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郡望陇西成纪,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父晋肃,大历间边上从事,贞元时陕县令。贺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少年时有“拿云”心志。宪宗元和年间,往来于洛阳、长安间,应试求仕。曾以歌诗谒韩愈,愈劝贺举进士,与贺争名者以贺举进士犯父讳为由,加以毁阻,愈为作《讳辩》,终竟不第(一说竟不就试)。在京任奉礼郎(两《唐书》误为协律郎),三年(808)以病辞官。旋往潞州依张彻。元和十一年病卒。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年谱有朱自清《李贺年谱》、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李贺早慧,7岁能辞章,贞元末即以乐府歌诗与前辈李益齐名,称“二李”。仕途失意,乃以全力为诗。常偕诗友出游,有小奚奴相随,背一古破锦囊,得句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其母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今存诗4卷、外集1卷,计242首。多感时伤逝之作,哀叹盛年易衰,悲慨零落不遇。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各类诗作,以古体歌行为多,无七言律诗。要在尽脱窠臼,务求新奇。以“奇才”(韦庄语)、“鬼才”(宋祁、钱易语)、“鬼仙之词”(严羽语)著称于中唐诗坛,称“李长吉体”。后人评价贺诗,褒贬不一。杜牧称其诗为“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李贺集序》)。吴闿生云:“昌谷诗,上继杜韩,下开玉溪,雄深俊伟,包有万变。其规模意度,卓然为一大家,非唐之它家所能及。”(《李长吉诗集跋》)持贬义者,则谓贺诗“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读之,有山节藻棁而无梁栋。”(李东阳《麓堂诗话》)“怪丽不典”(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李贺诗注本甚多,以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最为通行。《全唐诗》存诗5卷。
祁字一初,别号希蘧,茶陵州人。元统元年登李齐榜进士第二,其右榜第二人则余阙廷心也。授应奉翰林文字,母老就养江南,除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以母忧解职,退隐永新山中。明初,兵至永新,一初被伤,儒衣冠僵仆道左。俞千户子茂遣人舁归,辟正舍礼之,力辞徵辟,年七十馀卒。子茂为刻其遗稿曰《云阳先生集》十卷。弘治中,大学士东阳表其墓云:「族高祖希蘧先生,当元季之乱,慨然欲效一障以死而不可得,又以为委质事人,不可终负,盖见诸《王明妃诗》及《青阳集序》,自以不得如廷心为恨也。刘学士三吾谓其胸次廓然,为文不事剞劂,诗亦如之。虽在艰危,不忘忠爱。其与李公平、余廷心科名相埒,宜矣。」(附记:西崖跋《刘学士题辞》云:南京太仆少卿李公贞伯,致政归苏,得吾乡先生刘学士题辞,谓所载希蘧府君事甚备,录以见遗。其云:策试以南士故失魁,表谢代李齐为首,及应奉未上,过家拜庆。既还乡,用荐佥湖南宪,道梗不赴者,皆孤陋所未闻。若丁内外艰,在同知婺源之前,与旧所闻亲老就养者异。姑附其文,以备参考。比婺源汪宪副希颜为予购大字杜诗真迹四绝,乃为俞统制子所书者。府君寓苏颇久,其遗文盖未尽见,他日犹有可考云。弘治癸丑二月朔,诸孙东阳再拜书。
田按:杨铁崖擅名元季,王常宗作文妖以诋之,李西涯领风雅于成、弘之间,张孟独谓其芜没先进,斗一韵之艰,争一字之巧以诋之。厌后钱牧斋为西涯修怨,至谓孟独窃康德涵之诗;王渔洋为铁崖复仇,至谓常宗拟温、李堕入恶道。士僧多口,天道好还,亦可畏哉!平心而论,常宗诗类铁崖,本自眷属一家,胡乃操戈同室?都元敬谓常宗文明畅英发,或以此屈铁崖,未可知也。)
