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邢象玉初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
明高柄唐诗品汇》卷二收作初唐人
全唐诗》收其《古意》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二〇五。
李颀盛唐 690 — 75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0?—754?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第,曾官新乡
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是东川人,误。
近世承之,定其为四川三台(一说,云南会泽)人,讹误尤甚。
参稽李颀诗歌,知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
东川实指颍水一支流。
有别业在其旁,入仕前后均久居于此。
后人因多称“李东川”。
李颀早年出入两京,结交贵游,希冀用世。
不成,乃闭户10年,折节读书。
及第、释褐后,可能先任朝中卑职,继授新乡,因久不得调,愤而归隐,直至去世。
隐居时于学佛读经、求仙炼丹颇为醉心。
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今人谭优学《李颀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傅璇琮《李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
李颀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等均有佳作。
尤擅七律、七古二体。
七律7首,乃该体发展成熟时期之佳构,形式规范,声调洪亮,风格朗畅,尤为明人所尊崇。
高柄认为其体“声调最远,品格最高”,“足为万世法程”(《唐诗品汇》卷二)。
王世贞称之为盛唐四位七律能手之一(《艺苑卮言》卷四)。
前后“七子”无不摹拟仿作,故沈德潜云:“明嘉、隆诸子专尊李颀”(《说诗晬语》)。
李颀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三唐诗品》),酣畅恣肆。
胡应麟将其与高适岑参王维并称,视为李、杜前盛唐之代表作家(《诗薮》内编卷三)。
清王闿运认为其七古兼具卢仝之奇峭,白居易之浅近,李、杜之宏赡(《湘绮楼说诗》卷六)。
综而言之,李颀诗歌丽而不缛,豪不失粗,“风骨高华”(《诗薮》内编卷四),“骨秀神清”(《三唐诗品》卷二),无愧为盛唐名家。
全唐诗》存诗3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张籍中唐 767 — 830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柄《品汇》设立名目,取舍不能尽当。
唯七言古以张、王并列,极为有识。
文昌善为哀婉之音,有娇弦玉指之致。
仲初妙于不于含蓄,亦自有晓钟残角之思。
许浑唐 788 — 858
作品评论
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
高柄编《唐诗品汇》,取至百馀首,甚矣,之无月也!
不足言,而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极多。
弘之赏鉴,亦羊质而虎皮乎?
陈后山云:“近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
”斯卓识矣。
孙光宪许浑诗,李远赋,不如不做。
”当时已有公论,惜乎伯谦辈之僧子此也!
李商隐唐 813 — 858
作品评论
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既欲自立,势不得不行其心之所喜深奥之路。
义山思路既自深奥,而其造句也,又不必使人知其意,故其诗七百年来知之者尚鲜也。
高柄以为隐辞,又以为属对精切,陆游辈谓《无题》为艳情,杨孟载亦以艳情和之,能不使义山失笑九原乎?
刘沧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龙门极有高调,且终卷无败群者,但精出处亦少。
高柄置之于“正变”,与义山用晦并列,便是唐玄宗之重萧蒿。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高廷礼盛许刘沧,今观怀古诸篇,全不争工,起讫殆无一篇完善。
邵谒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凡词不足者,须理有馀,所谓“大圭不琢”,非率直之谓。
邵谒诗真为粗硬,如顾氏所喜“朝看相送人,暮看相送人。
若遣折杨柳,此地无树根”,高柄所取“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有何意味!
