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韩必显明 1541 — ?
维基
韩必显(1541年—?
),字用晦山东青州府安丘县人,民籍。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山东乡试第六十三名举人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二百七十二名,三甲第二百四十一名进士
洛川县知县六年(1572年)十月擢授试御史,因弹劾兵部尚书谭纶,降三级调外任,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湖广布政司照磨,升庐州府推官,历太仆寺丞南京户部广西司郎中六年(1578年)正月尚宝司丞,以事候裁。
九年(1581年)十月复补原职,十一年(1583年)二月尚宝司少卿持节册封衡王府,十二年(1584年)三月顺天府府丞,十四年(1586年)二月通政司左通政,十五年(1587年)接替李汶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未赴任,即被弹劾去职。
主要活动
  • 156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释志若明 1554 — 1617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志若字耶溪姓姚氏山阴人也。
母晏氏尝祷于白衣观音,祈生佳儿,梦跣足头陀谓之曰:“吾与汝作狮子儿。
”觉而举。
性机颖,幼喜念佛,合掌趺坐,貌如老僧
父早丧,母孀居,七岁母病,日夜悲泣,母临终嘱曰:“汝宿僧也,无负本愿。
”言讫而逝。
以遗命,寻礼会稽华严贤出家,年十七始薙染,居常切念生死,即之牛头山矢念参究。
未几,从荆山法师听《法华经》于天台,即隐山中愤求向上,单栖六载,偶触境有省。
年二十六,闻雪浪恩开法于南都,乃瓢笠而往,先从栖霞素庵受具,遂依雪浪座下,执业十有二载,研穷诸经论,深造玄奥。
明万历己丑,携李创慧华庵,沈司马岳水部居之。
庚寅陆太宰五台管佥宪东溟刘柱史子威,请讲《楞严》于吴门
壬辰,讲《法华》于杭之灵隐
明年,讲《楞伽》于净慈。
壬寅,栖息武林飞来峰,北有永福寺故址,废入民间,潘太常赎建佛阁禅堂,既成以居之。
吴两浙皆宗教化,随在列刹开演诸经论者三十馀处,坐禅五十馀期,称一代师匠云。
寂于万历丁巳月九日,寿六十有四,腊四十有七。
先一日示微疾,手书遗憨山,嘱弟子曰:“我留最后供,必为献之
”明日索浴,自起更衣,端坐而逝。
生平清节自守,应世皦然,三衣之外无长物,临化脱然无挂碍,盖乘夙慧般若根深,人未易察也。
憨山为撷其芳菲,以诏后来。
王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汶上人字景初号蒲湾
正德九年进士
临汾知县
治行为山西第一。
嘉靖间户部右侍郎,赈河南饥,屡请发帑量口给食,全活无算。
总督漕运,以军民困敝,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
官至户部尚书以诏买龙涎香,久而未获,受诬陷,下狱戍雷州,卒于贬所。
维基
王杲字景初号蒲湾山东承宣布政使兖州府汶上县(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官至户部尚书同进士出身
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山东乡试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进士,授临汾县知县,治行为山西第一。
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一月,选授江西道试监察御史十五年五月实授,十六年巡视陕西茶马。
嘉靖三年(1524年)巡按南直隶明世宗中官织造于苏、杭,王杲疏谏,世宗不纳。
久之,复除浙江道御史十二年七月升任太仆寺少卿,改大理寺右少卿十五年(1536年)正月再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十六年六月改左佥都,十七年四月奉命清理军职贴黄,进左副都御史
十八年六月户部右侍郎九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负责赈灾河南饥荒。
二十年七月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九月,取代李如圭升任户部尚书
期间负责屯田广储蓄粮之道,得到批准。
其长期负责国库,深得世宗信任。
世宗下诏买龙涎香,户部久不进,世宗以此不悦,后给事中马锡弹劾王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厉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贪污,遂一并下狱。
王杲被贬戍雷州,后死于戍所。
隆庆初年给事中辛自修等上讼为王杲鸣冤。
明穆宗下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主要活动
  • 151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刘应节明 1517 — 15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潍县人字子和号白川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户部主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隆庆中兵部右侍郎总督蓟、保定军
曾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矿,又建议通漕密云及清理军籍补兵之策。
万历间,累擢刑部尚书
后因故为给事中周良寅劾罢。
维基
刘应节(1517年—1590年)字子和号白川山东承宣布政使莱州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人,明朝军事将领、政治人物。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乡试中举。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任户部广东司主事