性之,字友初,尚书师泰族子也。元季以冑子除簿尉,后补闽理官。明洪武初,徵录师泰后,大臣以性之荐。性之避居越之山阴,更名悦。从兄弟同仕于朝,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给以终其身。门人私谥曰贞晦,以世家宣城之南湖,因号「南湖先生」,有南湖集藏于家。弘治间,六世孙吏部员外郎钦出示李少师东阳,少师称其诗清新可传,为删去什之一,付钦刊刻行世。钱唐田参议汝成谓友初诗才清丽,但纤浓乏骨。其《湖上春归》、《吴山游女》、《送戴伯贞还广西》诸诗,叙事委曲而感慨系之,出诸作之上。今其集中如「游鱼出没不多个,白鸟往来时一双。」「洞箫吹彻声如缕,钓艇归来小似梭。」「叱拨稳驮夷女醉,猩红新染毳袍深。」「云将雨意惊秋早,雁带边声入座遥。」「苍梧山暝云连树,青草湖春水拍天。」「乌藤拄杖扶来瘦,绛色轻袍制得方。」「晴云接地深遮屋,春水穿船直到门。」亦多杰出之句也。
绂字孟端,无锡人。洪武中,徵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永乐初,以善书供事文渊阁,除中书舍人。有《友石山房稿》五卷。
(《四库总目》:绂博学工书画,所作山水竹石,风韵潇洒,妙绝一时。说者谓可继其乡倪瓒。其诗虽结体稍弱,而清雅有馀。盖其神思本清,故虽长篇短什,随意濡染,不尽计其工拙,而摆落尘氛,自然合度。
《弇州山人四部稿》:孟端竹为国朝第一手,有石室层土、梅花道人遗意,而清标高格又似过之。余尝记其二事:其一,沐黔公行金帛求盂端画,谢绝之。后忽作一幅,遗其僚素厚黔公者,使致之曰:「姑以是塞公意,毋言我为公也」其二,月夜闻邻笛,乘兴画幅竹,访遗之。其人乃大贾,甚喜,具蛇绒、文绮各二。求孟端一配幅。孟端却其币,手裂画坏之。《湖山佳趣》一卷,初阅之以为黄鹤山樵也,清思扑人眉睫间,应接不暇,至题尾,知为九龙山人王孟端。孟端在永、宣间,声价不下黄鹤山樵。今来渐寂寂然,使有真鉴赏者,而知其胸中富丘壑也。吾东吴菰芦人,步武之外皆卷中境界。晚途复作吏,不觉自远,聊置此卷案头,于春明退朝之暇,时一展看,不令衿裾烟霞色尽也。卷初属陆太宰时,乞李文正篆额,吴文定题字,邵文庄作歌,其为名士所推如此。
李日华《恬致堂集》:孟端写竹,于倪徵君、柯博士两家斟酌多寡浓淡而为之。是以有倪之逸,无其疏野;有柯之雄,无其伉浪。
《六研斋二笔》:王孟端赠黄叔洪山水一帧,用笔精到,超出幼文、天游之上,而与叔明并驾,平生所绝少者。耐轩层士王达一诗亦佳,诗曰:「万古山川一鉴开,层层曲曲见楼台。云随晓月峰前堕,鸥逐春溪树里来。两岸落花人荡桨,半汀残雨客衔杯。寰区何处有此地?物外四时无点埃。岂但右军多笔法,要知黄石是仙才。奔滩触浪非赭鲤,绝壁凝岚护翠苔。玉室金堂疑太华,紫芝瑶草忆蓬莱。相看六月不知暑,一榻清风真快哉!」
《无声诗史》:孟端自号九龙山人,又号友石生,志气高逸,工古诗歌,尤善山水石竹。每酒酣,对客著黄冠服,意气傲然,伸纸攘袂,挥笔洒洒,奇怪跌宕,不可名状。画已,徐吟五字诗,萧然有风人之致。
《因树屋书影》:王孟端诗画双美,近见其诗集百馀篇,声律不在高、杨、张、徐之亚。如「旧业暂归翻似客,异乡重到即为家」,「通仙要得悬壶术,遗世聊存荷锸风」,草色池塘看细雨,杏花帘幕动轻寒」,「鸟从万木阴中响,人在乱山深处行」,皆意新而调逸,不独笔墨工竹石而已。
田按:九龙山人画品超绝,诗亦别有风趣,稍录其矜练之作,如读一幅著色云林画也。)
缙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改御史。建文立,谪河州吏目,旋待诏翰林。永乐初,进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逾年,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议,改交趾。入奏事,会成祖北征,见东宫辞去,徵下狱死。有《白云稿》、《东山集》。
曾棨《巢睫集》:公为中书庶吉士,尝应制《春雨诗》、《养鹤赋》,操笔而成,造语奇崛。时中书舍入詹孟举以书名世,亟称公书有法,而用笔精妙,出人意表。为文兴至落笔数千言,倚马可待,未尝创稿。人以太白拟之。
《七修类稿》:永乐中,中秋开宴不见月,圣情不怿,学士解缙口占《风落梅》一阕云:「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见。拚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又赋中秋不见月》长短句一首。上览之。欢甚,为停杯以待。夜午,月复明,上大笑曰:「解缙真才子夺天手也!」命宫人满酌宣劝,尽欢而罢。
