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玉
简介
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
吴县(今属江苏)人。
约生明万历末,卒于清康熙十年以后。
其父曾是明朝大学士申时行府中的奴仆,他也因此受到压抑,不得应科举。
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
入清后无意仕进,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剧作见于各种曲目书中著录的有42种。
其中《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眉山秀》《两须眉》《太平钱》《千钟禄》《万里圆》《牛头山》《麒麟阁》《七国记》《昊天塔》《风云会》《五高风》《连城璧》《一品爵》等18种,如今存有全本;《洛阳桥》《埋轮亭》(与朱佐朝合作)2种存有散出;《千里舟》仅存佚曲数句。
张邦奇明 1484 — 1544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梦神人奉玉笈宝签相授,及生公,有云如盖降于庭。
少资性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精思善学,期造为圣贤。
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举以明经计偕中进士,改庶吉士
内阁刘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称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馆阁閒。
正德初年,进简讨
时逆阉刘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门,公居常愤愤,著张骞乘槎赋以见意,盖以西域,以喻附者也。
竟力请补外,以便迎养,出为湖广提学副使
公至,修岳麓、明山二书院,身为诸生说经,且下令曰:学不师,行不希曾闵,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
世庙时在安陆藩,欲就学告试。
公为别设一台课文,送入学。
至今张提学名重楚中。
未几竟致仕。
嘉靖改元,冉起为四川福建提学
国子祭酒
南京吏部侍郎
居父忧。
帝尝奉章圣皇太后过天寿山谒诸陵,言及择相。
太后曰:先王尝言提学张邦奇器识,他日必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
帝谢曰:尚未用也。
即不俟公服阕,召为吏部侍郎
帝每阅公章奏,辄称善,以指书公名衣带间。
宫监数望见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当以尧、舜之道进;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关心也。
诸珰为色沮。
帝常与翊国郭公、内阁李文康公论及人才,二公谓公学行文章当世第一。
帝欣然曰:朕意亦然。
时公左侍郎,摄太宰
故事,选部除擢,率先白政府
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觇当轴为用舍,岂国家设铨衡意耶?
遂不往白。
李公心不平,适主断诏狱,翊国夜舁金四万诣公第,请宽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况我曹耶!
卒入其罪,翊国更深衔之。
及帝欲迁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别使人摄,公不为动。
帝数欲相公都尉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闻其语,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临即可得。
相公谢终不往。
裕、景二王册封,朝议、晋、齐、楚建国甚多,今宜营浙闽,以民力。
公独不可,曰:江南财赋所出,且接壤留都,国初封吴王,即于周,二百年来,谁敢复建此议,事遂寝。
帝慕道,于无逸殿改称永光宫,欲令内直大臣簪冠如道家。
内阁公谋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从也。
母老久思故乡,今日乞归有名矣,诸公任为之。
帝闻乃止。
同里部郎丰坊坐废家居,数从公求复用,公不可,乃辑世统,谓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禅,以示万世,为图说成,帙献之
帝惑其言,心动,召所幸诸大臣与语,俱请退咨于公。
公曰:其人少有文学,行多不检,圣朝岂乏此一人。
土木大兴,疆埸不靖,若复有此举,海内何堪。
诸大臣以复帝,更召公赐问,公答如初,帝乃止。
候久冉上卿云颂以伺意,帝终念公言,但宣付史馆而已,竟不用。
太后将合葬献陵,帝召诸大臣曰:廷臣惟张邦奇至孝,可授礼部尚书都御史以行。
翊国奏曰:张某虽诚谨,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浅。
严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国家礼,卿无兼宪职例。
帝默然而罢。
公复以母年踰九十,力请改南,乃出为南京兵部尚书
然帝常念公,辄曰:张某何在?