明年庚戌秋,鞑虏入古北口,直犯京师,奉命饷军密云明年榷税清江浦壬子宣大发生饥荒,奉命赈济。
癸丑员外郎,迁郎中
三十四年乙卯出知怀庆府,以外艰归,服除赴阙,逾岁补顺德府四十一年擢升陕西按察司副使井陉兵备,兼辖三关。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升陕西左参政,不久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丁内艰归。
隆庆元年(1567年),诏起担任河南巡抚,抵禦俺答汗进攻。
隆庆四年七月,进右副都御史十月升任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代谭纶总督蓟、保定军
万历元年(1573年)七月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仍然担任蓟辽总督
二年秋南京工部尚书万历三年(1575年),召为南京兵部尚书
万历五年,担任刑部尚书;之后被冯保等阉党诬陷弹劾,致仕归乡。
致仕十五年,两台荐章凡十二上,再徵为南京工部尚书,皆不就,万历十八年六月在家卒,赠太子少保
主要活动
  • 1547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曹金明 1518 — 15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祥符人字汝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累迁浙江右参议,倭寇犯青田,力守孤城,城得保全。
晋海道副使,以伉直忤贵幸,罢归。
隆庆初,诏起补山西按察司副使,累官陕西巡抚
引疾归。
有《万历开封府志》、《传川文集》。
维基
曹金(1518年—1588年)字汝砺号少川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匠籍。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八名,登第二甲第五名进士
南通州知州,迁山东兖州府同知
累迁浙江温处道右参议,倭寇进犯青田,曹金力守孤城,城池得以保全。
晋升浙江道副使嘉靖三十六年十月曹金以病湿不习南方水土,总督侍郎胡宗宪为之代请改调,嘉靖皇帝认为曹金借生病躲避困难,下令夺职閒住,升台州府知府谭纶按察司副使代替他。
隆庆初,诏起补山西按察司副使二年正月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七月陕西按察使三年正月陕西右布政使四年五月左布政使五年五月顺天府府尹十一月刑部右侍郎六年三月户科给事中曹大野弹劾大学士高拱大不忠十事,其一为高拱在皇帝生病期间,与姻家刑部侍郎曹金饮酒作乐,无视皇帝之疾苦。
万历即位,隆庆六年七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十二月曹金养病归乡。
万历十六年卒,赐祭葬如例。
著有《万历开封府志》、《传川文集》。
主要活动
  • 1547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王松清末民国初 1866 — 19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太仓人原名杭字荫三号子乔
善画
精音律。
有《寿竹居琴谱》、《子乔随笔》等。
全台诗
王松(1866~1930),谱名国载,字友竹号寄生自署沧海遗民
祖籍福建晋江,祖父以儒术授徒,后迁居淡水厅竹堑
自少攻诗,弱冠入「北郭园吟社」与乡先贤相唱和,颇获郑如兰赏识。
曾习帖括之学,然屡试不中。
乙未(1895)割台,挈眷内渡。
海上遇盗,财物遭劫掠,幸赖他人相助,始得避居故籍。
翌年,时局稍定后返台。
将原书斋「四香楼」,更名为「如此江山楼」,以寄沧桑世变之感。
日治初期,为桑梓计,曾协助新、苗各庄安缉,后不复参与政事,以隐士终其生。
王氏与同乡王瑶京、王石鹏过从甚密,时人称「新竹三王」。
又与李逸樵、洪季秋合称「竹邑三痴」。
王氏毕生宏扬诗教,主北郭园骚坛垂卅年。
昭和五年(1930)卒,临终交待须于墓碑上镌刻:「沧海遗民王松之墓」。
王松著作颇丰,著有《内渡日记》、《馀生记闻》、《草草草堂随笔》,后自删焚馀稿,题为《如此江山楼焚稿》。
又著有《台阳诗话》,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出版。
大正十四年(1925)将少年至五十岁诗作《四香楼馀力草》、《如此江山楼诗存》汇集成册,题为《沧海遗民剩稿》,于上海出版。
王氏谢世后,子奎光委托乡人王石鹏编辑王松晚期遗稿,名曰《友竹行窝遗稿》。
1992年龙文出版社,将两诗稿合刊出版,题为《友竹诗集》。
李友泉谓其诗:「清新绵丽,雄浑沉郁,诸体俱备,卓然大家。
邱菽园序则云:「友竹诗随在可诵,奈愤时嫉俗,忧世念乱,苦心哀思,填咽篇什,非今日多事之时所宜出。
」今王氏诗作自《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阳诗话》、《鸟阁唱和集》、《台湾诗荟》、《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瀛海诗集》、《台湾诗钞》、《台湾诗录》、龙文版《友竹诗集》等辑录编校。
〖参考许雪姬编《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杨永智撰)
台湾斗绝海外,居人敦尚气节,有郑延平遗风。
甲午一役沦为异域,东海之蹈、西山之节,所在有人;以余所知,王君友竹其一也。
清襟高躅,与古为徒。
仲蔚之室,四壁徒立;管宁之床,十年不移。
铲迹荒谷,托长镵以哀咏;抗心古哲,娱覆瓿之玄文。
所著有「如此江山楼诗存」、「四香楼馀力草」,统名曰「沧海遗民剩稿」。
今岁由雷君曜年丈寄示,属为序言。
开函欣然,展卷罄折。
诗共百馀首,大都穷愁发愤所作、遭历不平之鸣。
么弦孤曳,如鼓雷威之琴、变徵之音;恍和燕台之筑,其志怨、其声哀以促。
君殆古之伤心人欤?
嗟乎!
伊川被发,酷甚沦胥;杞人忧天,乃逢倚杵。
沧海岂木石能填?
遗黎深桑梓之恸!
甲午之事,复奚言哉!
始则尸臣选耎,远惭甘寝之谋;继以大藩畀人,复昧挈瓶之智。
遂使黔献沦为左衽,膏坏弃如敝屣;幅员日削,内政滋棼,而国步遂以不振矣。
今则朝市已改、横流方剧。
九州赤县,并为猿鹤之场;三辅黄图,尽属豺狼之窟。
求君丹穴,孰是其人?
举酒新亭,难忘啜泣!
离之感、之悲,固不独君之台湾已也!