《匏翁家藏集》: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土解公为首。
《诗谈》:吉水解缙独驾青鸾,翱翔八极,使谪仙遇之,当悬榻以待。
《艺苑卮言》:解大绅诗如河朔大侠,须髯戟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正书颇精研。
田按:大绅诗才气纵横,不暇收拾,流传讹杂,又复过之。朱氏《诗综》洗涤太净,但录寥寥短篇,不足见此公真面。今略广为甄录,逸情胜概,可想见风流人豪也。)
谦字克让,钱塘人,徙上元。正统己未第三人及第,授编修,进侍讲。景泰中,进中允,再进侍讲学士,预修《寰宇通志》,吉春坊大学士。荚宗复辟,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进本院举士。坐科举事戍开平。成化初复学土,寻授南礼部侍郎,以言官劾致仕,旋复职,进尚书。卒赠太子少保,隘文僖。有《玉堂》、《南宫》、《上谷》、《归田》等集。
(《四库总目》:三杨台阁之体,至宣、正之间而极弊,冗阘肤廓,几于万喙一音。谦当有明盛时,去前辈典型未远,故其文步骤谨严,朴而不俚,简而不陋,体近三杨而无其末流之失。虽不及李东阳之笼罩一时,然有质有文,亦彬彬然自成一家。
田按:尚书在朝,颇称躁进,卒以万安铭墓,尤致讥议。诗不为选家所称。馀观其七古劲健拔俗,不愧当家,固不失为一时骚雅之选也。)
维基
岳正(1420年—1474年),字季方,号蒙泉,直隶顺天府通州漷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正统戊辰探花,天顺初进翰林院修撰,入阁参与机务。岳正负气敢言,仕途多舛。英宗时因而得罪石亨、曹吉祥,谪官入狱。宪宗时,官终兴化府知府。嘉靖年间,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正统十三年(1448年)庚戌科会试第一,登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年(1457年)改为翰林院修撰,教内侍书。当时,内阁大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英宗谋代者。此时,王翱举荐,遂召见文华殿,随即入内阁。岳正为人一向豪迈,弹劾掌钦天监侍郎汤序,并进言离间石亨、曹吉祥。天顺年间,岳正进言预见了曹石之变,但被石亨、曹吉祥构罪陷害,谪钦州同知。陈汝言诬陷其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曹石之变后,释放为民。明宪宗继位后,御史吕洪等请复岳正与杨瑄官职,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成化元年(1465年)因事连坐,出任兴化府知府,在任期间有建树。成化五年(1470年)入觐,遂致仕。五年后去世,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为其女婿。嘉靖年间,追赠太常寺卿,谥文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茶陵人,号憩庵。李东阳父。精楷书,尝衍永字八法,变化三十二势,及结构八十四例,著论一道,景泰间与李溥光所著《雪庵永字八法》同上于朝廷。
公字维新,母张太夫人,梦大星入怀,乃妊。及公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五岁,读书五行下,举于乡第一,以进士入翰林五品,十六年不调。当轴有欲相援者,公谢不往,私曰:吾犹婺妇也,今老矣,岂至白头改节?孝宗出阁,充日讲,时太子以奉制立听,阁臣请殿下坐,讲官宜跪讲,公执不从。文华大训成,进讲凡事,涉中官俱削去。公曰:此不足训。为迹其善恶,具录以进。诸因事开陈,冀感上意,在侍俱竦,然退语曰:杨学士真讲官也。孝宗即位,阁臣忌公,拟迁南京吏部侍郎,上手除南京二字下之。次年改元,二月,公上劝学听政疏,略曰:陛下御极以来,听纳忠谏,躬览题奏,人谓可几尧舜。臣愚过虑,若内养未深,外资未博,岂能始终如一?