试第九十九名,弘治十八年(1505年)联捷乙丑科二甲第五十八名进士
历官江参议
因被言官弹劾在部时盗用官帑,被斥归,家居二十多年。
世宗即位已久,沉迷道教,追求长生之术,顾可学见有机可乘,又适逢其同年进士严嵩方掌大权,于是重金贿赂严嵩,自称能将童男女小便练成秋石,服用之后可延年益寿。
严嵩告知世宗世宗遣使赏赐顾可学
可学上京谢恩,被任命为右通政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破格提拔为工部尚书,不久改礼部尚书,再加封至太子太保
顾可学靠方术获得皇帝眷顾,被时论所恶。
不久,可学以年老乞休。
病卒后,朝廷赐祭葬,谥荣僖
隆庆初年(1567年)夺官,撤销谥号。
明史》将其置于《佞幸传》。
从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字子重
少以诸生太学,兼嗜异书,精太乙、奇门遁甲、六壬,焦竑甚倾佩之。
杨慎明 1488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9 【介绍】: 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
杨廷和子。
正德六年进士
翰林修撰
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
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
卒于戍所。
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
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
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
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
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
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
有《升庵全集》。
词学图录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
四川新都人
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
谥文宪
博洽冠一时,著述甚富。
其诗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门户。
工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
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乐府》、《廿一史弹词》。
编有《百琲明珠》、《词林全选》。
词集名《升庵长短句》。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
字用修号升庵
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
受业于李东阳门下。
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
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
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
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
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
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
字升庵成都人
正德状元,官修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
正德辛未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
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
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以议礼杖谪永昌
天启初追谥文宁
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四库总目,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
薛宁《考功》:升奄诗穹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牢笼载籍之青华,可以见其宏博之学。
唐四杰不能过也。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
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
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
」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
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
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
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
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
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
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
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
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
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
如题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
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
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
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
杨公曰:「注张,柳星也。
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
《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为鸟之咮也。
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
《汉书天文志》:为鸟喙。
」内使以复。
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
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
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
上令问内阁,不知也。
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
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
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
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
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
」楚今故在。
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
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
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
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
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
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
地当西晋且风流。
」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
其诗如《咏》「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
又《古意》「淩波洛浦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
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
大抵皆自古乐府出。
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
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
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
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
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
馀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维基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
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
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
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
杨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
杨慎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
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
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
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
十日后,杨慎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
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孙鹏初
维基
孙鹏初本名羽侯号湘山湖南华容人,晚明文学家
鹏初少就读于家塾,十五岁至县城儒学门读书,万历十七年(1589年)焦竑进士,选庶吉士历官礼、兵二科给事中万历二十三年冬明神宗因“兵部考选军政,中有副千户者不宜擅署四品职”,被贬逐。
后里居著书,曾提议修《儒藏》。
汤显祖称:“公之所以为文也,盖江汉洞庭为水,渊钜足以滋演文貌;而鹑首祝融为火,雄精足以显发神明。
然则公之文为必传,传而必久。
李(梦阳)、何(景明)七子之间,有以处公矣。
”著有《初堂》十卷。
蒋之翘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秀水人字楚稚号石林
家贫,好藏书,尝游焦竑门,明末避乱村居。
收罗名人遗集数十种。
尝采本郡人诗为《槜李诗乘》,校注《昌黎集》、《河东集》。
有《天启宫词》、《晋书别本》。
之翘字楚稚号石林,居秀水王江泾。
初隐于市,广积书卷,尝集有明禾中先正诗为诗乘,采摭甚博,予颇得其助云。
著有甲申前后集。
崔廷健明 1554 — ?
维基
崔廷健(1554年—?