数欲召公入相。
更具密劄,谓公性至孝,母老不乐北来,即强之,必不为用也。
帝颇信之。
会荧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殒于江。
公谓天变异常,宜严武备。
占者曰:应在德望重臣。
次日,公不能冠栉卒,年六十有一。
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
帝闻讣惊悼,数曰:可惜张某,可惜张某。
即面谕辅臣遣恤,俱谓例应自请,乃止。
后阁中拟谥以文恪文敏,进帝,于疏右御书云:人谓张邦奇真道学,抹去原拟四字,大书定字于后,赠太子太保
杨巍明 1514 — 16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14—约1605 【介绍】: 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
隆庆时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
乞养去。
万历间户部工部吏部尚书
申时行当国,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
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
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
工诗,有《存家诗稿》。
维基
杨巍(1516年—1608年)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山东海丰县尚义里(今无棣杨三里村)人。
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1516年),家贫好学,常借雪映月光苦读,十七岁考取生员,十九岁身染重病。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在楞严寺苦读。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次年武进知县
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选授兵科给事中丁父忧归。
服阕,复除吏科给事中三十五年二月山西按察司佥事,进布政司右参议按察司副使嘉靖四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四十三年二月以疾乞归。
嘉靖四十五年闰十月,接替戴才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门关兼巡抚山西三年八月兵部右侍郎四年二月以母老身病乞假归。
神宗继位,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复原职万历二年(1574年)四月改任吏部右侍郎,次月升左侍郎三年二月乞致仕终养
十年(1685年)五月复原职七月出任南京户部尚书
次年资政大夫衔,不久改任工部尚书
十一年四月改任户部尚书七月改任吏部尚书十八年二月累疏乞休,特准致仕,著驰驿去。
万历三十三年(1608年)卒。
少保
杨巍最初历任中外官职,甚有名声,但到官至吏部尚书秉铨时,已是年耄骫骳,故行事多听首辅申时行指挥,故被御使江东之李植等弹劾抨击,以致他名望大损,但是他为人有清操,性长厚,不为刻核行。
陆光祖明 1521 — 1597
维基
陆光祖(1521年—1597年)字与绳号五台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祖籍直隶苏州吴县,官至吏部尚书
嘉靖十六年(1537年)十七岁时与父亲同时考中丁酉顺天乡试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进士,授浚县知县谢榛详述卢楠之冤情,始得昭雪。
卢楠出狱后,去拜谢陆光祖,仍然长揖不拜。
陆光祖也不在意,两人成为好友。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爆发庚戌之变,俺答汗入侵。
兵部尚书赵锦檄民筑塞,陆光祖未能从命。
四年任满,有惠政。
离任之日,浚县百姓“攀辕卧辙,泣声盈道”。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礼部祠祭司主事,升祠祭司郎中
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覆徐阶
这时徐阶的幕客都逃亡,唯独陆光祖替他申辨。
万历二年(1574年),任太常寺少卿,擢太仆寺卿,大理寺卿
万历五年(1577年),升工部右侍郎
张居正陆光祖是同年进士,早年张居正想引荐他做助手,陆光祖不屈身相随。
同年九月张居正因为居丧夺情,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规劝他。