千里投契,后先同为遗民;百折此心,我辈毋忘息壤
抱孤怀以谁语,有同病之相怜。
宜吾读君斯集,而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序既成,以聚珍板印行。
庶几传之后世,如读杜清碧之谷音;藏之名山,亦可备郑所南之心史。
甲子(民国十三年)仲冬吴兴刘承干
余向与新竹郑君毓丞友善。
毓丞寓省垣,数过余;谈次时及海外人物。
毓丞君言同乡王子友竹先生,今之隐君子也;且盛言其能诗。
余心识之,而以未得一睹钜制为憾。
今岁夏间,友竹裒其所作寄余寓斋。
余受而读之,其清词丽句时露行间,极似唐人风格,回非俗手所能为之;钦佩久之。
固念士君子处衰乱之世,其牢笼抑郁之意无所发舒,因托于歌咏以自见,如变雅之作、骚人之旨皆是。
三代以下,陶靖节外,如郑所南谢皋羽之流,均有集行世。
友竹负经济才,值沧桑之变,杜门不出,而其忧时愤俗之意,要不能一日去怀;读其诗而哀其遇、悲其志,固亦有识者之所同也。
友竹书来,言方在病中,欲得序以存其诗。
余不能诗,何足以存友竹之诗;而身世之感彼此共之,斯固不能嘿然已也。
谨书数语归之。
友竹其善自调护以养天年,傥神明不衰,意兴尚在,当可更得数十篇以续此集之后;余老矣!
犹将乘暇取而读之,幸甚。
辛酉(民国十年)腊月,愚弟吴曾祺谨序。
如此江山楼诗存·施序
夫生原如寄,谁非印爪之鸿;志在不祧,几见留皮之豹!
文字祗供覆瓿,姓名何苦灾梨。
然而敝帚千金,焦琴百劫。
灵台自镜,求诸面目本来;古锦为囊,呕出心肝乃已。
此吾老友寄生所以汲汲顾影、兀兀穷年,敬礼待定于子桓太冲问序于元晏也。
寄生新竹孕秀、扶桑㪇声。
当惨绿之少年,信蜚黄之俊物;论者谓半山嫡乳、辋水诗孙,不难点破壁之睛、骋绝尘之步、艳生花之梦、巍拾芥之科。
又况玉海通人、梅溪才子,以乌衣望、为鲲鸟雄,一往无前,亦固其所。
而乃榜头厄我、篱下依人,康了频频、嗟来惘惘!
原子思贫而兼病,盖次公醒亦能狂。
以故双涕牛衣,半生马磨;黑头已雪,白眼如冰。
正则离骚,欲问天而无路;仲连孤愤,将蹈海其何辞!
犹幸诗卷光阴、田家风味:陶潜三径,有义熙不纪之年;杜甫八哀,尽天宝以还之作。
仆也,霜毛告迫,石腹待归。
天地蘧庐,何处足容吾膝;朋侪席研,有时相印以心!
僧达固自不凡,念阿戎可与共话。
当此神州沉陆、瘴海扬腥,窃恐赤蚌之珠闇投于屠侩,元菟之玉贱没于榛菅;则虽平子工愁、文通善恨,举世既不闻说项,何人以此事推袁耶!
嗟夫!
如此江山,权作小楼之主;遗民沧海,老于大布之衣。
如仆者,亦犹夔之怜蚿、邛之负蟨已耳。
吟髭屡断,深惭一字之师;生面别开,各抱千秋之想!
敢为弁首,藉以引喤。
辛酉(民国十年)中春朔日,六十七叟施士洁序于鼓浪洞天寄庐。
如此江山楼诗存·邱序
嗟乎!
吾盖观于古今来才学人之以诗闻者,其平日之才学固皆有馀于诗之外者乎!
夫以诗之门径烦纡、堂奥深博,虽则毕吾世之才学,穷神尽气,心摹手追,以究六义之章,始尚恐其未必有当;而猥以馀事视之耶?
然则,即诗名以尽一生、即诗境以游终日,寝之、馈之、寤之、寐之,此外遂无事业,此蒋心馀所谓『呼作词人,心骨痛之』者。
吾知凡为诗人者,盖皆其所不安者也;以其所不安而竟盘旋磬折,一若有甚不得已而后以诗闻焉。
此吾所谓其才、其学,当有馀于诗之外者也。
若吾门王生友竹者,殆其选已。
友竹名松号寄生;为台湾之新竹厅人。
其先自吾泉州来,系出泉州刺史继隆先生广武王潮公孙)。
自其生也,在中国割台之前二十馀年;奇气虎虎、狂志嘐嘐。
读书以经世为务,穷究博览于古今安危、治乱之变;独不喜为帖括家言。
暇则登涉山林,赋诗饮酒自乐而已。
乡里父老,稔其内行孝友淳实,皆以才学人称之;共白当事,列入保案,奖以职衔荣典。
友竹独意有弗屑,力辞者屡矣;或醉以觥,逼使言志,则嚣嚣然曰:『吾诚有恶于今之官僚派者,故借山水、诗酒而逃之;乃忽因虚誉而猎冠服,是自欺吾志也。
无志者,不可以为人;自欺者,不足以立身。
世苟有安吾身而伸吾志者,吾其从之游乎』!
或闻其言,遂以狂生目之;而生固自谓我非狂生也。
迨前清光绪甲申(十年)岁,法、越事起,法舰骤扰台湾,袭取澎湖踞之;草草议款,幸得退还。
时乃告其乡人曰:『吾辈无以目前之苟安而嬉也!
