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汪式金
全台诗
汪式金(?
~?
),新竹人,奇峰吟社社员,与王瑶京、王石鹏、黄潜渊等相善,生平不详。
(黄美娥撰)
毛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士广
天顺元年进士
刑科给事中
成化三年偕六科诸臣谏帝省游戏宴饮之娱。
掖垣负气敢言,声震朝宇,帝颇厌之,而慷慨议论无所屈。
成化间都给事中
得疾暴卒。
字士广
少禀至性,每读书至古忠臣烈士,辄抵掌自喜。
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历九年,进都给事中
公在谏垣时,言论激昂,天下望其风采。
凡关时政得失,廷臣有邪正,辄直言无所避。
上每见公疏,辄曰:昨日毛弘,今日毛弘
然终用其言。
翰林章懋黄仲昭庄昶以谏鳌山忤旨,廷杖谪外,公抗言:三臣出自草茅,初居史院,能不顾其身,敢言直谏,此真盛世事。
乞复三臣原官。
先是,翰林罗伦亦以论李贤起复被贬,公言之益力,谓不足惜,恐天下将以言为讳,遂得旨。
四人俱改官南京
慈懿皇太后崩,上命议祔葬礼,公首具疏曰:慈懿皇太后为先帝配,为皇上之母,慈爱兼至。
今焘终后,自应合葬,裕陵居左,皇太后、万岁后居右,一体祔庙,诚合天下万世公论。
今上谕谓于圣母有碍,当在裕陵相近择地安葬。
臣等肉颤心惊,不胜鸣咽。
皇上奉两宫生事如一,不应于其身后别而二之。
皇太后即不从,当再三几谏,无陷圣母于有过之地。
且深恐天下或有窃发,以正名为词,则祸将不可言,臣等敢以死谏。
由是太后亦开悟。
上即批答曰:所言俱合朕意。
遂得祔葬如礼。
公直声益震。
太后欲识其面,垂帘见之,宫人俱呼为毛秀才
时有上所幸臣望一见公,数使客致意,公但答以将往,竟不与通。
前后执谏十馀年,上方大用。
公会中疾暴卒,天下惜之。
维基
毛弘字士广南直隶鄞县人
明朝官吏、同进士出身
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登进士
天顺六年,授刑科给事中
宪宗成化三年,进言劝停赏筵,得到批准。
慈懿太后崩,宪宗下旨另择葬地(英宗遗愿是与慈懿太后同葬),毛弘上疏阻劝,未被接纳。
毛弘遂与众官伏哭文华门,宪宗最终同意慈懿太后英宗合葬。
后三迁至都给事中,因病而终。
周瑛明 1430 — 15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0—1518 【介绍】: 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
成化五年进士
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
弘治初四川参政右布政使
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
有《书纂》、《翠渠类稿》。
字梁石莆田人
成化己丑进士,授广德知州
礼部郎中,出为抚州知府,改镇远,历四川参政,擢布政使
有《翠渠摘稿》七卷。
莆阳文献》:梁石文章浑深雅健,有根底;诗格调高古;书初学晦翁,变为奇劲。
田按:梁石陈白沙讲学旨趣不合,晚与黄未轩修《兴化府志》,持议亦抵牾,自号莆阳拗史
诗拟古音节极合,律绝亦饶风趣。
维基
周瑛(1430年—1518年)字梁石自号蒙中子白贲道人晚号翠渠
福建莆田人
宣德五年(1430年)出生。
早年随朱煜、叶峦学习,后从吴时耕学习。
景泰癸酉(1453年)乡试,主司聂大年甚重之,置第二,后屡试不中。
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成化七年(1471年),知广德直隶州(今属安徽),有善政,“为其州多溺女”,作《戒杀女歌》,朝廷赐敕旌异。
历官南京礼部郎中抚州(今属江西)知府
弘治初年吏部王恕起为四川参政,后为四川右布政使
弘治十三年(1500年)致仕。
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
庄昶明 1432 — 14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2—1498 【介绍】: 应天府江浦人字孔旸学者称定山先生
成化二年进士
翰林检讨
因谏内廷张灯忤旨,谪桂阳州判官,改南京行人司副
以忧归,居定山二十余年。
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
刻意为诗,而喜用道学语。
有《庄定山集》。
定山江浦人官吏部郎
字孔旸江浦人
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以谏谪桂阳州,迁南行人司副,进礼部郎中