万历七年(1579年)五月,因为议论漕运改为折色银两一事再度得罪张居正,遂辞官归里。
张居正死后,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任南京工部尚书
复官后因维护张居正身后名誉,再次被降职。
万历十五年(1587年)七月,任南京刑部尚书
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宋纁卒,陆光祖继任吏部尚书
首辅申时行推荐赵志皋张位明神宗以特旨任用陆光祖抗议说:“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神宗表示下不为例。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主持京察,陆光祖力主擢升万国钦建宁府推官饶伸刑部主事神宗大怒,给事中乔胤承风行事,弹劾陆光祖,于是文选郎王教以下尽逐。
陆光祖以老病辞;是年三月,致仕归里。
生平好佛法,自号五台居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
明史》有传。
著有《陆庄简公遗稿》。
宋纁明 1522 — 15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1 【介绍】: 河南商丘人字伯敬号栗庵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万历初,与张居正不合,引疾归。
居正卒,起故官,官至吏部尚书
奖廉抑贪,责罚黠吏百余人,而不向执政请命。
大学士申时行不悦,屡假小事为梗。
卒官。
有《四礼初稿》。
维基
宋纁(1522年—1591年)字伯敬号栗庵栗亭)。
河南归德府商丘县人。
同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尚书户部尚书谥庄敬(一说庄敏)。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河南乡试五十一名举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会试二百六十四名,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廷试三甲八十三名进士兵部观政,初授永平府推官
四十一年升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出视西关,巡按应天府等地。
隆庆元年(1567年)巡按山西
当时俺答汗攻陷石州,将士捕七十七人,这些人当斩。
宋纁通过讯问后,释放其中一半多人。
隆庆四年(1570年)升任顺天府府丞,之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期间核对兵卒并淘汰多馀的部队,节省开支。
万历初年(1573年)因与张居正不合,称病辞职,后张居正去世,朝廷官员纷举荐。
他因此恢复官职,担任保定巡抚,成功赈灾获鹿县的饥荒。
之后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
万历十二年(1574年)后召为北京户部左侍郎,改督仓场。
万历十四年(1576年)升任户部尚书,当时明朝国运开始衰退,他力主减少山西灾荒地区的税费,并增加边疆屯田。
当时万历帝弟潞王京师返回封国新乡万历帝用三十万白银为他购买珠宝,后在宋纁强烈要求下,减少了十万两。
万历帝为自己庆贺增加二十万白银,宋纁坚决反对,最终万历帝方才罢免此事。
宋纁户部的五年,正值各地多灾多难。
他坚持反对奢华浪费以解决开支,并将资金分成轻重缓急以筹资。
都御史吴时来吏部尚书杨巍年老求去,忌惮宋纁名望在自己之上,于是两次上疏弹劾,宋纁两次请求辞职,万历帝均没有许可。
杨巍离开后,宋纁代替出任吏部尚书
杨巍吏部时,不能阻止官员贪污,遇到事情则动辄请求上级指示。
宋纁上任后,决断官员卖官鬻爵,并罢免贪污受贿的上百名官员,受到朝廷一致赞誉。
他不徇私也不结党,然而在选择文选员外郎缺官中,他计划起用邹元标,却招致大学士申时行反对。
宋纁无奈只得上疏五次请求辞职归乡,不久死于任内。
赠太子太保谥庄敬
宋纁为官凝重,有识力。
当时石星代任户部尚书,曾对宋纁说到某地截留巨额赋税盈馀,可以收为国有。
宋纁则认为“朝廷的赋税盈馀,应当储蓄,而不要动辄搜刮。
如果皇帝知道地方赋税盈馀的话,则会升贪侈之心。
”当时官员建议将漕粮储折价换成白银,宋纁则执意反对,称“太仓粮储,宁可腐烂也不能亏空,一旦粮食不继,则没有解决措施了。
宋纁死后,灵柩迁回家乡,葬于商丘三陵台,与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三陵台的中峰前怀。
王遴明 1523 — 1608
维基
王遴(1523年—1608年)字慎徵号继津谥恭肃京师顺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人,民籍。
嘉靖丁未进士