伏愿遵祖宗遗制,开大小经筵以讲学,御早午二朝以听政,慎择讲官,与之徵诘疑义,曲赐清问,左右惟置经书及祖宗典训。轮阁大臣尝值殿右厢,备顾问,必使居文华之时多,居乾清宫之时少,则所得于内者深矣。午朝章奏,俱亲为裁决。有大政,则召诸大臣面谕得失,使各尽谟议,诸臣俱得进言。常用天下之耳目,为一人之聪明,则所资于外者博矣。内外交养,日深以宏,即尧舜何远之有?若日讲午朝,徒应故事章奏,并付司礼,积弊未革,臣窃忧其所终。上温旨报闻。次月,即御经筵午朝。后数年,上时召辅臣论政,人谓孝宗十八年圣治,俱公一疏发之。公在部,与三原王公恕左右,共持正论,为阁臣所忌。公因屡疏请老,且言吏部进退百官,众怨所集。尚书恕老成公忠,然且不免,于臣何有,盖为阁臣发也。诏以本官兼詹事,专职史馆。乃太息言:国家史事,有三大阙未举。靖难后不记建文帝事,使当时朝政与方黄死事诸臣,皆阙落无传。及今蒐采,尚可辑补。景帝已复位号,英宗实录犹书郕戾王附,宜改正。凡疏留中者,即有可传,例不登实录,宜宣付史馆,择而书之。疏巳具,病不果上。适金星犯进贤,占者谓贤臣当厄,公竟卒。上闻讣惊悼,赠礼部尚书,谥文懿。公生平孝友方直,喜论著,为五经四书私抄,常以所见立说,务求其是,不尽从先儒传注。文章力追大家。所著有晋庵藁、桂坊藁、镜川藁、东观藁、金坡藁、铨部藁行世。维风编载公为洗马,乞假归里,次一驿,其丞与公抗坐,卒然问曰:公职洗马,日洗几何?公漫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忽有一御史乘传至,则公门人也,跪而起。居此丞乃匍伏请死罪,公笑,使去。其雅量复如此。公自为儿时,作诗辄能吐奇语,在史馆,遂以文章名世,李文正公称其博采深诣,典则沉厚,自成一家言。而爱君忧国,感事写物,则得诸三百篇者深。盖公诗裒然大家,为宗匠所推重,固如此矣。
荣字华伯,江阴人。正统乙丑进士,官户部郎中。有《卞郎中集》七卷。
(《四库总目》:荣在景泰间盛有诗名,居郎署二十年,朝骑甫归,持牍乞诗者捧塞户限,日应百篇。汤沐《公馀日录》盛称其「状元自是渴睡汉,宰相须用读书人」一联,以为虽有剪裁,浑无痕迹。盖亦俊才,然所作亦多浅率,盖得之太易也。
《乌衣佳话》:诗人志向各自不同,如题渔父之作,有美其山水之乐者,有悯其风波之苦者。卞户部华伯云:「天外闲云物外情,功名真似一线轻。浪花深处船如舞,只为心安不受惊。」祝希哲云:「荻花风紧水生鳞,山色浮空淡抹银。总道江南好风景,从前都属打渔人。」是皆羡其乐也。李西涯云:「渔家生事苦难胜,尽日江头未满罾。回首不知天已暮,晚风吹鬓雪鬅鬙。」唐子畏云:「朱门公子馔鲜鳞,争诧金盘一尺银。谁信深溪狼虎里,满身风雨是渔人。」文徵明云:「小舟生长五湖滨,雨笠风蓑不去身。三尺银鳊数斤鲤,长年辛苦只供人。」是皆怜其苦也。属意虽不同,而写咏景物,各极其妙。)
维基
叶淇(1426年—1501年),字本清,直隶淮安卫(今江苏淮安市)人。景泰甲戌进士,历仕四朝,弘治间官至户部尚书。先祖是南宋宰相叶衡,世居金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年,因得罪石亨,出京担任武陟县知县。历清江县、宝坻县知县,皆有惠政。成化五年(1469年),经推荐,超擢广西按察司佥事。历陕西副使。成化十九年(1483年)升河南按察使。累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山西,调巡抚大同,赞理军务。孝宗即位,召为户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弘治四年(1491年),代李敏为户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弘治五年(1492年),叶淇将开中法(纳粮开中)变为折色法(直接用白银换盐引),徽商挟其在两淮的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弘治九年(1496年)四月退休,弘治十四年(1501年),去世。李东阳为其撰墓志铭。
周字启南,长洲人。景泰中,以贤良荐,辞不赴。有《石田集》十卷。
(《四库总目》:周以画名一代,诗非其所留意。晚年画境弥高,颓然天放,方圆自造,惟意所为。诗亦挥洒淋漓,自写天趣。盖不以字句取工,徒以栖心丘壑,名利两忘。风月往还,烟云供养。其胸次本无尘累,故所作亦不周不琢,自然拔俗。寄兴于町畦之外,可以意会而不可加之以绳削。其于诗也,亦可谓教外别传。