),字孟乾别号轩鼎直隶太平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应天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三甲第二百二十一名进士
官行人,分校顺天府,得士十人,登第者五。
奉使朝鲜,赐锦衣宝带,以宠其行。
言论风采为属国所敬惮。
比归,以方物珍货为赆,悉却谢。
杭州抽分,商旅称便。
寻乞养疴白下,与焦竑朱之蕃往来砥砺。
二十五年丁母忧三十年工部营缮司主事
四川分守道副使,兼摄七篆,以劳卒。
著有《皇华集》。
僧法聚明 1492 — 1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2—1563 【介绍】: 僧。
浙江嘉兴人俗姓富字月泉号玉芝
十四岁出家海盐资圣寺
工诗,有《玉芝内外集》。
法聚号月泉嘉兴人,出家海盐资圣寺
嘉靖间,尝结庵澉湖荆山芝产座下。
人称玉芝和尚
后居武康天池,示寂。
初投偈于王阳明
阳明有荅人问良知诗,即也。
晚参梦居禅师,得悟。
王畿蔡汝楠唐枢董沄诸公共證儒释大同之旨。
焦弱侯称其透脱,为不可得。
有《龙南漫藁》。
讲楞严。
偈云。
谈经非舌耳无闻。
一坐青山夏十旬。
标指瞿昙终有相。
迷头演若本无因。
病源莫执方为药。
心境须知法是尘。
直下不留元宇脚。
个中谁是出头人。
又云。
只绣鸳鸯不度针。
百花丛底漫沉吟。
七徵未解齐生死。
八辨那能出纵擒。
毙垢祇缘穷子念。
慇勤终愧老婆心。
便教捲席同休去。
方丈何妨草自深。
法聚
字月泉
嘉禾富氏子。
始去俗。
从师于海盐资圣寺
矢志参学。
初见吉庵法舟二宿。
未甚启发。
王阳明倡良知之指于稽山
同董从吾。
往谒之言相契。
阳明答以诗。
然犹未脱然也。
后于梦居禅师一掌下。
洞彻源底。
即入武康天池山。
搆精舍。
颜曰玉芝
二十馀年说法其中。
繇是。
诸方称玉芝和尚
唐一庵
王龙溪诸公。
尝往来山中。
證会儒释大同之秘。
师其为人也。
峻结圆转。
举止潇然。
王公贵人。
见其人至不敢屈。
庸夫竖子。
一闻其教。
辄兴起自愧。
反其所为。
曲儒小士多诋释。
遇师与立谈。
顾趋而事之。
舍所学而从。
彼其为文也。
无短长易难。
皆据案落笔。
应手而成。
奥旨猜辞。
一时而彻。
或以此诋之谓。
师苦于文。
而疏于道。
文如此。
未尝苦也。
疏于道又可信乎。
师生于弘治壬子
示寂于嘉靖癸亥
春秋七十有二。
立塔藏骨于本山
少司马蔡公汝楠
与师有支许之契。
为铭曰。
声之为诗。
齐之为儒。
诗其无上咒耶。
儒其无上法耶。
陆西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字长庚号方壶外史
有《南华经副墨》八卷,多为焦竑庄子》引述。
释定林
定林者。
当时所谓周安者。
是也。
自幼不茹荤血。
又不娶。
日随周生。
赴讲学会场。
执巾履之任。
供茶设馔。
时时窃听。
或独立檐端。
或拱身柱侧。
不欹不倚。
不退不倦。
周生病。
杨道南
东南名士。
终岁读书破寺中。
周安复以事。
周生者。
道南
行止一如周生。
李翰峰。
李如真
焦弱侯诸公。
无不叹羡信爱。
李卓吾
二李谓之曰。
周安知学。
子欲学。
幸无下视周安也。
未几道南又死。
周安因白弱侯
吾欲为僧。
夫吾迄岁山寺。
只多此数茎发耳。
不剃何为。
弱侯无以应。
遂约卓吾
管东溟诸公。
周安于云松禅师处。
披剃为弟子。
法名曰定林
弱侯又于馆侧。
别为庵院。
卓吾定林庵三字。
为匾以奉之定林庵。
居未久。
即舍去牛首。
创大华严阁。
阁成。
又舍去之楚天中山
遂化。
塔骨于山中焉。
伯时隐此山。
时特置山居一所。
度一僧使专守其塔。
弱侯定林不已。
卓吾定林庵记。
立石以志不忘云。
明河曰。
五日头陀
定林
皆以卑贱出家。
其一段卓然自立之风。
自不落皮相。
故致司空膜拜。
群公倾倒。
道之所在。
贵贱可忘耳。
今有出家。
反恃族姓。
且昂然视同辈。
头陀定林见之。
不呼奴子幸矣。
尚敢望人尊敬哉
罪云拜优波。
地为之震动者。
我山摧慢山倒耳。
法门下衰。
人不尊道
至此。
不无三叹。
释方择
方择字觉之号振林乌程人,幼入桐乡密印寺薙染。
博通禅讲,淹贯百家。
焦漪园李临川曹能始诸老所重。
倡和者吴允兆茅孝若、顾嘿孙、唐祈远也。
学者称竹寮和尚
其诗清真和雅,无一点尘俗。
尚甫梓以行世。
全天叙明 1566 — ?
字伯典号铁庵,少司空元立孙也。
进士,改庶吉士,授编脩。
万历中,皇长子出阁,充日讲官
公词旨高畅,睿听晓然。
尝小疾,属同官代直,辄顾问全先生何在?
历官侍读学士,以母杨在京邸,不习苦寒,力请使得奉母归里门。
公自以两世载笔为侍从之臣,务持大体严重,人望而畏之,竟坐此得谤,改官留都,卒于家。
天启改元,赠礼部右侍郎
所著《铁庵》。
维基
全天叙(1566年—?