集中惟《汉宫井》一篇可存:“辘轳声绝离宫静,班姬几度照金井
梧桐老去残花开,优似当时美人影。”
洪焱祖元 1267 — 1329
杏庭摘槁》一卷,元洪焱祖撰。
焱祖字潜夫歙县人
是集前有《危素序》,称为徽州路休宁县致仕。
而叙其仕履乃曰年二十六为平江路儒学录,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
天历元年年六十二致其仕。
不及其尝为县尹
考《宋濂序》,称其自儒官起家,四转而为遂昌主簿,遂以休宁县致其仕。
盖是时犹沿宋例,致仕者率进一官使归,实未尝任其职也。
焱祖尝作《罗愿尔雅翼音释》,至今附书以行。
又有《续新安志》十卷,亦继新安》而作。
盖亦博洽之士。
是集为其子浦江在所编。
所居有银杏树,大百围。
焱祖尝以“杏庭”自号,因以名集。
其诗以古近体分列,然五言律下注曰“长律附”,不从高柄称排律。
七言律下注曰“拗律附”,亦宋人之旧名。
盖犹当日原本,未遭明人窜乱者也。
其诗虽纯沿宋调,而尚有石湖剑南风格,抗衡于虞、杨、范、揭诸家则不足,以视宋季江湖末派则蝉蜕于泥滓之中矣。
王汝玉明初 1349 — 1415
燧,字汝玉长洲人洪武中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改应天训导,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春坊赞善
洪熙初太子宾客谥文靖
所著诗稿在当日已多散佚。
正统十二年孙镗,始裒次为编,其姻家华靖删定为八卷,即此本也。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不费冥索,斤斤唐人之调”。
吴人徐用理集永乐后诗家三百三十人,以燧压卷。
今观其诗,音节色泽皆力摹古格,颇近于高柄林鸿一派,诚有拟议而不能变化之嫌。
然当元之季,诗格靡丽往往体近填词,燧能毅然以六代三唐为模楷,亦卓然特立之士,又不得以后来王李之流弊,预绳明初人矣。
林鸿
鸿子羽福清人
洪武初以荐授将乐训导,擢礼部员外郎
有《鸣盛》四卷。
(《艺苑卮言》:浦长源林子羽如小乘法中作论师,生天则可,成佛甚遥。
诗薮》: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
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辨别。
七言律如「珠林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
「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河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定入蛾眉半夜钟」,「云边夜火悬沙驿,海上寒山出郡楼」。
皆气色高华,风骨遒爽。
《国雅》:林员外才思藻丽,如游鱼潜水,翔鸢薄天,高下各适性情。
庐陵刘子高序其集云。
「已窥陈拾遗之奥,大有开元之风。
」馀所选五言,全佳者如《芙蓉峰》、《出塞送高郎中《、《读书台》,其句有「苦雾沈旗影,飞霜湿鼓声」,似「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又「灯影秋云里,书声晚磐中」,似「塔影挂青汉,钟声扣白云」,并称警绝,信不在大历下也。
陈衍《槎上老舌》:子羽诗文,一洗元人纤弱之习,为开国宗派第一。
万层初,袁太守景从马参军用船,同选十才子诗,虽复精勤,不无挂漏。
如「人分沧海色,江转白云痕」,「山钟知寺远,海月忆家贫」,「落日扁舟去,秋风万里心」,「重关逢雪度,走马见星移」,「树侵吴近,淮流入海长」,「古垂青蔓,沙河急暮流」,「三军随虎竹,万里度龙沙」,「古戍冰成垒,湟雪作花」,「溪桥寒吐月,驿树晚藏烟」,「关云遮越断,海雨入吴深」,皆五言佳境,何以去之?
又七言如「云边夜犬鸣沙驿,海上寒山出郡城」,「残烟野戍闻寒笛,落日枫林见驿梅」,「南粤云来螺渚北,东瓯天接虎门苍」,「苏小门前人散后,灞陵桥上燕来时」,「江田未熟晴晓,馆树新凉夕鸟喧」,「淮南落木南天尽,江上寒云北雁飞」,「寒山月落青枫晚,野戍霜空白雁晴」,「疏砧旧馆空江上,远火人家积雨中」,「乱山背水孤城晚,独树临关一叶秋」,如此苍辣警策,亦在所删,何也?
《少洲诗话》:林鸿寓郡城,洪武中荐授训导,起拜膳部员外郎
尝为僧吟《白莲》云:「淡月瑶池夜,微风太华阴
翠翻擎露盖,玉冷坠波簪。
一洗有为法,应同不染身。
谁能招惠远,结社向东林。
」又《赠行脚僧》诗云:「朝衡暮复嵩,那识白云踪。
度碛逢驯象,浮河抗毒龙。
衲经何限雪,山过几多峰?