天启初追谥文节
有《定山》。
(《四库总目》:癖于讲学,故其文多阐太极图之义,其诗亦全作击壤集主体。
然如「山随病起青逾峻,到秋深瘦亦香」,「土屋背墙烘野日,午溪随步领和风」,「碧树可惊游子梦,黄花偏爱老人颜」,「酒残漫倾刚月上,钓丝绕扬觉风和」,录之以备别格,亦论唐诗者存《寒山子集》之意也。
麓堂诗话》:庄定山未第时,已有诗名,苦思精链,累日不成一章。
如「江稳得秋天」,「露冕停江上树」,往往为人传诵。
晚年益豪纵,出入规格,如「开辟以来元有此,蓬莱之外更无类」之类。
陈公甫有曰「百练不如庄定山」,有以也。
升庵》:庄定山早有诗名,诗集刻于生前。
浅学者相与效其「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以为奇绝。
又有绝可笑者,如「赠我一壶陶靖节,还他两首邵尧夫」,本不是佳语,有滑稽者改作外官答京宦苞苴诗云「赠我两包陈福建,还他一疋好南京」,闻者捧腹。
定山晚年诗入细有可并唐人者。
古诗如《题》及《养庵》雨篇,七言如《题玉川尽》。
五言律如「野暝微孤树,江清著数鸥。
与君真自厚,不是两相留」,七言律如《游琅邪寺》「偶上蓬莱第一重,道人今夜宿芙蓉。
尘埋下界三千丈,月在西岩七十峰」,又「秋灯小榻留孤艇,疏雨寒城打二更」,「北海风回帆腹饱,长河霜冷岸痕高」,和沈仲律原字韵「心无牛口干秦穆,迹继龙头愧邴原」,寄刘东山云「尘外有人占紫气,镜中疑我尚朱颜」,《次东桥》诗云「电悬双眼疑秋水,髻拥三花禦野风」,又「岂无湖水甘神瀵,更有溪毛当紫芝」,又「招隐谁甘同寂寞,著书不独为穷愁」,《木昌道中》云「行客自知无岁暮,宾鸿不记有家归」,《寄邓五羊》云「后时自许甘丘壑,前席将无问鬼神」,「浮世虚名非得已,出山小草却悲人」,「别时笑语风吹断,会处迷离梦写真」,此数首若隐其姓名以示人,观者决不谓定山作也。
(《艺苑卮言》:庄孔旸佳处不必言,恶处如村巫降神,里老骂坐。)
维基
(1437年—1499年)字孔抃又字孟旸号定山直隶江浦县(今属江苏省南京市)人。
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
编修章懋黄仲昭疏谏内廷张灯,后忤旨廷杖二十,谪桂阳州判官
后改南京行人司副,三年后母丧丁忧,之后父丧,哀毁,丧除不复出。
学者称「定山先生」。
弘治七年,因举荐奉诏起用,担任行人司副,后升南京吏部郎中
次年因病乞归,部臣不为代奏。
次年京察,尚书倪岳以老疾罢其官。
居二年卒,年六十三。
天启初年追谥文节
章懋明 1437 — 15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7—1522 【介绍】: 金华府兰溪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谷滨遗老
成化二年进士
庶吉士编修
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
考满求致仕。
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
弘治十六年南京国子监祭酒
正德二年引疾归。
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
谥文懿
有《枫山语录》、《枫山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懋兰溪人
成化丙戌进士第,入翰林编修历南国子祭酒嘉靖初进南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懿有枫山集
字德懋兰溪人
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坐谏鳖山烟火,谪临武知县,改南大理评事,进福建佥事,致仕。
起南园子祭酒,再乞休。
复起南太常卿、南礼部侍郎,皆不就,即家进南礼部尚书
赠太子少保谥文懿
有《枫山集》四卷。
刘永澄《邸中杂记》:章德懋庶吉士时,阁老刘定之教习
一日以《玉堂蔬圃诗》试诸士,德懋结语曰:「贤哉公仪休,拔却园中菜。
」刘以轻薄目之。
后又试《中秋赏月赋》,德懋云:「天下之人,有罹悲愁羁患、贫穷孤寡者,见月则不乐;惟高官厚禄,身享太平之日者,见月则乐也。
刘愈怒之。
后章以谏烟火词得贬斥,而刘遂不救。
静志居诗话》:尝见思陵御书一幅诗云:「未央钟动曙光生,隐隐初闻柳外莺。
风静禦炉香篆细,日高斧坐衮衣明。
螭头陛拥黄麾仗,豹尾班联白玉珩。
最喜及时勤庶政,苍蝇声里听鸡鸣。
」真迹存高上舍佑纪釲处。
观者疑为思陵御制,实《枫山集》中诗也。
惟「及时」二字集本作「君王」,御笔更之,是《枫山》一集曾归乙夜之览矣!