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十六名举人,二十五岁联捷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一名,三甲八十一名进士,就任绍兴府推官
入朝为兵部主事,历任兵部员外郎
耿直矜持,不轻易与人结交。
同僚杨继盛弹劾严嵩和他的孙子严效忠冒领功绩,奏章下达给兵部复查。
严世蕃自己撰稿,以此给武选郎中周冕
周冕揭发了严世蕃,反而被治罪。
尚书聂豹恐惧,催促所司将严世蕃的文稿呈上,王遴径直上前争辩,聂豹恼怒,最终如严世蕃所言向上全报。
杨继盛被判死罪,王遴为他送去稠粥,并且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儿子杨应箕。
严嵩父子大为愤恨,借口其他事情将他投入诏狱。
事情后恢复官职。
杨继盛死去,他收殓、安葬了杨继盛
嘉靖三十五年,调任山东佥事,再调任岢岚兵备副使
他享有威名,为巡抚忌恨,受弹劾而离去。
官民争相为他诉讼冤屈,皇帝下诏准许他再度起用。
嘉靖四十五年(1566)王遴升为右佥都御史延绥巡抚
蒙古大举入侵定边固原总兵官郭江战死。
总督陈其学陕西巡抚戴才遭罢免,王遴降俸一级。
隆庆元年蒙古六次入塞,都战败而逃。
御史温如玉不断抨击王遴,将他解除官职听候审查。
后来御史杨轸核查汇报了他的战绩,于是又恢复原职,管辖宣府,总兵官马芳骁勇,敌寇不敢深入。
王遴便大兴屯田,边防储备都有赖于此。
十年期满,他右副都御史
不久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起用他协助处理边防事务
神宗继位后,张居正执政,他与王遴同年进士,却一向不和。
遇上商议、检阅边防事务王遴请求前往。
皇帝命令他前往陕西四镇,他冷峻地拒绝馈赠。
事情完成之后,就称病回乡
张居正去世后,他出任南京工部尚书
不久,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与机要事务。
守备太监丘得用大肆奴役营中的兵丁,王遴上奏请求禁止此事,趁机奏请施行谋略、安定留都等十二件事。
万历十一年,皇帝召见并任命他为户部尚书
他先奉皇帝的诏令,免除一年赋税以及织造商议的提留,共计一百七十六万多两白银,此时,皇帝命令由太仓库中补充,王遴劝谏,于是指出京仓和通仓的粮食积蓄达八百万石,足以供给九年的需求,请酌量将一百五十万石折换成银两,三年后停止。
皇帝下诏准许他施行一年。
当时尚宝丞徐贞明御史徐待京城东面开辟水田,王遴极力赞赏此举,提议很快被决定。
以往,户部银专门供给军队和京都,不提供给其他事务。
皇帝举行婚礼时,暂时提取了用于接济边关的银两九万两作为织造的费用,此时皇帝又打算这么做,王遴执意争辩。
不久,皇帝下诏提取四千两黄金作为慈宁宫的开支,王遴又极力反对。
皇帝都没有采纳。
此后,他陈述理财的七件事情,奏请皇帝崇尚节俭、重视农业、督促拖欠的偿还、惩治贪官污吏、扩大储蓄、整治贡市。
皇帝答复:“有关我自己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其余的事责成所司商议办理。
”当时佛教盛行,王遴奏请将身强力壮的和尚淘汰,令他们回乡务农,聚众进行斋戒的人以邪道罪论处。
礼部尚书沈鲁奏请依王遴的谏言行事。
皇帝已经下诏同意,后妃和宦官大都声称不行,事情中途废止。
万历十三年,他改任兵部尚书
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贿赂遍及皇帝身边的大臣,但不敢进入王遴家门。
王遴户部频繁争执,已被宦官嫉恨。
遇上皇帝察看去世后享用的寝宫,宦官拿着皇帝批示向他索要马匹。
王遴认为题本应该盖章,司礼的传递应当由科发给部里,没有径直下达给部里的,他援引先例执意上奏。
皇帝不高兴。
大学士申时行曾经因管事指挥罗秀而嘱托王遴将他补作锦衣佥书王遴阻止不许。
申时行便拟旨责备王遴擅自扣留皇帝的批示,对皇上缺乏尊敬。
御史争相弹劾王遴王遴请求退休而离去,由张佳胤代任。
给事中张养蒙称:“罗秀本是太监滕祥的奴仆,靠贿赂进入禁卫中。
往年他图谋佥书尚书王遴主持公正,被他们中伤而离去。
不久,罗秀马上被越级录用,众议沸腾。
”因此罢黜了罗秀,张佳胤也被罢免。
王遴虽然退位,声望更高,他年事很高,一再受到朝廷慰问。
万历三十六年(1606)王遴去世。
赠封为太子太保
天启年间,追赠谥号恭肃
有子王乐善、王应箕。
赵志皋明 1524 — 16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4—1601 【介绍】: 浙江兰溪人字汝迈
隆庆二年进士
编修
万历初,进侍读
以疏救吴中行赵用贤,又请将中行等论居正夺情之疏宣付史馆,忤张居正谪官。
居正没,再起,累迁为吏部侍郎
十九年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张位自代,乃进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次年为首辅。
旋进建极殿
累疏论定国本、罢矿税等事。