),字幼度又字伯典号玄洲又号铁庵浙江宁波府鄞县沙港口人(今宁波市洞桥镇沙港村),进士出身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浙江乡试二十八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一百四十五名,登二甲第二十名。
礼部观政,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十月编修
以省亲归。
丁外艰,服除,复除原职,二十一年三月编纂六曹章奏,二十三年祖母丁氏去世丁忧
二十五年七月左春坊左中允编修八月与修撰焦竑主考顺天府乡试,三十一年正月左谕德侍讲、掌司经局印,十二月左庶子侍读、掌左春坊印,三十三年五月少詹事侍读学士纂修玉牒,因其母在京邸不习苦寒,乃乞奉母归。
三十九年四月辛亥京察,调南京别用,卒于家。
天启改元,赠礼部右侍郎
钱惟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钱塘人字思复号曲江居士
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枚乘《七发》,辨钱塘江曲江,由是得名。
副提举
张士诚据吴,弃官。
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
有《江月风集
惟善,字思复钱塘人
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
张氏据,退隐吴江之筒川,又移居华亭明洪武初卒。
思复长于毛氏诗学,强记而多才。
乡试时,以《罗刹江赋》命题,锁院三千人,不知罗刹江之为曲江也。
思复枚乘《七发》为据,其首句云:「惟罗刹之巨江兮,实发源于太末
」大为主司所称,由是知名。
号「曲江居士」,又自号「心白道人」。
所著《江月风集》,陈众仲为之序,谓当壮盛之年,未尝有纷华之悦。
观其为诗,妥适清茜,娓娓乎有唐人之流风焉。
思复杨廉夫倡和有句云:「笠泽水寒鱼尾赤洞庭霜落树头红。
」又云:「汉史丁公那及齿,陶诗甲子不书元。
」盖有感而言之也。
钱思复江月风集》十二卷,焦澹园《经籍志》不载,钱牧斋列朝诗集》录思复诗九首,得之赖良大雅集》所载者而已。
练川陆子垂家藏思复手书诗集,后归于秀州曹倦圃,友人金亦陶钞得之,合之甫里许氏所藏,与陆氏原本无异。
倦圃云:余家藏元人真迹有思复诗,乃知《江月风集》尚多遗佚。
思复以书名卷册流传人间者,随见当补入也。
字思复松江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思复钱唐人
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自号曲江居士又称心白道人有江月风集十二卷
沈启原明 1526 — 1591
启原字道原一字道初号霓川,谧之子,嘉靖己未进士,仕至山东宪副时邑有倭警乏军兴捐千金佐之著有鴳园近草巢云馆诗纪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道升秀水人
嘉靖己未进士历官陜西按察副使有鴳园草
维基
沈启原(1526年2月22日—1591年4月17日)字道初号霓川又号存石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明朝官员,藏书家。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初授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累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
因仕而富,爱好藏书、刻书,著有《存石草堂书目》,已佚。
嘉靖五年正月十二日1526年2月22日),沈启原出生。
嘉靖十九年(1540年)成为生员,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当时只有二十一岁,但是之后连续三次参加会试落第。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沈启原终于考中进士,官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代理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钞关税务四十多天,代理期满后负责管理征收芦田的赋税。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升为本司郎中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应天乡试同考官,是科解元沈位出其门下,又取中自己的学生焦竑举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转任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升任四川布政司右参议万历二年(1574年)调任山东布政司右参议万历四年(1576年)升为陕西按察司副使万历五年(1577年)因被陕西巡抚董世彦参劾而罢官归里。
万历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591年4月17日)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顾养谦明 1537 — 16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7—1604 【介绍】: 南通州人字益卿号冲庵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历官福建佥事蓟州兵备副使万历十三年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升右副都御史
十六年南京户部右侍郎丁忧去。
二十一年兵部侍郎总督军务,力主自朝鲜撤兵,主张封关白为日本王
被劾,乞归。
卒谥襄敏
有《冲庵抚辽奏议》、《督抚奏议》。
维基
顾养谦(1537年—1604年)字益卿号冲庵直隶通州(今江苏南通)人,进士出身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名,后参加乙丑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七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第二甲第四十四名。
工部观政,本年十月户部主事隆庆三年(1569年)二月员外四月郎中
编审京商,因触犯尚书刘体乾,同年七月转调福建佥事
六年十月升任广东左参议,以平岭东功,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加升副使,照旧。
五年十一月调补云南佥事八年十二月升浙江右参议
十年十二月山东副使十一年正月奏留,管杭严道十月调任山西蓟州兵备道
十三年(1585年)六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十四年五月升为右副都御史、照旧巡抚
万历十三年(1585年)徵召沈有容为部下,俾练火器,有战功。
十七年七月升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以母逝南归。
万历二十年(1592年)八月,起为兵部右侍郎,刻期到任。
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升本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当时宋应昌李如松朝鲜战场与日人丰臣秀吉大军形成相持。
顾养谦上疏力主从朝鲜撤兵,神宗批准。
顾养谦代替宋应昌赴朝料理撤兵事宜,蓟镇防务暂令顺天巡抚代管。
顾养谦闻知关白(丰臣秀吉)降表已到,即派人前往小西行长营中讨论日本朝鲜撤兵事宜。
顾养谦希承石星意旨,拟封关白平秀吉为日本国,藉弭边患。
廷遂石星建议,留兵三千暂驻朝鲜,馀军撤退归国。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养谦被召回兵部管事,本年改任河道侍郎、兼右都御史二十三年批准养病。
二十四年九月起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二十五年准在籍养病,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过世。
三十四年九月兵部尚书谥襄敏
李贽顾养谦有往来,李贽姚安知府期间,顾氏任洱海道事,两人交往相得,情谊颇深。
李贽焦竑等人的书信中,都提到顾养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