《怀麓堂后槁》:石田寄意林壑,博涉古今图籍。以毫素自名,笔势横绝,夐出蹊径,片楮疋练,流传遍天下。情兴所到,或形为歌诗,互以相发。
《匏翁家藏集》:石田古今诸体,各臻其妙。溪风渚月,谷霭岫云,形迹若空,姿态倏变,玩之而愈佳,揽之而无尽。所谓清婉和平,高亢超绝者兼有之。
《王鏊震泽集》:石田作绘事,峰峦烟云,波涛花卉,乌兽虫鱼,莫不各极其态。或草草点缀,而意已足,成辄自题共上,时称二绝。
《怀星堂集》:公壮岁诗纯唐格,后更自不足,卒老于宋,悉索旧编毁去,后学者皆不知此,馀为惜之。
《南濠诗话》:沈先生启南以诗豪名海内,而其咏物尤妙。予少尝学诗先生,如《咏门神》云:「检尔功名惟故纸,傍谁门户有长情?」杨花云:「借风为力终无赖,与水何缘却托生。」又尝作落花诗云:「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族行。」不拘拘题目,而亦不离乎题目,兹其所以为妙也。
《四友斋丛说》:馀至姑苏,在衡山斋中,论及石田之诗,曰:「先生诗但不经意写出,意象俱新,可谓妙绝,一经改削,便不能佳。今有刻集,往往不满人意。」因口诵其率意者二三十首。即馀所见石田题画诗甚多,皆可传咏,与集中者如出二手,乃知衡山之论不虚也。
《丹青志》:沈周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卉禽鱼、悉入神品。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每营一障,则长林巨壑,小市寒墟,高明委曲,风趣洽然,使夫鉴者若云雾生于屋中,山川集于几上,视众作真培填耳。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壁之流,咸出龙门,往往致于风云之表。信平国朝画苑不知谁当并驱也!
《六砚斋笔记》:沈启南才情洒落,见于所作画上题语,想其一时满志,气酣神纵,不知其工也。如《赋帘影》云:「谁放春云下曲琼,一重薄隔万重情。珠光荡日花无语,疏影通风笑有声。外面令人倍惆怅,里边容眼自分明。知无缘分难轻入,敢当杨花燕子争。」情思骀宕,如少年不自持者。夷考公生平笃行,乃知是广平《梅花》耳。
《六砚斋二笔》:沈石田小帧四时山水,仿北苑笔,在鸟戍人家,题句亦甚豪迈。中原七子辈谈诗,谓启南本富诗才,而以题画取办仓猝,故遂入别调。此犹咎张旭纵酒,吴生涂鬼,致笔踪狼藉也,可笑。沈诗曰:「红满枝头绿满湖,水边人影夕阳孤。春波消雪三千顷,赊与溪翁作酒壶。」「雪压高居玉树中,晓来寒栗不禁风。村沽急办双罂碧,卯饮聊充两颊红。」「长竿不属忙人弄,要自闲人管领之。钓月哦风一般趣,黄尘没马是何时。」「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肪子贴天游。瘿尊容得三千斛,大醉去题黄鹤楼。」又,十年前馀购得石翁奇画一轴,幅阔二尺有咫,高六尺,作翠峰攒天,仅分两聚,下略露陂麓,列树五株,四直一偃,对岸两松亭,亭中虚三尺馀,尽是云气涌郁,挂之屏几间,蒸然欲浮屋也。神来之妙如此。翁亦极满志,题句云:「翠倚高天玉出奇,淋漓元气太阴垂。匡庐嵩少凭君指,醉裹狂挥醒不知。」
《扣舷凭轼录》:姑苏沈启南尝有诗题赵子昂画马云:「隅目晶荧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黄姿。千金千里无人识,笑看胡儿买去骑。」李文正公亦有一绝云:「宋家龙种堕燕山,犹在秋风十二闲。千载画图非旧价,任他评品落人间。」二诗之意,皆惜子昂事元之非也。
《笔精》:沈启南画入神品,而诗亦清真可咏,不必观丹青水墨,诗亦可当生绡粉本也。
曹履吉《博望山人稿》:石田翁画多用退笔,中锋作小斧劈,当是以意少变北苑,而其源则实出巨然僧、梅道人,苍郁秀润,并极出蓝之妙。
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尝见石翁题画有绝佳之诗,而集中俱不载,安得有心人,肯大为搜罗以成快编也。田按:明四家画称沈、文、唐、仇。白石翁画、诗均是苍坚一派,惟画神明模范,深入董、巨之室,诗则不受拘束,吐词天拨而颓然自放,俚词谏言亦时拦入,然其奇警之处,亦非拘拘绳墨者所能梦见也。画家有粗文细沈之目。馀见翁《和香亭图》,工细绝伦,洵称合作。独借十洲不能诗,未免有彭渊材之恨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8—1499