帝俱优诏报闻而已。
且年老柔懦,为朝士所轻,诟谇四起,遂愤而乞归。
帝慰谕勉留。
志皋已病,不能视事,惟力疾草疏争罢矿建储而已。
卒于邸舍,谥文懿
有《灵洞山房集》、《内阁奏题稿》、《四游稿》。
维基
赵志皋(1524年4月16日—1601年10月8日)字汝迈号濲阳
浙江兰溪县(今云山街道)人。
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赵志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浙江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四十五岁中式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七十七名,廷试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初年侍读
五年十一月因不满张居正恋权夺情,劝居正终丧,致拂其意,出为广东副使,于城西浮丘建吹笙亭,“开浮丘大社,与粤中士大夫赋诗”,同游者有陈堂姚光泮张廷臣黄志尹邓时雨梁士楚陈履邓于蕃袁昌祚杨瑞云黄鏊陈大猷金节、郭等等人。
随以考察降解州同知,遂辞官归乡。
张居正死后,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起用为南京太仆寺寺丞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月南京国子监司业
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右春坊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升左谕德侍读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五月,管理纂修玉牒。
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
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补充经筵讲官,升南京国子监祭酒
万历十五年(1587年)二月,升詹事府少詹事侍读学士,掌本府印信,充玉牒纂修官
万历十五年(1587年)七月充经筵讲官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
万历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改任吏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转左侍郎
万历十八年(1590年)八月充经筵讲官
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升大学士,入阁办事
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首辅,以往张居正柄国,权震主,申时行继之,势犹盛。
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然而当赵志皋当到首辅,年已经七十有馀,耄矣,且柔而懦,因此被朝士所轻,诟谇四起。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01年10月8日),卒于官。
谥文懿
许国明 1527 — 15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7—1596 【介绍】: 徽州府歙县人字维桢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检讨
万历十一年,累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与首辅申时行善。
曾与言者相攻,时行颇右之。
后为言官所劾,上疏求去,语愤激,以是为士论所不附。
其门生万国钦申时行时行之门生给事中任让亦论庸鄙。
遂请谕诸生各守职业,勿务攻击。
其疾言者如此。
十九年致仕。
卒谥文穆
有《文穆公集》。
沈鲤明 1531 — 1615
维基
沈鲤(1531年—1615年)字仲化号龙江河南开封府归德州(今商丘)人。
嘉靖乙丑进士,属东林党,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谥文端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乙丑进士,改庶吉士,进编修,升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左侍郎,期间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却不会告知他们。
时权相张居正沈鲤于家宅同写奏摺,沈鲤却以「国政绝于私门,非体也!