年老无筋力,方怀故院
」闽当国初,诗法尚沿宋、元之故,至鸿始以唐人音调倡鸣乡党,遂为一时风雅之宗。
朱彝尊曝书亭》:闽中善诗者,数十才子鸿为之冠。
十才子者,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柄王恭陈亮永福王称鸿弟子周玄黄玄
鸿之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
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
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
学者当以是为楷式,人言诗者,率本之鸿
《明诗别裁》:闽中诗派以子羽为首,宗法唐人,绳趋尺步。
众论以唐临晋帖少之,然终是正派
田按:子羽诗以盛唐为宗,诸体并工。
论者谓晋安一派,有诗必律,有律必七言,引为口实,亦蹈袭者之过也。
刘子高序《鸣盛》云:「子羽诗若殷璠所论神来气来情来者,莫不兼备,天姿卓绝,心会神融。
子高诗流,其言亦可为论矣。)
王恭
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闽县人
永乐初以儒士荐修《大典》,授翰林典籍
有《白云樵唱》、《凤台清啸》、《草泽狂歌》。
(《四库总目》:吐言清拔,不染尘俗,得大历十子之遗意。
《闽书》:王安中寓居长乐,采樵行歌,自号皆山樵者
文庙时修《永乐大典》,郑定高廷礼交荐之,强起至,年六十馀矣。
同郡王称戏谓曰:「君无以会稽章绶故来耶?
答曰:「山中斧柯,幸自无恙。
」《大典》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就归,益徜徉丘壑,足迹殆遍。
有诗数十卷。
庐陵解缙其布衣萧然,不慕荣宠,强起决去,若朝阳孤凤。
《国雅》:王安中思多凄怨,托喻颇深。
如《塞下》云:「嘶马边尘黑,鸣笳陇日昏。
」《昭君》云:「身随胡地远,心是汉宫愁。
」 《寒村》云:「古路无行客,闲门有白云。
」《鹧鸪》云:「长沙有迁客,莫向雨中啼。
」《老马》云:「只今弃掷寒郊路,犹自悲鸣向主人。
」读此例数篇,俱堪泪下。
徐渤《闽画记》:赵景哲工水墨山水,师法二米。
王恭题其画云:「濡毫不见米南宫,墨客犹传宝晋风。
应有离忄罥何处著?
尽随残雨上青枫。
」可以知其风旨矣。
田按:安中诗亦是唐调,设色选声,妙极镕匠,与王虚舟可抗行,二人品次,在子羽之下,漫士之上。
安中以六十出山,旋投牒归,其《咏白头翁》云:「竹下棠梨花渐稀,白头相对语依依。
五陵年少多金弹,莫恋残春忘却飞。
」可谓善于自喻矣。)
周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闽县人字微之
黄玄皆出林鸿门下,称二玄
永乐中文学征,授礼部员外郎
尝挟书数千卷,居长乐高柄家,读书十年,卒业尽弃其书,谓已尽在腹中。
闽中十才子之一。
有《宜秋集》。
郑善夫明 1485 — 1523
维基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明代儒学家(阳明学)、诗人、政治人物。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生于高湖,世代书香,少有才名,精于易经、数学和历法。
弘治十七年(1504年)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
正德元年(1506年),以候补官员在京纂修苏松常镇实录》。
正德六年(1511年),任户部广西主事
宦官当政,辞官,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下,闭门读书,曰:“俟天下之清也。
正德十三年(1518年),诏任礼部主事,升任员外郎
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痛斥江彬被廷杖三十,罚跪午门五日,辞官未获准。
隔年辞官获准,与傅汝舟福州太守汪文盛有来往。
嘉靖元年(1522年)都御史周季风荐任南京刑部郎中,未几,改任吏部验封司。
嘉靖二年(1523年)武夷山,感染风寒返家,两天后病逝,葬于福州西郊梅亭山
善夫精于天文、算学,能推算日蚀、月食,上疏请改历元。
明史·文苑传》有传,称其“闽中诗文,自林鸿高柄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
马景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闽县人字自牧
私谥安素先生
高廷礼王称辈友善。
工画山水。