台湾孤悬海中,材木、磺山久闻于外;譬之积薪可以召火、慢藏可以诲盗。
乃观之今之君子,多昧曲突徙薪;其小人,尚为梁燕堂雀之嬉;隐忧所伏,正未易弭。
十年之后,人其念哉』!
甲午(光绪二十年)中东之战,「马关和约」果以要割全台,争之不胜;众咸服其先见。
于时风烟俶扰,民间竞立名号谋拒日本
乃携眷避地,趣返泉州祖籍;中途遇盗,倾其所有。
不得已,于事平后嗣再东渡,托一廛焉。
平居抱志自重,吏民敬之。
城郭村落,藉其言而得免锋镝之患者夥颐。
己则青鞋、布袜,蔬食啸歌;虽日与贵官往还,未尝私有乾请。
故四方外来之士苟及新竹,无不知有诗人王松之名者。
嗟乎!
世有如友竹之人,而可谓其才、其学能无馀于诗之外耶?
比年以来,友竹则竟编其所作「诗集」、「诗话」四种,将以梓行。
友竹亦愿以诗闻矣;其诸有所不者欤?
抑有所甚不得已而后出此者欤?
殆亦未可知。
然屈其才学以为诗,则诗之层累曲折,将必深味之而日甘;能并其日力以为诗,则诗之浅深得失,又必切喻之而日化。
友竹乎!
其以诗为寝馈寤寐者乎!
仲尼曰:『求仁而得仁』;友竹亦惟日求之诗,斯则得之矣。
又题友德诗册 献身遽使许骚坛,终屈吟怀一世殚!
师友相资为学易,乱离之际立言难!
愁来厄我疑天醉,梦觉将心与汝
且快生前亲写定,懒从季绪问褒弹。
闽海菽园邱炜萱拜题。
如此江山楼诗存·郑序
风骚之士,每借诗酒以自豪;遗佚之民,亦假诗酒以自晦。
其耽诗酒则同,其所以用诗酒则异;志之所存,不可得而强也。
吾友王君友竹,耽诗酒而善用诗酒者也。
二十年前之友竹,则用诗酒以自豪;二十年后之友竹,复用诗酒以自晦。
自豪,见友竹之才华;自晦,见友竹之品节。
余于是窃有感焉。
忆余弱冠时,设帐于东村别墅。
友竹暇辄造访,问其年,长余二岁耳已;能以诗鸣,又豪于饮,见之者不谓之诗中摩诘、即谓之酒中东皋。
邑之人有欲纳交于友竹者,争以诗酒罗致;既至辄醉,兴酣落笔,珠玉随风、云烟满纸矣。
脱不适意,虽款招不赴也。
一日,见余案头有咏牡丹诗,其结句云:『天然绝妙嫣红色,不把胭脂污本真』;击节称赏,谓不脱诗人本色。
余谓此二语犹著色相,不以其言为然;而不知友竹盖借他人之诗,以为自己写照也!
余时方肆力于帖括之学,于风雅一途,属门外汉;视友竹一斗百篇凌沧洲而摇五岳者,其气象迥乎不侔。
赋性懦愚,又复为虚名所误,转不如友竹之落落矫矫,得为缑山鹤华顶云也。
罡风猝起,海水横飞;千里婆娑洋,遂成一不可思议世界。
余避地温陵,息影于桐阴者二十载;落月屋梁,与友竹梦中时复相见。
后得读「台阳诗话」,天涯芳草,幸见寻于王孙;千里神交,益令人感恩知己。
秋风热血,安得不喷向故人耶?
辛酉(民国十年)夏五余省坟东渡,主家擎甫述榖堂,得与友竹促膝谈心者四阅月。
明年香谷先生出殡,余往执绋,暮雨疏灯,得续谈未罄之积愫。
时馀年未五十,而已霜其鬓、花其眼、陨萚其齿牙;视友竹亦苍然暮气,非复曩时之水木清华。
两人顾影自怜,谓此生能得几回相见?
河梁携手,黯焉魂销;真有后顾茫茫、百端交集之感矣。
结习未除,因缘复续。
数年来南北争锋,影响于学界者不鲜;余得乘学校停办之隙,挈眷东渡,暂作寓公于岛国。
风鹤,偶寄行踪;间或托诗酒以自遣。
暇时,友竹出所著「如此江山楼诗存」相示;谓『交情之厚,无逾我两人;请及余未死,为识数语于简端,以作垂老之蜡泪』。
余读其诗,并阅邱、连二君所作序,类能道其要著;人云亦云,未免贻讥拾慧,余于此又将何言?
继念余与友竹为三十馀年挚交,嘿而息焉,既有所不安;率然言之,又有所不可。
友竹之学问文章与夫生平之隐德,其啧啧可言者更仆难数;固不特是集之脍炙人口也。
即以是集而论,其兴高采烈、华若春荣者,即前二十年自豪之友竹也;其思远忧深、凄如秋日者,即后二十年自晦之友竹也。
友竹之不污本真,是集不啻为之写照矣!
读是集者,呼友竹为风骚之士也可,呼友竹为遗佚之民亦可。
庚申(民国九年)冬仲至前五日,愚弟郑家珍拜序。
如此江山楼诗存·陈序
甚矣!