」加以推辞。
万历十二年(1584年)冬礼部尚书,这离他任六部官才不过两年,然因他素负物望,因而时论也不认为他升官太骤。
沈鲤鲠亮刚介,在典制学政事上多有建白京师久旱,备陈恤民实政以崇俭戒奢为本,且请减织造
不久京师地震,又请谨天若戒,恤民穷。
畿辅大侵,请上下交修,词甚切。
帝以四方灾,敕廷臣修省因请大损供亿营建,振救小民,以上明神宗无一不嘉纳他的意见。
然而由于沈鲤为官大公无私,秉正不挠,因而得罪了不少权贵,权贵们多次向神宗离间,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沈鲤渐有去志,首辅申时行请旨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将其放归。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四月起复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同年十月屡疏辞疾,准在籍调理。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九月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朱赓同入阁参与机务,万历三十年(1602年)七月行取入,又以大学士同知经筵日讲、提调纂修玉牒及东宫讲筵侍班
由于他为官鲠亮,誉满朝野,为首辅沈一贯妒。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由于支持礼部尚书郭正域查明伪楚王案的主张,引来沈一贯恨意。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七月与首辅沈一贯同被罢归。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卒,年八十五。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九月太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赐祭葬。
张岳明 1533 — 1588
维基
张岳(1533年—1588年)字汝宗号龙峰浙江余姚县人明朝官员。
嘉靖己未进士历官给事中,喜论当权者之过,万历年间刑部右侍郎任上遭免职。
嘉靖三十七年浙江乡试第五名,三十八年(1559年)联捷己未科会试第297名,廷试三甲145名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礼科给事中次年升为刑科右给事中,上疏言论时政,影射内阁首辅徐阶讲学空谈,兵部尚书杨博昏聩无能,遭到忌恨。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负责查办贪污内库宦官暨盛,使其被流放,张岳得升刑科左给事中,不久转工科,杨博改任吏部尚书后就利用职权将其外调云南布政司左参议
隆庆三年(1569年)九月升为江西按察司副使,六年闰二月升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起补原职,次月调任河南右参政,五年(1577年)四月太仆寺少卿闰八月大理寺右少卿九月升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上疏要求内阁首辅张居正按制度回家守丧,触怒了张,遭弹劾降职调任,遂辞官归乡。
张居正死后,张岳重获启用,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起任四川左参议三月太仆寺少卿六月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十二年八月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十三年(1585年)四月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如故,六月清理军职贴黄,八月改任刑部右侍郎,不久又因议论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再遭免职,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蔡时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漳浦人字台甫
万历二年进士,历任桐乡元城知县,征授御史
顺天考官张一桂被诬得罪,时鼎以纠发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之弊,其渐不可长。
帝怒,谪马邑典史,告归。
后再起用为南吏部主事,复疏言辅臣申时行之失。
进南礼部郎中
贾三近明 1534 — 1592
维基
贾三近(1534年—1592年)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太史氏兰陵散客宁鸠子贞忠居士等,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进士出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工诗词碑记,明朝文学家
嘉靖十三年(1534年)贾三近出生在山东峄县的一个官宦家庭。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中山东乡试第十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几年后升职为吏科右给事中