【介绍】:
明宜兴人,字时用,号谦斋。景泰五年进士。授编修。宪宗时,累官为吏部侍郎。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礼部尚书。弘治五年,为首辅,与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心辅治。官终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囚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以目疾乞归,卒谥文靖。
维基
徐溥(1429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直隶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景泰甲戌榜眼及第,历仕四朝,弘治初年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徐溥生于宣德四年(1429年),自幼天资聪颖,每日将黄豆、黑豆分装两瓶以自省。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会试第五十五名,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宪宗时,迁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成化十五年(1479年)拜礼部左侍郎,又改吏部左侍郎。孝宗时,晋升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旋进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刘吉罢免,徐溥为内阁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徐溥为政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其他内阁成员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力辅政。当时,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为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徐溥等称不宜赏赐内臣。弘治八年,太皇太后召崇王来朝,溥等与尚书倪岳谏劝阻事,明孝宗批准。之后亦上疏劝阻进军安南。同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之后因年七十岁,请求退休,不予批准。后诏风雨寒暑免朝参。弘治十一年,皇太子出閤,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华盖殿大学士。以目疾乞归。帝眷留,久之才批准,恩赉有加。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谥文靖,赠太师。徐溥天性凝重有度,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他人有过错,均为之掩覆,并屡次调解大狱及逮系言官。明孝宗多采纳其言。人称“四朝大学士”。曾拥有《清明上河图》。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普慧,字喜云,潞人也。明天顺初至燕京,与彭城伯张守忠、惠安伯张元善、大学士李东阳万安相友善,重建西刘村寺。宗风丕振,名闻九重,赐额广济,后遂奉为初祖云。先是景泰间,有得佛像及石础于土中者,知为西刘村寺故址。宋末有刘望云者,自谓天台刘真人之苗裔,得炼气法。一日有僧号且住者过之,望云出迎。僧以佛理砭之。云深折服,执其手曰:“且为我说法。”因为之建寺曰“西刘村寺”,说法二十年。元末为兵火焚燬,荡然无遗,至是慧重为兴筑,金碧辉映,水云会萃,都闉宝坊,斯为第一。慧天姿明敏,性复沈静。虽日默默而机锋所触,犀利莫当。涅盘后,塔于玉泉山二圣庵侧。成化六年庚寅,帝遣礼部郎中孙洪谕祭于万寿戒坛,诛 曰:“尔早通释典,克特戒律。正期阐扬宗风,何遽一疾而逝。爰昭锡典,特赐以祭。尔灵有知,尚其歆兹。”弟子大海洪为立碑塔院,用垂久远。洪弟子明仁、明宗,皆能祖述宗旨,不坠禅风。