虚誉揄扬、信口诋諆之不足系作者轻重也。
虽以荐绅大老文章、巨公齿牙之力颞颥片时,而销声匿迹,勃焉忽焉。
韩文公孟郊谓『自秦汉以下,屈指有数;天假之鸣,有唐一人』;乃其论定也,寒与岛瘦并俪。
欧阳公推舜钦,比之黄河清、岐凤鸣,三千年一见;乃在当时,即与宛陵一集浮沉。
甚矣!
揄扬之不足恃如此。
至覆瓿扬雄、投圊李贺,当日之抑之、摧之者,至矣、尽矣;而及今扬文与班史并名、鬼仙与谪仙并著,诋諆之不足恤又如此。
此毁誉之无患于作者也;患作者有可毁、无可誉之实也。
社友王君,新著诗集三卷。
繄时台湾丧乱之后,大老、巨公无有存者;或力求韬晦,无有知者。
「如此江山楼序」,下逮于余。
余谓荐绅者流,词不雅驯,蝇营狗苟,及身之名与草木腐,不能自传,能传作者乎?
得附名于作者之集,是干青云而得显也,亦不足以序作者之诗也;而余又乌足以序作者乎哉!
余与作者谈诗之正变可矣。
变风之诗曰:『升彼墟矣,以望楚矣』;又曰:『式微式微,胡不归』!
是有慨于泥中也,裒如充耳;是示人以处危乱之道也。
变雅之诗曰:『倬彼昊天,宁不我矜』;又曰:『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是有慨于罪罟也;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是有憾于日蹙国百里之流也。
王君遭时丧乱,航海去来,其感慨于心者,殆如变风、变雅之诗人;其于时俗毁誉、人世浮名,殆如云烟过眼之不足留于心乎!
时无韩、欧,其不足为作者推挽矣;推挽如韩、欧,其不足为作者凭矣。
故其诗之所造,浅者见浅、深者见深;三卷俱在,听人自会可也,不必赘也。
然『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又不能不为作者言也。
其诣在乡先辈□□□之上也,充其所造,又不止于是也。
其曰「如此江山楼」者,若曰:如此江山,付之庸奴而不能守也;付之□族而不能□也。
惜乎!
如此江山也,然有作者之楼,则江山不寂寞矣。
虚誉之词,又乌足以为作者重乎!
戊戌(光绪二十四年)桂秋下浣,鹿江楚渔子陈淮谨序。
又敬题大集五律一则 雅爱王新,诗宗已饱参。
句惊前辈读,我拜下风甘。
才气凌瓯北,词源出剑南
后来瓣香者,呼佛铸金堪。
戊戌(光绪二十四年)重阳陈槐庭贡俚。
如此江山楼诗存·自序
乙未岁,割台议成,挈眷内渡;洋面遇盗,行李一空。
念得生还,虽贫无恨;况失者,偿之义也。
同舟侣笑之。
迨舟泊海坛,主吾宗贻煃上舍昆季家;遇杨兴隆游戎父子(厦门人),相识于风尘之外,加以推解之恩,才归晋江蚶江故里。
舟陆行,纵观故国名山、前贤遗迹。
干戈劫外,世事沧桑,抑郁无聊时托于诗歌以自娱;流离困顿,岂笔墨所能尽哉!
乱定后,因省丘墓,由厦渡台。
所幸青山无恙,又喜四香楼故居巍然犹存,天之厚我者多矣。
斯楼旧名,盖守汤若士先生四香戒也。
旧额既失,因更名为如此江山楼;托剑南句以寄慨焉。
呜呼!
今再啸卧于此间,岂仅「举目河山」之感已哉!
诗友酒徒,风流云散;音书断绝,情何以堪!
现所往来者,唯二、三亲旧耳。
城郭已非,干世之念遂绝;无日不饮,饮必醉,醉必有作;故虽家日贫、境日穷,篇帙日富。
计自渡台至今凡八阅月,手著「内渡日记」一卷、「馀生记闻」一卷,编「草草草堂随笔」三卷;后因远害,燬失参半
近不下楼恒匝月,左图右史,藉遣忧愁。
倦辄就枕,生平经过名山、别来旧雨,虽寐不忘;而梦中见闻之新、游历之奇,醒每为咄咄怪事者累日。
今晓早起,自删焚馀之稿,编成一卷,署曰「如此江山楼焚馀稿」。
爰书近况于首,以告同病。
丙申(光绪二十二年)同天节,沧海遗民自识。
如此江山楼诗存·题词
捧读友竹兄近著喜题,即希哂正。
浊世翩翩抱独清,生成挺拔信钟灵。
无书不作枕中秘,有句堪为座右铭;慷慨何殊吴鲁肃,佯狂疑是晋刘伶
逆知世乱需才亟,空谷旁求眼正青。
文章标格两风流,怎禁声名满九州!
高士原非才百里,完人况有业千秋;簪缨难易林泉乐,著作真堪留。
不是吾宗频击节,已闻异国散金求。
丁酉(光绪二十三年)人日,族弟瑶京国垣并书。
四香楼少作附存·王序(原题「四香楼馀力草序」)
壬辰(光绪十八年)冬,归锦江故里祭宗祠;得读族弟澄瀛上舍次子友竹所著「四香楼馀力草」,各体俱佳,不胜欣幸。
忆昔渡台,道出竹堑,识友竹襁褓中;眉目清秀,已卜为英物。
澄瀛作古后,重洋远阻,徒得传闻;俱谓友竹竭力事母、刻苦为诗。
澄瀛弟,可谓有子矣。
友竹生母勤俭好施、知书识礼;诸孤颇慧,督课甚严。
友竹又能不负所教,解取「馀力」二字名集;其志可嘉、其诗亦自可传也。
溯自开派祖泉州刺史继隆公(公为闽广武王潮公之孙)后,世业渔樵,惟余始膺司铎;著述一事,从无闻焉。
余读之,不忍释手;为缀数语简端以勖之。
如有佳作,当常见寄!