由于朝廷中高拱张居正冯保的权力斗争,贾三近以照顾父亲的名义请假归乡,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被启用,授职户科都给事中
此后陆续担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又因照顾父母的名义请假归乡,在家赋闲期间,主持修订了《峄县志》。
张居正死后,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
申时行担任首辅之后,再度启用贾三近,授光禄寺卿,不久之后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负责去河北赈灾,因赈灾得力升职为大理寺卿,未等上任,家里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贾三近第三次请假归乡。
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副总兵哱拜起兵举事,万历帝启用贾三近,授职兵部右侍郎,但是贾三近以父母年迈身体有病请辞。
万历二十年(1592年)贾三近因背疽病逝。
王锡爵明 1534 — 16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4—1610 【介绍】: 苏州府太仓人字元驭号荆石
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
编修
累迁至国子监祭酒
万历初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
锡爵谏之,不纳。
礼部右侍郎,以张居正恨之,还里不出。
居正死后,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首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
申时行为首辅,锡爵与之同郡、同科,甚相得,但性刚负气,常忤朝论。
二十一年,为首辅,以拟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攻。
八疏求罢而去。
有《王文肃集》及《王文肃疏草》。
张位明 1534 — 16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新建人字明成号洪阳
隆庆二年进士
编修,预修《世宗实录》。
万历初,请依历代之例,令史官起居注
后以忤张居正,谪官。
居正卒后,召为左中允
久之,以申时行荐,拜吏部侍郎东阁大学士,升吏部尚书,改武英殿大学士
精悍敢任,政事多所裁决,然常干涉吏部黜陟之权。
矿税议起,不能阻。
杨镐朝鲜军务,不能胜任。
言者谓拔擢,由贿得之。
又积以他故,被除名为民。
旋卒。
有《词林典故》、《问奇集》等。
王家屏明 1536 — 16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1604 【介绍】: 山西大同山阴人字忠伯别号对南
隆庆二年进士
编修
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帝颇敬之。
十二年,以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
在阁中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
以继母忧归。
及还朝,神宗已深居不出,家屏一年间仅见帝颜两次,乞休,不报。
十八年阁臣因册立太子事,以去就力争,被切责。
申时行等皆乞去,独家屏在阁,请速决大计。
帝谕二十年春举行,意在搪塞。
家屏即宣示外廷,帝意颇恚。
次年为首辅。
请临朝,请豫教皇储,皆不纳,引疾罢,柄国仅半年。
卒于三十一年岁末。
有《王文端奏疏》、《王文端集》。
马象乾
维基
马象乾字体良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广东广州府连州军籍。
广东乡试第三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五名,登二甲第五十五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监察御史,曾弹劾大学士申时行
萧彦明 1537 — 1591
维基
萧彦(1537年—1591年)字思学号念渠直隶宁国府泾县(今安徽泾县)人。
隆庆辛未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
谥定肃
隆庆元年1568年)丁卯应天府乡试第六十五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八名,三甲十五名进士,任浙江杭州府推官
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升兵科给事中
七年复除礼科给事中,八年四月升户科右,万历九年(1581年)二月,任工科左给事中巡视西四镇的边务。
回来后,向神宗奏报训练部队、储藏粮饷等十件事,神宗全部予以赞同。
十一年升为户科都给事中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萧彦升任太常寺少卿
万历十五年(1588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都匀答千岩苗族叛乱,土官蒙诏不能制服,萧彦命令副使杨寅秋平定叛乱。