Dynasty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3—1479
【介绍】:
明湖广耒阳人,字元吉,号枫林。成化二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以直言得罪,谪南陵县丞,年三十七致仕。李东阳、刘大夏、陈献章辈俱壮其节,赠以诗。
宽字原博,长洲人。成化壬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历谕德、庶子、少詹,兼侍读学士,擢吏部侍郎,掌詹事府,入东阁专典诰敕,进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有《匏翁家藏集》七十七卷。
(《四库总目》:吴宽学有根柢,为当时馆阁钜手。平生学宗苏氏,字法亦酷肖东坡。缣索流传,赏鉴家至今藏弃。诗文亦和平恬雅,有鸣鸾佩玉之风。以之羽翼茶陵,实如骖之有靳。
《麓堂诗话》:吴文定原博末第时已有能诗名。壬辰春,子省墓湖南时,末始识也。萧海钓为致一诗曰:「京华旅食变风霜,天上空瞻白玉堂。短刺刘未曾通姓字,大篇时复见文章。神游汗漫瀛洲远,春梦依稀玉树长。忽报先生有行色,诗成独立到斜阳。」予陛辞日,见考官彭敷五为诵此诗,戏谓之曰:「场屋中有此人,不可不收!」敷五问其名,曰:予亦闻之矣!」已而果得原博为第一,亦奇事也。原博之诗醲郁深厚,自成一家,与亨父、鼎仪皆脱去吴中习尚,天下重之。
(《震泽集》:文定为文不事追琢,独严体裁。为诗沈著高壮,一洗近世尖新之习。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所自得。
《容春堂集》:匏翁诗如汉循吏,所至无赫赫声,而去思不已。世或模拟之,鲜能似也。《艺苑卮言》:吴匏庵如学究出身人,虽复闲雅,不脱酸习。
朱承爵《存馀堂诗话》:吴文定诗格尚浑厚,琢句沈著,用事果切,无漫然嘲风弄月之语。《雪后入朝》诗云:「天门晴雪映朝冠,步涩频扶白玉阑。为语后人须把滑,正忧高虑不胜寒。饥鸟隔竹餐应尽,驯象当庭蹈又残。莫向都人誇瑞兆,近郊或恐有袁安。」爱君忧国、感时念物之情蔼然可掬。
《笔精》:东坡游赤壁时,有绵竹道士杨世昌同游,《赤壁赋》云「客有吹洞箫者」,即世昌也。吴匏庵诗云:「西飞孤鹤记何详,有客吹箫杨世昌。当日赋成谁与注,数行石刻旧曾藏。」此一證也。
田按:匏翁诗体擅台阁之华,气含川泽之秀,冲情逸致,雅制清裁。是时西涯而外,当首屈一指。)
铎字鸣治,太平人。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南国子祭酒,擢礼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有《桃溪净稿》八十四卷。
(《麓堂诗话》:谢方石出自东南,人始末之知。为庶吉士时,见其送人兄弟诗曰:坐来风雨不知夜,梦入池塘都是春。」争传赏之。学诗自立程课,限一月为一体,如此月读古诗,则凡翰林官课及应答诸作皆古诗,故其所就沈著坚定,非口耳所到。既其老也,每出一诗必令子指疵,不指不已。及予有所质,亦倾心应之,必使尽力。子尝为《崖山》,内一联渠意不满,予以为更无可易,渠笑曰:「观子胸中似不止此。」最后曰: 「庙堂遗恨和戎策,宗社深恩养士年。」渠又笑曰:「微我子不到此。」予又为《端礼门》古乐府,渠以为末句未尽,往复再四,最后乃曰:「碑可毁,亦可建。盖棺事,久乃见。不见奸党碑,但见《奸臣传》。」渠不待辞毕,已跃然而起矣。方石古乐府最得古意,如《过河怨》曰:「过河过河,不过河,奈此中原何!」《夜半檄》曰:「国威重,空头敕。相权轻,夜半檄。」皆警句也。
《诗谈》:天台谢铎刚毅英华,焉用藻饰。
姜南《蓉塘纪闻》:桃溪谢文肃公铎有《顺天乡试录次韵寄潘时用》诗云:「又是西风桂子秋,不闻仙录上瀛洲。青灯入夜西涯老,谁复朱衣为点头。」末注云:「时西涯李学士为考官,而时用不第,岂非命哉!」盖时用与西涯平生最相知者。时用名辰,后以荐举,官至太常。
《三台诗录》:文肃既归,路过新河,有军笑之曰:「有官不会做,有钱不会接。」文肃闻之,笑曰:「军其知我哉!」遂赋一绝云:「五陵裘马日更新,白发归来苦爱贫。除却新河军识我,平生知己更何人!」亦前辈一段佳话也。)