法石七十三叟少涛甫书于锦江故里。
时在光绪十八年冬至后一日
四香楼少作附存·林跋
余年十六,侍先君于台湾之淡水
淡水为新开埠,荒寒清寂。
余开户即对观音山,海上帆来,风中片白,楚楚然山光海色,掩映窗户,余亦少悟画理;去今匆匆五十四年。
台湾既割让,视淡水当日游迹,犹同隔世。
去年,及门江生次鹰以新竹王子寄生先生诗草见示;且以书寓余,推奖逾分。
读其近体,骨力清健,仿佛陈简斋;然往往流出悲音,则伤其故乡之属他人也。
呜呼!
清室之不振,且丧其二百馀年创造之皇基;当日百战所有之藩属,今已一一无存,矧在台湾一隅耶?
友竹台湾,余则兼悲清室;脱不落彼二、三乳臭之近支,胡使余今日有离之悲!
十年以来,九谒德宗景皇帝之陵,至伏雪中痛哭亦不知寒;其不死于陵下者,先帝之灵佑此恋恩之措大耳。
此事使友竹闻之,其必以余为同调,且将以诗勖余也。
余诗可六卷,多伤时之作,不欲付刊;友竹诗,则和婉中寓悲梗,「小雅」之遗也。
诗数不多,然多可传者。
为序弁首,则吾岂敢;此文用为跋尾可也。
辛酉(民国十年)正月,愚弟林纾识。
时年七十。
四香楼少作附存·连跋
此吾故人王子友竹之诗也。
吾撰「台湾诗乘」,函索见示;且言老病颓唐,惧将就木,愿余一语,以诏后昆。
嗟乎!
友竹尚未甚老也,而其言若悲;使友竹少时而能立功名以炫耀当世,岂能有此诗哉!
即有此诗,又岂能期其可存哉!
江山虽改,文采长留;友竹亦可以自豪,又何必戚戚耶?
癸亥(民国十二年)孟夏台南连横跋于稻江。
四香楼少作附存·题词
题词 蓬台气象自岩岩,藏岫秋云郁不堪;独向头楼吹铁笛,一时才俊满东南。
布衣亦有宋遗民,修到梅花始见心;惟大英雄能本色,百年天地此孤吟!
水月主人书于值庐。
奉读沧海遗民剩稿题后 绵绵此恨了无期,如此江山如此诗!
我亦心伤难卒读,公原天假以鸣悲。
任从东海生日,似听西台击竹时!
碧可千年双泪血,斯民岂但到今遗!
乙丑(民国十四年)午月温陵志超王冠群
维基
王松(?
年—19世纪),号节亭
河间府交河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进士
道光十四年四川省重庆大足县知县,县志述其「性肃穆、湛深珵学、政刑清简,课文力除浮靡,在任十年,士行艺胥归醇正,邑乘曾经重修」。
主要活动
  • 1832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雒遵明 1527 — 15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陕西泾阳人字道行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历官吏都给事中
万历初,以言冯保侍帝无礼、劾兵部尚书谭纶,贬为浙江布政司照磨
冯保败,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十三年,罢归。
维基
雒遵(1527年—1590年)字道行号泾坡,陕西西安府三原县军籍泾阳县人,官至四川巡抚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陕西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进士
礼部观政隆庆二年(1568年)四月户部主事四年五月户科给事中十一月户科右给事中五年二月礼科左给事中六年三月吏科都给事中
神宗初,冯保掌权,帝每御便殿,辄侍立御座,遵斥其无理。
不久因弹劾兵部尚书谭纶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浙江布政司照磨
二年二月太原府推官十一月南京户部主事三年二月南京兵部员外郎六月南京吏部郎中四年五月尚宝司丞六年尚宝司少卿九年十月太常寺少卿
冯保败,十一年二月太仆寺卿,五月光禄寺卿
十一月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十三年六月降调外任,罢归卒。
主要活动
  • 156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戚继光明 1528 — 15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8—1587 【介绍】: 山东登州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间袭职,升都指挥佥事,御倭寇有战绩。
三十四年,任浙江参将
以卫所兵素质不良,乃招募金华义乌丁壮三千人,严格训练,用长短兵器相配合,有严格战斗队形。
自此戚家军之名大著
台州、横屿、兴化等地,屡歼倭寇,平定浙、闽倭患,累擢为福建总兵官
隆庆二年,因蓟辽总督谭纶推荐,调至蓟州
在镇十六年,于辖境边墙(长城)上增筑敌台,根据当地实况,编练车营,用以掩护步骑,并加强训练。
蓟镇军容,自此为沿边诸镇之冠。
因此为张居正所重。
累进左都督
居正死后,遭排挤,调广东,不久罢归。
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止止堂集》。
徐贞明明 ? — 15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0 【介绍】: 江西贵溪人字伯继号孺东
徐九思子。
隆庆五年进士
浙江山阴知县
万历初征为工科给事中,谪太平府知事
累官尚宝司丞
给事中时,上水利、军班二议,欲兴京东水田,废远道勾军之制,均格未行。
及被谪,至潞河,以为水田之议可行,著《潞水客谈》论西北水利当兴者十四条以畅其说。
还朝后,得御史苏瓒等支持,帝乃进贞明少卿,主其事。
先至永平,垦田三万九千余亩,又遍历诸河,将大事疏浚,以被权贵所阻,事竞停罢,贞明谢职归,时论惜之。
维基
徐贞明(?