宣慰安国亨诡称要献上大木,受到赏赐。
等到征求大木时却称没有,被萧彦弹劾。
安国亨非常害怕,诬赖商人掠夺了他的大木,在朝廷上攻击萧彦
神宗大怒,准备治罪萧彦
大学士申时行等称是安国亨反咬一口,轻视朝廷,神宗才作罢。
万历十六年(1588年)萧彦改任云南巡抚,当时明朝用兵陇川副将邓子龙不善统御部队,士兵群起喧哗,守备姜忻安抚他们,但是,士兵平素就骄纵,兵饷给得稍慢,就犯上作乱。
部队很快走到永昌,直趋大理,抵澜沧,过会城
萧彦调动少数民族士兵和汉兵两路夹攻,杀死八十余人,其余的或降或逃。
事情传到京城,朝廷赏赐大量的银子。
自从缅甸叛乱,孟养、车里二宣慰已很久不上贡了。
从这时起,才重新修好关系上贡,萧彦抚慰并接纳他们的贡品。
不久,以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万历十九年(1591年),加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
日本入侵朝鲜期间,暹罗入贡,使者表示愿意出兵救援朝鲜尚书石星暹罗发兵攻日本
萧彦认为暹罗地处西面,离日本有万里之遥,请求收回成命,石星执意不从。
结果暹罗并未发一兵一卒。
神宗召见萧彦,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不久,萧彦病逝。
朝廷赠右都御史谥定肃
胡汝宁明 1541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南昌人号似山
万历二年进士
潮阳知县,擢礼科给事中
十六年饶伸以论申时行下诏狱,汝宁复劾以媚时行,舆论薄之。
官至礼科都给事中
有《掖垣奏议》。
黄洪宪明 1541 — 1600
洪宪字懋忠号葵阳
自称碧山学士
秀水人
隆庆丁卯解元。
辛未进士
文名冠天下。
庶吉士
编修奉使朝鲜,止携图书数卷。
丁丑江陵以人望推宪分较礼闱,欲属其子。
宪坚避之。
庶子少詹事侍读学士
当宪初入翰林时,为馆课,辄倾其曹,前辈无敢雁行者。
性又严峻,好直言。
遂为忌。
万历戊子顺天试。
王锡爵子衡为榜首,李鸿申时行,婿也。
言者遂以攻宪,下廷臣覆试,文皆如格,事乃白。
然宪遂自劾求斥,慰留再四,疏十上,竟告疾归。
著有皇明文宪朝鲜典志、銮坡制草、学易详说、学诗多识、碧山学士稿等书。
诗颇俊雅,不多作,其于文特精制艺,神圣工巧,合并为一。
评者谓其体:凡三变,初为浑灏踔厉之文,嘉靖辛酉、甲子间,风气冗弱,先生同里赵玉虹独为古学救之,以精练典则。
隆庆辛未后,文体复振,皆先生力也。
庚寅归里,文益简淡。
高远宦成之后,嗜此不厌。
文成,人争购为奇宝,远方之士,重茧而来。
及门数百人,如会稽陶望龄晋阳王浚初华亭董其昌、同郡朱国祚陈懿典冯梦桢陶铸甚众。
尝曰:此王制也,即唐之诗,宋之表也。
君子有从周之思,切勿视为羔雁。
其持论如此。
吴达可明 1541 — 1621
维基
吴达可(1541年—1621年)字叔行号安节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县)人。
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五名举人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九名,三甲五十三名进士,授浙江会稽县上高县江西丰城县知县,为官有名声。
万历十四年(1586年),选为湖广道监察御史,曾经上疏请设立经筵勤学,并请万历帝与大臣、御史台的官员面议政务,万历帝称知道了。
大学士赵志皋久疾请求归乡,没有批准。
吴达可上疏力劝赵志皋,称其病老迈无能,应当罢免,万历帝没有同意。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请求因始和布令,举行皇长子册立为皇太子、加冠婚娶的礼仪,选取内阁大臣,补充负责谏议的官员,撤除掌管矿税的宦官使者万历帝没有给予答复。
之后他改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去长芦视察盐政
当年收成歉收,他绘成并敬上《饥民十四图》,竭力请求赈济。
税务使马堂、张日华主张增加盐税,商人诡辩嘉靖中期大同用兵借走三万六千金,请求从盐税中补给,户部同意了请求。
吴达可直言相争,事情得以停办。
万历三十年(1602年),改任江西巡按御史税务官潘相殴打辅国将军朱谋圮肢体,并并且拘禁宗人宗达,诬陷他们抢劫税金,弹劾上饶知县李鸿暗中主使。
万历帝严厉斥责朱谋圮等人,免除李鸿官职。
吴达可称,“宗人无故遭到刑罚,又再加以斥责,将使宗室人人自身感到恐惧。
李鸿无罪,不应当削职。
希望尽快惩办潘相罪行,恢复李鸿职位。
”同为御史汤兆京也极力陈述潘相的罪行,而且说辽东高淮陕西梁永山东陈增广东李凤云南杨荣皆为元恶,是残害民众的官吏,不可存留一日。
万历帝均不予听从。
李鸿大学士申时行的女婿,万历十六年考中顺天乡试,被吏部郎中高桂所忌恨,过了七年后成为进士
此事上,李鸿同潘相相争,以耿直刚强著称。
潘相又请求开发广信铜塘山,采取大木,开发泰和姥山石膏,吴达可再次极力劝阻,内阁大臣也产生争执,事情最终作罢。
回京后,他掌管河南道事务。
协助温纯考察京都官吏,不久进言更改政要,恳请规劝内阁大学士沈一贯,奏折被留在宫中。
万历三十三年,提升为太仆寺少卿
万历三十六年,又改为南京太仆寺卿。
万历三十八年三月改任南京光禄寺卿
万历四十年四月,晋升为通政使
镇抚史晋因罪罢免,上奏折诽谤朝廷官员,吴达可弹劾他,不久后者获罪。
随后他进言请求纠正奏折的样式,摒斥邪恶之徒等建议,得到万历帝赞许同意。
万历四十一年六月,上疏请求归乡离去。
年八十一去世后,天启二年,赠右副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