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主事,历员外、郎中,以忤阉系狱。寻出为福建参政,进广东布政使,改浙江,擢副都御史,治张秋河,进户部侍郎,兼左佥都御史,理宣府兵饷,移疾归。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拜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赐归。以忤刘瑾逮系,遣戍肃州,赦归。卒赠太保,谥忠宣。有《东山集》。
(何孟春《燕泉集》:刘东山公晚年肃州之谪,虽由逆瑾,其实公同年焦阁老芳为之。公与焦素无他,焦特忌公名耳。岑猛赂既行,瑾集大臣议欲置公重辟,诸大臣惴不敢吐一语,独都御史屠公滽曰:「刘某何罪,必欲文致之!」瑾怒,明日大臣以屠议奏,瑾谋于焦及吏部尚书刘宇,宇又素嫉公者,署:「刘某轻议夷人迁徙,发远戍。」瑾初拟广西边卫,焦曰:「是送彼归也。」乃定肃州。公《西行稿》载公赴肃州时,故旧皆避不来会,独乡人严仲洪赠诗,公和笞之。公《过六盘山寄西涯阁老》诗末句云:「寄语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几时还?」叹同年也。后归自六盘,和前韵末句云:「凭谁寄语中州子,前度刘郎今已还。」中州子,焦与刘也。其事盖如此。
《蠖斋诗话》:刘忠宣公乎生不刻意作诗,间有为而作者,皆事核意真,情到兴具。如《抚谕田州》句云:「如何万顷桑麻地,天与夷人作战场。」虽土官岑溥亦感也。出锦衣狱中有句云:「红尘未了清时债,白发重来此地游。」盖公为兵部郎中,尝下狱也。谪戍甘肃,《过六盘山》句云:「绿野误为三品地,白头今到六盘山。」盖以为终于侍郎不起,未必有此谪也。《谪所示子侄》句云:「报国未能平海宇。充军终是累儿孙。」盖以逆瑾有刘某永远充军之批旨也。又云:「犹有先朝宣召梦,急趋黄屋面承恩。」盖思孝庙君臣相遇,千载一时,虽在谪所不忘情也。《谪所赠同事》诗曰:「时事何人苦变更?边城持戟半儒生。」盖刘瑾用事,士大夫有罪多谴谪甘肃也。
田按:忠宣一代名臣,诗非所留意,语特轩爽。)
维基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自号东山居士,湖广华容县(今属湖南)人。天顺己卯湖广解元,甲申进士。弘治年间,官至兵部尚书。天顺三年(1459年),刘大夏中式湖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天顺八年(1464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宪宗成化初年馆试,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请改部职,被任命为职方司主事,升兵部车驾司郎中。成化十九年(1483),升福建右参政,有政绩。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担任过广东布政使。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刘大夏前往平息。弘治十五年(1502年)官至兵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上疏请求归隐。正德三年,九月,以岑猛事,入北镇抚狱,刘瑾欲置之死地。幸赖左都御史屠滽和宰相李东阳相救,改判处充军肃州(今甘肃酒泉)。在肃州的官吏怕得罪刘瑾,不敢供给膳宿,只有三名学生供养他。正德五年(1510)夏,遇赦归。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卒。赠太保,谥忠宣。葬于华容县胜峰乡话岗村的山坡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480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亨父,号沧州。少与同里陆釴、陆容齐名,号称“娄东三凤”。天顺八年进士,授检讨,迁修撰。恬淡自守。诗名亚李东阳,弘治间艺苑皆称李怀麓、张沧州。书法亦翩翩可喜。有《沧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