附识于此,以当开宝旧事。
田按:文懿以清望重一时,不欲以文藻见长。
佘检其集,有《禁中闻莺》诗云:不随舞袖歌《金镂》,却伴仙《韶》奏玉墀。
长信梦回欹枕处,琐闱吟罢倚阑时。
」未尝不清丽可诵也。)
维基
章懋(1437年—1522年)字德懋号闇然翁晚号瀔滨遗老,门生称枫山先生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
成化丙戌会元、进士
官至南京礼部侍郎
成化二年(1466年),会试第一,登进士,改庶吉士
次年冬翰林院编修
宪宗欲在元夕张灯结彩,章懋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进言禁止以为民计。
被廷杖于阙下。
其三人与以言事被黜的修撰罗伦并称「翰林四谏」。
章懋贬官临武知县,未行即为给事中毛弘等救,改南京大理寺左评事
三年后,升任福建按察使司佥事,平定宁、沙等地民变,并卓有政绩。
之后求辞职,吏部尚书尹旻坚持留用,不予批准。
弘治年间明孝宗请用南京国子监祭酒章懋父丧不赴任。
弘治十六年,除服后再辞,不准,遂上任。
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
后复引疾恳辞,明年三月始得请。
正德五年(1510年),启为南京太常寺卿
次年南京礼部右侍郎,均力辞不就。
明世宗继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
赠太子少保谥文懿
魏时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莆田人
以才辟为邑从事
后以诗文获吏部尚书赏识,历官无锡桃源县,未几致仕。
年八十余卒。
善画山水,尤工诗,多与名流酬唱。
有《竹溪诗稿》。
时敏字竹溪莆田人
无锡县,改宿迁
(《笔精》、《列朝诗集》、《明诗综》均作「改桃源」,今从《未轩集》作宿迁
)有《竹溪诗集》。
黄仲昭未轩集》:竹溪天资警敏,夐出等夷。
有司辟为邑从事,日坐曹署治文牍,暇则焚香鼓琴,洒墨作山水,尤笃意于诗。
京师,与姑苏刘钦谟、同邑周次玉往来倡和。
由是竹溪之诗名传播遐迩矣。
谒选时,冢宰尹旻闻其名,试以诗,有「简拔自惭非汉吏,威仪今喜识周官」之句,大为称赏,遂拜无锡县,改宿迁
未几致仕归。
其在无锡及家居,皆倡一时名胜为诗社。
年八十馀,犹未尝一日废吟事也。
其五言如《寄吴太守》「孤灯残夜梦,千里故人心」,《送林郎中致政》「烟云新世态,花竹旧郊居」,《题璜山清隐》「轩冕浮云里,江山醉眼中」。
七言如《怀江湖故人》「千里宦情星北拱,百年人事水东流」,《秋日病起》「黄花篱落家家酒,白雁江天处处砧」,《寄馀汝盛》「闲吟有客知何逊,独酌何人识马周」。
集名竹溪,其气和平,其体正大,其味隽永,蔼然有盛唐风致。
《笔精》:馀阅灯市。
魏竹溪诗,隽永可味,警句甚多不』能弹述,细抽一二,以示同好。
如:「残层愁中尽,流年梦里过」,「客思秋闻雁,乡心夜听潮」,「林深芳树合,涧转夜泉分」,「身病仍耽酒,家贫易废诗」, 「交情贫后见,乡梦客边多」,「天空孤鸟没,江阔远帆来」,「野色低青嶂,亭阴压翠苔」,「世途轻白发,交态重黄金」,川云沈野色,溪雨乱泉声」,「野水帆归,秋山烧隔林」,「雨馀一水当溪落,岚净千峰入户低」,「林隐晓岚山半出,湖添秋雨水平铺」,「茶灶晓烟笼色,砚池秋雨洗溪声」,「白酒熟时留客醉,黄花开晚待诗催」,「一樽洒尽空明月,千里书来见故人」,「江上有诗枫落早,篱东无酒菊开迟」,「酒杯此别凭谁共?
吟社他生得再回」。
皆婉转切情,新越可喜。
兰陔诗话:竹溪诗雅练道逸,无懦响弱调,品格当在开元大历之间
田按:竹溪诗,炼句选声,步武唐人,有唐临晋帖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