—1590年),字孺东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
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
嘉靖四十年(1561年)江西乡试第十九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进士
初授浙江山阴县知县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拜为工科给事中四年三月以事降三级。
历升兵部职方司主事,十一年十月任尚宝司丞,上书建议兴修河北水利工程,在北方推行水田种植水稻,来减轻东南漕运压力。
兵部尚书谭纶赏识他,推荐他为尚宝司少卿,实地勘探水利之事。
十三年九月监察御史领垦田使,招募民工在永平等地区垦田39000多亩。
他的兴修水利计划被勋戚宦官阻碍,他辞官回家,著作有《潞水客谈》。
主要活动
  • 1571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吴时来明 ? — 15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0 【介绍】: 浙江仙居人字惟修号悟斋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授松江推官,摄府事。
倭寇犯境,时来纳难民入城,善待客兵官长,使其部下守法。
刑科给事中
劾罢严嵩私人兵部尚书许论等。
三十七年,奉出使琉球之命,将行,劾父子招权不法。
被诬陷下狱。
横州
隆庆初复故官。
万历间官至左都御史
晚年不能自节,委蛇执政间,连被弹劾,乞休卒。
有《悟斋稿》、《江防考》。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惟修仙居人
嘉靖癸丑进士历官右都御史掌院事谥忠恪有梧斋集
维基
吴时来(?
—1590年),字惟修维修号悟斋谥忠恪,浙江承宣布政使台州府仙居县(今浙江省仙居县),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举人三十二年(1553年),登进士礼部观政,授直隶松江府推官,参与府事,任内抵禦倭寇进犯。
升任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严嵩党羽、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巡按御史路楷
不久,命出使琉球,未遂。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再次弹劾严嵩,因其为徐阶弟子,下狱后,张翀董传策吴时来三人被拷问谁是主使,三人均不承认。
不久,吴时来被贬戍横州
隆庆初年,恢复吏科给事中二月升吏科右,四月工科左给事中,举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北上镇守边疆。
出为抚治郧阳,弹劾佥都御史刘秉仁十一月顺天府府丞
以荐边才,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拜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隆庆四年三月,改为广东巡抚
给事中光懋等弹劾他滥为举荐他人,五月吏部尚书高拱趁机贬吴时来云南按察司副使
五年二月,再为高拱门生都给事中韩楫所劾,离职冠带閒住。
万历帝即位,累荐不起。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以户科右给事中周世选举荐,起为湖广副使十二月改任通政司左通政
万历十三年(1585年)六月升任大理寺卿九月刑部右侍郎
万历十四年二月改任吏部右侍郎
万历十五年三月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弹劾诚意伯世延怙恶抗旨。
虽然吴时来早年弹劾权贵声震朝野,但是因这十馀年的挫折,他的晚年更多是在权贵间虚与委蛇。
不久,东林党人饶伸薛敷教王麟趾史孟麟赵南星王继光接连弹劾吴时来吴时来被迫辞职,未离京师之前,就已经去世。
明廷赠其为太子太保谥忠恪
礼部郎中于孔兼反对,被夺谥。
主要活动
  • 155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吴与言明 1535 — 1585
维基
吴与言(1535年—1585年)字志默一字志说号少柏广东潮州府大埔县湖寮人同进士出身
广东乡试第二十九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三甲第一百七十八名进士
通政司观政,本年十月汉阳府推官,与当权者不合,受到排挤,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升调杭州府同知
五年正月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不久因父丧丁忧回乡,守丧期满,万历二年(1574年)五月户部员外郎八月兵部三年八月升职方司郎中
蒙古王俺答受封,与言参与其事,深得尚书谭纶赏识。
万历五年(1577年)十一月谭纶与言和继任者不合,出官江西布政使司参议
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四川按察司副使九年二月京考听降,十一年正月致仕,十三年卒。
主要活动
  • 1565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景嵩明 1534 — ?
维基
景嵩(1534年—?
),字惟中,万全都司宣府前卫左所人,官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顺天乡试第一百二十九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三百六十一名,三甲第一百一十三名进士
五年(1571年)九月选授福建道试监察御史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因弹劾兵部尚书谭纶因病失仪,被降三级调外任,贬陕西布政司照磨
累升陕西庆阳府知府,十四年(1586年)二月四川按察司副使
主要活动
  • 156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金鉴才当代 1943 —
俨思堂吟稿
金鉴才字明斋更字明庐明甫号白峰
工行书及篆刻。
1943年生于浙江义乌,先世本姓刘,系西汉中山靖王苗裔,为东阳十三居第三居俨公后裔。
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受业于潘天寿茀之、沙孟海陆维钊、诸乐三、朱家济、方介堪诸师,又尝问业于张宗祥、韩登安先生
曾任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国画研究室主任,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杭州吴山书画院院长
现为西泠印社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长于书法篆刻、大写意花鸟画,喜吟诗填词,才思清畅。
俨思堂吟稿·序
岁癸巳
明庐师以俨思堂吟稿绣梓命序。
予何人斯。
而敢序公之诗文。
固辞不获。
因摭拾所闻诸公者。
略赘数言弁诸卷端。
公以书画名世。
故公之诗文。
有不尽为世所知者。
盖为书名所掩。
予特表而出之。
公尝盛推文人书法之说。
古未有文人书法
盖以书名者皆文士
文章勋业取重当世。
而时贤多不学。
师心自用。
公乃不得已而辨之。
予尝以侍次。
从容请于公曰。
先正云诗能穷人。
况今者书贵诗贱。
清诗百首曾不能易斗粟。
夫子力倡书家学诗。
亦有说乎。
公曰。
吾国自文明以来。
其荦荦大者实为士大夫文化。
诗特其嚆矢也。
击壤、卿云尚矣。
春秋之世。
礼崩乐坏。
伯享赵文子于垂陇。
郑六卿韩宣子于郊。
皆赋诗明志。
犹有古意存焉。
孔子曰。
不学诗。
无以言。
后二千年无改辙。
即以书家论。
右军鲁公、宋四家、赵文敏诸公皆以能诗名于当世。
盖诗为文人品格修养之一端。
有此修养方有此胸怀眼界。
发于腕端乃不落俗格。
公以亥始习旧体诗词。
集中所存以自题白描水仙为权舆。
虽造语稚嫩。
而高致有不可掩者。
癸卯浙江美院。
师从平湖陆微昭萧山朱家济二夫子。
二公皆当世硕儒。
非特书坛山斗而已。
以公为好学可教。
悉心授之。
乃大进。
又从海宁张宗祥、宁海潘天寿浦江茀之、安吉乐三鄞县沙孟海诸老游。
杖屦追陪。
倡和无虚日。
此数公者。
皆后世所谓大师也。
红羊劫
为宵小所搆。
缧绁惟以吟咏为事。
未几事果白。
而诗益进。
壬戌
以舟行长江咏怀古迹五首发表于新民晚报。
笔力沉雄。
直摩浣花之垒。
自是三十年间。
犹精进不已。
先是。
公得浦江吴刚如先生相与唱和。
夏瞿禅先生高第弟子也。
亦我浙江古籍出版社之前辈学人。
乙酉
刚如先生遽归道山。
公哭之哀。
又次韵其临江仙以为挽词。
情辞俱苦。
予适在旁。
见公沉吟点易再三。
盖有不忍言者。
未几。
予负艺北游。
公手绘江南山水赠之。
又媵以诗。
盖意存规劝者。
予不寤。
卒铩羽归。
又为予谋事奔波。
公处盍簪之道率如此。
今集中鸿雪俱存。
兹不赘述。
予不能文。
故略述公之诗如右。
岁在癸巳上巳后六日
钱唐钱之江子南拜手序。
俨思堂吟稿·跋
予少读虞书。
至尧之君天下也。
始则曰。
允恭克让。
克明俊德
而又以敬授人时为先。
心窃怪其非政务之急。
而圣人乃揭橥以诏后世者。
及治传记
至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然后涣然知尧之为圣。
在知本耳。
盖万物之理难尽。
而人事之变无穷。
一间未达。
则流弊四出。
其所以能俯仰万机而从容自若者。
无乃在知本欤。
虽然。
道体浩渺。
知本其亦难矣。
岁甲申春杪
予始拜明庐师于吴兴逆旅。
秉烛论诗。
自宵达旦。
先生谦不自胜。
亹亹述其平生所授受。
及诵其自作。
声阆阆而中节。
予乃知先生固亦诗人也。
洎后书札往还。
教炙愈频。
此倡彼和。
刻时以就。
已复受读全稿。
清辞满纸。
声韵铿尔。
几何不入于古人之堂室欤。
予乃甚怪先生之诗之佳如此。
而独以书为世知。
及予客
日亲几砚。
文事艺苑之馀。
时及乎古今学术之变。
天道人心之微。
先生高论宏通。
若雷殷殷发于岩壑。
启人蒙蔀。
深中乎时弊。
予以是知先生愈深。
非夫学之深、思之睿。
其孰能及于此乎。
殆亦古人所谓学以尽心。
知其性然后反而诚之也。
则其为事之本欤。
先生者。
真知其本者也矣。
而诗虽小道。
亦必本于性质。
达于学思。
而别于遭遇也。
故高下浅深纯驳之际。
皆视乎其人也。
明庐师生婺东之地。
得江山和萃之气。
少濡乡风。
立身有本。
弱冠之年。
又亲承朱馀清、陆微昭先生之教。
䌷绎经史。
讨论诗文。
其为人也笃于根本。
至性至情。
发而为诗。
故其旨温厚。
其意沉著。
其气清刚。
其辞醇雅。
兼有古今体势之长。
造诣深沉。
脱尽肤言。
以自树于一格。
自其学其诗以洎乎其书。
斯皆一以贯之。
则不知先生之学。
又乌从尽其诗其书耶。
今年冬月。
先生当杖国之庆。
门弟子谋所以为贺。
或以刊诗为请。
予亦极从臾之。
先生初不许。
至请再三。
乃授予属读。
予在门下久。
受先生知最深。
又习闻先生教旨。
故于校稿既竟。
乃就其平昔一二绪论。
引而发之。
俾世之学者略觇涯略。
得稍知其诗其书之旨。
芜词赘言。
顾不能尽万一。
先生其察亮之
壬辰岁晏。
及门吴兴钱伟彊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